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宋骄阳 > 第487章 两个大楚,两个楚王

大宋骄阳 第487章 两个大楚,两个楚王

作者:填海的精灵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17:47:48 来源:平板电子书

楚王钟相几乎灭门,其一脉仅存少子钟子义。

按常理子继父志,由钟子义继任楚王,吸取失败教训,继续领导义军征伐朝廷,这对义军来说是当前最佳选择。

然而只要人聚集的地方就有不安分的人存在,这些人自私自利,不顾大局,钻营取巧,唯利是图,总把自己的利益放在首位,达不到目的决不罢休,就算毁了整个楚国也在所不惜。

钟相生性敦厚,自称楚王后大封有功之人,拜相的拜相,封将的封将,虽说大将军不如大白菜,但跟自己出生入死的都有封赏。

其中他把军权集中起来,封五个王统领。仁王钟彪是他堂弟,虽领五万人马,但权力极大,他兼领军权制衡其他四王。忠王夏诚、义王杨幺、信王刘衡、礼王黄佐各率十余万军队,负责攻城拔寨,而钟相这个国王也没有闲着,亲自筹备粮草供将士食用。

本来钟子义继位无可争议,但信王刘衡、礼王黄佐却突然站出来唱反调,称国难临头应有德高望重者继位力挽狂澜,钟子义年少轻狂难担重任,他继位大楚便离亡国不远了。

而后众官询问谁是德高望重者时候,二王露出咄咄之势,均言仁王钟彪就是德高望重者。

虽然钟彪做出惊愕状,还寻些不痛不痒的理由拒绝,但明眼人都清楚,钟彪演戏是假,篡权才是真的。

想想钟相待他如父,如今亡者尸骨未寒,他就算尽机关夺弱侄王位,仁王无德更无仁可言。

能当官者均是伶俐之辈,心中虽鄙视钟彪千百遍,然出言反对者寥寥无几。这就是官场规则,在结果不明朗之前,最好保持缄默静观事态发展,倘若跳得早了,反对者上位,永远有穿不完的小鞋。

当结果明朗后,自己不论是愿意,还是违心都可以义正言辞的支持,锦上添花永远比雪中送炭保险。

然而并非所有官员都是这样的心态,忠良之辈虽少,但不是没有。

忠王夏诚、义王杨幺不辱先王封赐的忠义二字,率先跳出来反对,二人均言自古王位父子相传,哪有兄弟相传的道理?且仁王钟彪非钟相亲弟,传位与他义军多不服,内部有裂缝才会成为亡国的原因。

刘衡、黄佐知其二人必会反驳,准备好的说辞脱口而辩,皇位兄弟相传并非空穴来风,其实早已有之,远的不说,就说本朝太祖赵匡胤仙逝,皇位就是由太宗赵光义继承,兄终弟及也开拓了大宋泱泱河山。

夏诚立刻反驳,义军反的就是赵氏天下,你们拿赵家的规矩来处理钟家的事,这种赵冠钟戴的做法谁服?你们左一个太宗右一个太祖叫得欢,听起来更像是宋朝的大臣,一点都不像大楚国的官员,那你们不去临安,冒着杀头危险呆在这里干什么?

杨幺更是恨恨咒骂,别提赵光义这个六亲不认的东西,杀了哥哥抢了帝位,当了婊子还立牌坊,满嘴仁义道德,满腹男盗女娼。

咒骂立刻引起不满,刘衡、黄佐认为杨幺在指桑骂槐,杨幺却说这是就事论事,谁让你们对号入座。

此话罢争论升级,四王怒目相向,剑拔弩张,大有一言不合就火拼的架势。

仁王钟彪坐不住了,他以权强呵才平息武斗。转而打圆场说,都是为大楚将来出谋划策,何必坏了兄弟情分。再说辩归辩,就事不就人,不能含沙射影,暗中伤人。

这架拉的虽偏,夏诚、杨幺也算给他面子,没有再发飙。这时候刘衡再言,钟彪坐王位只是解燃眉之急,效仿周公暂坐王位,封钟子义为太子,待钟彪将大楚治理平稳,那时候太子也成熟了,能挑的动肩上的担子了,再禅位太子。

