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唐山门异类 > 第一百五十三章 贵人相邀

大唐山门异类 第一百五十三章 贵人相邀

作者:鹤蛇散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2:05:19 来源:小说旗

之前陆哲想过,自己到长安之后,对自己有兴趣的会有那些人。但是他无论如何都没有想到,第一个来邀请自己做客的,竟然是尉迟敬德。

不是,他是怎么好意思来任城王府拉人的。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每个群体当中都有这么一个人,对上,成天在领导面前晃,谈想法谈心得,打周围人的小报告,领导说句天气凉了就马上安排汤锅进补,恨不得当领导的舔狗。对下,自诩是领导心腹,对于周围的人看不起兼嫉妒,如果领导对于某个人表示看重或者欣赏,他就会千方百计地拉拢或者打压,总之,一句话,他就是依靠领导而生的,自认为自己才是对领导最忠心,不允许别人说xx人对领导忠心。整天像打了鸡血一样,为了完成领导的任务,自己可以加班加点,不计报酬的完成,就觉得其他人也应该跟他一样,不然就是不对,然后排挤你,给你穿小鞋,打你小报告。

而尉迟敬德,正是这贞观朝堂中的世民忠犬。对上无限谄媚,对下则是不屑加嫉妒。

尉迟敬德乃是前隋降将,朝野之中很少同盟,于是他只好当紧紧抱住李世民的大腿当舔狗,当年在玄武门之变中,是第一个表示跟着秦王闹革命的,而且射死了李元吉。李世民登基之后,受封吴国公。

本来这也是位极人臣,也是极好的前程,但是尉迟敬德觉得老子出生入死,杀了皇族才得到这个爵位,长孙无忌房玄龄等人不过动动嘴皮子,凭什么和我一样,再加上太宗治理天下越发倚重这些文官,尉迟敬德感觉自己被边缘化,就不爽了,于是他疯狂揭发同僚的短处,每当发现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等人的过失,必然不讲情面直言指责,经常还去李世民面前打他们的小报告,因此与宰臣不和,被李世民封往襄州当总督,去年才回来。

尉迟敬德居功自傲,因为玄武门之变中提剑威胁房玄龄杜如晦加入,还亲手杀了李元吉,常以李世民心腹自居,他目中无人到什么地步呢?贞观六年,也就是两年前的一次酒宴上,觉得自己的座位才是应该离世民大大最近的,于是当着一众天策府老臣,开始阴阳怪气起来,这个时候任城王李道宗好心出言解释,结果被他一拳捣在眼睛上,差点打瞎。

虽然任城王大度的表示没有什么事情,但是有这么一件事情在,他能大喇喇的来请任城王府的客人去他家饮酒,在大唐士族的生态环境中,是一种极其失礼的行为。

讲道理嘛,人家一个王爷,被你一个臣子差点打瞎了眼睛,现在还一副你家来了客人,我还要让他来我家拜见,哪怕是不太讲究礼法的后世,也说不出过去。

所以,陆哲听到孙思邈的邀请之后,沉吟了良久,有些不想去。

药王爷似乎看出了陆哲的想法,于是对他说,小郎君不过一介白衣,以吴国公之尊,还是去拜见下方好。孙思邈语重心长地说,如同长辈教导晚辈一般。

好吧,你药王爷都这么说了,陆哲还有什么好说的,当即写了拜帖,随即让阿飞将拜帖连同尉迟敬德的请柬,一同送往吴国公府。

见到陆哲同意了,孙思邈又怕陆哲不懂得长安贵族之间交往的礼仪,又是细细交代了一番,吃过午饭之后,这才离去。

“你如此为他奔走,怕是好意都喂了狗。过段时间你就知道了。”站在王府大门外,看着孙思邈骑驴远去的背影,陆哲想起了一件趣事。

根据野史记载,在孙思邈缓解了长孙无忌的病之后,尉迟敬德与他也有些龃龉。后世有快板为证(谦儿哥曾经唱过两次,真是骚):

“一针治好娘娘的病,两针治好了龙一条。

万岁一见龙心喜,钦身点他在当朝。

封他文官他也不要,封他武将就把头摇。

万般出了无计奈,钦身赐件大黄袍。

在一旁怒恼哪一个,惹恼了敬德老英豪。

为臣我东挡西杀南征北战跨马抡鞭功劳大,

你为何不赐那黄袍?

一副钢鞭拿在了手,手拿钢鞭赶黄袍,一赶赶到八里桥。

药王爷,妙法高,脱去了黄袍换红袍。

黄袍供在药王阁(gao),黎民百姓才把香烧。”

虽然是民间故事,可见尉迟敬德心眼小这个也并非空穴来风。

虽然不知道尉迟敬德找自己干什么,但是陆哲还是用心准备了礼物,既然是武将,哪有不好酒的,陆哲带上了两坛自家酿的贵台酒,换了身衣服,骑着他的小青驴,带着阿飞就出门了。

约定的时间是晚宴,但是陆哲半下午就出门了,长安城里面,达官贵人和诸侯王,都是住在皇宫附近,而越靠近皇宫的,则说明其权势越大。太极宫的东面,是诸皇子还有一干文官体系的居所,武将一系的,则大多在皇城西边,而尉迟敬德的府邸,则在紧靠着皇城的辅兴坊,陆哲需要穿过长长的朱雀街,几乎走过大半个长安城,才能走到。

