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宋时明月 > 第二部 优雅的贪官生涯 第2177章 难以想象的困窘

来人说罢,随手丢出一块金牌。

古代以铜为“金”,这块金牌是用青铜制成,背面雕刻了复杂的花纹,正面铸了两行字,这两行文字一看就是出自苏轼的手迹,上面写着:“环庆路勇敢、第三十二哨队。”

赵兴对大宋官场的东西是个菜鸟,尤其是军方的金牌,他装模作样的验看了一番,将金牌递给帅范,说:“子连,你瞧瞧,我在密州,手下也有许多勇敢效用,可都忘了给他们颁发随身金牌。不过,扬州军官的官职牌是我铸造的,但我忘了把它叫金牌,随意取了个名字叫巡检牌。你帮我瞧瞧,环庆路上的金牌是不是这样。”

帅范看了看,摇摇头回答:“我也看不懂,这物事万俟咏熟悉,可惜他在后队……”

听到赵兴说话,对面这名“勇敢”已经满头黑线,再听到帅范的补充,那人实在忍不住了,一指延路派来的那名陪同军官,郁闷地说:“大人,我环庆路与延路经常并肩作战,我是何人,那厮也认识,嗯,他还欠我一顿酒钱。”

赵兴一脸严肃的将金牌掷还给吴庆,脸不红心不跳地说:“本官不管债务纠纷!……吴庆,哨探最重要的是不要相信判断,只相信眼睛!你远远的就向我们冲来,难道不怕我们是契丹人么?”

吴庆尴尬的向赵兴行礼,拼命解释:“大人,这一路上有谁能凑得起八十多副唐貔甲,除了你,满西夏也找不出一个人。”

“胡说!”赵兴板起脸训斥:“这种甲也叫大食甲、波斯甲。在两千年前的希波战争里,黑衣大食(波斯)装备穿如此铠甲的军队有20万人,我这里80多号人算什么?”

吴庆咋舌不已:“20万人全披这样的甲,那大食该有多富裕?”

赵兴摇摇头,若有所思地说:“也没多富裕,只要金属拉丝机普及了,编织这东西也就是妇女儿童地活……我已经许给折殿帅50副甲。你好好干,等立了战功,我也赏你一副。”

吴庆连忙拜谢。等他直起腰来,赵兴板着脸又问:“你怎么找见本官的?”

吴庆叉手回答:“大人。您老从扬州一路赴任,铠甲叮当,耀武扬威……这事闹的尽人皆知,谁不知道大人好大手笔,能凑齐100号全甲家丁。自大人进入河东路后。我等环庆路百姓都在期待大人赶快赴任。

嗯,在下刚刚从京兆府出发,临走的时候,范经略要求我见到大人,立即转告:请大人无须去京兆府报到,直接去庆州赴任。在下走的时候。范经略已离开京兆,去了庆州。范经略说,他将在庆州接见大人。

在下刚才从延安府回来,折殿帅告诉了大人大人的情况,在下一路追赶,远远看见大人的队伍,想来这路上除了大人。没人会披甲走路。”

吴庆这等于委婉向赵兴解释了刚才地举动。那名延州军官也上前解释:“赵大人,这贼死鸟确实是环庆路军官。但小的不欠他的酒钱……”

赵兴马上打断对方地话:“本官说过,不管债务纠纷……吴庆,有什么紧急军情?”

吴庆连忙回答:“安抚大人,夏军已破安定堡、刘泾原(泾原路经略使)卒于道,泾原军群龙无首,范经略已上朝廷,要求由皇城使、康州刺史訾虎统帅接任泾原路军帅,并催促折殿帅尽早出兵,还请大人直接去庆州赴任。”

赵兴与帅范相互看了眼,帅范叹口气:“大人,前线形势严峻,骑兵演练回头再搞,我们直接去庆州。”

赵兴一摇头:“我们这一百个人去了庆州,无补与大局。战争不是一两百个人的事情。也罢,既然催促地急,我们调整方向,直接去庆州。但沿途的骑兵演练正常进行,无论如何,我们不能把时间光浪费在走路上,要边走路边操练。”

