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宋骄阳 > 第290章议取燕云(1)

大宋骄阳 第290章议取燕云(1)

作者:填海的精灵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17:47:48 来源:平板电子书

软禁着梁山泊的谈判组,徽宗左右为难,他真正体会到请神容易送神难,他心里比谁都清楚,如果放走梁山泊的谈判组,以后若提起招安二字,必定会受到宋江强烈谴责。本来徽宗是下定决心要让梁山泊成立自治区,但童贯归来一番严格的论证,徽宗又觉得自治区后顾之忧重重。而宰执大臣们也是翻云覆雨,一会儿说可行,前途一片光明,一会儿又说不可行。

徽宗怎么看着他们就像墙头草,随风起伏,没个定数,还把他当成小孩子一样糊弄。说什么梁山泊强悍在于蜗居水洼,如今离开水泊,又裁军成三万队伍,让他成立自治区又何妨,一有风吹草动,大军包围自治区,把他们连根拔起。

笑话!你认为宋江是省油的灯?还是童爱卿说得好,让宋江在自治区笼络住人心,自治区就不是大宋的地盘了。

徽宗在宫中闷闷不乐,却听见赵良嗣在殿外兴冲冲地高声喊叫:“陛下!大喜呀!天赐良机!天赐良机!”

赵良嗣现在深得徽宗信任,入宫进谏可以不用通报,现在他专门负责打探辽金战争情况,随时准备收复燕云十六州。

赵良嗣满面喜色,叩拜徽宗,赵佶让平身后道:“什么事让赵爱卿如此喜形于色?说出来让朕也分享一下快乐!”

赵良嗣道:“陛下!形式一片大好,燕云十六州唾手可得!”赵佶眼中突兀的放出一道亮光,急切问道:“赵爱卿细细道来,不要错过任何旁枝末节!”

赵良嗣道:“如今辽国已经成为强弩之末,被金国打残了。现在辽国五京已丢了四京,只剩下南京,也就是幽州了。更好的消息是金国主力都去草原深处追赶辽国皇帝耶律延禧,燕云十六州附近没有半支金**队,只有辽国的一些残兵败将据守。”

赵佶听完兴奋的就像一个在野外捕到了蜻蜓的顽童,他雀跃道:“果真如此,是天佑我大宋。收复失地,卿之首功!”

“职责所在,臣怎敢居功,实赖陛下洪福,国运兴旺!”

赵良嗣边谦虚边拍马道:“大喜事岂止一件,更为对我朝有利的是,辽国起了内讧。耶律延禧的弃子耶律淳本是幽州太守,现在拥兵自重,自立为新皇帝,以幽州为都城。这样一来,本来岌岌可危的辽国又内部分裂,力量就更加单薄了,对大宋来说当然是喜事一件。”

赵佶高兴不已,片刻后他又担心道:“大宋与金国有盟约在先,我国私自出兵岂不有失信义?金国若怪罪下来,如之奈何?”电子书屋

赵良嗣听罢心里只犯嘀咕,你早已毁约了,还谈什么盟约。他不知是皇帝记性不好还是故意旧事重提,只能以自己的理解解释:“燕云十六州本就是汉人的疆土,大宋收复失地天经地义,何必看金国的脸色!再者金人只许归还大宋六州,其余十州拥为己有,如此贪婪的民族怎么可能与他合作!如今的燕云之地就是块无人看管的肥肉,只要大宋动作够快,抢先一步到手,重兵扼守燕云,盟约能奈我何。金人若怪罪下来,陛下就以金国不肯合击辽国为由,反怪金人失信,把答应金国的岁币也一笔勾销。这样以来大宋不但可以收复失地,还可以省下几十万绢帛,多么划算的战争呀!”

赵佶满意地点头,只是他又露出为难的样子道:“我与北朝兄弟相称,数百年相安无事,今兄弟有难我们趁火打劫,是不是有失道义?正如同邻居家失火,我们不帮着救火,反而乘机抢夺他家的东西,会不会受人权责?”

