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宋骄阳 > 第209染血的红豆,魂比黄花瘦

大宋骄阳 第209染血的红豆,魂比黄花瘦

作者:填海的精灵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17:47:48 来源:平板电子书

周美成顿时活力四射,他称赞了李师师的弹唱功底和感染能力后,立刻将自己新近的得意之作拿出来,借李师师来达到他词中的意境。

周邦彦拿出来的词是《苏幕遮·燎沉香》。

李师师默念着这首词,心中不由赞叹周美成的绝唱。词中思乡情结勾勒的清新自然,思乡之苦表达的淋漓尽致。写景、写人、写情、写梦皆语出天然,不加雕饰而风情万种,不由让人想起李太白的那句诗:“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看完后李师师起身万福道:“师师是初次吟唱周先生的妙词,欠妥之处望谅解!”

说完调了调琴弦,轻启朱唇,绕梁之音倏然响起:“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弹唱中李师师恍然回到了水泊,回到了她的公明哥哥的身旁。无尽的思念像是一艘无缆的小船,在她忧郁的心海中,望穿秋水般游荡,希期远方的船夫驾驭这份眷念。

唱到后面,她的思念就像一颗脱轨的流星,穿越到浩瀚的梁山泊,去寻找那附体到灵魂深处不可磨灭的烙印。

李师师将无尽的思念融入唱词,把刻骨铭心的爱叠加起来,然后将点点相思注入到唱腔之中,似缠绵,似幽怨,似似梦呓,似倾诉,把这曲《苏幕遮·燎沉香》演绎到一种脱胎换骨的境界。

出神入化,他人只能望其项背。

周邦彦惊呆了。

词曲与演唱者浑然一体,无任何斧凿痕迹,从来没有一个人将词曲吟唱到如此完美的地步。

他的思绪被点燃,似乎故乡的一草一木,亲人的一颦一笑都漂浮到眼前。恍惚间飞到了五月的江南,渔郎们忙碌地摇着小船,穿梭于层层叠叠的莲叶之间……让他有一种欲对苍天咆哮的冲动:

久违的故乡,我周邦彦又回来了!渔郎们,你们还记得我周美成吗?我回来啦!

共鸣将无限的情思和遐想浓缩,周美成进入一种清新恬静的忘我境界。他双眼微眯,起身用双手拍打着节拍,随师师的节奏小声哼哼,尽情享受梦境中回家的喜悦。

周美成突然嗅到一丝异样,这是有别于思乡的一份情感,在里面还融入了几分黯然**的思念,这是什么呢?

他不由睁开双眼,看着李师师忧郁的双眸中不断翻滚的泪光,他突然明白,那是一种魂牵梦萦的爱恋,一种刻骨铭心的思念,一种可以让人生死不顾的爱!

“是谁?她心中牵挂的人儿是谁?”

伴随着疑惑,周美成目光呆滞的注视着李师师,像是要穿透她的心扉,找寻牵动自己思绪的答案。

特工的敏锐感让李师师感觉到了周美成的异动,她浏览了周美成的目光,从中读取到一份长辈的关切,一份高山流水遇知音的蓦然欣喜,一份欣赏与赞许。他眼里没有一丝猥亵,只有深邃而含蓄的纯情,雄厚而沉稳的感觉。

曲终人未散。

赞叹之余,周美成拱手问道:“在下聆听师师姑娘唱的词曲,如甘饴润心肺,绕梁之音犹在耳旁,虽旬日必不知肉味!”

李师师起身万福道:“是先生词填的绝妙,师师哪敢受的如此称赞!”

周美成又道:“在下从中听出一份无以伦比的爱恋,不知师师姑娘心中思念的可人儿如今在何方?”墨雪文学网

李师师轻叹一声,面部表情不变,不露痕迹的淡淡一笑道:“先生听岔了,师师自小丧母,四岁父亲撒手人寰,生在尘世间如同行尸走肉,哪有什么可人儿思念。只是唱先生的词时想起了家乡,想起了远在天堂的父母,想起了一块儿嬉戏的小伙伴,这份思念便变得悠长而深厚。师师也只能借先生的词表达对他们的思念与祝福,希期他们多福!”

