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唐山门异类 > 第一百六十七章 国之重器也

大唐山门异类 第一百六十七章 国之重器也

作者:鹤蛇散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2:05:19 来源:小说旗

“什么?!!!”李世民竟然笑了起来。“汝可知,这太极宫中,不是那清谈之所,吾也不是谈玄之客,汝虽年幼,更应语出谨慎。”

英主不愧是英主,不得不说,哪怕是刻意培养出来的,李世民也时刻保持着虚心纳谏,温和仁慈的明君形象。

如果是古代的士,怕是碰到这种君王,也要暗暗为之心折吧。

可惜,我是后世来的人,我是深知你可是因为想当千古一帝不得不做出一副虚心纳谏的明君形象呢,想想魏征死后他后人的待遇,就知道你其实也挺不爽自己的帝威被冒犯的。

哪怕他是魏征也不行。

于是陆哲打起十二万分小心,走到李世民面前,郑重其事地跪拜行礼。

“哲虽年幼,但亦知欺君乃是重罪,方才哲有些孟浪,未曾言明。”陆哲学着名长老的缓慢语调。

“哲所言者,并非天下三成之粮与三成之马。而是——”陆哲缓缓直起身子,目光坚定地盯着面前的唐皇。

“天下三成之粮与天下三至四成之战马!”

“汝所言当真!”李世民的眼神一下子锐利起来,陆哲感觉到自己犹如一只野兔被鹰隼盯上,那种目光,是属于天生食物链的压制目光,陆哲一股无形的压力和恐惧。

这就是千古一帝的真正状态么?陆哲的身体甚至在微微发抖。

鹰隼虽然是兔子的天敌,但是兔子亦有博鹰之力。兔子蹬鹰,若是用尽全力,不仅可逃生,甚至可以取鹰之性命!

“此等之事,陛下何不屏退左右?”陆哲抬起头,直勾勾地看着李世民。

虽然有一试李世民气量的嫌疑,但是来自后世,见过各式炒作的陆哲,深深地明白包装和仪(zhuang)式(bi)感的重要性。

为了自己的以后的前途和理想,陆哲不得不赌这一下。

“大胆!”话音刚落,陆哲就听到一声中气十足的呵斥声,紧接着,便是甲胄撞击和腰刀出鞘的声音,后背一阵阵寒意传来。

陆哲不用看就知道,此刻自己背后肯定又不少长刀弓弩正指着自己。没办法,在封建时代就是这样,你让君王屏退左右,是何居心?莫不是趁机要刺王杀驾?还借口献宝,荆轲刺秦王是以什么名义靠近祖龙,他们又不是不知道。

“尔等——”李世民做了个手势,“不过一少年郎而已,何至于斯。”李世民一副云淡风轻,举手投足间,彰显出这位戎马半生的千古一帝的强大自信。

“都退下罢。”

“诺!”随着一声整齐的战靴与地板接触的声音,陆哲背后那股芒刺在背的寒气尽去。随侍的宫女也飘然而去,只有两个黄门官和一名史官随侍。

“汝所谓天下三成之粮与三至四成之战马,尚在何处?”李世民盯着陆哲,目光炯炯。

虽然背后的寒意尽去,但是陆哲感觉到李世民锐利目光中的寒意,比起背后真刀真枪,还要冰寒上几分。

李世民果是英主,虽然连他一个孩童口中的貌似荒诞的惊天之语也耐心听完,但是也不是完全的温和的,此时的他看着陆哲,心中的狐疑更加深重了起来。

看来此子,真是某个古老势力的代言人,来向新帝提出交易条件的。这个势力应该古老而庞大,能教出此等优秀得不似人间少年郎的传人,而且积累惊人,能一下拿出天下三成粮食和三至四成战马的,所图肯定不小。

联想到陆哲出现在江淮一代,李世民甚至怀疑是以前的江东士族,吴王旧属派来向自己求和的。

“兹事体大,还请陛下将大司农请来,共同前往御田一观,另外,哲尚有些物件在御林军处,尚需取来。”

“哦?此事,尚需大司农在场?”

“正是如此!事关天下生计,还请陛下速速请过大司农。”

“如此,便依汝所言,速去请左仆射前往御田。”听着陆哲的回复,李世民关于陆哲出身古老势力的猜测更加笃定了。

原因无他,大司农乃是古称,隋朝就废止了,唐朝采用三省六部,司掌天下农事的乃是民部,后来为了避讳李世民的名字,才改名叫户部。

前朝官员戴胄是民部尚书,在贞观五年去世之后,民部尚书空缺,暂由左仆射房玄龄代管。

陆哲这也是无心之过,作为理科狗的他,对于唐朝的官制哪有那么清楚,他只在影视小说里知道,大司农乃是掌管天下农事的,所以才脱口而出,造成了这个美丽的误会。

陆哲随着李世民一起前往御田,而陆哲之前被扣留的药匣也被送来,陆哲甚至还让人去任城王府,将自己的小青驴一并牵过来。

“臣房乔,见过官家。”小青驴和陆哲的药匣被送来不久,房玄龄就匆匆而至。对着李世民郑重其事的行礼。

这就是怕老婆出名的房玄龄啊。陆哲仔细地打量着他,只见这位千古名相,虽然有些微微发福,但是不难看出,房玄龄年轻的时候肯定也是小鲜肉,就算现在看起来,也是属于禁欲系中年帅大叔,往那里一站,一股温文尔雅的气质扑面而来,卖相极佳。

这才是贞观名臣的气度和风仪嘛,陆哲暗暗赞叹一声。

“玄龄至矣,今有少年异人,欲献天下三成之粮与三成战马于朕,此举干系我大唐国本,故此劳烦玄龄前来。”

李世民显然和房玄龄极为熟悉,自然而然地将此事转述了一遍。

“陈州五庄观陆哲,见过房相。”陆哲也是行了一个礼。

“哦?竟有此事?”房玄龄看着陆哲,与李世民对望一眼,然后仔细打量着陆哲。“若是如此,国之大幸矣。”

房玄龄的话虽然让人听着如沐春风,但是他的表情并不像他话里所说的那么惊喜。

“少年郎,左仆射已至,汝可将汝所言之物,合盘拖出否?”

