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唐残 > 第824章 禾黍不获君何食(续二)5000字了啊

唐残 第824章 禾黍不获君何食(续二)5000字了啊

作者:猫疲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4 22:04:47 来源:小说旗

因此,方方面面的配套设施增扩和长远布局上的投入,大都督府也要早早开始未雨绸缪了。不过相对于后世现代社会下那套复杂的保障体系和运作制度,在这个时代初见雏形的太平军政权要做的事情其实要简单的多,无非就是各级医疗、教育的铺开和将来的劳动岗位而已。

而这个时代的古人们对此的需求,也是简直低的令人发指;基本上就是野外放任自流、横生乱长的杂草一般;因此只要将其移栽固定在相应的框架内,当做苏生快长的韭菜来一**割,还会被感恩戴德的伟大善政。

因此真正需要做到的,就是扩大相应童子营和工读所的容纳规模;招募和培养更多的人手而已。而这方面事务的后续督促和监察权,周淮安就交给了小夫人曹红药为首的后宅女人们;也算是物尽其用的让她们有所实现自我价值的事业,以及最容易直观体会到成就感的地方。

另一个附带的好消息是在经过了数年的推广宣传之后,作为粮食安全工程的核心项目——土豆和木薯的产量,也迎来了一个量变到质变的爆发期。也就是说,相应种植范围也不再仅限于那些太平军所建立的营田所和屯庄,而开始在民间广为流传和普及了。

因为大多数百姓既不乏保守而短视、愚昧的存在,也是相对功利而很容易走到盲从的另一个极端。因为经过这些年无数实例足以让他们感受到,土豆这种除了盐碱地外根本不挑土地,也可以适应亚热带带寒带大多数区域气候的作物,所带来的各种莫大好处和便利了。

而且土豆需要灌溉的水量,只有通常的小麦和大麦等旱地作物的一小半,但是却能在大多数谷物无法成活的寒冷、贫瘠、山区的边角地带生长;因为是埋在土里块茎作物,所以在抗虫害和气候骤变上也有相应的优势,投入劳动力周期和繁复程度却要少得多。

而且在相对温暖的亚热带(两岭、安南等昔日五管之地),土豆几乎可以全年种植全年收获,甚至比起当地传统的三季稻、双季稻(鱼养殖)甚至还要高产得多。然后由此产生的剩余产品,又对于当地桑基鱼塘禽畜三联养殖的田庄大有好处。

而在温带地区(湖南、荆南、山南、峡江、江西各路)也只要四个月就可以完成一个播收周期;比应季过度的大豆还要短一些。而且就算是到了成熟期,也可以继续呆在地里很长一段时间,不怎么受外界气候环境的影响,自然而不存在所谓需要劳力特别集中的农忙季节。

所以本着某种意义上占便宜的普遍性大众心理,土豆就很容易从各地田庄当中流散出去;而成为民间在稻麦种植之外最大宗的应季救急产物,甚至在很多地方直接取代了传统小米和糜子等旱地、山坡作物的角色,而成为地方地方一个新风尚。

也就是在春夏青黄不接的时候吃往年埋藏的土豆来过活。因为土豆虽然比谷物水分大,但是挖出来无论是烹煮还是火烤做熟了直接可以吃;不必像稻麦那样需要经过打谷、脱壳、春碾等诸多工序后才能做成饭食勉强入口,简直就是各种缺乏炊具和烹饪手段的下层小民新救星。

按照那位恩氏革命导师的说法,自从土豆开始普及之后,最直观的变化就是英伦三岛能够养活的人口在百年间就翻了好几番,而一度在青壮劳力上压倒了海峡彼岸的老对手法兰西,而奠定了工业革命的根基和欧洲搅屎棍的基本盘所在。

而作为另一个历史上的范本,则是以穷困贫瘠着称的爱尔兰地区;在土豆普及之后据说光靠一英亩土地上的土豆产出,就可以基本养活一个六口之家。因为土豆在同等土地上的产出是小麦和大麦的六倍还多,甚至最多可以达到亩产六吨(没有进过现代改良过的品种)。

所以爱尔兰人才能绝大多数土地都被英吉利大地主、贵族占有,还要保守殖民式压榨下的情况下,依旧顽强的繁衍出大量人口来;直到那场着名的土豆瘟疫导致的大饥荒的发生。当然了,在如今大都督府已经发明的波尔多液和石灰硫磺合剂面前,后世的土豆瘟疫也没有这个机会了。

因此按照统计部门的抽样调查,如今太平军治下的荆南、湖南、江西、两岭地区大概一百四十七座城邑,三千多所村庄当中的饮食结构;已然变成了三成土豆/红薯类,五成稻米和一成(大麦小麦燕麦等)麦类,两成其他的(山药、菱角、芡实、薏仁、雕胡米)杂粮瓜菜等物的比例。

