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唐山门异类 > 第一百七十一章 太子承乾

大唐山门异类 第一百七十一章 太子承乾

作者:鹤蛇散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2:05:19 来源:小说旗

看到李承乾笑容有些僵硬,陆哲就知道,看到自家父亲如此高评价,这位太子有点不爽自己。

又一个叛逆期的问题少年啊。陆哲暗自心惊,心中暗暗思索着对策。

陆哲之所以这么想,原因就是大唐太子李承乾,很有可能患有严重的精神障碍,外在表现为自大狂躁,好嫉妒,内在原因可能是自卑和长期压抑所制。

而且从太子眼中一闪而过的阴狠中,陆哲就知道,这位太子心中肯定不爽自己了。

关于李承乾这个人物,历史上的表现可谓是两级分化,在贞观十年以前,仁孝,贤明,勇武,尊师,几乎一切关于贤明太子的词汇几乎都汇集到他身上。而贞观十年之后,狼子野心,宠爱男宠,骄奢淫逸,荒诞不经,狼子野心等等,简直就是要不得了。据说他还在宫里做匈奴人打扮,在视胡族为大敌的中原王朝内,堂堂太子竟然做出这等事,最后还密谋造反,简直就是不为人子。

这就不免让人好奇,贞观十年到底发生了什么,让这位贤明勇武仁孝的太子发生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

贞观十年,也就是明年,确实发生了一件大事。这件事不仅让太子李承乾判若两人,彻底废了,同时也让李世民纳谏精神的衰退,同时也越发骄奢,频繁出宫游猎,而且不再爱民如子,频繁的大量使用人力,东征高丽,西讨龟兹,引起了诸位大臣以及天下不少人的不满。

同时让李家父子变得反常,让贞观之治开始走下坡路的转折点,便正是一代贤后,长孙皇后死于贞观十年。

失去了长孙皇后的时时的提醒和劝谏,太宗心中的野火般的**不再有人能够化解,李承乾也失去了几乎唯一能感受到温暖的地方,所以才会一蹶不振,破罐子破摔。

李承乾的悲剧,有时代的原因,有自己性格的原因,但是究其根本,乃是李家的原罪,报应到他身上罢了(鹤一家之言,望各位大佬轻喷)。

外部的原因,乃是贞观时期特殊的情况所导致。国朝初立,李家由太原一个世家成为天下之主,李世民也由秦王成为贞观大帝,面对着庞大的帝国,贞观的君臣们都还没有完全适应过新身份的转变。

贞观一朝当中,国朝的核心位置都是天策府一帮众人,面对着百废待兴的唐朝,他们始终带着一种焦虑感,创业团队的习气都还没有完全摆脱,贞观君臣都如打了鸡血一般,恨不得一天当两天用,打造出一个千古盛世。

这一点,直接就反应在君臣之间的界限不像后世那么分明。都是一起打天下的老弟兄,而且现在又为同一个目标努力,再加上唐太宗虚心纳谏的政策,所以唐初众位大臣,并不像后世那样,面对着皇帝战战兢兢,而是类似一种创业团队合伙人心态。

而这种心态,也直接反应到李承乾身上,李承乾在成长时期,经常被他的老师或者某些重臣,给训得溜溜的,面对着动不动就是老夫当年与汝父一起如何如何,你小子没有出世之类的话,立志要学自家父亲一样,做个好皇帝的李承乾,自然也不好说什么。

他也不敢说什么,这些把他训得溜溜的重臣,论起来他得喊叔伯,可能头天才在御书房,跟他父亲吵得面红耳赤,拍桌子打板凳,把他父亲说得哑口无言。老子他都敢吵,何况儿子乎?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众人对他的教育。贞观一朝中,几乎将前后一百年的气运都占尽了,一干名臣,个个都是千古名臣,能力极强,再加上李世民也是千古英主,为了让自己一干君臣打下来的江山不会被后代浪费掉。所以大唐上下,对于李承乾的要求,也几乎是按照李世民路子来的,对其要求极高,稍有错处,就会毫不留情的各种教育,李承乾这个太子,比起他的兄弟,算是过得比较惨了。

有一件小事就可以说明李承乾这个太子过得多么憋屈,太极宫地势低矮,有些潮湿,里面很多人都有风湿,李承乾的屋子坏了,李承乾要翻修一下,本来哪怕是一般平民家庭,翻修房子也不算什么,结果就是因为这个事,李承乾就被自己的老师训惨了,教育他太子不能骄奢淫逸,想想天下还住不起屋子的群众,想想你父母如何节俭云云,然后逼得他认错,写了检讨才放过他,不仅被骂一顿写检讨,他还得住在潮湿漏雨的屋子里。

问题就是,李承乾本人,怎么跟他的英主爸爸比,并没有继承李世民的那颗大心脏,最多能当一个守成之主,但是大唐上下对于他的期望过高,让他压力不小,再加上重臣恨铁不成钢,毫不留情的教育方式,七八岁还好,等到现在,十七八岁,正值叛逆期的时候,还被人这么说,还是一国太子,哪能不出问题。

这是外部的问题,而所谓李家的原罪,则是来自于他的血脉。

在中国古代,世家彼此联姻,早就不是新鲜事,属于一种两个家族间常见的操作,而且经过全民嬉皮士的晋朝和五胡乱华之后,身带胡族血脉的李氏,内部的血脉早就混乱无比。

这一点,从李家人身上就可以看出。李家人大多患有心脑血管疾病,就是俗称的风疾和气疾。李渊,风疾,李世民,气疾,李丽质,气疾,李承乾气疾,甚至连李治和后世的李隆基都有。

