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宋时明月 > 第二部 优雅的贪官生涯 第2180章 奉旨“横行”

赵兴望着范纯粹,回答的很快:“我环庆路已经误了春耕,再公文往来,等到朝廷许可了,估计也该下雪了。”

范纯粹默然不语,赵兴赶紧强调:“范大人,这种赈济方式百姓愿意、官府方便……朝廷方面,干脆就不必详细解释了。”

范纯粹沉默片刻,转移话题,问:“除了你说的那个……钳床,还有什么?”

赵兴答:“还有风车。这是一种引水灌溉的设备,原本干旱时候,农夫要人拉肩扛挑水浇地,官府在农田的时候,也要组织人力修建水渠,但有了这个东西就不用了,只要再靠河的地方,升一根管子到江中,风车会将水吸入高坡上,农夫可以省下灌溉的时间,用来训练杀敌本领。

除此之外还用马拉犁,这种犁有三个犁头,一趟过去可以开三个垄,马的速度原本就是牛的二十倍,有这三个犁头,用马耕田比牛快六十倍。今后我们浇水不用人力,耕田比西夏人少用六十倍的时间,剩下的时间都用来训练搏斗技巧。

嘿嘿,说到这里我突然想起贾易,那人说我老是喜欢摆弄奇淫巧技,罪莫大焉!我不得不诚实的说:那是个白痴!他不知道机械的力量有多么厉害,不知道改变世界面貌的唯有机械。自从动物学会使用工具,它就不叫动物了,叫做人类。

我们人类与禽兽的区别就是我们会使用工具,那个白痴居然想让我们回到禽兽时代,还说这是圣人教诲,这次,我要让他,让西夏人知道机械的力量。我就不信。西夏人今后还敢来我环庆路纵横。”

前有一个三千倍工效。这又出现一个六十倍工效,三位寨主已经被这一连串数字绕的两眼发光。范纯粹也被赵兴描述的前景激动的说不出什么,完全忘了赵兴对朝廷大臣的攻击。许久。他含糊的回答:“抚民讨贼。是你招讨安抚使地工作,本大人今后只管坐镇京兆府,耐心等你环庆路上地捷报。”

赵兴看了一眼那三位寨主,答:“从十年前朝廷与西夏重新开战以来,朝廷花的钱有多少,大约有3万万贯。现在我要花300万贯,给大宋买个十年边境安定,朝廷肯不肯?多廉价的买卖,三十分之一地价格。就能让西夏安定十年,朝廷以反手还能从陕西重新收税。难道朝廷不是占了大便宜?”

范纯粹坚定地摇摇头:“这封奏章我不会帮你写的,不过我可以再向朝廷要50万贯,算是多给你一年补贴,剩下的事你不用提了……喏,这是西边的三个寨主。你在各处开展赈济,独独落了他们。今年环州遇袭,他们三个寨主毗邻环州,受灾最重,你赶快讨论一下他们。另外,定边城你也去一趟,哪里的将士也期待你过去。”

范纯粹说罢。像躲避灾祸一样头也不回的逃出赵兴的官衙。出了门,他也不去驿站了。直接催促从人走路:“快走快走,我们连夜回京兆。天哪,我才在他的州衙待了这一会,就被敲去了50万贯与一批粮草,若再待一天,恐怕连靴子都要赔给他了。”

范纯粹的记官听了这话,胆寒地看了看自己脚下,立刻驱赶士兵:“快走,听范大人说了吗,不想光着脚走回京兆,现在就动身,快,快。”

范纯粹带着随从狼奔豕突地窜出庆州,等离了州府,他一拍额头懊恼的大叫:“阿也,忘了告诉他,章质夫召他了……不管了,快给章质夫送个信,就说:快70的人了,还在外头跑什么,让赵兴这年轻人跑腿去,请他尽快回庆州坐镇。”

章质夫接到消息,连夜往庆州赶,第二天天亮,等他进城的时候,看到一个规模浩大的商队也在进城,商队有几辆装饰华丽的马车,许多服饰奢华地婢女跟在车边步行进城。庆州战火烽飞,难得有这样打扮艳丽,长相明媚的女子进城,连章质夫一时之间也看痴了,他站在一边,看着车队进城。

队伍的尾部是一队(音f)延路的禁军护送,章认识带队军官,他连忙招手,询问:“刚才进城的女眷是何人家眷?”

