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宋时明月 > 第二部 优雅的贪官生涯 第2118章 一流的讨好女人手段?

公元1088年2月25日、星期五;农历龙年二月初一;亦即辽道宗(耶律洪基)大安4年,北宋哲宗(赵煦)元3年,中国历戊辰年乙丑月戊寅日;大雪。

早晨一开门,邓御夫带着他家娘子李大娘前来拜访,他忧心忡忡的看着天色,嘴里唠叨:“二月了,怎么还在下雪?”

赵兴看着邓御夫笑了,他拱手向李大娘行了个礼,李大娘脸唇还了个礼,回答:“听说如孺人有喜了,我带着几份礼物,都是不值钱的小孩衣服,来看看孺人,自家做的东西,还望签判不要嫌弃!”

赵兴拱手相谢:“哪里哪里,李大娘的手艺,没说的。只是家里现在没有一个掌舵人,乱成一团,还望大娘不要见怪。”

赵兴这么说倒不是过分自贬,在宋代,官家的都是女子。比如眼前这位李大娘。据说,邓御夫刚刚成婚的时候,一心在写他的农,家里的事基本上不管。

有一天他从外归来,看到一个陌生男子扛着麦子进到他家院子,非常诧异,便责问李大娘。李大娘回答:“那人是我家佃户,他扛的是咱家的麦子。”

全赖李大娘如此辛苦经营,才让邓御夫能够安心著作。而李大娘这样的人在宋代比比皆是,苏轼的老妈陈夫人也是位这样的管家娘子,他们一门三学士,父子三人都是不擅经营。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人,结果陈夫人去世后,苏家也由大富陷入穷困。

邓御夫是个典型地宋代男人,而李大娘则是个典型的宋代管家娘子。他恨不得将丈夫伺候到牙齿,邓御夫则在完全享受宋代小男人那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家居生活。所以赵兴说程阿珠怀孕了,不理家务,使家中失去了主持人,李大娘完全可以理解。她嘻嘻一笑,调笑说:“也是签判过于宠爱自己娘子,哪有怀孕几个月就撂下家务的。我去看看。”

李大娘说罢,躬身告退。赵兴则向着邓御夫苦笑。

他家的问题倒不是程阿珠不管事了,而是程阿珠害喜,而另两个女人过于强势。廖小小想着陈伊伊还没有正式圆房。便想插手家务,而陈伊伊霸道惯了,对程阿珠尚知道忍让,凭什么让着廖小小,于是家里雌雌粥粥,不得安生。

对面的邓御夫体会不到这个。如今这个小男人已经功成名就了,出了一本大部头的农,当了一份小官。前后挣了万贯家私。准备自己也关心一下家务,以回报娘子这几年的辛苦,所以他只关心为什么雪还下个不停,以至于耕作计划无法预期开展“再这样下去可不行啊,二月还在下雪,这可是几十年没有的事,现在农夫都无法整地。什么时候能播种呢。我看今年一定是荒年。”

赵兴点点头,回答:“辽国传来的消息。他们那地饥荒已经扩大了整个南京道,饿死的马匹有二十万,辽国皇帝已经下令开仓赈济。我们不愁人,看来今年要备荒了。”

邓御夫也附和说:“是呀,从锦州拉来的马匹都骨瘦如柴,逃难的辽民一批接一批,只要给口饭就上船,如今临海村已经有上万人了,我看得赶紧疏散。”

赵兴还没有说,那些锦州百姓逃至临海村地还不算多,如今被他拉到耽罗岛的都有三万人口了。当地已经不堪重负,而大量的锦州移民也干扰了高丽回收耽罗岛计划。

一般来说,百姓家里囤积的粮食只够吃到二三月份,进入三月份就被称为“青黄不接”。如果三月份还在下雪,那么饿死的人就要增加了。

赵兴对这种状况也很发愁,因为古代无法储存粮食,所以去年的大米、稻谷,储存到这时候,量已经不多了,无法应付大规模饥荒。如果今年真地下雪下到三四月份,那么,大规模饥荒就免不了。