对此,帅范也没有异议,队伍随后调整方向,转道去庆州。

陕西路原本包含秦凤路与永兴军路,也是因为战争的原因,陕西的管辖权一分为二,分别成为秦凤路与永兴军路。随后,其中的秦凤路也像永兴军路一样一分为二:分别是秦凤军路与泾原军路。泾原军路与环庆路毗邻,治所渭州与庆州毗邻。

环庆路遭到西夏攻击,想必宋军地战略是:环庆路就地坚守防御,由泾原路与延路左右呼应发动钳形攻势——但现在泾原路主帅病死在路上,宋军攻势的一条腿断了。

形式严峻一塌糊涂,等赵兴不紧不慢的赶到庆州,范纯粹已经急的头上白发又生了几根——假如这60岁的老人还有黑头发的话。

范纯粹长得有点像他父亲范仲淹,一副饱学儒士那种修身养性地气度,虽然性情焦急,两眼通红的仿佛连续几天没睡觉,他依然温文尔雅的接过赵兴递来的官诰,细细的查看了一番,不慌不忙的点了点头。他这一点头,旁边窜出一个官来,他抱着一堆账簿,账簿上压着一个银绶,不由分说塞给了赵兴,嘴里喊道:“本官,环庆路招讨安抚、庆阳节度使康识,今日交任。”

交银绶与账簿,原本是师爷干的活儿,这位康识居然自己跳了出来,赵兴地师爷万俟咏还没赶到,赵兴要是不接银绶也说得过去,但旁边另一位白发苍苍地官员发话了,他亲热地说:“离人,本官作保,环庆账簿上但有纰漏,定然追究前任……如今环庆路正在交战,想必康大人卸任也不会走。等到战事了结,离人还有时间查验账簿。”

对方将“战事”两个字咬的特别重,这是在提醒赵兴,如果账簿真地有问题,可以把那笔烂账打入战争费用,而他绝对支持赵兴这么干。范纯粹听了这话儿,也对那人的话频频点头。并用充满期待的目光望着赵兴。

赵兴冲说话地那位老人拱了拱手,恭敬的回答:“长者命,不敢辞。柳花先生说话了。小子敢不从命!”

赵兴这句话等于钉死了对方,若有责任。对方不能抽身。至于他称对方为“柳花先生”,那是因为对方作的一首描述柳花的诗:“燕忙莺懒芳残,

正堤上、柳花飘坠。

轻飞乱舞,

点画青林,

全无才思。

闲趁游丝。

静临深院,

日长门闭。

傍珠帘散漫,

垂垂欲下,

依前被、风扶起。

兰帐玉人睡觉,

怪春衣、雪沾琼缀。

绣床旋满,

香球无数。

才圆却碎。

时见蜂仰粘轻粉,

鱼吞池水。

望章台路杳,

金鞍游荡,

有盈盈泪——《水龙吟》”

这首词被誉为“柳花第一”,而苏轼跟他关系密切,他唱和的那首柳花诗也被誉为“观之止”。意思是前有“柳花第一”。后有苏轼的唱和。这两人已经把柳花(柳絮)写绝了,后人不再用琢磨着写柳花。有那功夫,还是写点别的。

这人就是环庆路经略使章(音:杰)章质夫、今年65岁,后人将他誉为“中国地马基雅维里”,因为这位文学大匠用兵战术反对一味“坚壁清野”,主张“筑垒加浅攻”的进攻。战略上要求兵以利动,即要求战争为国家利益服务——这是中国上下三千年,唯一自觉的提出“战争为国家利益服务”地学者,而其他人只是翻译了马基雅维的话,鹦鹉学舌而已。

章与苏轼关系密切,所以他发话了,赵兴作为苏轼弟子,不能不听。他这一接过官印,康识激动地眼泪都流出来了。但赵兴顾不得与对方寒暄,急忙把官印与账簿向帅范怀里一堆,以师礼向章拜见:“柳花先生,弟子临行前,家师曾托我问候,并祝章老长寿安康……喏,这是家师写的信。”

章也没客气,他把信塞进怀里,摇晃着白发苍苍的脑袋,说:“离人既然接任了,你我先谈公事,再叙私谊。”

赵兴转向“知永兴军府事、兼京兆府路经略安抚使”范纯粹,拱手报名:“宝文阁学士、承议郎、庆阳团练使、守环庆路缘边招讨安抚使、权庆阳节度使赵某,参见经略使大人。”

一屋子官员大笑起来,连躲在一边的康识也在偷笑,等他们实在笑不动了,范纯粹指着赵兴,笑眯眯的说:“前不久,贾易弹劾苏老坡喜欢鼓捣奇淫巧技,不学无术。好笑苏老坡还辩解地振振有词,你瞧他怎么教出的学生,天底下有你这么报名的么?”