那军官叉手回答:“章大人,这是赵招讨大人的家眷,这商队也是招讨大人的……错了,是他家小妾地。据说他家小妾担心招讨大人在庆州过地不舒服,特地雇了些人,将招讨大人的家具搬到庆州……这长路迢迢地,家具搬到这里,那还不比金子还值钱。”

那位延路军官一边说一边摇头叹息,旁边正在进门的一名男仆打扮的人鄙夷地一笑:“胡说!此物哪是家具,这是车床。铁木车床。你懂什么?车床用的木头必须结实,否则车出来的物事就会不精确,平常那车床都是用铁器打制的。后来我家大郎采用上铁木,图的就是它坚逾铁石。庆州这里哪有这种结实木头,这木头是我家大郎从南洋的阿非利亚大陆,万里迢迢运来的,金子那玩意可比这黑铁木便宜。”

章绝倒。

延路军官所说的那位“小妾”章知道,其实她的身份不是秘密。大宋高官都在私下里谈论这位小妾的身份,这都拜苏轼那个大嘴巴所赐。章作为苏轼的朋友,比朝廷还提早知道那位越南的广陵郡主,现在朝廷封赏的“宁国夫人”的来历,他连忙纠正那位军官:“胡说!谁是小妾,要称宁国夫人。”

章说罢,摇着头感慨:“那位宁国夫人据说富可敌国,在越南封地有一座煤山、一座铁山,这点小钱,人不在意……”

章没有返回自己的府邸,他追着那队香车赶往赵兴的府邸,赵兴在庆州没有按照往常的习惯置办产业,他就住在官衙后面。由朝廷提供的官舍里。因为庆州属于战区。赵兴算是军政一把手,许多附属官员都没有任命,所以那片官舍足够大。住起来倒也宽敞。

程爽正站在台阶上指挥仆人搬运行李。从香车里下来几个胡人打扮的女子,为首的女子一头红发,长着一双碧蓝的眼睛,程爽见到她,行了个礼,接着打扮极其夸张地廖小小跳下车子,她用歌唱地调门吐出一连串的命令,声音清脆而急促,但每个字都像在玉盘上滚动的珍珠一般。圆润而清晰。

章在京城待过,认识这位“京城十绝”,他笑着向廖小小打招呼:“是廖大家吗?老夫章质夫,廖大家还记得吗?”

廖小小急忙向章行礼,章扫了一眼正在进门地胡女,问:“这次来地是哪位夫人。庆州兵荒马乱的,廖大家肯穿过战火,千里迢迢的来到这,这份情谊,离人该感动的哭了。”

廖小小清脆的笑着,娇嗔的答:“瞧您说的,这次娘娘都没来。就我与胡女喀喀丝丽了……”

赵兴此时已闻声迎了出来。他向章行礼:“经略大人得胜归来,可喜可贺。”

章一摆手。对四周向他行礼的仆人说:“你们忙去,我与离人还有军情商议。”

进入客厅,两人落座后,章问:“朝廷最近有什么动态?”

万俟咏拿了一叠卷宗来递给赵兴,赵兴接过来在传递给章,口称:“老大人一路辛苦了,不如我们歇歇再谈。”

章一挥手:“先公后私,朝廷方面对我庆州有何喻示?”

赵兴逐项汇报:“枢密院言:近泾原、环庆路经略司以边事未宁,乞增置部、队将。已降指挥,每将权各增一员,部将令经略司奏差,队将令吏部选候,边事息日罢。从之。延、秦凤、熙河兰岷路准此。”

环庆路上兵力分配出自于范仲淹之手,他将环庆路上的州兵一万八分成六部。分别由六个“正将”统领,每个正将挂“都监”衔,经过一年战争,环庆路上又增加一个正将编制,但州兵总兵力已经只有5000人了。章这次要编制,朝廷同意增加一个正将,每个正将可以多设一员副将,这意味着环庆路上可以增加3000兵力。

然而,环庆路上原本兵力缺额严重,与其讨要官衔编制,还不如补足现有地七个正将的缺额……但赵兴只敢在肚里腹诽这一决定,连续的征战,也导致一个现象,无数有功的人等待赏赐,增加正将编制也意味着可以提供一堆官衔。

章听了这个消息,长长的松了口气:“朝廷终于肯了,我从去年就上,如今五月天了,答复终于下来了,好!还有什么?”

赵兴接着补充:“继任泾原路经略使的人选也定了,是谢麟。听说他已经启程赴任。还有,折可适地赏赐也下来了,加衔皇城使。此外,西夏人退兵的原因我也找到了:四月,河东、折克适同族叔叔折克行出师抢占葭芦川(保德西南),斩敌余人,招降多户,获马畜上万匹。朝廷论功行赏,升其为知府州、加衔皇城使、象州防御使。”

章叹口气,赵兴也跟着叹口气,两人什么话也没有说。

相比折克行的功绩,折可适的功劳像是小孩过家家酒,令人提不起兴致。

章沉默了片刻,忽然笑着说:“我在前线听说你也升官了,是?”

