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宋骄阳 > 第265章招安(4)

大宋骄阳 第265章招安(4)

作者:填海的精灵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17:47:48 来源:平板电子书

炎炎赤日,烈烈骄阳,高温让动物都学会了隐身。

招安队伍顶着烈日当头,急急奔走在回京的路上。一个官员埋怨道:“这太阳也忒歹毒了,烤得人火烧火燎的,真想找个凉爽处歇脚。”

陈宗善听到后道:“太阳再歹毒,也不及蔡老匹夫一分,我们速速回京将实情奏于陛下。只要蔡老匹夫下野,大宋朝堂就会出现一片清凉世界,相比社稷安危,我们受点太阳晒烤何足道哉!传令下去,大家全速前进!本官记得来时经过一个青松岭的地方,那儿林深树茂,我们到那儿再休息,再赶一个时辰路程准到。”

招安队伍急速奔走。

青松岭密林中,招安队伍将马缰绳放长拴在树上,以便随意吃草。大伙都在林中歇脚,官员们解开衣衫,摇着蒲扇,边喝水边闲谈。护卫们脱个光膀子,用手搓揉着身上的污垢,有些护卫随手折下大叶子扇凉,这天气实在是太热了。

这时一匹马突然直立长嘶,使劲拉扯着缰绳,有人刚想骂几句不知趣的死马,吵得人不得安宁,抬头却惊呆了。四周都是密密麻麻的黑衣人,他们手持弓箭腰刀,面部蒙着黑布,头戴大斗笠,招安队伍被包围了。

黑衣人的包围圈越来越小,招安队伍也在恐惧中慢慢围成一团。这时一个胆子大一些的护卫喊道:“什么人胆大包天,竟敢包围皇帝亲点招安队伍,活得不耐烦了吗?”一句话换来的却是一支穿喉而过的箭。

领头的黑衣人阴森森地道:“放下武器者免死!否则全部杀光!”

十几个护卫忙放下武器,队伍瞬间就被黑衣人分成两批围住,一批是护卫,另一批是官员。领头人一声令下,上来许多黑衣人上前挨个搜身,不一会儿碎诏书,林摅的供词全部呈到领头人跟前。

他看完供词冷冷地道:“好一个威武不能屈的林摅,敢于在辽国皇帝面前亮铮铮铁骨,却在一群贼寇面前信口雌黄,留你何用!”

他大手一挥,林摅便被拉过来,一粒药丸强行被送入嘴中,一会儿便在哀嚎中倒地。

阴狠在领头人眼中一闪,他嘴里蹦出来几个字:“护卫全部死!”说完惨叫声四起,手无寸铁的护卫转眼间惨死。

领头人又把目光转向官员,那目光和地狱中恶魔如出一辙,冰冷而死寂,无半分生机,但他始终没有说出那个“杀”字。杀了死无对证,但会引起怀疑和猜忌,是引火烧身的蠢办法,让他们活着,让他们为自己办事才是上策,思量再三后领头人恶狠狠地道:“照我说的方法去做,活命!否则,死!活着的,家人无忧,死了的,家人随后就到!现在选择活命的站到右边。”

官员们相互望望,慢慢地走到右边。

朝堂震惊,龙颜大怒,贼寇忒是张狂,竟然撕碎诏书;朝臣更加跋扈,居然擅改圣意,罪不可恕。

一群招安官员在朝堂上控诉着候蒙,他们在梁山泊得到的一系列非人待遇,都是侯蒙造成的。他指示林摅在御酒中下毒,不仅忤逆圣意,是皇家颜面在贼人前尽失,而且阻扰了陛下的招安大计,居心叵测。

侯蒙大呼冤枉,高呼陛下不能以一面之词而治罪,应该明察。徽宗气恼的把林摅供词扔到地上,侯蒙拾起来一看不由气不打一处来,他要求和林摅当堂对质。

这时陈宗善道:“林摅自知罪孽深重,愧对大宋,愧对陛下,无颜回京城见驾,在半路上服毒自尽了。林摅还算良心发现,他死时向东跪下叩头,高呼万岁,而后服毒自尽。”

死无对证。

候蒙不甘心,这纯粹是诬陷!他不相信天日昭昭下居然有人颠倒黑白,他不相信所有人都会沆瀣一气,转头问其余参加招安官员道:“诸君可曾看到?”

其余人都表示此事千真万确,林氏确实乃畏罪自杀,只是不知道他服用的毒丸来自何处。或许他早知有今日,毒丸是他备用自杀之物也未尝不可。

候蒙愤懑难忍,他高声道:“陛下明鉴!此事定存蹊跷!假使林氏下毒是真,梁山泊贼人也已知御酒有毒,为何他们在临时接待所不发怒,反而邀请上山再扯诏毁谤朝廷?是梁山泊贼人吃饱了撑的,还是众臣藏匿了实情?其中疑惑颇多,望陛下细查!”一品书吧

徽宗一听觉得候蒙说的有理,对陈宗善道:“陈爱卿,你是招安大使,实情你最清楚,你具体说说。”

陈宗善就将事情细细说了一遍。他说他按照当初朝议的策略,以诱骗宋江招安为主,只要他们离开巢穴,朝廷有的是方法处置他们。因此他什么要求都答应,贼人被朝廷诚意打动,遂邀请上山接旨。宋江准备接旨,先请岀上次赐给他们的御酒,结果林摅不敢喝被他们发现端倪,最后才发现御酒有毒。以至于贼人暴怒,发生了扯诏骂朝廷的事情。

说到这里,陈宗善涕流满面:“陛下要严惩下毒者,此人歹毒无比,臣等差一点都回不来京城面圣。陛下,贼人林冲在撕扯诏书时,我和众臣死命上前阻拦,无奈寡不敌众,诏书还是被毁。陛下请过目,这是微臣抢下的诏书一角。臣等就算是粉身碎骨,也要为社稷保存尊严。”

太监将几块碎片呈上,徽宗看过确实是诏书,只不过看到的只是诏书前面的几个字,后面恐吓语句全无。徽宗也被大臣的忠义所感染,不由褒奖道:“众爱卿都是朕的良臣,有诸位实乃百姓之福。传朕口谕,招安人员均有功劳,赏俸加爵!”