赵兴看了看帅范,发现对方也是雾水——他终于明白了:原来帅范也是一个官场菜青虫,什么也不懂。

赵兴又郁闷着望着章,章赶忙出面解围:”离人,报名参见的规则是学士第一,你那宝文阁学士的头衔品级虽低,却是最清贵的一个头衔,所以要放在首位。而后面跟地官衔,应该是剩下官衔中品级最高的,但你却把阶官承议郎放在后面了,笑死个人。

你应该这样报名:宝文阁学士、守环庆路缘边招讨安抚使、权庆阳节度使(知州)、庆阳团练使、承议郎赵某,报名参见。”

赵兴既然漏了怯,他决定不在这上面纠缠,马上跳过去问:“范大人,军情如何?”

范纯粹点着满头白发,长长吐了口气,说:“赵大人为官多年,居然还保持一份纯朴,我等再纠缠这事。未免气量狭小,罢了!苏老坡教的好学生,我听说他在杭州任上,公事全由你与高俅打点,他只管吟诗作赋。如今你来到环庆,但愿你也让我今后只操心宴客喝酒。

好了,谈正事:夏军入侵。步军副都指挥使、徐州观察使、泾原路经略安抚使、知渭州刘舜卿领兵出战,宿卫于道,卒。顺宁寨将官刘安报告:西夏将领髯耍已率军攻破安定堡。正在拆毁增子、土门两堡。”

赵兴再问:“我军情况如何?”

章回答:“本路第六将、皇城使李仪,副将、东作坊副使许兴故违诏旨。及不遵帅司节制,乘夜出兵入界,与夏贼战殁。环庆路都监张存、第二将张诚、第三将蓝羽正在引兵出战,现今唯有本路第七将、内园使张诚还在城中。”

赵兴纳闷:“等等,柳花先生。我刚才好像听到第二将名叫张诚,怎么第七将也叫张诚?”

章笑着回答:“第二将张诚是皇城使张诚,第七将是内园使张诚,这两个人不是一个人。说起来,皇城使张诚与你还有点关系,他是密州团练张用的哥哥。也算是将门子弟。”

所谓“第二将”与“第七将”,都是有“都监”官衔的“正将”,宋朝军制是由“正将”率领军队作战,这个官衔类似于营长,每一“正将”带领的军队是有限额地。一般来说,某一地区官衔最高地“正将”不是第一将,而是排名最后一位将。而这位将经常作为预备队留在节帅手边。必要时打出去。比如现在,那位待在环庆地第七将。就是整个环庆路最勇猛的战将,他带领地是第战略总预备队。

至于皇城使、内园使都是荣誉称号,这一称号意味着该武将获得皇帝的信任,有资格替皇帝守卫皇宫与内园。

形势居然如此严峻,赵兴抽了口冷气,连忙问:“我军兵力如何?”

章回答:“环庆路有镇、砦二十八座,强人三万一千七百二十三,壮马三千四百九十五,总一千一百八十二队。见管土军(见等同于现,土军指本土军队)、客军六千余人,、宁、耀州下藩人兵共四千人。若除去留守各州县的守御部队,我环庆地机动兵力不满五千人。若要出战,能动用的兵力最多三四千人。吾累奏乞添一两将军马,至今未蒙朝廷施行。”

范纯粹摇头,满脸的遗憾:“若朝廷容许沿边将领分抽出战人马,外层城寨减兵坚守,内线屯重兵于帅府,汇集各路人马随时应援……我们尚不至于如此窘迫。”

章摇晃着满头白发,开心地说:“哈哈,今后这事该由离人操心了,我老了,也该过几天苏老坡过地日子。”

范纯粹一愣,也立刻摇着一头白发神态轻松的大笑起来。连躲在一边地康识也摇着白发偷笑。

赵兴看着一屋子白发,从心里叹了口气:难怪泾原路经略安抚使、知渭州刘舜卿死在路上,年纪都这么大了,还要应对高强度、频繁发生的战争,能支撑下来就是强悍。

这个地方,催人老啊。

一屋子老人开心的笑了半天,章再问:“离人,你有什么办法?”

