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妻为大都督 > 第258章 名声传宫廷(二)

妻为大都督 第258章 名声传宫廷(二)

作者:蜀中布衣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9 13:03:09 来源:小说旗

王安石轻车熟路的登上了九级殿阶,行至门前对着守候在此的黑衣内侍拱手言道:“本官王安石,求见官家,还请公公代为通传。”

王安石本就是宣武殿的常客,那黑衣内侍倒也见怪不怪,他颔首一笑,拂尘一扬尖声言道:“请王相公稍等,咱家这就进去禀告官家。”言罢,转身进入了宫殿之内。

王安石也不着急,负手站在台阶上望着天边灿烂的晚霞,心内斟酌着待会觐见的言辞。

很快,黑衣内侍就一溜碎步的小步走出,笑道:“王相公,官家有请。”

王安石轻轻颔首,衣袖一甩大步走入宫殿,行至殿中便对着北面御座深深一躬,亢声言道:“臣尚书令王安石,见过官家。”

北面御座上传来一个平稳厚重的男子嗓音:“恩师不必多礼,来人,赐坐!”

很快,便有小内侍搬来了一张绣墩,请王安石落座。

王安石拱手致谢,落座在了绣墩之上,目光也看向了高坐在御座上的大齐天子陈宏。

陈宏年过三十,正是精力旺盛,体力充沛的中年时期。

他头戴一顶纱罗直脚幞头,身穿绣有龙纹的赭黄色圆领袍服,腰系玉装红束带,脚蹬黑色翘头履,相貌英伟,脸膛刚正,眼睛很细很长,为陈氏独有的丹凤眼,鼻梁高挺,嘴角厚阔,颌下短须,威武中透出刚毅英健与从容镇静。

见到恩师王安石,陈宏脸上泛出了几丝笑意,也没有率先开口言及正事,笑盈盈的言道:“想来恩师还没有晚膳吧?要不就留在这里与朕一道用膳如何?”

王安石心知今日商议内容只怕耗时颇久,当下也不推辞,拱手言道:“多谢官家赏赐,臣自当奉命。”

陈宏颔首一笑,吩咐内侍捧来了晚汤。

王安石有些奇怪天子晚膳为何竟会变得如此简单,但此刻不便多问,只得压下心头疑惑慢慢喝下晚汤,顿觉周身上下冒出微微细汗。

然而陈宏却是有些食不甘味,他放下玉碗轻叹一声,言道:“朕每每想到江南道灾民尚未得到较为妥善安置,许多百姓忍饥挨饿的时候,便食不甘味,故此一再缩减内廷用度,晚膳也改作了晚汤,希望能够多多节约钱财,以便赈灾。”

王安石恍然大悟,真心实意的赞叹道:“官家心系灾民,仁爱无双,真乃朝廷之福,社稷之福啊,其实不瞒官家,今日老臣求见,便是为灾民安置一事而来的。”

闻言,陈宏勉力一笑,颔首言道:“不知恩师有何高见,朕自当聆听。”

话虽如此,然陈宏心内并没有报太大的希望。

盖因朝廷已经多次举行朝议,专门商量江南道灾民安置等问题。

然总的说来,却是问题较多,办法较少,钱财更是匮乏,使得赈灾之事一拖再拖。

好在前不久朝廷发行福利彩票,倒也极大的缓解了赈灾资金上的压力。

王安石微笑开口道:“说起来,这并非是臣的高见,而是府州崔文卿的见解,臣觉得非常不错,故而前来求见官家,特地禀告。”

“崔文卿?”陈宏眉头一皱,想了半天,闷闷问道,“谁也?”

王安石捋须笑道:“就是那个福利彩票啊!”

“哦哦哦,你说他啊!”陈宏顿时一阵恍然,哈哈笑道,“朕知道,振武军大都督在折昭的夫君对不?据说还是科举落地秀才。”

“对,正是此人。”

“呵呵,恩师啊,你怎么对这样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有兴趣呢?”

“官家有所不知,前不久希文先生曾专程来信,向臣推荐崔文卿的才华,臣不敢大意,故而令翰林院知制诰苏轼前去府州调查了解。”

“什么,希文先生居然专程来信推荐那崔文卿?”闻言,陈宏顿时面露惊讶之色,显然觉得非常吃惊。

要知道希文先生可是先帝最为倚重之肱骨,在当年齐军梁河大败之时,范仲淹更是力挽狂澜,拯救了几乎摇摇欲坠的大齐江山,被誉为绝代名臣。

即使范仲淹目前已经挂冠致仕而去,但他在朝野内外的影响力也是非常巨大的,甚至就连如今的宰相王安石、司马光,对范仲淹已是钦佩不已。

没想到范仲淹居然专程来信推荐一人,实乃令人难以置信。

王安石轻轻颔首,言道:“根据苏轼回信所言,一日他与崔文卿谈及江南道水患赈灾之事,崔文卿丝毫不觉为难,略加思忖便说出了一则‘异地安置’之法,苏轼当时便惊闻天人,连忙回信回报微臣,微臣刚才左思右想,觉得这异地安置之法非常不错,所以才前来向官家你禀告。”

“异地安置之法?”陈宏一双丹凤眼顿时就亮了起来,急不可耐之下,他的身体微微前倾,急声询问道,“不知何为异地安置?”

王安石略一沉吟,出言道:“崔文卿所谓的异地安置,是因府州多荒芜田地,多军债资金,却又人口稀少,而江南道因受灾之故,田地毁灭,房居不在,灾民人满为患的现状,所采取的两地互补之法,根据他的建议,可迁一部分江南道灾民前去府州安家落户,沿途以及安置所有开销,均由振武军大都督府以及其所管辖的府州、麟州、隩州、丰州财政负责,不花朝廷一文钱,如此一来,既可解决江南道灾民人满为患,不得安置的问题,二来也可以充实府州、麟州、隩州、丰州人口,可谓得到双赢。”

陈宏细细琢磨半响,猛然重重一拍御座扶手,颔首言道:“此计确实不错,没想到这崔文卿竟是如此了得,能够想到如此妙计。”

“官家所言不错。”王安石点头表示肯定,言道,“而且更为重要的是,目前明教在江南道一带为祸甚烈,蛊惑无知灾民更是无数,若不能得到有效控制,说不定江南道还会产生不小的动荡,如果朝廷能够采取这种异地安置之策,可谓是一种釜底抽薪之法,臣建议可在深受明教势力影响的江南路睦、歙、婺、越、台、括六州抽调灾民前去安置,减轻明教之祸。”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