这次可真正惹恼了夏诚和杨幺,篡位就篡位,还说的冠冕堂皇,蛇蝎之辈却装菩萨心肠,这些狼心狗肺的东西,我怎能让你们阴谋得逞。小小书屋

夏诚说你们那个眼睛看出钟子义不能胜任?少年帝王比比皆是,成大事者不计其数,有钟子义继位便离亡国不远念头者,便是有司马昭之心者。

杨幺更是直接发火,大骂刘衡、黄佐忘恩负义,不知廉耻,信王无信,礼王无礼,愧对先王封赐。

一刹那两派势同水火,拔刀对峙,势不并存。众官极力相劝,众王才怏怏而散,钟彪更是记恨夏诚与杨幺。

不用说,钟彪才是始作俑者,他贪恋王权,便拉弄刘衡、黄佐筹划一出夺位大戏。钟彪也明白,钟相对夏诚、杨幺有救命之恩,二者肯定会力挺钟子义上位,倘若明目张胆拉弄,必会适得其反。

于是他们三人密谋后,便导出这样的大戏,打出国家危难的悲情牌,先从心理上打动二人,就算说不通,五王投票也是三比二。谁知刚有提议,便被忠义二王识破,随即两派水火不容,此事只能搁浅。

一计不成又生一计,三人密谋言非常时期得用非常手段,为大楚运转正常,成立临时指挥部处理国事。仁王为首,暂时处理大楚军政各事,其余四王均辅佐之。

夏诚、杨幺怎会答应其欲盖弥彰的之举,一口拒绝,而后杨幺做了一件更彻底的事情,拥立楚王少子钟子义继楚王,下旨令其余臣属皆来拜贺。

气急败坏的钟彪立刻针锋相对,称夏诚、杨幺挟持太子,欲效仿曹贼挟天子以令诸侯,其心可诛。不但不承认新楚王的合法地位,还陈兵夏诚、杨幺营前,声称清佞诛奸。

杨幺二人岂是善辈,早就列阵等待,楚王钟子义便在阵前,如果钟彪冲阵,反叛之事坐实,便是义军公敌。

钟彪见没有胜算,也不敢造次,便率兵退却,随即也自称楚王,封相拜将,俨然正统。

两个大楚,两个楚王,自此义军分两部,水火不容,内讧不断升级,摩擦时有发生。

花迎喜气皆知笑,鸟识欢心亦解歌。

义军噩梦不断,孔彦舟便是喜事连连。先是他突出奇兵,亲率三千虎贲奇袭,斩楚王及一众臣属;后来贼人主动退却,他兵不血刃收复了好几座城池;现在贼人内讧一盘散沙,只要他巧妙用作,剿贼不在话下。

功劳大,奖励就大,高宗给孔彦舟加官进爵后,再次催促他进兵灭贼。

孔彦舟却打着自己的如意算盘,快速剿灭贼人后就显不出他的重要性了,兔死狗烹的道理他还懂,而且这样一来孔家军必有损伤,自己的实力下降才是灭顶之灾。

因此他明面上上表称兵微将寡,请求朝廷派兵支援,这样冲锋陷阵的就是朝廷的队伍,他的队伍则坐阵后方捡现成桃子。

暗地里他派杨华、钟杰偷偷招降义军首领,从内部瓦解,并让降军打义军。故而,圣旨再三催促,他仍巍然不动,拖字诀玩得得心应手。

“启奏陛下!孔彦舟八百里加急求援,鼎州兵微将寡,剿匪兵力捉襟见肘,奏请朝廷派兵十万相助!”

赵构七窍生烟,猛地从龙椅上站起来,明知道是孔彦舟故意拖延,却无法发火,只能恨恨坐下,无奈地道:“此事重大,暂缓再议!”

别说出兵十万,就算出三分之一兵,朝廷的投入也是极大,而且还不知道要打多长时间,如果不能速战速决,就变成无底洞,变法后的收入得源源不断填这个无底洞。

赵构越心疼就越恨孔彦舟,越恨孔彦舟就越心疼,可他只能忍着,孔彦舟是降将,反戈成为习惯,逼急了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现在用人之际,等平定了鼎州乱民,再慢慢收拾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