赵良嗣心中暗暗骂娘,你现在恨不得把燕云十六州即刻就抢到手里,还假惺惺地说什么仁义道德。看来这个皇帝真是务虚的高手,什么都要耍官样文章,把自己的面子看的比什么都重要,偏偏有些事情就需要撕破脸去做。

不过赵良嗣立刻就寻思出冠冕堂皇的理由:“陛下!燕云之地原为汉土,大宋取之是全燕云汉人的心声,是他们的期盼,大宋是提兵救百姓,纯属义举!再者,宋辽兄弟之邦,耶律淳以下犯上,竟敢自立,实属大逆不道。当叔叔的替兄弟管一下家务事,教训一下不知高低的小辈,也在情理当中。收复燕云十六州与国与家都在情理之中,谁还会指指点点,自讨没趣!”

赵佶听罢眉飞色舞,他哈哈大笑道:“天作孽犹可恕,自作孽不可活。辽国也到了给大宋还债的时候了!即刻传旨宣宰执进殿议事!”赵佶幸灾乐祸的样子,好像燕云之地已经攥到自己手中,激昂而又自负。

宰执大臣都兴高采烈,这事做成徽宗就是千古一帝,他们就是千古名臣,都举双手赞同。王黼更是主动请缨筹款筹粮,将北伐所费钱粮揽在自己身上,并保证若钱粮供应不及时,情愿罢官为民。其余人明白,这厮又准备假公济私,但谁也不说破,都纷纷赞扬王黼忠君爱国。然后准备各自承担一件差事,好从中充盈腰包,好从中赚取功劳,争先恐后向徽宗请缨。

一片义正言辞的表白声中突然传出冷冰冰的声音:“各位大人暂且停下来!小臣有话要说!”

大伙举目一看是张叔夜说话,还道他也想分一勺羹,虽气恼但也不敢出言责备。张叔夜和赵良嗣是皇帝亲点参加殿议的,责怪他就是打陛下的脸。

张叔夜道:“收复失地,可喜可贺,但非用重兵不能功成。今举全国之兵北伐,国内必然空虚,若有不臣之人聚众,京师便岌岌可危。微臣以为北伐之前一定要解决好梁山泊招安之事,否则后院起火,将是北伐徒劳无功!”

大臣们见他不是来抢功的,暗自松了口气。徽宗听后赞赏道:“嵇仲果然心系社稷安慰,得宠思辱,居安虑危,考虑问题就是缜密、严谨。望诸位爱卿也从全局出发,将影响战争胜负的内外因素都考虑在内。”

大家见皇帝亲切的称呼张叔夜的字,可见他在皇帝心中的地位不薄,都纷纷跟在徽宗话后拍马屁。张叔夜见大臣们没有责怪,反倒吹捧,担心也随之消失,他又道:“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今举国之兵北伐,牵一发而动全身,若有差池将会影响整个大宋国祚,因此一定要选一雄才大略统帅,约束三军合力出战,方可出兵伐辽。否则纵然兵将不畏生死,若各自为战,形不成一股合力,只能留下遗憾。昔日雍熙北伐的失败仍历历在目,战争失败死伤几十万,钱财粮米损耗殆尽,实在是得不偿失。倘若当日让李宪做统帅,五路大军统一指挥,西夏必定亡国。因此微臣以为,此次北伐统帅应该慎重选择!”

此言一出,勾起殿内众人的猜想。徽宗对张叔夜的直言暗暗赞叹,果然是豁达直率之臣,没有其余大臣脑中的沟沟壑壑,朕没有看错他。王黼却是心头抖动了一下,这厮莫不是来替童贯出头的,宰执大臣可是合力才把童贯赶出朝堂,如果让他卷土重来,会有大家的好果子吃吗?不行!绝对不能让童贯插手此次北伐!蔡京直接心中一惊,张叔夜想抢统帅的位子!这可是他盘算了好久,为自己长子蔡攸谋划好的位置,连出征大将他都考虑好了,西军传奇猛将种师道做先锋,西军另两悍将折可存和辛兴宗在左右两翼,蔡攸亲率中军,而且中军中还有大将刘延庆坐镇。这样超强的阵容对付苟延残喘的辽国绰绰有余,立功只是时间问题,怎么能让别人夺取。不行!决不能容忍有人在我蔡家嘴中抢食吃。其他像李邦彦等大臣则是冷眼看情景,等一会儿狂风起来,再寻找合作伙伴替他扇扇子,扇出自己的最大利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