赵兴不好意思的笑了笑:“惭愧惭愧,我坐在家里也能升官,颇有点不好意思见前线将士……我现在是:宝文阁学士、守环庆路缘边招讨安抚使、除庆阳节度使(知州)、行庆阳团练使、朝奉大夫、宣正郎——这次我说对了。按朝廷旨意:我的阶官由23阶的承议郎升为从六品、19阶地朝奉大夫。加武衔——宣正郎。”

章笑着说:“如今你也是横行副使了!”

赵兴不好意思地大笑起来。

“横行”这个词作为官名,首先出现在宋代。宋代武官官阶自上而下有分为:太尉以下十四阶为“横行十四阶”,武功大夫以下八阶为“诸司正使八阶”,正侍郎、宣正郎以下十二阶为“横行副使十二阶”,再下面是“诸司副使八阶”……在这里,所谓“横行”阶官意思是:由于太尉以下“横行十四阶”都是高级统军将领,因为军情传递的关系,朝廷容许他们在京城闹市骑马奔驰。并容许他们带两三个护卫。而太尉一阶可以带两名护卫上殿。其他人带护卫上殿则要获得皇帝许可。

至于“横行副使”,一般赐予属于前线带兵将领,他们没有资格在京城闹事骑马奔驰。但除了京城之外。天下各大郡县他们都可以骑着马,把街道当赛马场。

由于“横行”这个待遇太特殊了,所以后来才有了“横行霸道”这个词。

武官中“诸司使”这一阶官员虽然有可能高于“横行副使”,但他们都属于衙门里地后勤文职人员,所以没有闹市中骑马奔驰的资格,这让比他们稍低地横行副使官衔显得又威风又霸道。章带兵一生,也没捞到个“横行”地资格,这样他有点嫉妒,过儿出言调侃。

两人笑罢。赵兴赶紧解释:“朝廷要封赏章老大人,怎么也是个横行十四阶,我这副使算什么。”

章大笑,他伸了伸腿说:“没用啊,你看我这把老骨头,还跑得动吗?范德儒说的对。是该让你们年轻人跑跑了。我听说庆州东线西线已经安定了,你先去定边军一趟,然后去环州,朝廷的赈济要赶紧发下去,我估计西夏人秋天还要来,得赶紧做好准备。环州现在疲弱,需要尽快赈济。”

赵兴赶紧起身相送:“老大人放心歇息。我明天一早就走。我家掌记留下。老大人有什么不熟悉地尽管问他。”

章起身告辞,正在此刻。一头大鸟嘎嘎叫着向这里跑来,后面紧跟着一个人,一路追逐,那鸟灵活地在人群中东躲西闪,轻轻一跳跳过门槛,冲赵兴与章窜过来。

屋里突然从黑影中窜出一个铁塔般雄壮的黑汉子,这人章见过,赵兴初进城时,这名黑人侍卫就紧跟在赵兴身后,这人实在太黑了,坐在黑暗里,章把他当作了一团阴影,等到这人窜出来,迎上那只大鸟,章才发现他的存在。

“小心!”章惊呼出声。

泰森很高大,足足有两米高。那鸵鸟比他更高,有两米七五高;泰森长得很壮实,一条小胳膊比平常人的大腿还粗,体重大约在120公斤左右,但那鸵鸟比他更健壮,它体重在150公斤左右。

这是一只成年雄性鸵鸟。

后面追赶鸵鸟的人也跑进了屋里,他神色有点慌乱,但赵兴发觉那种慌乱的神情太假。这人就是伍信。

他故意的,这厮故意驱赶鸵鸟来赵兴面前晃一圈,提醒赵兴注意到他,但这家伙的行为太令人可气了,他忘了,一旦鸵鸟控制不住,很可能危害到屋里的人。

赵兴本人倒无所谓,他有一身强悍地力量,灵活的身手,但屋里还有一个章,他已经65岁了,是个头发花白的老人。

泰森已经撑开了手,摆出搏斗的姿态迎向那只鸵鸟,赵兴发觉泰森一人似乎应付不了,他心中一急,一手扯下官袍,跳了过去与泰森左右夹击,那鸵鸟一低头,似乎想从两人当中的缝隙中硬挤过去,赵兴与泰森几乎同时出手,不约而同的抓向鸵鸟地脖子。

