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吃货唐朝 > 第642章 狂热的大唐

吃货唐朝 第642章 狂热的大唐

作者:肥皂快乐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5 19:59:54 来源:小说旗

被李世民称为英果类我的李恪,果然没有令他失望。

李恪说道:“父皇,儿臣不想去四川封地赴任,也想和五弟一样,替父皇去拓土开疆。”

李世民很欣慰地说道:“好啊,不愧是我李世民的儿子。你说,你想去那里?”

李恪说道:“儿臣想替父皇去经略西南。”

“好啊,交趾郡土民屡屡叛乱,岭南等地需要开发,的确需要一位得力之人去坐镇。

而且,李佑在解决了与大食人的矛盾之后,会挥军东进,你们兄弟二人可以联手,一齐将我大唐疆土推进到南海之滨,大有可为啊。”

李世民兴奋地说道。

李世民站起来,说道:“恪儿,南方烟障之地,异常艰苦,不知道你能否受得了那里的恶劣环境?”他边说边走向挂在墙上的舆图。

李恪跟在他的身后,说道:“父皇,儿臣受得了。五弟这些年来,东征西讨,所去之处尽都是环境险恶之地,儿臣也可以做到。”

两人站在舆图面前之后,李恪指着交趾、林邑、真腊、骠国等地说道:“五弟说过,这一代气候湿热,却是最适宜植物生长之地,稻米一年两熟,甚至三熟,物产极其丰富。

他说,等到大航海计划完成以后,有种叫橡胶的植物,是一种极其重要战略物资。而这种橡胶,最适宜在南方这湿热地区生长。”

李恪很羡慕李佑的征战经历,受李佑的影响很大,也想去征战一方了。

“好啊,你说得对,南方是个好地方啊,那里有无尽的黄金、象牙,玉石和其它珠宝,就等候着我大唐的将士们去运回来呢。”李世民气势磅礴地说道。

接着,李世民和李恪仔细探讨了南征的计划。

不久以后,朝廷发布了任命,李恪为岭南王,辖岭南道、剑南道交趾郡,辖段志玄、柴绍所部12万人,镇守东南,相机南征林邑、真腊、骠国等地。

蜀王府。

李恪就要离开长安了,杨妃娘娘前来给李恪送行。一起前来的还有李恪一母同胞的弟弟,梁王李愔。

杨妃娘娘抱怨道:“都怨李佑那个混不吝,他要是不上赶着跑到波斯去,你也用不着跑到岭南那样的烟障之地去。”

李恪笑道:“这件事儿还真不怪他,儿臣身为皇子,替父皇去拓土开疆,是应尽的本分。再说了,儿臣离开长安,还有愔弟陪在您的身边。这点,您可比阴妃娘娘要好多了。”

杨妃娘娘骄傲地说道:“那是,谁让她只有一个儿子呢。”

母子三人同共进午餐,絮絮叨叨地说了半天,杨妃娘娘千叮咛,万嘱咐,终于离开了蜀王府返回了皇宫。

杨妃娘娘走后,李愔说道:“大哥,我也想离开长安。”

……

儿子们都出去征战了,李世民也坐不住了,他要御驾亲征,去拔除眼中钉高句丽。

今年元日的时候,唐朝的臣属国扶余国派使臣向李世民朝贡,结果在辽东三江越虎城外被拦截了,贡品被抢走了,使臣也被杀了。

扶余国向李世民告状,李世民大怒,决定御驾亲征,彻底灭掉高句丽。

李世民亲自题写了一篇《拓土开疆,扬我国威》的文章,发表在《大唐日报》的头版。

文章中号召大唐臣民,踊跃加入到为国征战、拓土开疆的行列中来,为大唐的子孙留下更多的土地和财富。

经过了三年的抚民以静的的休养生息,大唐的国力空前强大。军方完成了从府兵制到征兵制的转变,军队的教育训练装备都有了很大程度上的提高,将领们早就憋着劲儿对外用兵了。

文官系统也不反对,因为李佑这些年来,小打小闹都为朝廷带来了巨大的财富,这次去波斯,更是替朝廷增加了纵横数百里的国土,带来了近百万的百姓,早就刺激得他们跃跃欲试了。

