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武唐第一佞臣 > 第十二章 送袁公瑜去婺州

武唐第一佞臣 第十二章 送袁公瑜去婺州

作者:宝珠道长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17:49:30 来源:平板电子书

麟德元年(公元664年),秋九月十九,辰时七刻。

河间郡公李义府,人称笑里藏刀,人送绰号李猫。曾经叱咤风云,拥有朋党无数,如今是大老虎,被光荣的打掉。李九心狠手辣,将他流放巂州,就是四川西昌。老实呆着吧,等个千百年,看发射卫星。

其嫡长子李津,流放到了振州,去海南岛钓鱼,参加海天盛筵。其余子嗣女眷,连同他的女婿,全部流放庭州,支援新疆建设。办的不是人事,家人分开流放,天南地北分散,彼此不能照应。

按照朝廷惯例,打掉老虎之后,查抄他的家产。一事不烦二主,详刑正卿武康,成为抄家大臣。率领左奉宸卫,左右羽林禁军,司元记录官员,抄没李家财产。

差事肥的流油,必须中饱私囊,执行三七开策略。三成登记造册,上缴司元国库,其余全部贪污。也不能吃独食,那样会遭雷劈,深思熟虑之后,执行三三开政策。

三成分给同僚,即参与抄家的,全部工作人员;三成孝敬李九,充实皇宫内库;三成送给媚娘,给她当脂粉钱。最后那一成,与许敬宗平分,所以闹到最后,只到手六百贯。

当初算计义府,找朋友们帮忙,现在大局已定,必须送还人情。所以闹了笑话,六百贯撒出去,又垫出五百贯。媳妇被气哭了,点他鼻子臭骂:别人抄家吃饱,你却往外扔钱,以后禁止抄家,这日子没法过了...

武康很郁闷,咱老夫老妻,别提离婚了,凑合着过吧。李义府的倒台,朝野莫不称庆,百姓奔走相告:今日巨唐年,还诛四凶族。所谓的四凶族,指义府的子婿,可见造孽之深。

长安城的百姓,自发组织庆祝,此时若有鞭炮,绝对提前过年。其中最搞笑的,是初唐大杰杨炯,秘密写露布文章,名字十分有趣:河间道行军大总管武康,破铜山大贼李义府。

初唐行军惯例,讨伐某个地方,任命某道总管。义府爵封河间郡公,负责收拾他的人,是河间道行军大总管。所谓铜山大贼,比喻贪得无厌,聚敛铜钱如山。

文章短小精悍,例数义府罪孽,举个例子来说:混奴婢而乱放,各识家而竞入。这句话的意思,义府掠取百姓,包括壮男美女,逼其为奴为婢。

武康抄没李家,按照朝廷吩咐,烧毁奴籍文书。李府所有奴婢,都给钱财补偿,给他们自由身。奴婢跪地谢恩,个个感激涕零,一时各自回家,犹如水库放闸。

文人争相抄写,贴满大街小巷,导致长安纸贵。露布的中心思想,口诛笔伐李义府,歌功颂德武变之。对义府有多少恨,对武康有多少敬,点赞好评滚滚来,长安谁人不识君?

人情必须要还,六十六贯六钱,寓意办事很溜,派人送给杨炯。此次败家行为,节目效果很好,媳妇眉开眼笑。乖乖依偎怀中,嗲声嗲气撒娇:夫君办事周到,奴奴不该错怪,以后多多抄家,咱们好好过日子...

倒霉的小娘们,武康哭笑不得,同时唉声叹气。抱媳妇回卧房,拿出那份礼物,亲手绣的棋盘,亲手刻的棋子。本打算到腊月,公瑜寿辰之时,送给他作贺礼。可惜造化弄人,老叔父倒霉了,只能提前送出。

按照朝廷惯例,大老虎倒台后,会清算小爪牙。检校右相刘祥道,升任司列太常伯,处理购官买职者。仔细筛选甄别,找出后台小的,全部革职查办。朝中文武百官,与他有纠葛的,监察御史弹劾。