而且还因此普遍琢磨出了最有利的组合方式。也就是上半年主要吃土豆,等到夏末后开始秋获才转而用晒干的(刨丝)薯米和土豆片,间杂着陈粮吃;然后把新收的稻麦拿去交粮,则可以更多抵扣一些田赋,或是还有剩余买个好点的价钱。然后抢着过冬前再种上一波土豆,以为来年备荒。。。

而依靠这些土豆作物推广过程中带来的各种加成和便利,对于岭西的桂管、扈管、交管、容管,湖南的永州、连州,荆南的澧州、朗州和峡州,峡江道的忠、万、渝等州的拓殖和土夷归化工作,带来了意想不到的诸多好处。毕竟就算是再蒙昧无知的土人和山夷,也没法抗拒吃饱肚子所带来的巨大诱惑和吸引力。

而木薯则是另一个大杀器,虽然木质纤维多口感不好而属于主食的候选。但是自从被贩奴殖民者传到非洲之后流传至今,在多灾多难的非洲大陆历史当中上,也扮演了一次又一次救世主的角色,而至今依旧是饱受饥荒困扰的非洲最主要的廉价口粮来源。

目前在太平军的生产序列当中,则是主要作为各种工业用途淀粉制品的原料,而在这个加工过程当中所产生的大量边角料,则又是作为动物饲料和绿肥的天然成品。只要简单的加工处理之后,就可以直接提供给各处田庄和养殖场,或是按照每石生料十几个钱廉价发售给民间。

相比这些消息,正在淮南发生的战事,就有些按步就帮的波澜不惊和凡善可陈了。

如今围困扬州的朱存所部主力,也在广陵城下与城内杀出来的杨行慜好好打了好几战。依仗阵地和装备的加成未尝让其讨得好去,反而是以相当微薄的代价,零敲碎打的前后杀获数千敌势。所以,扬州内外又再度陷入到闭门高挂免战牌的静坐相持局面了。

冷兵器时代的战争非常残酷,这个残酷不是体现在死伤上,而是表现在战场多发的不确定性概率上。因此在对阵之间,有备和无备之间形成的差距往往很大;或者说只要有备的一方不实太过污滥,对于无备的一方就很容易在来不及展开战斗阵型的情况下,被一鼓作气打出gg来。

但是随着火器和相关的配套战术投入到战场当中之后,这种不确定性和概率就被某种意义上的军事代差,给大大压缩到了一个相对恒定的范围当中去了。所以朱存能够打到这个程度,还是在周淮安的基本预期当中。

既然扬州境内的战线和格局被稳定下来,这也对于太平军在淮南其他地方的攻略和后续治平工作的开展,提供一个相对有利的短期和氛围了。至少长江沿线的江北各州,都被变相空了出来,等待太平军进行瓜熟蒂落的采摘了。

因此,钱具美带领的二三线部队,在后方的舒、庐、和各州这段时间也是没有怎么闲着。虽然真正意义上的大战没有遇上,但是在扫荡地方当中遭遇、爆发的各种中小规模的冲突和战斗就一日未停歇过;最多的时候一日就有七八处战斗爆发。

而在这个具有相对局部上风和优势加成的琐碎而繁复战斗过程当中;这位未来的“海龙王”则是表现出了与在广陵城下对阵时的坚忍耐心和长于布阵,完全不同的果决凛冽或者说是酷烈狠绝的另一面。

地方上敢于冒头的反抗者或又是阳奉阴违的乡土势力,都遭到他强硬推行的战时军法给杀的人头滚滚而哀鸿遍野;以至于随军的虞候和参军、从事官们,不止一次上书报告他在军力的使用和布置上,明显有用力过猛或是杀鸡牛刀之类的趋势;。

因为在这些日子里,他光是通过这些战斗消灭的敌人数目,就已然远远超过了广陵城下的战果好几倍;又比如在一次战斗中被歼灭和击杀的反乱武装只有数百人,但是事后被清算出来株连被杀和处刑、流放的人头,却是整个数字的足足三倍。

乃至后来在军中也开始有人在私下里的回报当中,毫不掩饰说他有嗜杀滥刑的嫌疑,或是缺少身为太平军将士的荣耀和是非大局观,或是干脆说他旧日积习难改,不懂数目叫做体恤和仁恕之道;亦有说他手段刚强有余而处事弹性不足。。。

当然了,在周淮安掌握的其他渠道作为参照后看来,这些言论当中固然并非空穴来风,却也有很多有意思的地方。比如,其中对他残酷和旧习方面抨击最多的,主要还是来自两岭、湖南出身的新、老义军的几个山头背景;似乎是对于这么一个得以大任的幸进之辈,隐晦的借题发挥和表示有所不满。

但也出乎意料的是,在其中少数变相替他说话的,反而是来自广陵城下围城当中本阵的主将朱存;虽然没有明着支持他或是为之辩解,但是在日常行文往来当中,大体意思对于他在后方的作为表示了还算满意和赞同。且无论他这是真心还是顺水推舟而为,在大局观上就值得周淮安赞许。

而批评钱具美缺少荣誉感和是非观的声音,反而是来自江西、湖南、山南等地前官军、降人背景的一些存在,这难道是某种意义上的原教旨主义者式的狂热激进么?故而会用这种方式来强调自己的决心和立场?