“我们今年转运过来多少匹马?”赵兴望着漫天大雪,忧心忡忡的问。

“从登州上岸的有三万匹了,从密州上岸地,都是精挑细选地良马,前后也有八千匹了。”邓御夫回答。

“明天从泉州会驶过来一批硬帆船,大约有一百艘左右,密州所有会驾船的人,有一个算一个,愿意买船的都卖给他们,让他们去辽国运马……那可是有二十万匹饿死的马啊,死马我们也要,马皮可以做衣甲,可以做鞋子,马肉盐腌起来留存过饥荒……我们不是开了个私盐场吗,那里的盐不向外出售,全用来加工食物。”

赵兴开的私盐场虽然出产量很大,但由于盐到内陆才值钱,而内陆走私私盐的道路情况很复杂,没有足够地人手维持不下去。赵兴不清楚里面地路子,结果他的盐场只能以批发为主。批发给盐贩子,甚至关办盐场。虽然挣钱很多,但利润不大,惹出地非议倒不少,所以他决定,借这个机会,索性在明面上不再对外抛售食盐,对外只声称是密州团练自用的盐场。

“不错,附近几个官盐场去年到今年只产出了三百石盐,他们熬盐需要大量的柴薪,我们的盐场不生火,产量反而比它大,发给这些盐场,比发给盐贩子稳当”,完了完了,邓御夫这么一个好人,被赵兴教导几天,谈起走私盐来竟如此自鸣得意。说完走私盐,邓御夫又把话题转到他的皮革作坊上:“不行了,我们还是到福建采购一批薯莨,收的兽皮都堆满了仓库,再不加工,可没有入息了……离人。你说四月种薯莨,能赶上趟吗?”

“别问我,你才是农学专家”,赵兴嬉皮笑脸的说。

大雪还在下个不停,雪花已经在两人身上铺了厚厚一层,邓御夫感觉到一丝寒冷,他跺着脚,建议:“还是回房里谈……我听说薯莨加工最好在六月份,这一下子,恐怕赶不上趟了。”

往客厅走的半路上。程爽赶来汇报:“临海村都头曲伏波来拜访。”

曲伏波现在已经不是曲大将了,他是曲副将。“副将”是正式官衔,从九品,他地阶官是“下班祗应”。55阶。一身官服的曲伏波向赵兴献上新年礼物,告个罪,叉手不离方寸的说:“签判大人,本来年前要给你拜年的,但村里事忙,一帮军汉撺掇我去锦州跑趟水路。一来二去耽误了。恕罪恕罪!”

邓御夫不知道曲副将跟赵兴的渊源,他厉声喝斥:“咄,锦州这个词是随便说的吗。”

曲伏波连声告罪。憨憨的说:“这不是只有签判大人与推官大人吗。别人面前我是绝不说的。”

赵兴做和事老,他看着曲伏波的官服,调笑说:“我现在该称你为曲副将了,如今你也算是朝廷正式的官人了,这下子你浑家该满意了?”

曲伏波连忙拱手,答:“全赖签判大人地恩典!原先在下顽劣不堪,族人嫌弃。浑家屡屡责骂。现今总算挣出一个出生来,这全亏签判大人的恩典。小人本该年上来拜谢的。可是签判大人府上客多,小的官职微小,不敢打搅。恕罪恕罪!”

“才一个副将就满意了,板桥马上要设立为县,临海村就在治下,那里准备设立一个巡检所,张团练使说了,准备让你再升升,升为从八品地正将,加水军巡检,好好干。”

曲伏波送的年礼是他从锦州贩运过来的海货,一些黑乎乎的、形如干炭的东西,外加一些珊瑚、貂皮。赵兴的回礼是五两银子,一把战刀。另外,给他浑家几匹绸缎。他地回礼比曲副将送来的礼物还重,这不是上官对下属的赏赐,邓御夫这才明白两人关系亲密。

等曲大将千恩万谢地退下后,邓御夫拿起那几段干炭,好奇地问:“这黑乎乎,硬邦邦的东西是什么?是炭火吗?怎么他眼巴巴的送来些炭火干啥?”

赵兴拿起来一嗅,不是炭,带有一种海腥味,他笑了:“这玩意居然难倒你这个农学专家?这是海参。海中人参,大补,它浑身上下都是胶原蛋白、海绵质,对妇女尤其滋补,你看看这玩意像什么?”