更何况,在李佑的建议下,唐朝规定,文官在征兵、支前等方面表现优异者,朝廷也会给予军功奖励。这是文官获得军功的唯一机会。

就连提出扶民以静政策的魏征也不反对,作为大唐的一员,谁不希望大唐拥有更加广阔的国土呢。

《大唐日报》连篇累牍,发表了新的军功奖励制度,李佑提供了关于大食人的军功奖励制度,建议仿照大食人的征战模式,将战争缴获财物的35归前线将士所有,15归地方支前人员所有,剩下的15才上交国库。

总之凡是参与对外征战的,无论军队和地方,无论官民,利益均沾。

不仅如此,李佑提议,建立新的抚恤、伤残人员安置体系,这种体系不是全部依靠国家支付费用,而是以建立安置战死将士的眷属和伤残人员的工业体系,在税收上给予减免来实现的。

这样,就为参战人员最大限度地解决了后顾之忧。

一时间,全国掀起了踊跃报名参军的热潮,地方官府也大力支持,以县为单位,组织了民兵支前队伍。

两仪殿,书房。

李世民、李承乾、房玄龄、长孙无忌、李靖、侯君集等人正在听取兵部尚书张亮的汇报,他兴奋地说道:“陛下,这次军队招收新兵的员额一共30万人,主动报名参军的就有420万人之多,真是不可想象啊。”

房玄龄历来稳重,可是这次他也忍不住有些激动了,他说道:“陛下,以往朝廷征兵,都是一片怨声载道,多数人家都哭哭啼啼的。那些富家子弟们,更是要花钱找人来顶替。

谁能想到,如今朝廷征兵,竟然有如此多的人踊跃报名参加,真是令人不可想象。”

李靖也很高兴,他说道:“陛下,被迫征来的士兵,和自愿参加的士兵,精神面貌不可同日而语,军队的士气会空前的高涨的。”

李承乾经过了几次反复以后,认准了李佑做的都是对的,他说道:“父皇,之所以有今天,那是齐王李佑在一次次对外战争中取得的胜利,获得的巨大缴获带来了榜样作用。”

“是啊,齐王殿下虽然不在军伍,可是臣每次跟着他出征,都取得了大胜,而且还没有拖累朝廷,反而为朝廷增加了收入。”侯君集说道。

长孙无忌对李佑主动远离长安十分满意,他现在是力挺李佑,他说道:“之所以会出现全国热情支持朝廷对外征战的情况,和齐王殿下提出的军功奖励制度,有很大的关系。就这样的利益的驱使下,就连臣也想上阵杀敌了,哈哈。”

李世民很高兴,他说道:“现在,咱们讨论一下对外征战的策略问题。”

参照大食人的行之有效的战争策略,对所要征服的国家和地区,李佑提出:

一,凡是主动投降并入大唐的,可以享受大唐国民待遇,并免税三年,减税3年。

二,凡是自愿臣服大唐的,保留其自治区地位,每年上交给大唐相应的税收即可,但是外交和军事必须由朝廷统一控制。

三,凡是不投降顽抗到底的,杀无赦,唐军可以自由进行抢劫,其国民并入奴籍。

众人都没有什么意见。

李承乾补充了一条,他说道:“凡是遇到抵抗的城池,攻打下来之后,第一个登上城楼的,不论军官和士兵,除了封赏以外,还要在城楼上为其树碑立传。负责攻打该城池的主将,打下该城池以后,以该将领的名字,来重新命名这座城池。”

这一条,是李佑提前写信告诉李承乾的。

“哎呀,这可太好了,有了这两条,将士们还不拼命去建功立业啊。”侯君集拍手叫好。

李靖也频频点头。

李世民很高兴,说道:“太子能够动脑筋,想出了这样的激励将士用命的办法,很好,此提议甚合我心。”

接下来众人就李佑和李承乾的提议,进行了讨论。通过了他们的提议,并且在《大唐日报》上进行了公布。

这下,唐军都疯狂了,将士们纷纷情愿要参加对外征战,请战书雪片一般的飞向了兵部。

唐朝庞大的战争机器运转了起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