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吃货唐朝 > 第784章 帝王心思

吃货唐朝 第784章 帝王心思

作者:肥皂快乐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5 19:59:54 来源:小说旗

李世民真的不高兴了,这封电报虽然是以尚书省的名义发来的,可是他知道,其实就是长孙无忌发来的。

电报的内容,虽然只是汇报日常工作和在朝堂上发生的事情,没有分析判断,看似十分客观。可是字里行间透出了一种意味——李佑的实力强悍,而且行事作风越来越独断专行,骄横跋扈。

这些暗示和在武威发生的事情以及泰山发生的事情都是一个意思,都在提醒李世民:李佑的的实力太强大了,已经开始影响到朝政的大局了。

这一招十分厉害。对于统治者来说,出现这样的情况都会引起他们的忌惮的。但凡是得到受到统治者忌惮的人,一定是会要受到打压的,而且大多数人的结果都十分悲惨。

这些事情很明显的,就是有人要借助李世民的手,来对付李佑。

可是,大多数人包括长孙无忌在内,他们并不真正的了解李世民。

唐朝以前古代很多时期都实行过分封制,是因为在一定的时间内,特定的环境下,有其积极的意义。

分封制皇帝是将自己的国土和部分权力交给自己的儿子,他希望儿子们能够为自己守御四方,关键的时刻还是需要靠自己的儿子们来为自己帮忙。

这是任何一个作为父亲的人,都希望去做的事情。

分封制的确是存在很大的弊端,那是因为统治者的儿子们,人人都有私心,他们掌握了一定的权利之后,就会互相攀比,从而产生很多矛盾。有野心的儿子们会希望自己能够更进一步,最终会导致国家的分裂。这种制度是不可取的。

可是历史上也是有例外的,或者在某一段时间因人而异。比如周文王、汉武帝,他们都十分自信,控制力强大,而他们的儿子们在他们在位的时期间,的确是安分守己,极力讨好他。因此,父子能够同心协力。

相比起汉武帝来说,李世民的魄力和才能,有过之而无不及,他对于自己的掌控能力极其自负。在这种情况下,他希望自己的儿子们越有才能越好,这样才能够帮助他去管理一方,为自己拓土开疆。

他现在已经有五个成年的儿子到封地赴任了,他们都能够能为他镇守一方。

李恪帮助李世民管理东南部,李佑帮助他管理草原、西域和西北道,这些都是他非常乐意看到的。

在这些分封到外地的儿子当中,李恪和李佑最有能力,他们对李世民的忠心,李世民十分清楚,也给了他们充分的信任。

尤其是李佑,做事有大局观,重视亲情友情,对他这个作为父亲的十分敬重,这一点李世民非常满意。因此,他才给授予了李佑持有御赐金牌的特权。

李世民对于儿子们的信任,尤其是对李佑的信任,不是别人可以挑拨得了的。

其实这次李佑跟裴迪兰签订的协议,内容李世民都十分清楚。现在,李世民授权李丽质跟李佑独立建立了电台联系的频道。就在李佑跟裴迪兰达成协议,在正式签订协议之前,整个协议的内容报请李世民审阅过了。

这些电文内容的条款,从表面上看似乎是唐朝吃亏。其实,这里面涉及到唐朝未来的极其重大的利益。

首先来说,波斯帝国和大食帝国一直是宿敌,波斯帝国强大的时候,对于大食国的国民进行了残酷的统治和压榨,大食帝国的强盛是在反抗波斯帝国的统治的过程中才逐渐形成的。

此时的大食帝国,并没有想到依靠着自己的力量,最后居然能够彻底消灭波斯帝国。

因此,这种情况下,大食帝国能够和唐朝以及哈米德控制的波斯进行合作,能够得到一定的利益,他们就会十分满足了。

假如他们知道依靠着自己的力量,最终能够吞并整个波斯帝国,他们绝不肯跟李佑达成这样的协议。

此时,大食帝国在西方与法兰克人进行的战争中,遭遇了重大的挫折,他们急于抽调南征军前去增援,在物资供应和军事装备上,也都需要得到支持。唐朝在这种情况下给他们提供了如此优厚的条件,他们自然会真心感激唐朝的,因此十分愿意跟唐朝建立友好的睦邻伙伴关系。