海参,宋代还没有吃海参的习惯吗?邓御夫确实不懂,看着对方那疑惑的神情,赵兴有点明白了——吃海参应该是辽东满族人的习惯,也许是金人入侵中原,才把这习惯带到了汉人中间。

不过,中国人饮食讲究以形补形,吃肝子补肝子,吃屎(蝙蝠屎称夜明砂)补眼睛,这玩意水一软软绵绵,干透了硬邦邦。邓御夫虽然不明白啥叫“胶原蛋白”、“海绵质”,但他看了看那形状,淫荡的笑了,拍拍手,暧昧地说:“弟妹有喜了,你再吃这玩意……嘿嘿,我到忘了,你还有两个妾要应付,是地多补补。”

邓御夫一边说鄙视的话,手里却丝毫不怠慢,一会儿,一半地干海参被他划拉拨一边,他无耻的说:“这大冷天的,我也要补补身。”

赵兴鄙视的望着他:“说到吃,我不教你,你会吃吗?……来人,拿点温热的石灰水来,把这干货进水里,让它发起来,今晚来个海参炒韭黄。”

一盘海参炒韭黄吃的干干净净,邓御夫满意的抹抹嘴,说:“不意这玩意如此好吃……你说今年可能大荒,我们不种粮食种薯莨,合适吗?”

赵兴打了个饱嗝,看到丫鬟在门口躲躲闪闪,他一边招手示意女使进来,一边解释:“我已经派快船去南方运送苗木和种子,大约再有十天的功夫,船便会到了。今年我们不能种粮食,我打算栽苹果树,种薯莨和红薯。”

女使走进来了做了个揖,说:“后院里娘娘吃海参。觉得很对口味,吃下去居然没有吐。少母问还有没有,希望再上一份。”

赵兴回答:“去厨房,幸好我今天把海参都了。让他们都炒了,给学生们也尝尝鲜,回头我再去辽东拉一船回来。”

丫鬟走后,邓御夫马上问:“离人刚才说苹果、红薯,这都是什么东西,那苹果是唐人所说的频婆果么?”

赵兴挽起袖子说:“让我给你这农学专家上一课,苹果啊。它就是苹果。最早被称为频婆果的果类,是生长于岭南地区地一种亚热带坚果。它与印度频婆果的品种相当接近,汉代人称红柰,唐人称之为相思子或红豆。

这频婆果是一种坚果。也就是像核桃一样,外壳坚硬的果实。而苹果——总之,我也给你说不清,等见到你就知道了。”

赵兴不知道,苹果在元代末期传入中国时,它最初的名字就叫“频婆果”。古代的苹果啥样。元人已经不清楚了。他们借用佛经中“色丹且润”的频婆果来称呼它,曾异写作平波、平坡,到明朝仍固定为频婆。亦作苹婆。明后期开始简写为苹果。

也就是说,中国早期的“频婆果”与元朝以后的“频婆果”不是一回事。

苹果是个好东西,尤其是苹果木,它有一个特性就是质地脆弱,遇到撞击就会粉碎断折。这种特性让它成为了骑枪、投枪、箭杆的最佳材质。尤其是骑枪,骑士们高速撞击,骑枪搓到目标上变的粉碎。可以完美地保护骑士。并把骑士的动能完整的传递到目标之上。

现代高速公路边的防撞瓮就是利用这个原理,汽车一撞击。防撞瓮变地粉碎,从而吸收撞击能量,保护驾驶员。这种特性用最直白的话说,就是:只许我打别人,不许别人打着我。

而用物理学原理来解释,就是作用力等于反作用力。骑士巨大的撞击能量撞在敌人身上时,他越是猛烈的刺向敌人,受到的反撞力越强,如果没有苹果木做的枪杆保护,那么骑士与敌人就是一比一同归于尽地战斗场面。而有这种苹果木枪杆,骑士的动能全部传递到别人身上,自己却通过枪杆的碎裂,得到了保护。

投枪箭杆也采用这种原理,投出去地投枪为了防止敌人捡起来还击自己,需要经过特别设计,而这种用苹果木做地投枪与箭杆,一遇撞击会粉碎,令敌人无法捡起来还击。

苏轼为纪念他的前妻王弗,曾栽下十万棵松树,写下凄美绝艳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赵兴没打算纪念谁,但他准备,为了应付几十年后的那场战争,抢先栽下十万株苹果树。

