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宋骄阳 > 第211章再饮千杯解愁

大宋骄阳 第211章再饮千杯解愁

作者:填海的精灵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17:47:48 来源:平板电子书

寂夜,繁星。

周邦彦漫步在夜空下,独自欣赏夜的孤寂,星的杂乱。

深秋的夜,略有寒意,周邦彦紧了紧衣服,思绪便飞翔。

自初见李师师后,一种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感觉油然而生。

她就上老天迁入尘世间的音乐仙子,能用歌喉将词和曲演唱到天衣无缝的地步,有此佳人是我周邦彦之福,更是大宋音乐界之福。

后来二人独处,共同填词作画,饮酒品茶,弹琴唱歌······这一切都让周邦彦觉得自己的精神达到了天与地的和谐,心灵在不断相互沟通中净化了许多污垢,尽管年逾花甲,然浑身充满艺术细胞,文思泉涌,佳作不断。

慢慢的,他更是喜欢上了与师师亲密相处的日子,有些迷恋,甚至有了依赖。他渐渐觉得填好的新词,谱好的新曲,若没有李师师唱出来,便觉得如牛嚼牡丹了无情趣。

记得初见她后的一天,他用绮丽的文字,甜蜜的言语,说出了相见恨晚的情愫。于是他像一个急切想去外面玩耍的孩童,急急忙忙把作业向先生展示,拿着填好的《玉兰儿》急匆匆去见她,以便聆听那扣人心弦的歌声……

我怎么了?

莫非······周邦彦不由的摇着头笑,到这种年龄了,完全可以当她的爷爷了,怎么还会有这样幼稚而过分的想法,简直可笑到无耻。

强行割断了思绪的周邦彦静望着夜空,他强迫自己拉住奔驰的思绪,不去想那种感觉,但口却不争气吟诵《玉兰儿》:

“铅华淡伫新妆束,好风韵,天然异俗。彼此知名,虽然初见,情分先熟。炉烟淡淡云屏曲,睡半醒,生香透玉。赖得相逢,若还虚度、生世不足。”

情感像是一根灵魂附体的花藤,缠绕在周邦彦心中提不起放不下。

他轻叹一声,自己的感情何时变得如此脆弱,曾经在文人雅士中自负著称的周美成,居然在无声无息中被一个小丫头片子占据心头,而且相思像是晒在阳光下的盐水,越来越浓,直到结晶出一粒粒盐粒,仍掩饰不了那无尽的渴望。

哎!

天意不做美,如果她早生三十年,何苦让这段相思变成游子飘荡在外面······一股相见恨晚的孤独涌上心头。

望着皎洁的月光,他暗自惆怅。

罢了!从明天开始就没有了才子与佳人,只有一个倾囊相授的老师和一个痴迷音律的学生,将两个比泉水更加清澈心灵系结在一起。

以后就像个长辈那样去呵护她,像个恩师那样去教导她,做个忘年交,亦师亦友。也希望她早点找到知心郎出嫁,找到依靠,脱离红尘,以解愁苦。

想到此处,一首新词跃然闪现,周邦彦轻声吟诵这首《洛阳春》:“眉共春山争秀,可怜长皱。莫将清泪湿花枝,恐花也如人瘦。清润玉箫闲久,知音稀有。欲知日日依栏愁,但问取亭前柳。”

明天,明天再去让她唱响这首愁曲,再饮千杯解愁。

李师师眼角湿润,她能读懂这首词里包含的深切的情意,有对自己的关切、怜惜,也有他自己的默默倾诉。

“恐花也如人瘦”,恐怕瘦的不仅是我李师师,你周美成比花更瘦吧!“但问取亭前柳”,倚在门前的柳树下多次恋恋不舍的,难道没有你周美成?51

李师师抬头看了看周邦彦,想说又无从说起。周邦彦读懂了李师师眼中的感激,他微笑着说道:“师师,你虽通音律,但未经过正统训练,故技艺还有瑕疵。老夫自幼精晓音律,如若不弃,愿意倾囊相授,将你的技艺锤炼到出神入化,游刃有余的地步!”