一时风声鹤唳,屁股不干净的,都在瑟瑟发抖。司宪大夫袁公瑜,是义府的铁哥们,自然遭遇弹劾。侍御史皇甫公义,首先上疏奏报,余者闻风而动。

李九留中不发,哪知三天之后,公瑜出了昏招。竟然上疏朝廷,说义府身体差,祈求圣人开恩,配备驮马代步。这下捅了马蜂窝,因为太宗规定,凡是流放人员,必须徒步前往。

监察御史李行敏,在朝会上弹劾,袁公瑜倒血霉。李九厉声质问,只能稽首认罪,处罚随之而来:罢免西台舍人,罢免司宪大夫,贬为婺州司马。速去司元交接,限期十日之内,离开京师南下。

正五品上的京官,从五品下的司马,且离京两千余里,可真够可怜的。今天午时左右,袁家男女老少,会从明德城门,告别长安京城。然后长途跋涉,去武康的老巢,管理婺州人民。

城南十里之外,长亭外古道边,只有黄土连天,以及豪华马车。三十亲卫警戒,赵声照顾马车,钱顺与楚神客,旁边守护大佬。武康与崔小晴,光秃秃柳树下,望着田野发呆。

小晴心情不好,手中拿着柳条,无节奏摆动着。最后扔到地里,话语满是不忿:“刚处理李义府,圣人就颁诏书,你的详刑正卿,马上被他罢免。此乃过河拆桥,从三品的文官,我做梦都想要。”

媳妇是个官迷,武康笑而不语,李九如此行事,早在预料之中。检校详刑正卿,只为审理义府,完事自然收回。其实说起来,外戚的身份,自带挨打属性。可以这样认为,只要李九活着,不会让他参政。

武康心知肚明,左奉宸大将军,左羽林大将军,他都可以给我。因为没有卵用,没有半分军权。特别是奉宸卫,在里面任职的,都是高官子弟,绝对控制不住。拿上官庭芝举例,有他爹上官仪在,就不会与我交好。 表面提拔重用,暗地层层限制,李九玩的很花。不过这些东西,不让媳妇知道,让她无忧无虑,负责貌美如花。政治上的龌龊,政斗上的凶残,都由我来背吧。

温柔的看着她,温言软语安慰:“不要患得患失,详刑寺能累死人,我才不想去干。李九还算不错,昨日在诏书里,检校右崇掖卫率,去掉了检校二字。所以从今以后,夫君是正式的,太子右崇掖率。”

拍拍胸膛,嘿嘿怪笑:“左奉宸卫大将军,检校左羽林大将军,正三品武官;太子右崇掖率,正四品武官。南衙十六卫,北衙禁军,太子十率,三大军事机构,我都履任高职。知足吧小甜心,已经很不错了。”

鬼脸得意洋洋,剑眉翘成八字,表情十分欠揍。刚刚而立之年,两个陆军上将,一个陆军中将,就算遇到宰相,也能平起平坐。试问大唐官场,哪个敢比我强?这要放在后世,绝对吓死个人。

小晴嗤之以鼻,说话阴阳怪气:“拉倒吧大兄弟,按照你的话说,两个保安队长,一个看门大爷,瞎神气什么啊?如果让我选择,用你全部官职,换同东西台三品。”

嫩手掐着纤腰,嘲讽还在继续:“你何时拜相啊,也让你家宝贝,喊你几声相公。只给武官当,不让当文官,实在太气人。倒霉的李义府,若卖宰相职位,就算倾家荡产,我也给你买个。”

又把天聊死了,现场极度尴尬,亲卫忍俊不禁。武康翻起白眼,果断转移话题:“咱先不说这个,既然提到义府,我给夫人讲讲,他的传奇人生。他如何发迹,又如何膨胀,如何没落的?”

小晴很敢兴趣,武康滔滔不绝,以此打发时间。先说初唐官制,科举就是笑话,当官全靠拼爹。只要出身门阀,老子身居高位,靠着门第关系,你就可以当官。左右奉宸卫,左右监门卫,都是官僚子弟。

义府出身寒门,祖父曾在梓州,出任射洪县丞。芝麻绿豆小官,能给他的便利,只有阅读书籍。他有读书天赋,夜以继日学习,寒窗了十数载,可说学富五车。

怀才类似怀孕,早晚被人发现,文章妙笔生花,才会时来运转。巡察使李大亮,欣赏他的才华,荐为门下典仪。又得马周举荐,改任监察御史。诗文打动太宗,随侍晋王李治,人生从此开挂。