“红薯吗,那是麻逸土著吃的一种块茎食物,产量高,耐旱,我准备把这种物种引进密州,对付即将来的荒年。”赵兴只是轻描淡写地解释了红薯的来历,他没有细说麻逸人对红薯物种所采取地保密措施,为了偷到这个物种,他前后花了很大力气,为此牺牲了不少人,当然,他也图灭了好几个部落,才收集到足够地种子。

密州的大雪断断续续下到了三月份,由此看来,邓御夫这个农学专家地预测果然不错。三月份,朝廷的正式指令也下来了,板桥镇正式成为胶西县,下辖三村一镇。而赵兴也不出所料的被任命为板桥镇县通判。

新设立的胶西县是个小县,这个小县只要县令与通判两名官员,县尉与主簿都空缺。新任胶西县县令是一名叫林积的同进士,与此同时,密州新知州王巩也姗姗到来。

王巩抵达的日子,是三月中雪后第三天,道路有点泥泞,官员们都穿着厚厚的冬衣,在城外接官亭迎接王巩。王巩是顺着黄河从济南府而来,路途上倒没有吃多少苦,他见到人丛中身材高大的赵兴,亲切的招招手,调笑说:“离人啊,我到密州就奔着你而来的,秦少游曾说九品的做官水平、八品的诗文、七品郎中、六品商人、五品的治世水平、四品农夫、三品厨子、二品的盖房本领、一流地讨好女人。

我这次来密州可不打算走了,打算置一片地,还有请你给我盖一栋好房子。没说的。就你了!”

王巩是因为“共同贪污”被贬谪出京的,这里面究竟谁是谁非,赵兴也不打算追究根底,但王巩现在说话如此气粗,想必这厮不是那么清白。

一直以来,赵兴就纳闷了,按说,大宋官场的潜规则不少,照潜规则勒索纳税人的钱,现代称之为“合理不合法收入”。这笔收入加上官俸,朝廷对官员简直是美国待遇,怎么他们还要贪啊?

这厮贪了还如此嚣张,怎么不退赃。不被抄家?……嗯,想到苏轼被贬官后,还带着家产去黄州,想到密州后院还养着一个吕惠卿,带着官俸逍遥……赵兴忍了!

这大宋的贪污成本也够低的呀?

赵兴还郁闷王巩的说法:“这话说得,我怎么就是九流的做官水平呢?我的医术难道不好吗。秦少游那厮怎么才评了个七品?还有,一流地讨好女人,这话更是从何谈起?污蔑。绝对是污蔑!”

赵兴参加这种官场应酬。廖小小是必到的,因为赵兴需要她提醒官场礼节。所以王巩无需找证据,一指赵兴身后的廖小小,继续取笑:“京城十绝啊——满京城二百万人,有几个十绝?人见你一面,也没听你使出啥手段,结果小小姑娘就出奔了。

这还不算。京城斫脍的梅三娘哪去了。弄鳝地钱婉儿哪去了。你走后,京师无脍!搞得我们这些人喉咙里都伸出手来。这不怨你么?看来你讨好女人的本领不一般,去京城这一趟,生生弄走了京城三个最出色女子,怎么不是一流手段呢?”

冤枉啊,俺只是喜欢收藏一些特殊人才的女人而已,怎么……?

密州留任的那些官员紧着拍新上司马屁,齐声称“绝对正确”,“精辟”、“入骨三分”,连索问道这个通判也微微点头,表示赞同。此时,王巩的妾柔云姑娘正在下马车,看到柔云的装扮,赵兴已禁不住来气,这位追随王巩流放到天涯海角地女人现在居然还是婢女,王巩这厮竟然又娶了新夫人,看来他贬官绝对是……啊。

赵兴郑重向柔云行了个礼,王巩那厮还在呱噪:“九流做官水平,还用说吗,你到密州生出多少事来……”

王巩顿了顿,嘎然而止,其他的密州官员频频点头。

是呀,生出多少事来,可惜赵兴做得事多数是能做不能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所以他们只点头,不吭气。

不过,王巩给了赵兴治世水平很高的评价,因为赵兴到密州任上不足半年,密州团练现在已经富得流油,连带着,密州一地参与贩马走私地百姓也腰包鼓了起来,这让朝堂大臣心知肚明,但他们打死也不说。

可种地怎么比治政水平评价还高呢?俺这还没开始种田呢?