在一片赞叹声和羡慕的目光中,陈宗善擦干眼泪道:“此行众人皆国之忠良,都将生死置之度外。回京路过青松岭茂林少憩,林摅突然自杀,不久来了几队杀手,护卫拼命保护大家安全,最后全部殒命。微臣请求陛下为死去的护卫追加封赏,以激励更多将士为国尽忠!”

徽宗大惊道:“还有此时?陈爱卿可查到是什么人所为?”

陈宗善还没有来得及说话,一人抢出奏道:“启奏陛下!那天杀手将护卫全部杀死,却没有向微臣等下手,而是仓惶撤退。臣本百思不解,后来臣想到一个细节:杀手们冲进来见到林摅的尸体,领头杀手还用手在他鼻孔前试了一下真伪,然后下令仓惶撤退。这时候臣才恍然大悟,他们的目标是林摅,他们是来杀人灭口的,这是幕后主使者惯用的伎俩。”

一桩桩事联系在一起,矛头直指侯蒙,徽宗和众大臣都把目光聚焦到侯蒙身上。侯蒙明知自己被冤枉,但又没有证据来说明,只能高声道:“陛下,有人故意歪曲事实,混淆视听,臣冤枉!都是一家之言,求陛下明鉴!”

查重历来是蔡京的第一攻击手,他见时机到了,便出来厉声责问道:“侯侍郎,你的意思是这么多大臣合起来蒙蔽圣上,冤枉与你?在你眼里大臣们都是奸邪,就你一个忠良!孰忠孰奸,圣上心里明镜似的,你给圣上灌**汤也没有用!谁看不出来御酒下毒事情败露,你派人去灭口,林摅迫不得已选择自杀,目的是为了保全家人免受涂炭。侯侍郎,如今人证物证都在,纵使你巧舌如簧,也无法逃脱罪责!”

“侯蒙,招安是你提出来的国策,如今你又蓄意破坏,陷陛下于言而无信之中,你到底有何居心?”

······

立刻蔡京的走狗开始炮轰侯蒙,内涉及到侯蒙入仕以来的许多言行,甚至还涉及到他父母亲的一些事,许多一听就知道来自于杜撰。

侯蒙眼睁睁看着自己被蔡京诬陷,活生生被朝臣用唾液淹没,可没丝毫办法改变现实。主昏臣庸,纵有万般忠心,无施展处。气恼、悲愤、失望使他本就孱弱的身体一下子失去了精神支柱,天旋地晕,满眼凄凉,他慢慢地晕倒在朝堂上。

半月后,饱受牢狱之苦的侯蒙被下放东平府,由于体弱多病和忧伤过度,他死于途中,终年六十八。

蔡京心花怒放,这是一场无声无息的政变,赢家只有他一人。政敌流放,死于他乡;知情者灭口,无处寻其端倪;一大批朝臣被自己控制、胁迫,朝廷几乎是他的一言堂。

蔡京蛮认为徽宗会由于扯诏之事起兵伐贼,谁知徽宗反而将此事搁浅。蔡京心急如焚,出兵不仅仅是为女儿女婿报仇,也是在钱粮调动中让自己私囊鼓鼓的机会。自己已老迈,总有一天会下台,权利总会移交别人,为了蔡家子子孙孙永享荣华富贵,他必须拼命。然而,不论蔡家如何努力,徽宗总会报以两字“再议”,这两个字把战争无限期向后拖延,也把蔡京的希望无限期向后延伸。

赵佶心里很矛盾,他越来越喜欢在书画中陶冶情操,京城的繁华和平静正适合他提高艺术境界。而修建了过多的风景区又使他的书画艺术升华,因此他热衷于艺术的同时也陶醉在享乐之中,早厌倦了干戈起处,血腥一片。然而他心中又有一个梦想,那就是超越宋祖做千古一帝,他要把汉人念叨了几百年的燕云十六州划进大宋版图。是雄主就要把目光放到大地方,做别人不敢想也不敢做的事情,因此他在静等两批使者的消息。

梁山泊有地利优势,要想彻底铲除,除非大军围困三年五载。这样做消耗必然巨大,朝廷有些得不偿失,也有些力不从心,再说梁山泊只不过是匪患,做的好一纸诏书就搞定。朝廷要积存钱粮,用在收复燕云十六州上,好钢要用在刀刃上,不能浪费到剿匪中去。有这种想法的皇帝怎么会答应蔡京的要求呢?

有了毒御酒的事件,梁山泊肯定耿耿于怀,招安也只能搁浅,再等时机。不过朝廷也将调查结果告知宋江,以表示朝廷对招安的诚意。

远在梁山泊的宋江看到朝廷送来的毒酒调查报告,啼笑皆非。原以为自己不小心来到宋朝,把许多历史都改变了,又查出酒中下毒的幕后黑手,蔡京无论如何都得提前退出历史舞台,谁知结果却是这样的。

虽不知蔡京是怎么颠倒黑白,逃脱罪责的,但结果却显示了蔡京真的可以只手遮天,朝廷已成为蔡京的一言堂。

看来有蔡京,这个和梁山泊有杀女之仇的权相,梁山泊和朝廷的战争就不会停止,招安只是朝廷一厢情愿的泡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