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吃货唐朝 > 第705章 天火焚城

吃货唐朝 第705章 天火焚城

作者:肥皂快乐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5 19:59:54 来源:小说旗

李丽质说道:“词曲都是五哥写的,也是他教会女儿唱的。”

李世民赞道:“这小子真是有本事,行行都精通。”

接着,李世民父女就谈起了家常。

当李世民问长孙皇后身体情况的时候,李丽质按照长孙皇后交代的,只是说自己平时有些劳累并无大碍。还特地让李丽质说李佑回到长安,是长孙皇后让他回去帮助自己检查身体的,这就给李佑回到长安一个合理的解释。

接下来,慰问团组织了很多小分队去为将士们进行慰问演出,博得了将士们的好评。

那首“十五的月亮”很快就风靡了东征军的唐军将士,接着,随着往来运送物资的人员的传唱,很快就风靡了大唐的大江南北。

这天,张宝贵带着一队飞虎军,运送着大量的物资来到了安市城下。上次张宝贵跟着李佑到了百济,结果没有轮到他立功,这次李佑派他来协助李世民攻打安市城,是特地让他来建功立业的。

唐军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发动进攻了,可是高句丽人知道,唐军迟早还是会继续攻城的,因此,他们丝毫不敢放松警惕。

这天夜晚,天上刮起了大约三到四级的西北风,安市城头的守军忍受着扑面的寒风,警惕地观察着城外的动静。

城外黑压压的深不可测,城头上静悄悄的,只有风吹旌旗传来的“扑啦啦”的声音。

凌晨2点,,哨兵们突然发现城外西北方向,亮起了无数微小的火光。刚开始的时候,他们认为那是火把,这就表明唐军可能要发起进攻了。

高句丽人大声示警,官兵们纷纷的涌上城头,弯弓搭箭,准备反击唐军的进攻。

可是,奇怪的事情发生了,那些星星点点的火光,并没有扑向城墙,而是向着天上飞去,那些就像是满天星斗一般的小小的亮点,朝着城中的方向飞来。

高句丽人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他们惊恐地大声喊叫着,抬头望着天空中着诡异的情景。

不久以后,那些小小的亮点逐渐地变大了,接着就飞到了城池的上方。

高句丽人隐隐约约的看到,这些东西好像是一盏盏巨大的灯笼,灯笼的下面似乎还拴着绳子,高句丽人实在猜不出这些东西是干什么用的。

那些灯笼在高句丽人的注视中,继续向城中飞去。

突然,那些灯笼猛烈的摇晃了起来,接着就燃烧成了一个巨大的火球。火球继续飘舞了片刻,开始朝着城中掉落下来。无数的火球在风力的作用下,飘向了城中的各个地方。

掉落下来的火球十分厉害,碰着什么东西就黏附在上面继续燃烧。不少的士兵被天上掉下来火团粘到了身上,一时之间他们竟然无法扑灭这些火团,烧得他们鬼哭狼嚎。

火团点燃了下面的木制的房屋,火借风势,时间不长,就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火场,熊熊的大火照亮了整个天际。

李世民等人站在城外的山坡上,能够清楚的看到城中的火势。这场火太大了,已经遍布了全城,场面十分壮观。就连李世民、李靖等人这样的身经百战的大将,个个都面lu惊惧之色。

李世民望着在烈火中挣扎的高句丽人,心中微微有些不忍。他说道:“今后这样残酷的武器,尽量少用吧。”

唐军究竟使用了什么样的武器呢?

那天,李佑在两仪殿看到太监们抬着灯笼经过,忽然就想起了孔明灯。

随后,他就让工部的工匠们制作了大型的孔明灯。在孔明灯里装上了充满猛火油的陶罐。为了在燃烧时便于附着,还在里面加入了很多粘稠的原油,以便形成类似凝固汽油弹的效果。

在放孔明灯的时候,每个孔明灯下面都连接着一条长绳,当孔明灯升空并且借着风势飞到城市的上空的时候,几名士兵握住长绳猛烈地晃动。在孔明灯的顶端吊装着一柄铁锤,依靠铁锤的晃动来打碎了陶罐。

陶罐破碎后,猛火油遇到下面的火苗就开始燃烧,这就烧毁了孔明灯,使得它掉了下来。士兵们松开绳索,任由它随风飘落。

火球落到了地面,点燃了下面的物体,就造成了这场巨大的火灾。

连片的大火,将整个城池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火场,火场中间的温度高达数百度,无数的高句丽人葬身火海。

高句丽人也想救火,可是如此大规模的火灾如何去救?

不久,城门打开了,很多高句丽人为了逃避大火,逃出城来。唐军接收了这些人的投降,也不趁机进攻城池了。他们没有必要,也进不去这座火城了。

大火整整烧了两天一夜,安市城基本上成为了一座死城。

大火熄灭后,在唐军劝降之后,残余的高句丽人开城投降了。

事后统计,在这场人为制造的火灾中,死伤的高句丽人竟然多达5万余人。

安市城被攻下以后,李世民释放了一批在安市城中残存下来的高句丽人,让他们去散布唐军操纵天火的恐怖的战斗力。

接下来,唐军所到之处,高句丽人基本上都是开城投降了。

唐军所向披靡,元日前,唐军已经越过了鸭绿江。

长安城。

这些天来,李佑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研制消防设备上。李佑画出的图纸十分精准,高压水泵这结构并不复杂,可是个零件都要求十分精密,古代缺乏切削打磨工具,每一个零件都要依靠着工匠们用手工制作,难度很大。

不过,唐朝的工匠们的技艺还是很高超的,按照现代的评判标准来说,工部的很多工匠都达到了八级工的水平。

工匠们终于制作完成了一个高压水泵,在测试的时候却发现喷出水龙的距离仅仅不到15尺,原因是密封圈的质量不过关。

此时没有橡胶,工匠们只能用水牛皮代替,水牛皮在潮湿的环境中容易变质腐烂,韧度也不够。

李佑给工匠们出主意,让他们采用钢制的密封圈,上面缠上棉线。经过测试之后,效果还不错。

这天,第一辆消防车研制完成了。这是一辆由两匹马拉动的四轮马车,上面加装了一个容积1500升的水柜,配备六名消防员,装备了高压水泵、喷枪、折叠式消防梯等消防器材。

尉迟恭很感兴趣,他和皇甫睿一起,亲自去进行了测试。

齐王府。

尉迟恭和皇甫睿来到齐王府,向李佑汇报了消防车的测试结果,基本上达到了设计的消防能力。

就在他们讨论如何组织大批生产消防设备,建立一支正规化的专业消防队伍,并且在以后向全国推广的时候,李承乾派人来了,又有一个难题摆在了李佑的面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