赵兴与帅范相互看了一眼,发愁的问:“怎么兵力如此窘迫,整个环庆路上只有强人三万一千七百二十三,机动兵力不满五千人……怎么成了这样?”

康识终于壮起胆子插话:“这还是去年的统计,刚才军报,契丹人攻破了三个寨子,我军损失两员正将,百姓被掳去一万多人,这就是西夏人说地打草谷。环庆路上年年如此啊!打了一百多年,环庆路上家家都与西夏人有血仇,如今我们能剩下这么多人,还算是坚坚韧不拔的……百姓苦啊。”赵兴想了片刻,再问:“府库情况如何,物资情况如何。

康识苦涩的笑了笑:“没有!什么都没有,环庆路已经打空了,我们三年里没有缴纳一份财赋。去年十一月,朝廷有恩旨,许秦凤路与永兴军免除赋税,特批50万贯补贴。这笔钱听说已经到了河东转运司。赵大人有能力,便遣人运回来,否则的话,这个月,环庆百官的薪俸都发不下去了。如今我还走不了,是还想等着那笔钱到了,赵大人给赠送点程仪呢。”

章摊开双手。无奈地笑着说:“我环庆路就是这样,田地已经完全荒了,敢在夏天去田里耕作的人。一不小心就要被西夏人掳去。可不耕作吃什么,如今春耕已经开始。夏人这么一来,今年地收成又没有了。离人,这无米之炊,无兵之战,你需好好筹划一番。我环庆真地需要一双点金手。”

赵兴在过去的中只看到:大宋横征暴敛,导致民不聊生,但对大宋遭受的侵略战争提都不提的,因为这属于“民族大融合的丰功伟绩”,他从不知道战争对老百姓造成的灾难有这么大,从不知道战争期间老百姓不仅不缴纳赋税。还能享受政府地财政补贴。

50万贯补贴,听起来数目不大。可是,想一想朝庭雇佣数万农夫、厢丁整修了一年地黄河,才发了8000贯,就可以知道这是何等一笔巨款。

原本陕西是财赋重地,在唐代还被称为“天府之国”,现在只剩下一片荒漠。这还是莫大的“丰功伟绩”!想到这儿。赵兴觉得浑身发冷。

屋内地气氛沉重,赵兴思考了片刻。摇摇头说:“无论有什么想法,总得等西夏人退兵了再说,陕西地处内陆,有什么想法,今年也来不及实施了。这种情况下,我等只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范纯粹与章一起叹了口气,许久,范纯粹又说:“我听说延路经略范育与折殿帅一起上奏,要求离人任满三年,这样,我两个老头子也豁出这份脸面,具名上奏。无论如何,离人来环庆总好过让蔡元长来。毕竟,离人是我大宋唯一地民政高手,我等向找个超出离人的,也寻不到。就他了。”

赵兴冲两人拱手感谢。

在大宋做举荐人是一项风险投资,前不久苏辙就因此受害,这两位老人只见赵兴一面,就肯出头承担责任,他们是出于病急乱投医,对此,赵兴心中充满感激。

延路地奏章先到朝廷,环庆路紧接着上奏,因为这两路正在发生战斗,奏章走的是军情通道,所以传送的挺快,朝廷没两日就接到了奏章,刚开始朝廷挺犯难,因为这两路要求赵兴任满一任,也就是要求朝廷把赵兴“权庆阳节度使”前面的“权”字去掉。庆阳节度使是从五品官,这意味着朝廷刚刚提拔完赵兴,又得给对方升官,这种局面让朝廷很为难。

五品官是一道槛,许多人终生没有迈过去,现在两路在军情紧张的时候先后上奏,让朝廷又无法拒绝,真正是左右为难。

最后是高太后一锤定音,她问:“赵离人之才,足以守庆州吗?”