至于来自底层的士委会中反馈,则是说他虽然平时也能体恤士卒而同甘共苦,乃至身先士卒,但在私下里却有些孤僻和喜欢独处;除了个比较熟稔的旧部之外,对于诸多配属的佐僚也是以公示之而始终保持距离和分寸。

最后还是杨师古的一句话“莫非是有意自污?”,让周淮安有些补上了全盘推演中的缺口,而彻底放弃了进行调整和干预前线作战安排的最后一点念头;既然要快刀斩乱麻,那在盘根错节的麻团被割暴力手段干净之前,这刀子又怎么能够让他不快呢。

至于刀子可能割到点其他什么花花草草的意外风险,在达到某种潜在的上限之前,那也是无可避免的代价和过程。然后周淮安又批复从有待机的军政编制里,抽调和派出了见习生员和士官,好加快地方肃清和基层组织的构建,作为整体意见上的回复和表态。

还有一份是最新一轮各种节日和民间文艺、娱乐项目的解禁方案,及其后续引导和策划书。附带的还有一份关于佛门五个主要宗派,近期将要举办大型辫经、论法的无遮大会的申请,及其相关的人员和组织内容的附录。

这也是如今太平军治下的一大常态。出了在家闭门起来开斋堂和念佛修行的个人行为之外,任何复数以上有组织的公开宗教活动,或是相应场所的会典、礼仪,都必须申请相应级别的官方部门许可才能进行,不然将遇到严厉的取缔和禁绝,乃至追责作为惩罚手段。

不过周淮安略有些意外的是,则是其中还有作为最晚出现在太平军治下,以京城的大兴善寺和大青龙寺为祖庭的唐传密宗。据说相比那些已经深入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显宗教派,这群辣子京畿的密宗和尚表现得要更加活跃的多;

尤其是在主动参与的医药防疫和匠作工艺方面,更表现出了许多显宗所没有的独到之处;也对于太平冠军治下的荆州佛学院,贡献了不少两大寺中世代秘藏的相关典籍:《摩诃胡出胡国方》《人身四百四病经》《龙树菩萨药经》《论气治疗方》《婆罗门药方》等等。

当然了,如今这群和尚能够在眼下的格局当中,让来自两岭的南禅,江东的天台宗,江西的净土莲宗,还有来自关内终南山的律宗等既得利益教门,同意在江陵一起举办论法大会,也是难得的事情。所以,最后周淮安还是在诸多审核和调整意见末尾,画押上了自己的印信和大名。

毕竟,所谓的牧民,就是把百姓当作牲口一般照看的道理,既要关心他们的吃喝拉撒以确保身体健康,也要操心生老病死的繁衍传续,才能确保以此为依托的政权相对良好的运转下去。但是人又不比真正的牲口,还有思想和精神上的基本需求。

从后世的经验来看,无论是那个时代的人,在摆脱了饥寒交迫之后,必然然会本能追逐起相应的娱乐和消闲活动来;所差别的只是不同生产力水平之下,表现出来的不同方式。比如古希腊人玩奥林匹斯竞技,罗马人玩角斗场,早期阿拉伯人抬羊,乃至中世纪教会的狩猎女巫和火刑科学家。

无论是仪式感十足的宗教行为或是国家文体活动,或是下三路的屎尿屁之流的段子和路数,都是为此应运而生的。这是人类社会进程当中不可分割也无法回避的一部分,更不是人为意志或是强制行政力量可以根绝的。

所以太平军同样需要把握和引导好这个阵地,才不至于被历史上其他形形色色的牛鬼蛇神和其他偏门玩意,给填补和占据了相应的空白。这一点从改开后在沉默中爆发的轮子之乱,到西域的乱象都是最好的证据。

乃至发展到阿訇、喇嘛之类的宗教人士代行基层职能,而将国家拨给的救济款和扶贫物资,过手后变成是上天给于虔诚者的奖赏,乃至对着国家领导人当众说出“感谢xx神为我们送来**oss的关怀”之类的言论。

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这个时代的大多数公众性娱乐活动,大半都与佛道宗教教场所有关;而每到时令佳节这些场所都会大开方面之门,招揽和引入香客游人赏花观灯、揽胜题留,乃至在门前举行傀儡戏、杂耍、参军戏等等表演节目。而现在所谓“庙会”就从古至今沿袭下来的产物。

所以在太平军的治理下,既要鼓励和引导有益的娱乐风尚,也要严防和控制宗教对于世俗的渗透,至少那种“靠菩萨保佑才有好日子”“或是求神拜佛多多奉纳才能有好年景”的想法是决计不允许公开存在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