周美成也叹了一声,仰头视屋顶,脑中又盘旋出老家的景象。

远在梁山泊的宋江何尝不是一时一刻思念李师师,无奈战事紧张,由不得他分神。今天终于将呼延灼大军击溃,呼延灼也只身逃窜。他拿起笔来要给师师倾诉心中的思念,却不知从何说起,迟迟无词下笔。

宋江转身倚在门口,望着天上飘渺的云彩,叹了口气,回身在纸上写道:“染血的红豆,魂比黄花瘦,保重!”

然后亲自把纸条绑在鸽子腿上,双手向天空中用力一挥,信鸽便带着他的思念飞向天宇。

望着放飞的信鸽,宋江仿佛看到李师师的娇笑,思念也随着鸽子的消失慢慢拉伸,悠长而浑厚。

终于逮住机会又一次来到惊鸿大乐坊。此时的徽宗就像一个闭关多时的武林高手,一扫覆蔽在心头阻止自己功力突飞猛进的所有桎梏,兴冲冲地享受顿悟的境界和出关后的喜悦。

能进到大乐坊就点到李师师出场,蔡攸和高衙内居功至伟,他俩能准确无误的,恰到好处的将徽宗到访的时日传到庞雪云那儿。

当然大乐坊就得想办法将李师师雪藏,养足精神等待这位赵公子。

可笑又可叹!

大家都知道赵宗辉就是当今皇帝,唯独徽宗还认为他化妆水平高超,乐呵呵微服出行。其余人都不点破,殚精竭虑的陪着徽宗唱双簧,把徽宗逗的心花怒放。

梁山泊本就是为了钓徽宗这条大鱼,线放的越长垂钓的效果就越好,故装楞卖傻积极配合。

蔡攸和高衙内则是为了自己和家族的仕途,既然皇帝喜欢在欲海中翱翔,他俩就迎合徽宗,并给这份兴趣升温,把徽宗带进无边无际的极乐世界,让他享受这无尽的缠绵。

再次见到李师师,徽宗不仅没有平静,反而平添了许多渴望,就是那种雄性原始的占有欲,一亲芳泽的冲动。但皇帝的尊严又限制了他的行动,堂堂一个皇帝,都不能强迫占有一个女子吧?而且是一个靠卖艺为生的女子,传出去就不是丢人那么简单了。

徽宗努力使自己心海平静下来,他和蔼的向师师问好后,拿出自己这几天精心制作的书法条幅和花鸟画。这可几乎浇灌了他所有的心血,努力做到最好来讨得李师师欢心。书画都镶裱的十分精致,若上市面,纯属无价之宝。

赵佶微笑着对师师道:“师师姑娘请过目,这是小生收藏当今圣上的书法和画,请姑娘鉴别真伪!”

李师师慢慢打开卷轴,只见用瘦金体书法展现出司马相如的《凤求凰》。

“有一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凤飞翱翔兮,四海求凰。无奈佳人兮,不在东墙。将琴代语兮,聊写衷肠。何日见许兮,慰我彷徨。愿言配德兮,携手相将。不得於飞兮,使我沦亡。”

书法寓意不言而喻,掩饰不住徽宗对李师师的爱慕之心。而笔势挺劲飘逸,笔法犀利,铁画银钩,瘦挺爽利的书法却让师师不由得对赵佶的书画技艺推崇备至。

条幅上的每一个字,横画收笔带钩,竖画收笔带点,撇似匕首,捺如切刀,竖钩细长而内敛,连笔似飞而乾脆,说是书法中的极品绝不为过。

欣赏完书法,李师师又打开名为《池塘秋晚图》的画卷。

本幅以荷鹭为主体,将各种动、植物分段安排在画面上。卷首画红蓼与水蜡烛,暗示水岸。接着白鹭一只迎风立于水中。荷叶欹倾,水草顺成一向,衬托白鹭充满张力的姿态。荷叶有的绿意未退,有的则枯萎残破,墨荷与白鹭之间的黑白对比,增强水墨色调的变化关系。后有鸳鸯,一飞一游,红蓼、水蜡烛及枯荷装点出萧瑟的秋意。而白鹭的眼神、鸳鸯的动向尚有往后延伸之势,让观者有意犹未尽之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