所以古往今来,寒门没法拼爹,只能寒窗苦读。知识改变命运,哪怕到了后世,也是这个道理。不过李义府,运气非常好,李九做太子,给他太子舍人。李九做皇帝,给他中书舍人,总算熬出头了。

可惜唐朝官场,太看出身门第,那些豪门世家,向来鄙夷寒门。义府兢兢业业,却惹无忌厌恶,想贬其出中央。

义府很不甘心,山穷水尽之下,得到武康点拨,开启废王立武。于是柳暗花明,官途平步青云,步步高升宰相。

不过还是可惜,对金钱的**,是寒门的通病。他没能控制住,李九顺水推舟,选他做咬人狗。不断包庇纵容,让其无法无天,咬死关陇门阀,惹来怨声载道。

然后开始打狗,义府自食恶果,得到应有惩罚。百姓奔走相告,官员心花怒放,对于李九陛下,只有歌功颂德。很少有人发现,义府嚣张的根本,来自皇帝的纵容,是皇帝有意为之。

上位者的套路:挑选咬人狗,咬死反对派,刻意纵容之。等天怒人怨,当众打恶狗,让其背黑锅。作为狗主人,得明察秋毫,得官民感激。然后再选恶狗,循环以上套路。不要担心狗源,因为想当狗的,实在太多太多。

小晴嗤之以鼻:“听着有些道理,不过我不认同。你也出身寒门,却没半分文才,只是全身蛮力。瞧瞧你现在,三品大将军,人生巅峰嘛。再给我讲讲,你怎么发迹的?”

又把天聊死了,亲卫按捺不住,纷纷笑出猪声。武康老脸微红,尴尬的挠着头,很想钻入地缝。他的发家史,十分的另类,也难以启齿,靠女人雄起的。

今日人生巅峰,全靠三个贵人,两个奠基恩人。首先是崔小晴,出身清河崔氏,眼神却不好使,相中糙汉武康。她父亲崔义玄,恰任婺州刺史,十分关照女婿,是首个奠基人。

第二个贵人,是皇后媚娘,他的干姐姐。媚娘有些迷信,听李淳风的话,认为她的福星,就是婺州武康。所以乱攀亲戚,修改武家族谱,不相干的两人,变成从父姐弟。

第三个贵人,是新城公主,也被淳风忽悠。为保夫君性命,强行**武康,然后生下武秀。李九疼爱新城,因为这个女儿,才没痛下狠手。否则他的命运,类似武家兄弟,贬到州县为官,永远不能回京。

牛鼻子李淳风,是他的大恩人,最好的奠基人。其实说白了,武康的发家史,就是部软饭史,全靠女人照顾。更可气的是,颜值不在线,甚至有些丑,美女都瞎了眼。

赵声匆匆来报,袁家车队来到,总算化解尴尬。武康翻起白眼,柔声吩咐小晴:“我的好媳妇,你陪袁叔母,说些体己话。问问缺什么,让钱顺准备,多送些盘缠。”

小晴乖巧点头,收起调皮搞怪,恢复端庄儒雅。夫妻等在路边,等到车队出现,看着十分寒酸。三辆乌篷马车,两辆平板货车,仆人不到十个,也没部曲护卫。

公瑜前去婺州,只带着小儿子,去年刚刚成亲。年逾花甲远行,确实十分可怜,武康不禁叹息,行礼拦车喊话:“武康送行叔父,还请下车叙旧,咱爷俩喝两杯。”

车队停在路中,公瑜掀开车帘,看见武康夫妇,半开着玩笑说:“老夫原本以为,没人过来送行,变之夫妇齐至,是意外的惊喜。月娘也下车吧,楚国夫人也在,你们去说说话。”

马车停到路边,袁氏夫妇下车,他们年纪虽大,身体十分硬朗。双方见礼寒暄,武康拿出棋盒:“叔父喜欢象棋,我在闲暇之余,做了这套棋器。棋盘亲手刺绣,棋子亲手雕琢,希望叔父喜欢。”

袁公瑜错愕,没接手棋盒,翻开武康的手。看着细小伤口,唉声叹气道:“这是拿刀的手,捏不住绣花针,搞的伤痕累累,完全没有必要。礼物我很喜欢,先给你叔母吧,咱去那边走走。”

两人离开官道,迈步走入农田,沿着蜿蜒小路,来到田间地头。望着大小粪堆,公瑜喟然长叹:“咱们认识九年,你喊叔父九年,真心抑或假意,我也心知肚明。沛王府的长史,侍御史皇甫公义,是皇后的人吗?”