苏颂、苏辙、钱勰这几位上对赵兴是满意地,现任枢密使王岩叟在西园的时候见过赵兴,对赵兴的印象很好,从心里也不想反对,但赵兴的老师苏轼与御史们极端不和,而赵兴身上的蜀党标签让他这位洛党不愿轻易表态,只好把眼光撇向御史们。

刘安世跳出来,说:“今年县召,虽然没有明令喻示,但赵离人以前的功劳都已经磨堪过了,已经升任他为正六品,如今骤然提拔,恐怕坏了规矩。”

高太后答:“国事艰难,安得猛士兮,替我赵家守境。赵离人不行,众卿家举荐何人也?”

苏辙憋了许久,他原先担心别人攻击他朋党,现在看到高太后地话让大家哑口无言,他跳了出来,口称:“范育……”

顿了顿,苏辙继续补充:“范育范巽之领衔,首举赵离人;章质夫(章)、范德儒(范纯粹)接踵上奏,臣以为,这三人都曾面见赵离人,必然是赵离人说过一番筹划,使众人叹服。奈何事关军情,无法在军递上详解。圣人,臣以为,不妨使之。”

苏辙这一跳出来,范焘心里一肚子火:我就知道你要第一个跳出来,赵离人是谁,你们蜀党的钱袋子,逢年过节大车大车的礼品往你们家里送,平常我看他不惹事,不居功,不愿弹劾,你这一跳出来,我还不能轻饶了他。

范焘一斗衣袖,正准备跳出来谩骂,刘安世一踩他的脚尖,微微摇头。范焘一犹豫,高太后发话了,看她满脸的兴奋劲,估计早就等着出来赞同:“子瞻教得好学生,既然众卿想不出另外的举荐人,苏卿的兵部又表示赞同,枢密院怎么说?”

怎么说?王岩叟肚里腹诽:太后都这样问话了,话里地倾向性如此明显,当我白痴啊,能听不出来么?

王岩叟哼哼两声,答:“赵离人……人皆传他杀戮过重,传言湖山百年盗匪,被他砍得一个不剩,算起来赵离人也算知兵,或许环庆路能借他地杀气,缓和一两年……嗯嗯,我听说他随身带了百名家丁,只用了一个多月就从扬州走到庆州,或许,如此精锐之士去了,西夏能有所顾忌。”

苏辙特别强调那位范育,这是一位关学大家,是张载的首徒,洛学从地域上来说属于关学一派,甚至可以说脱胎于关学。苏辙特别点出是范育首倡,再加上范纯粹与章,一个是范仲淹地儿子,范门子弟遍布天下,也不好惹。章则作为军事大家,在军队中很有影响力,这两人加在范育后面,谁想反对都要考虑一下。王岩叟作为洛党成员,当然不会反对范育的主张,所以他只好含含糊糊,但倾向性分明的说出这番话。

苏颂是中国第一会计,钱勰正在管理户部,两人一起哼哼:“圣人,臣等看过赵离人的计财手段,密州杭州且不说了,扬州的手段简直是匪夷所思,臣等见了结果后,才想明白其中的奥妙,奥妙就在筑路上,筑好了路的田产数倍于荒僻生地……此种手段简直令人叹为观止。

陕西路贫瘠,本不所出产什么,便是赵离人折腾不出来什么东西,朝廷也无所损失,顶多补贴再多点,可现在补贴不多吗。所以,臣等的意思是:不如由他折腾。”

高太后决定了:“众卿方才说赵离人知兵,今后他还要统领环庆路军马,索性将恩典一次给个够,先给他加一份军职。诏:赐宝文阁学士赵离人为宣正郎、除庆阳节度使(知州)、阶官升朝奉大夫,正妻赐一品夫人。下旨勉励赵兴,管家甚重他,须得替国家守好庆州,但有差池,从重论处。官家,汝意为何?”

赵煦坐在椅子上一直像个木头,听到这问话,看到朝臣们连屁股都没转过来,他眼珠也不转,呆呆地回答:“赵离人,那个大个子,好,好!很好!”

事情就这么定了,梁焘退下来后,责备刘安世:“枉费你也称作殿上虎,今日我本要出班反对,你为何要阻止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