“诺!还请官家与左仆射稍候片刻。”陆哲对着两人各自做了一揖,然后开始忙活起来。

大大的药匣里面,曲辕犁模型的零件被取出,来到长安之后,陆哲仔细核实过,确保自己所做的曲辕犁模型能够正确组装。

出身理工科的陆哲,组装一个简单的曲辕犁模型,简直手到擒来,而且他私下里不由得练过多少次,一切都那么轻车熟路。

很快,之前被严密封锁在五庄观的曲辕犁,第一次出现在大唐的最核心的两人面前。

“此物,便是那天下三成之粮所在。”陆哲笑盈盈地对着两人说,仿佛某布斯第一次开产品发布会的时候。

“此物,是犁?”房玄龄和李世民虽然出身世家,但是也不是何不食肉糜那种,特别是房玄龄,执掌民部的他,对于农具亦是熟悉,看着陆哲手中的新犁,心中隐隐升起一股明悟,但是又似隔着一层窗户纸,模模糊糊看不清楚。

“正是如此,此物,名曲辕犁,比起大唐此时所用之犁,不仅重量减轻,便于回转,而且犁地更深,其最大益处,便是节省人力畜力,比起当今大唐所用之犁,需二牛牵杠,仅需一人一牛便可操控!哲所言天下三成之粮,便是出自此犁!”

一言既出,石破天惊!

作为唐朝的统治者,曲辕犁给李世民和房玄龄带来的冲击力,比起鬼长老之流,是更加巨大的,说成是惊涛骇浪也不为过。看着面前充满简洁美感的曲辕犁,他俩下意识地觉得不可能,但是隐隐又觉得此子说的是真的。

“汝…..所言,可为真否?”房玄龄声音都有些颤抖。

“御田在侧,尽可一试。”陆哲信心十足。

“所有人,远离御田五百步外!”李世民大喝道,显然也意识到此物会给大唐带来的改变。

此言一出,陆哲才发现,原来御田的周围,竟然防卫如此严密,树丛间,走廊后,竟然藏了如此多人。还好自己不是刺客,自己若有异动,怕是早就被砍成十几块了。

“此物乃曲辕犁之模型,方便演示所用,真正之犁,按此放大制成便可。”陆哲一边解释着,一边给自己的小青驴套上犁头,为李世民和房玄龄演示起来。

之前在五庄观,曲辕犁模型套在大狗都能犁地,此时套在神骏不亚于马匹的小青驴身上,陆哲简直在御田里犁地如飞,看得两人目瞪口呆。

作为一个好的产品发布会宣讲人,陆哲仔细地给两位展示了曲辕犁的好处,改变犁地深度,转弯,甚至还来个小小的漂移。看得御田边的两位眼热不已,纷纷下地亲自体验。

于是,御田间出现了颇为诡异的一幕,两位大唐最顶级的尊贵人物,两人正操控着一个从未见过的犁,在御田中往来奔驰。

作为一位英明的君主,李世民也是耕过地的,每年春耕之时,自己就会亲自操控耕牛,在田里劳作半日,以示对农业的重视。

所以,李世民一上手,就明白了此犁的好处来。轻巧,便利,易于操控。甚至为了检验此犁对于硬土的适应性,李世民甚至驱使着小青驴,把田梗上,众人踩踏的泥道给犁开了。

“哈哈哈哈。有此一物,吾大唐之民再无饥馑之荒矣。”

“恭喜官家,玄龄为大唐贺,得此国之重器,可开万世基业尔!”房玄龄也一脸激动,仔细地检查了犁片翻开的土地,显然极为高兴。

“此乃国之神器也。”这是试过了曲辕犁便利的两人,给曲辕犁的最终定论。

大唐此时缺什么,缺粮,缺人,缺牲畜,但就是不缺地!山林间多少土地,受限于人力,无人开垦,有了这曲辕犁,两牛一日能耕之地,一牛就可完成,而且更加迅捷,而且此犁构造,虽然比直犁复杂,但是其原理,一看便知,断然不是什么难以大量仿制之物。

若是天下农户都用这曲辕犁,岂不是天下所耕之地多了一倍?李世民心头火热起来,看陆哲的眼光也越来越充满欣喜。

现在看来,这位少年郎所言天下三成之粮,还是少说了。此乃国之神器也。光是此犁,此人便于大唐有大功!莫非天欲幸某大唐,故有仙人弟子出世辅助某李氏乎?

李世民的心中,大唐顺天应人,仙人弟子出世辅佐的想法,又占了上风。

他这么想原因也很简单,此等国之利器,无论哪个势力,必然视若珍宝,断然是不会轻易献上的。

这天下三成之粮,这位神奇的少年已经向自己证明了,而且只多不少。而这天下三成之战马——

戎马半生,一心想要开创千古帝业的李世民,望着陆哲的眼光,愈发地火热起来。

“陆卿,”李世民自然而然地改口称陆哲为陆卿了,“不知卿之所言这天下三成之战马,落于何处?”

“官家,左仆射,请将此驴缚住。”陆哲指着自己的小青驴,一脸神秘地说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