李师师惊呆了,周邦彦这是搬石头砸自己的脚吗?

他对自己的爱慕之心早已有之,这连自己都真真切切地感觉的到,他怎么要当自己的老师呢?

要知道一日为师终生为父,为师就是长辈,就不能对她有非分之想,更不能染指,否则会被世俗所唾弃。她不解地看着他,从他的目光中,她读到的是真挚的关切和等待拜师的期盼。

一刹那,李师师明白了,他这是要放弃!把心中的爱恋转化成关怀,去呵护那朵曾经心仪的鲜花。

到哪里去找君子,如果周美成不算是君子,请问世界上还哪里有君子?

李师师万分感激,她快步走上前来,施了个男儿礼。推金山倒玉柱,纳头拜了三拜道:“恩师在上,请受弟子李师师三拜!师师自幼丧父,从此愿意以父侍恩师!”

周邦彦上前扶起李师师道:“正好老夫膝下无女,我也以女儿的身份待你!”

礼毕,李师师弹琴唱起这首《洛阳春》,此情此景她不由想起宋江给她朗诵的那首诗:“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我就站在你的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而是,明明知道彼此相爱,却不能在一起……”

想到此,她忍不住泪光莹莹。

看着弹唱的李师师,周邦彦心中欣慰自己的做法,放弃了一段情缘,却能使这份爱更浓,更深,更久,更灿烂。

徽宗暴怒。

他把许多奏折狠狠地扔到梁师成和蔡京头上,指着他们骂道:“你······你······你们这些误国误民的佞臣!你······你们瞒得住朕,能瞒得住事情的真相吗?”

梁师成和蔡京颤颤巍巍跪倒在地,战战兢兢地哭嚎:“陛下息怒!是臣等误国,你就杀了臣等以谢天下,千万不要气坏了身子,大宋离不开你呀!”

徽宗七窍生烟,浑身发抖,脸色发青。他像一头愤怒的苍狼,瞪着血红的眼睛,在地上来回走动,想要把俯首的猎物一口吞下,却又不忍心下口。

继而,又无法遏制心中的怒火,一脚把地上的一个小凳子踢飞,满面怒容喝道:“都给朕老实交代,这是怎么回事?前因后果不得隐瞒半分,否则朕饶不了你们!”

二贼早料到今日之事,说辞早杜撰的天衣无缝。

只见蔡京用衣袖擦拭泪水,而后用嘶哑苍老的声音禀道:“陛下治老臣延误不报之罪,臣无言,愿领死罪!但臣也是一片忠君报国之心,望陛下体谅!先前监军王公公身死,老臣怕禀报会引起庙堂震动,影响陛下剿匪大计,故压下未报!后来呼延灼小胜,老臣觉得若如实禀报,陛下必会赏赐,会使呼延灼滋生傲慢,有了轻敌之心,也影响陛下大计!果不其然,呼延灼骄横轻敌,以至兵败,连同众多兵将投贼!老臣一片忠心,无意酿成今日之祸,是老臣之罪,望陛下治罪,以绝众臣悠悠之口!”说完声泪俱下,衣襟皆湿。

梁师成见状接口道:“陛下明鉴!此事足见蔡相一片赤胆忠心!当初王公公身死,蔡相曾和微臣商议,微臣也觉得蔡相所言乃为国为民的大计,故臣也赞同瞒报!微臣当时想,为了陛下的江山社稷,只要把梁山泊的贼寇消灭,别说死了微臣的一个手下,就算是微臣死在战场也值得!”

听到两人倾肝沥胆分辨,徽宗的气稍消,但余怒仍盛。他冷笑道:“按你们的说法,是朕错怪你们了?”

二人听徽宗如是说,知雷霆已过,最多下些毛毛雨,心中暗喜。

蔡京忙擦拭泪水道:“臣等怎能怪陛下,千错万错都是老臣之错。老臣执宰数十年来,每事必小心翼翼,唯恐出毫厘之错差,引千里之谬误,不想今日晚节不保,使宋之大堤毁于蚁穴。造成此败,老臣诚惶诚恐,望陛下降罪惩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