廖小小在赵兴背后笑地很得意,她盈盈的向王巩拜下,感谢对方的变相恭维,邓御夫则在一旁紧着搓赵兴,王巩似乎看出赵兴的疑惑,拍着手说:“你种田的本领可不是我夸奖的,是揭枢还有晁补之说的,晁补之父亲来信盛赞你地庄子满院花,处处都是新奇物种,听说杭州百姓今年从你地庄子上引种辣椒、樱桃、新种蔬菜,弄的热火朝天。说是去年种下地那些农夫都获利丰厚。不简单啊。”

赵兴被邓御夫搓的受不了,他一把揪过后者,将所有的功劳推给了这位农学专家:“王大人,这位邓从义著有《农历》一百二十卷,补之曾推崇该言耕织、刍牧与凡种艺、养生、备荒之事,教《齐民要术》尤密,这全是从义的功劳,我们还打算在密州推广新种呢。”

王巩的正妻卢氏也下了马车,此时王巩发现自己冷落了其他官员,连忙亲热的拉住索问道的手,说:“城里谈,城里谈!”

王巩的队列后面,是新任胶西县令林积。这位官员四十多岁,倒是一脸憨厚像,他与赵兴拱手见过,两人商谈了几句,知道对方还没处居住,赵兴请他到自己家中安置,两人说完客套话,追上了官员的队伍。

接官宴完毕后,王巩把赵兴留下来聊天。他作为上官,虽然没有房子住,但不方便住进下属的房子,所以住在驿站里,等妻儿安置好后,他与赵兴聊着京城里的轶事,并带给赵兴一大包京城朋友寄来的信件。

“你老师正在主持今年的科举,我走的时候,他说也打算出京求取外任……对了,还有一件趣事。

你老师前不久去张厚之家,竟然发现故黄州知州徐君猷的小妾胜之,席上胜之和张厚之打情骂俏,说这那些她与徐君猷说过的绵绵情话,你老师心里颇不是滋味。

胜之刚开始装不认识你老师,等你老师怅然泪下,她却放声大笑。老坡越伤心,胜之笑得越响;胜之笑得越响,子瞻忍不住伏案嚎啕。张厚之及在座宾客惊愕不一,皆面面相觑,低头议论。此为子瞻兄在人前第一次失态,归来后,他以为戒,常劝弟子不要纳妾蓄婢……对了,他已经开始遣散妾婢,独留朝云姑娘。”

赵兴跳了起来:“阿也!那些妾婢可曾有孕?就这么遣散出去,恐怕不好?”

苏轼遣散妾婢,给历史上留下了一桩疑案。据说当时他有两个小妾都已经怀孕了,那两名小妾就是采菱、拾翠。此后,北宋六贼当中的梁师成、孙觌都说自己是苏轼的那两名小妾生的。梁师成说自己的妈是采菱,孙觌说自己的妈是拾翠。

朱熹与程颐有师承关系,秉承了程颐对苏轼的敌视,他在《朱子语类》中说:“苏东坡子过,范淳夫子温,皆出入梁师成门,以父事之。又有某人亦然。师成妻死,温与过欲丧以母礼,方疑忌某人,不得已衰而往,则某人先衰在帷下矣。”

不过,后人指出,朱熹在这里又展现了他一贯的胡说八道。因为宋时尚无明朝太监与宫女对食之制,梁师成一介太监,何“妻”之有?没有妻子,怎会有妻子死后,苏过与范温“以母礼丧之”?

赵兴所担心的就是这点。苏轼遣散妾婢,这在宋人的观点来说,不算过分。因为宋代妾婢的待遇很独特,她们就是一群用身体打工的打工妹……但如果他的小妾真怀孕了,这未免过于冷酷。

想到这里,赵兴坐不住了,他不顾礼节的跳了起来,呼喊自己的学生:“程爽,快去,骑快马前往京城,把师公遣散的小婢都找到,不惜一切代价买下,送到我这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