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吃货唐朝 > 第710章 李世民的感慨

吃货唐朝 第710章 李世民的感慨

作者:肥皂快乐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5 19:59:54 来源:小说旗

高句丽的冬季是真的太冷了,足足有零下20多度。

为了赶路,李佑可是骑马过来的,他真的被冻得不轻,听到李世民的话,他也不客气,真的坐在火炉旁,伸手去烤火了。

李丽质给他到了一杯茶水,也坐在火炉边,陪着他叙话。

李佑双手捧着茶杯,说道:“这鬼天气,能够喝上一杯热茶,还真是享受啊!”

李世民跟李佑聊了一会儿家常,就开始谈起了正事。

李丽质看到他们谈起了公事,对李佑说道:“五哥,你们谈事,小妹我先下去了,去给你准备接风宴。”

李佑笑道:“还是五妹懂我,知道我爱吃,谢了。”

李世民派人叫来了李靖、李绩和李道宗等人,一起听取李佑的汇报。

李佑首先汇报了西北道,取得攻灭巴基斯坦西部的葛莱姆王国的的大捷,盛赞了程咬金、薛仁贵等人取得的成就,为参战的将士们邀功请赏。

接着,他汇报了东征军东路在攻打百济和新罗战役中,采取的战略战术,以及侯君集、程处亮和王玄策等人的功劳。

这些情况,李世民等人已经看过战报,有了基本上的了解。不过,他们对于李佑军事,政治,外交,经济一体战的策略,还是给与了积极的肯定。

李绩说道:“高句丽的气候和地形,的确是难以令人适应,一体战的方略,对于高句丽人已经造成了致命的打击,几乎每天都有很多高句丽人来投降唐军,就只是为了一口热乎乎的饭菜。”

李靖笑道:“照这样下去,高句丽人是撑不了多久了。”

李道宗也很乐观地说道:“是啊,臣认为,高句丽人连这个冬天都熬不过去。一体战的战略看似见效缓慢,实则不然,比起进行大规模野战,不仅伤亡小,而且更加能够消耗高句丽人的实力。事半功倍。”

李世民总结道:“李佑他们采取的策略,为什么总是能够以较小的兵力,取得了重大胜利了呢?

其实,在战争开始之前,唐军的力量并不强大,在军事政治经济,外交等一体战的战略思想指导下,唐军的力量在不断的壮大。真正到了具体的战役上,却是以多打少,这才是最后取胜的关键。

拿下西域、波斯、百济和新罗等都是借力打力,利用藩属国和当地人的力量来完成的。”

李靖赞叹道:“陛下,殿下当年在西域,仅仅依靠1万唐军和几万藩属国的军队,打到后来竟然打出了几十万大军。

这次在百济,他们刚开始的时候只有不到1万唐军,打到现在却有了新罗和百济人参加的数十万大军。

在这一点上,老臣是深深的叹服。”

听到众人赞扬自己,李佑赶忙谦虚道:“父皇,各位大人,在这些地方,儿臣恰遇到他们国内的矛盾重重,才有机会加以利用。

高句丽不同,他们的国内比较团结,非得集结大军才能够将其攻灭。”

李世民笑道:“行了,你就别往我们脸上贴金了。战争首先就是一个策略问题,这次攻打高句丽,如果还是采用以前的战法,仅仅依靠着军队,来进攻高句丽人,必然还是面对着一场场血战,高句丽人依然会士气高昂顽强抵抗。

采用了一体战的战术之后,高句丽人现在已经人心涣散,每天大量的逃亡的高句丽人,以及不少的高句丽城池主动投降,就已经说明了只要采取了正确的战略战术,事情都是可以转化的。

攻打高句丽,我原本已经做好了至少需要一年以上时间才能够完成的准备。现在看来,保守一点儿来说,高句丽人最迟也撑不过这个春季了。

中原人数百年来都拿不下、隋炀帝更是因此而灭国的高句丽,这次一定会被唐军彻底地灭国了。哈哈。”

李世民等人讨论了一阵眼前的高句丽的战事,话题转到了科技发明上来了。

李世民严肃地说道:“李佑在《大唐日报》上发表的那篇《格物改变生活》的文章,大家都读过了。

李佑在长安解决了消防的问题,和了百姓们饮水的问题。这些都是格物所致。

火烧安市城的惨状我至今历历在目,格物的力量实在是太重大了。这次李佑发明的电台,更是千古以来一个伟大的发明,它将对整个社会的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重大的影响。

我觉得应该彻底改变对格物的认识了。”

李靖说道:“是啊,以前的军队作战中,了解敌情传达命令,全靠着斥候和信使来完成,统帅部得到消息,往往已经是数天或者数十天以前的情况,根本就无法正确判断那里发生的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

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就是因为这种情况采取的应急手段。

以前侯君集等人的东路军的情况,咱们这里是无法了解的。派出信使,先骑马再坐船,起码要一个月以上的时间。谁能想到,竟然有了电台这样的设备,数百里以外的情况随时可以互相沟通。简直是太神奇了!”

李绩说道:“唐军有了这样的装备,在未来的战争中将具有极大的优势。不过事物有利有弊,这样的装备一旦掌握在敌军手中,唐军行动的保密性就很难得到保障。因此应该严格管控。”

李世民说道:“我就是担心这个问题,因此才特地叫李佑过来的,就是为了讨论这件事情。”

李佑把在长安的大臣们商议的,关于电台装备的管理办法,向李世民等人进行了汇报。

李世民考虑再三,他决定将喀布尔研制电台的人员,包括那些参与制造的工匠,全部迁回长安,由百骑司进行监管生产。

今后配发电台的审批,全部由李世民直接负责,对于报务人员要进行严格的监控和严密的安全保卫。

李佑知道这件事情对于李世民等人造成的震撼,他这样小心也是必要的。李佑当即表示赞成。

谈完了这些事情,李世民为李佑等人举行了接风晚宴。

晚宴上,张宝贵见到李佑格外高兴,他说道:“佑哥,攻打安市城,我可是立下了头功了。哈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