终其唐朝几百年,李唐皇室的嫡系子弟,几乎都患有气疾和风疾,特别是前期,几乎人人都有,几乎成了李唐皇室子弟的标志。

是不是很眼熟?究其原因,应该就是血脉混乱,近亲结婚导致的遗传病罢了。

因为那时上层只跟上层通婚,血脉重复率很高,往上算几代,几乎都可以是一家人,哪怕再注意,很容易娶到自家侄女表妹或者姑姑,而且再加上流行表哥表妹亲上加亲,所谓在彼时的世家当中,痴呆和畸形儿很多,而且越古老的世家越是如此。

而且李唐身怀胡族血统的原因,胡人都是父死娶母恶习的,毕竟脏唐臭汉不是白叫的。李唐皇室对于跨域某些界限简直一点障碍都没有,反而还各种美滋滋。

纳弟媳,纳儿媳,孙媳,纳母妃,姑姑和侄子,叔叔和侄女都是常规操作,唐朝的某些公主,在没有嫁人之前,跟自己长期朝夕相处的兄弟们,关系都特别——额,“亲密”。而且不少公主,嫁出去之后,都跟自己的兄弟子侄,或者是自家老公公小叔子等等,关系都“很好”。

比较着名的就是吴王李恪和高阳公主,两人同父异母,据说曾经一度关系极好,后来高阳嫁人了,李恪怕暴露,远离了高阳,然后高阳一气之下,才找了辩机,而且谋反的时候还将李恪牵扯进去了,本来谨小慎微的李恪简直是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

而且长孙皇后13岁就嫁给了李世民,身体还未完全长开就早早生了李承乾(也不知道李世民怎么下得去手),再加上李唐血脉本身就有问题,李承乾的身体哪能不出毛病,而他的足疾,很大可能并非野史中传闻的骑马摔伤,而是遗传病所制。

天生心智有些问题,又被错误教育,母亲又死得早,又因为足疾自卑,觉得足疾不能继承帝位,所以李承乾心中早有问题,只不过是借着长孙皇后去世,加上叛逆期,一起爆发了而已。

陆哲甚至觉得,缺乏被肯定的李承乾之所以如此宠爱男童称心,无非就是他能从称心身上得到崇拜,被依赖的感觉而已。

事实证明,搞基是没有前途的啊。想着称心被处死之后,李承乾彻底崩了,认为天下对其失望,自己没有继承帝国希望不得不铤而走险谋反被废,简直就是一手王炸四个二单出让人四个三翻盘了,陆哲浑身上下打量了一下李承乾,在他的脚上停留了一下,不由得有些同情起对面这个一脸假笑,心中阴鹜愤懑的中二青年起来。

殊不知,越是心理有疾病的人,对于周围的人反应就越是敏感。李承乾敏感的察觉到了陆哲看他目光的变化,自动将陆哲的同情在心中翻译成了不屑与嘲弄,心想这位精通兵法的陆哲定是嘲笑自己足疾,以后怕是难以上阵。

连一个孺子都能嘲笑孤?孤还得对其下拜。想到父亲对于陆哲那番别人家孩子式的夸赞,本来就很难得到父亲肯定的李承乾心中无名火起,突然开口。

“朝散郎小小年纪,竟是精通兵法,着实令承乾叹服,承乾自幼亦爱兵法,今日得遇神童,怎可交臂而失之,还望朝散郎不嫌承乾愚笨,于兵法一道,见教于承乾。”

来了,来了。你一个十七八岁的人跟我一个十一二岁还争什么?装得一副虚心纳谏的模样,其实心中有多不爽,我亦能隐隐猜到。你这样有劲吗?一国太子跟一个孩童较劲。

陆哲心中暗自腹诽着李承乾的心眼小,面上做出极为惊讶和惶恐的样子。

“哲不过区区一孩童尔,所谓兵法,亦是吾师梦中所得,哲自己尚不知真假,哪敢于官家,皇后及太子当面献丑?”为了不得罪太子,陆哲只好退让。

“朝散郎能一眼洞穿千里之外局势,其兵法之精妙,世所罕见,莫非嫌承乾资质鲁钝,不堪造就乎?”

“岂敢,岂敢。”陆哲连忙对着作了个揖。正准备推辞,就听见上首,传来李世民的声音。

“陆卿之兵法,竟是得自仙授乎,朕也颇好奇,这仙人所授兵法究竟如何,竟能让陆卿一见战报,洞见千里之外,而陆卿之前上书那对吐蕃之计仲术,亦是高明无比,令某叹服,可见陆卿兵法不凡,还望陆卿不吝赐教于某父子。”

得得得,陆哲忘了,李世民也是马上皇帝,深爱兵法,自己连续几次的表现,让他认为自己身怀高明兵法了,让自己展示一下。

可是自己哪里懂什么兵法,自己分明是先知道结果,理由全靠编。现在让自己讲,岂不是露馅了?

万般为难之际,看着李承乾隐隐有些快意的脸,陆哲有些不爽了。

妹妹的,反正一个将要被废掉的太子,我怕你什么,还不如在大唐最**oss面前刷一点存在感。想到这里,陆哲把心一横,缓缓地站了起来,对着众人作了个揖。

“既然如此,那哲便献丑,有甚错误之处,还望官家与太子指出。”想起某些理论的陆哲此刻露出了轻蔑的微笑。

就让你们见识一下资讯爆炸时代带来的降维打击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