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现言 > 招财锦鲤:猎户娇妻超旺夫 > 第653章 翰林出阁老

招财锦鲤:猎户娇妻超旺夫 第653章 翰林出阁老

作者:百里砂 分类:都市现言 更新时间:2025-02-07 17:27:20 来源:小说旗

唐时锦自言自语:“可他是怎么知道的呢?”

她双眼放空,在心里过了一遍,点点头:“哦,我知道了。”

炎柏葳问:“是谁?”

唐时锦道:“我猜是江护。”

“江护??”

“对,”唐时锦道:“只有他对这件事情格外上心,可能是被人看出来了。算了,不重要,就这样吧。”

怎么就不重要了?这非常重要好么!

炎柏葳无语的看着她。

她随手摸了一把长睫毛:“好啦别醋了,我心里有数的!”

外头的人打了一声暗号,唐时锦迅速坐远了些,曾思故在门外道:“王爷?”

唐时锦道:“进。”

曾思故就进来了,双手把刚才说的信奉上,炎柏葳草草一看,就取了笔给他写了几行字,曾思故恭敬的谢了。

然后他踌躇了一下,便道:“殿下,殿下之前说的风物志,桃兄不甚感兴趣,不知小生可能效劳?”

炎柏葳道:“这事你问锦儿。”

曾思故只得转身,施礼道:“王爷?”

唐时锦道:“你先过了殿试再说吧,过了殿试还要衣锦还乡,你哪有空儿啊!”

曾思故恳求道:“小生可不还乡,小生只求为王爷效力。”

唐时锦正色道:“曾思故,你不要有这种浮木心态,掉进水里但凡有棵木头,你就死死抱住不撒手……”

这话说的直白,曾思故脸上发烫,低下头去。

唐时锦正色道:“你要明白,当你站于金阶,有了举人身份,又有了这封信,就算不是彻底摆脱你那个家,也差不多了,所以,你前途光明,有很多的选择。我执掌总缉事厂,这说白了是一个缉查机构,君王耳目,并不怎么‘正途’,而像炎柏葳说的风物志,更是一个临时性的工作,做完了就完了,但就算是一个临时性的工作,也得一年半载,而这份经历会在你的履历上一直存在,身为一个文人,这并不光鲜,所以你将来的路要怎么走,你应该好生想想才是,心态放平,不要急躁。”

曾思故哑然。

她起初的话说的很不客气。

他习惯了旁人的不客气,他本以为接下来,会是贬斥和羞辱,毕竟他一个小举人妄想投效王爷,本来就是异想天开。

却没想到,她会说出这么一番话来。

前途光明?

虽然翰林院清贵,又向来有翰林出阁老的名头,可谁又不知,这所谓的翰林出阁老连千里挑一都不算,几千人都出不来这么一个,所以正常来说,就算是状元,能抱上庆王爷的大腿,也是好的不得了的好机缘。

毕竟,就连阁老重臣,不也想抱庆王爷的大腿吗?

可是她话里话外,却从未把他当成这种人,当成这种贪恋权势之人,她认为他就算投效她,也不是为了权势,她劝他考虑清楚,是为了他自己的一世清名。

他自觉卑微,为了生存,从不惜求容取媚,面目可憎,狼狈不堪……可是在她眼中,他却是一个内心清高的君子。

曾思故不由哽咽,屈膝行了大礼:“王爷良言褒奖,思故心中惭愧,思故……”

他抑不住哽咽了一下:“思故不过一乡间小子,德薄能鲜,侥幸得王爷援手,思故感激不尽,思故若能为王爷效力,实乃三生有幸,求之不得……王爷乃茂州商神,王爷所言所行,思故未见时便已深敬之,纵我眼前真有万千路,思故也只愿走这一条,思故愿终生供王爷驱策,唯王爷之命是从,还求王爷收留。”

唐时锦点了点头:“好吧。”

她道:“你先考殿试,那什么风物志,你想做之后再做就是。”

曾思故含泪施礼:“多谢王爷,多谢王爷。”

这种深陷泥沼之人,把他拉出来,他会记恩。而曾思故这种人,记恩就是一辈子,这个人算是收服了。

他出去之后,炎柏葳叫她:“你来。”

唐时锦挨过去:“怎么了?”

他揽她在膝上,正色道:“你可听过‘法自君出’?”

她点了点头:“听过啊,怎么了?”

“你的想法不对,”他很认真的跟她道:“我不知道你的想法缘于何处,但是你这个想法是有问题的。你说‘缉查机构,君王耳目,不怎么正途’这句话大错特错,你明白吗?从礼法上来说,这话大不敬,但是不在于敬不敬,我只是奇怪,你为何会如此自然的这么认为?”

唐时锦张了张嘴,说不出话来,看着他黑漆漆的眼睛。

他认真的续道:“不论谁做君王,身为人臣,身为大庆子民,做君王耳目,直禀帝听,伺从君主,这是至高的荣耀,这是最‘正途’,就算在民间,也有‘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懂不懂?这是从礼法大节上来说。”

“另外,不说礼法大节,君王所做的,是一人治天下,口含天宪,言出法随,所以,君王的耳目,这非常重要!若说之前的汪直,他无底线的刺探和编造,这种当然不行,但如今你的总缉事厂,整个的运作方式都是对的,好的,有益的,若能一直如此,做好君王耳目,方便君王做正确的判断,于天下万民之功不可估量,这怎么能不是正途呢?这是至正的正途啊!”

唐时锦是真的哑口无言。

是的,她太不尊重君权了。

在如今这种社会形态之下,“忠君”,应该是、也必须是、所有人行事的第一准则,就好像后世,“爱国”也是生而为人的底线一样。

因为在这个社会中,一人治天下,法自君出,这种制度,本来就跟后世完全不一样,所以服务于这一“人”,其实是文武百官一直在做的事情,也是所有人一直在做的事情。

所不同的是,她是与君王直接对接,所以才至关重要。

做君王耳目,总揽天下信息,这个工作也至关重要,比六部,比大理寺,比种种工作,都更加的重要和荣耀。

明明她做商人,都一直非常重视信息的重要性,为什么会觉得,做君王的人,一个一句话一个念头能改变天下的人,不需要全面的信息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