可是一旦这个协议签订之后,大食帝国向西南和东南方向扩张的通道,就被李佑控制的西北道地区,以及哈米德控制的波斯地区完全阻挡住了。

这样,整个南亚大陆以及东南亚地区,就不会再受到大食帝国的侵扰,唐朝可以从容不迫地对这一广大地区,发动征服的战争。

从这方面来看,唐朝所付出的这点儿利益,和将来能够获得的巨大利益相比,不过是九牛一毛而已。

在这件事情上,李佑无比深远宏大的战略目光,就连李世民都感到叹服。

这份协议所隐藏的真正的战略意图属于绝密,目前知道的人只有李世民、李承乾和李佑三人而已。这件事情根本不能拿到朝堂上来进行讨论。

李佑之所以故意表现得嚣张跋扈,在朝堂上引起争论,这件事情首先是做给裴迪兰来看的,防止他看出背后隐藏的真正的意图,让他更加对李佑产生信任。

李佑和李承乾包括李世民在内,他们一直要演一出戏,看看究竟是谁在幕后在李佑的事情上做文章。

自从李世民登基以来,经过他长期的努力,清除了过去隋朝和武德朝遗留下来的大量守旧势力,也基本上清除了门阀士族对朝堂的影响。他的权力得到了极大的巩固。

可是他慢慢的发现,朝廷又开始产生了新的势力。这种势力重点不是表现在朝堂上,而是表现在地方的州、府甚至县一级。在朝堂上形成的决议到了地方上执行起来,经常走样。这就是所谓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中央一套,地方又是另一套。

这些问题解决起来,难度并不亚于在朝堂上,甚至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因为很多地方,李世民是看不到那些官员背后在做什么,汇报上来事情,真相又是什么,这些情况十分难以掌握。

这种情况下,李世民的权威实际上是受到了极大地削弱。

李世民十分重视电台的发展,他希望能够有足够的电台,对于掌控地方的事物就容易的多了。他已经想好了,不仅在各级官府建立电台联络,还要在百骑司机配备大量的人员和电台,设置地方机构,对各级地方官府进行监督。

李世民十分清楚,之所以形成这样的局面,这些不听话的地方官府,在朝堂上必然有人在对他们进行操控。李世民也一直在暗中寻找这其中隐藏的幕后黑手。

针对李佑的武威事件、泰山的齐州事件,以及现在对李佑展开的的攻击,李世民并没有被他们引导到对李佑的怀疑和忌惮上面,反而从中看出了事情另外的一面——能够利用地方官府给李佑制造这样的问题,说明了有人在控制地方官府。

李世民之所以配合李佑演戏,他也是在仔细观察事态的发展,看看究竟是谁先跳出来,又是谁在里面闹得最欢?由此判断,究竟谁是幕后的黑手。

今天,李世民很生气,也很难过。

他最难过的是这件事情居然指向了他最信任的,可以说是亲密无间的知己——长孙无忌,褚遂良只不过是长孙无忌的急先锋而已。

李世民现在很担心,一旦李佑调查出来了武威的事件和齐州的事件真的跟长孙无忌有关,事情就很难处理了。

这天,李世民把自己一个人关在屋子里,谁也不见。

西北王府。

高静明哭丧着脸说道:“殿下,臣可是配合您演戏的,可是那些利息真的就这么没有了,臣,臣心里难过啊。”

其实,这次在朝堂的争吵辩论,李佑跟李承乾事先做了安排,他们没有跟房玄龄、魏征和高静明说具体的内容,只是要求他们出来反对李佑签订的协议。

房玄龄等人虽然不明白这样做究竟是为什么,可是他们出于对李佑处理国际事务能力的信任,都进行了配合。

房玄龄和魏征是在演戏,可是高静明心疼损失的利息,那眼泪可是真的掉下来了。

李佑笑道:“高大人,你呀,就是个山西老抠守财奴,这眼窝也太浅了。你想想看,这么多年了,我什么时候让你吃过亏?

这么跟你说吧,现在朝廷付出的这点儿代价,在不久的将来,将会千万倍地赚回来。”

高静明很高兴,他说道:“那就好,那就好。不过,有没有现钱啊?”

未来会有钱,不如现在就能够看到钱心里更踏实,这就是高静明的哲学。

李佑笑道:“有啊。”

高静明激动地说道:“在哪里?”

李佑刚要告诉他,喜鹊拿着李承乾的电报来了。这几天,为了演戏,李承乾跟李佑做出一副闹翻了的样子,谁也不去找谁。有事情就电报联络。

李佑看完了李承乾的电报,刚要跟高静明接着谈话,萧婉玉亲自送来了李世民的电报。

李佑看完后,面色有些凝重,他对高静明说道:“高大人了,今天就到这里吧,过几天我派人通知你。”

高静明看到这种情况,起身告辞了。

李佑拿着李世民的电报,坐在椅子上,陷入了沉思之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