哪怕是陆哲提前出门,到达尉迟敬德家里的时候,已然快接近约定的时间了。

阿飞上前叫门,送上名刺,很快,里面就有仆人过来说,“国公正在午睡,还望郎君少待片刻。”说完,接过阿飞送上的礼物,然后把陆哲引到偏厅,送上些糕点酒水,便匆匆下去了。

于是,陆哲和阿飞两人,就这么在尉迟敬德家的偏厅,等了小半个时辰,直到日头偏西,才有人来说,国公已醒。

于是,在出门一个多时辰之后,陆哲终于看到了这位传说中的尉迟敬德,后世门神之一。

在后世的传说里,尉迟敬德是个打铁匠出身,身材高大,皮肤黢黑,双臂有千斤之力。但是实际上尉迟敬德也是官N代,出生于官宦人家,属于**。曾祖父尉迟本真,后魏西中郎将、冠军将军、渔阳懋公,追赠幽州刺史;祖父尉迟孟都,北齐左兵郎中,金紫光禄大夫,北周济州刺史,只是到了他父亲这一代,才混得不好,而且父亲死得早,早年间才混得一般。

面前的尉迟敬德,又高又胖,虽然跪坐在席子上,但是陆哲粗粗的估计一下,差不多有一米八几,快到一米九了,不过跟演义和民间传说不同的是,这位尉迟公,一点都不黑,反而白白胖胖,看着就一副凶悍之气。

“汝便是那山水郎?”

“小子陆哲,见过吴国公。”谨慎起见,陆哲按照这几日裴青奴所教的,赶紧行大礼参拜。

陆哲伏下身子行礼,也不见对方让自己起身,过了良久,才听到一个浑厚的嗓音传来。

“那吐蕃三策,便是汝所献?”

“正是小子所献。”听到吐蕃三策,陆哲一颗心提了起来,莫不是这大唐军方按照自己方法做了,发觉效果不好?

“汝不过一黄口小儿,这吐蕃三策所涉及人力物力极多,不知可曾试过?”

这话就说得极为诛心了,陆哲的吐蕃三策中,涉及到经济战争,兵法和练兵之术,自己一介白衣,怎么试?造反吗?

于是陆哲赶紧回复:“此三策乃是小子苦思得出,并未试过。”

“哼!兵者,国之大事也,汝不过一黄口小儿,岂敢妄言军国大事乎?这战功,始终需要吾等兵士一刀一枪厮杀得来,何曾听说只靠些许细作,一干商贾,便可行灭国之事?且然汝之三策,不过小儿之思,既未试过,某戎马半生,亦未听闻,汝凭什么上书,莫不是靠那绑腿之奇技淫巧,以求幸进耶?”

“额?”陆哲有点懵逼了,原以为自己的吐蕃三策其实是很实用的,但是从尉迟敬德的态度来看,大唐军方对于这种经济战法,还是很排斥和不屑。

“小子尝听闻吐蕃之患,心中苦思,偶有所得,遂成三策,虽是有些荒唐,但亦是某一番爱国之心。军中知兵事之人如过江之鲫,小子些许微末想法,未曾妄想被采纳,只是仅供参考尔。”陆哲赶紧表态,自己只是听闻吐蕃狼子野心,主动献计献策给你们参考的,至于听不听的,还是看你们。

“若非汝乃一小儿,某定要追究汝妖言惑众之罪。尔后好自为之,好了,汝去罢。”尉迟敬德一挥手,便闭目养神,不再说话。

“诺!”陆哲行了个礼,这才起身离开。

委屈,窝火,不爽。莫名其妙被尉迟敬德叫来骂了一顿,陆哲心中十分郁闷,想起自己的吐蕃三策,可能就被这帮只知道厮杀的军汉给忽略了,不仅有些沮丧。

等到半年后吐蕃出兵,大败唐军的时候,你们就知道自己错了。看着吴国公府的大门,陆哲恨恨地想,只是可惜那些即将枉送性命的大唐将士了。

“可是山水郎陆小郎君当面?”兴冲冲而来的陆哲,以为自己能震慑这帮大唐土鳖反而被骂了一顿的陆哲,此刻正意兴阑珊呢,突然一个声音就在自己身后响起。

“正是在下,不知足下何人?”扭头一看,竟然是个衣着华丽,仆人打扮的人。

“仆之主与山水郎颇有渊源,欲邀山水郎共做长夜之欢。”那人赶紧行了个礼,恭恭敬敬地对陆哲说道。

“不知汝主乃是?”看着面前这个衣着华丽得不像仆人的家伙,陆哲有些奇怪。

“仆之主姓杨,其族弟与小郎君乃陈州故交,久闻小郎君大名,听闻小郎君已至长安,喜出望外,特此让仆来请小郎君。”

“杨?汝主之族弟,莫不是姓杨讳弘毅者?”仔细想了想陈州故交,姓杨,陆哲很快就想起了那个温润如玉,长袖善舞的杨弘毅了。

“正是如此。”来人抬起头,笑盈盈地对着陆哲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