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现言 > 招财锦鲤:猎户娇妻超旺夫 > 第441章 愿与诸位共写青史

唐总是很擅长洗脑的。

但现在不止是要洗脑,还需要把这些人收成自己人,所以煽情环节,必不可少。

还是那句话,她不能当神仙,她要做的,是一个接地气的权威,如今又是值得投效的上司。

所以她一点都不介意说起当年的落魄。

唐时锦续道:“我有个徒弟,叫许天禄,他当年向我自荐时,曾经唱过一段儿苏州评弹。”

她唱了几句:“爹饱了,娘吃了,一碗喝个肚儿圆。”

苏州话软熟好听,这一句听起来极有韵味,唐时锦续道:“我们乡下,其实很多人家都是这样的,家中没有余粮,仅余下一口半口的,掺上野菜也就能混个水饱,爹就说,爹饱了,娘就说,我在灶下吃了,然后不懂事的傻小子,捧着碗吃下去,爹娘就咽着唾沫笑……”

她看着他们,开始拔高高度:“位卑未敢忘忧国,我穷过,我饿过,我知道穷和饿的滋味,所以,诸位,新粮能增产,多少穷人能多吃一回饱饭,多少家能多展几回笑颜?故,我来江南种新粮,不为名,也不为利,是上天给我财运,圣上予我荣光的报答,是为了千百年后,后人指着史书说道,庆泉侯并非唯利是图,她也有为国为民之心。”

“而在座的诸位,或有不少有妻小的,难道就不想在将来,在饭端上桌的时候,抱着儿孙,骄傲的跟他们讲述,当年,咱们是如何在江南,将这高产的新粮,一粒一粒,种入了我大庆的国土?”

“而这天下的百姓,或远在天边,或近在咫尺,他们吃着这新粮,又焉知他们不会笑着跟儿孙们说,当年啊,二千锦衣卫进了江南,带来的粮食,我种了一辈子地也不曾见过……收成的那一天,满庄的人开心的又哭又笑……就冲桌上这碗饭,谁说锦衣卫不好,我跟谁急!”

随着她的话一句句说出来,众人明显的激动起来,连江必安眼里都带了光芒。

唐时锦心说差不多了,便站了起来,“诸位可愿与我同行?”

“愿意!”

唐时锦缓缓点头,然后向四方团团捧手,跃了下来。

花晟林稳稳托着一摞酒盏过来,戚曜灵穿着飞鱼服,提起酒坛来,倒了一盏。

唐时锦双手捧给了江必安,拱了拱手:“江大人。”

江必安还了一礼,接过了酒。

然后三人往下走,唐时锦道:“怎么称呼?”

那千户道:“姓冯,冯江。”

唐时锦双手捧上:“冯千户。”

“姓陈,陈四方。”

“陈千户。”

三人就这么从上到下,两千多号人,不拘大小职位,全都一一的通过名,拿到了唐时锦亲手捧来的酒。

然后唐时锦几人回去,连着司顾菟,也都斟上了酒,唐时锦朗声道:“唐时锦愿与诸位,共写这段青史!请!”

两千余轰然应声:“请!”

然后大家一齐仰头喝下,这一刻,其振奋,绝不会逊于歃血为盟。

她发现古代人,尤其锦衣卫这种人,比现代人更容易被带动,可能是因为他们本来就算是纪律部队,又相对心思纯朴,加上大多出身不错,所接受的教育和耳濡目染到的东西,都是比较主旋律的。

反正这么一场下来,连江必安看她的眼神,都明显不一样了。

翌日,便把这些人打发下去了。

一个县下去了一百锦衣卫,三到四名司吏,加上戚曜灵他们一人一处。

到了地方之后,先由县令,表达了一番对皇上的敬仰爱戴种种,然后详细的解释了一下契书。

主要强调了几点。

这是皇上要在天下推广的种子,之所以选中江南,是因为江南人杰地灵,气候温度适宜种种……

总之这件事情,不是庆泉侯的事情,也不会占上庆泉侯的财运,请大家不必刻意多占,因为还要向周边推广,所以是三年之内,是不能借此良种牟利的……种种。

而此事,签了契书之后,就不允许有变化了,所以大家一定要想清楚。

另外,每张契书都需要里正和县令担保,若出了问题,三人都将受严惩!

几个县令都被她修理过,加上一大伙锦衣卫虎视眈眈,无不战战兢兢,说的无比细致,解释的无比清楚。

然后几个司吏一字排开,开始签契。

起初大家都不敢上前,毕竟一众锦衣卫明显晃的杵在那儿,腿都吓软了。

但是这也架不住,他们带来了新粮的样品,这些人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一见就知道好坏,于是有人一咬牙就上去了。

一个带了头,其它人也纷纷上前,司吏也都难得的好脾气,有报的田地多的,也都劝说一二,表示你想为国为民是好事啊,但是上头还是希望新粮能多种几处地方啊……

于是这些人改口也改的没什么负担,毕竟,新粮好是好,又不许敞开吃,卖出去又不赚钱,何苦来?

不远处,有两人遥遥看着这边。

一人道:“这位以前看着,是个聪明知趣的人,不想现在看来,居然是个真君子!千辛万苦的弄这么一遭,却是为何?”

另一人道:“堂堂的江南黜陟使,带着锦衣卫同知,和两千的锦衣卫,可不就得横着走么?”

“横着走?”先前那人轻笑一声:“智伯瑶当年也嚣张的很,到头来难免三家分晋!”

“不一样的!她的财运在身!她禀承天命,自然可以有恃无恐!”

那人沉默许久:“这些锦衣卫,倒是真肯听她的话!”

“有江护在,自然听话。”

他一边说着,顿了一顿:“说起来,唐时锦自己,去了哪个县?”

“听说去了**县。”

唐时锦带着王四郎,去了**县,还别说,苗县令在当地的民声还不错,然后他十分慷慨激昂,又涕泪交流的感激了皇上和她,然后又按她的要求讲解了,就开始签契了。

唐时锦负了手在旁边看着。

苗县令走过来,用一种看到失.足少女回头的眼神儿,看着她,微笑道:“侯爷!今日见到侯爷如此,才知道侯爷当真碧血丹心,一心为公!一心为民!那一日下官还曾误会了侯爷,还请侯爷不要见怪!”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