武康摇头,实话实说:“皇甫公义的女婿,左金吾将军赵道兴,与我有些交情。我通过赵道兴,请求皇甫公义,出面弹劾叔父。希望借李猫案,把你牵涉进来,将你贬出京城。”

公瑜稍稍错愕,很快哑然失笑:“早就猜到了,弹劾我的人,都与你有关。只是没想到,你如此诚实,能坦诚相见。当时不敢相信,你很重感情,待我如同长辈,为何突然加害?”

抬头仰望天空,公瑜淡淡说:“冥思苦想三天,依然不得其解,索性不再多想。了解你的为人,如此怪异行径,必有大事发生。不想让你难做,于是上疏朝廷,给李义府配马。”

武康莫名心酸,以他的谨慎,肯定知道政策。流放之人骑马,违背太宗政令,必然惹祸上身。当时还以为,公瑜糊涂了,确实没想到,是故意为之。

监察御史李行敏,弹劾老袁逾制,导致被贬婺州。其实是我指使,李行敏会兼任,右崇掖卫长史。他堂弟李山岭,是左千牛备身,其父给事中李崇德,欠我救命之恩。

公瑜缓缓转身,目光锁定武康,言辞凿凿道:“看到那份棋具,我终于确定了,变之要牵连我,不是临时起意,而是早有预谋。动李义府之前,你开始做棋具,为了弥补歉意,也让自己心安。”

武康苦笑点头,公瑜唉声叹气:“其实大可不必,叔父年事已高,不想再经风暴。我能感觉到,你极度恐惧,这很不正常。能不能告诉我,究竟什么大事,让你方寸大乱?”

岂止方寸大乱,想死的心都有,太他妈折磨人。武康摇头,无奈回话:“首次动手杀人,首次冲锋陷阵,西市面对斩刑,战场尸山血海,我都没有惧怕。可这次面对的,令我束手无策,让我感到绝望,叔父不知为妙。”

公瑜浅笑:“世人皆以为,我和李义府,是皇后的心腹。你对我们下手,肯定关系皇后,你心中的害怕,也是因为皇后。只有她的事,能让你恐惧,让你失心疯。我早就想问,你把武皇后,当成什么人,仅仅是女兄?”

长时间的沉默,武康实话实说:“我的前世今生,都是幼年丧母,渴望得到母爱。所以我喜欢的,都是成熟妇人,老被你们取笑。皇后在我心里,不仅仅是阿姊,可能还是母亲,是不是很变态?”

公瑜撇嘴浅笑:“我不懂变态,跟着心走吧,不会后悔的。我和李义府,都是局中人,希望这步棋,能够帮助你。你也别愧疚,这就是官场: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不管亲疏,都是棋子。”

轻拍他肩膀,继续安慰着:“婺州刺史张柬之,婺州长史骆宾王,都是你提拔的。司列太常伯说,此刻婺州百姓,还念着你的好。咱们是忘年交,所以我的工作,必然一帆风顺。”

武康不置可否,希望如你所说,你们牺牲有用。能降低李九心中,对媚娘干政的厌恶,他的厌恶越低,我的胜算越高。老袁你放心吧,等到风暴过去,我会想方设法,把你调回中央。

两人把话说开,心里都很舒坦,武康摇头晃脑,干咳几声说道:“既然是送别,我朗诵送别诗,叔父听仔细了。阳关万里道,不见一人归,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公瑜嗤之以鼻,摆摆手嘲讽他:“南梁庾信所作,名《重别周尚书》,倒也有些应景。变之听我说,以后有时间,多读些书籍。老是舞枪弄棒,会变成莽夫的。”

武康嗤之以鼻,准备针锋相对,突听钱顺厉喝。空旷的田野里,显得格外清晰。远处官道上,亲卫兵列队,横刀已出鞘。对面大队人马,中间有顶竹轿,依稀坐着个人。十多壮汉抬着,好大的架子啊...

藐视对峙双方,武康扯出冷笑,心中的郁结,可以排解了。公瑜也笑了,阴阳怪气说:“那诗不应景,归的人很多,你送别老夫,别惹是生非。还是省省心,留着你的精力,去办那件大事。”

您老说的对,去办那件大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