鸵鸟一个转身,准备向屋外冲,身后跟的伍信一扬手,将手里的套杆套向鸵鸟脖子。

鸵鸟一犹豫,赵兴与泰森已经扑了上去,两人同时握住鸵鸟的脖子,一使劲将鸵鸟按倒在地,泰森手脚麻利,使出非洲草原捆绑奔马的利落劲,快速的将鸵鸟两腿捆绑起来。

虚惊一场,赵兴跳起来,阴着脸注视着伍信,身后章打量着地上、忽闪着翅膀嘎嘎叫的鸵鸟,若有所思地说:“这就是鸵鸟么?晋郭义恭《广志》载安息国贡大雀。雁身驼蹄,苍色,举头高七八尺。张翅丈余。食大麦,其卵如瓮,其名驼鸟。

《唐.吐火罗传》也载吐火罗。永徵元年献大鸟。高七尺,黑色,足类骆驼,鼓翅而行,日三百里,能铁,俗谓驼鸟。……我早听说你在养鸵鸟,传言蔡元长去年从你那里弄到了一些鸟羽冠与什么神油,在京里大肆行贿。才去了成都。原来,世上真有这种奇怪地大鸟……

离人,我听说你在密州曾今讲解过《山海经》,难道《山海经》里讲解的不是神怪,只是一篇地理志?”

赵兴点头:“《山海经》当然不是神怪志异,它只是一篇上古时期炎黄人地游记而已。这本地神奇不在于里面一些古怪动物地描写,它的神奇在于,这人讲述的动物确实存在。他在中地称呼法与当地人地发音极其相似,这说明什么?

说明在上古时期,在我们的先民连青铜器都不知道的时候,竟有一位先民亲自到非洲旅行过,记录下所见所闻。这才是匪夷所思的——他用什么东西制作出来的船?用石片?他怎么确定的方向。航行到了非洲?这一路他又走了多久?

既然这本在我流传。说明他动身去非洲前是识字的,也曾饱览了群。所以《山海经》里才有那么多的比喻。更说明他旅行完后,又回到了中原,还有时间写下这本游记——想想看,在先民使用石块当唯一武器的时候,这种旅行地艰难程度岂不令人震惊?”

赵兴这是跑题了,原本鸵鸟抓住后,他应该揭穿伍信名为追赶,实为驱赶的行为,但章在场,他不好斥责自己的家仆——家丑不可外扬么。所以他就调转话题谈《山海经》。

章对这番话却另有感触,他蹲下身来,细细打量一番鸵鸟,而后失望的回答:“原来那些海外奇兽不是仙家宝贝,也不可用来修炼成仙。”

大宋当时很崇道,大多数文人都有一个道号,比如东坡就是一个道号,而苏门六学士也人人都有道号。这年头文化人没有一个道号,简直出门都不好意思和人打招呼。

道教是一种拜物崇拜,山经海怪都是他们宗教的一部分,《山海经》更是道教著名的神怪来源。现在赵兴说它是一本游记,这让从小接受《山海经》是神怪志异说法地章简直无法理解,他就好像万丈高楼一脚踏空一样,心中空落落的。

赵兴笑吟吟的补充:“当然,共工之台旁的斯芬克斯(狮身人面像)绝不是仙家宝贝,也不可能拿来修炼成仙,这一点我可以保证。不仅如此,徂蜡(长颈鹿)也绝不是仙人坐骑,饲养它的不是神仙,只可能是动物园饲养员而已,这一点我也可以保证。”

章难以置信的晃着脑袋,赵兴挥手让人把鸵鸟抬走,继续说:“老大人,上古时代人能旅行到非洲,记录下非洲的动物植物,现在人也能,密州邓御夫正在做这项工作,我搜集过来地草籽,还多亏了邓御夫帮忙,他现在正在非洲,沿着那片黑色地土地向北行走,打算一直看看狮身人面像。”

章立刻正色回答:“可是曾任密州推官的邓御夫,好,若正是他,等环庆路战事平息,老夫一定上表,为其表功。”

章走后,赵兴还没来得及发脾气,寇怜儿已经匆匆赶至,为她地夫君请罪,事实果然如赵兴所料,生在鱼米之乡的伍信随寇怜儿来到庆州这战火纷飞的地方极不适应,他借这次驱赶鸵鸟的机会,打算向赵兴求情,准许放他回杭州,但事情闹大了,站在赵兴面前,赵兴没有给他开口的机会。

寇怜儿是贱口奴隶,她的婚姻是需要主人批准的,就如同现代人结婚,怎么也需要管制机构开一封介绍信一样,这是奴隶待遇的惯例。寇怜儿结婚是赵兴批准的,在官府备了档。

伍信却是自由民,自由民结婚无需通过上级批准,也无需监管机构开介绍信,但因为寇怜儿拖累,他也在官府备案记档,估计这种羞辱让他很不适应,这次他冒险来找赵兴,大概是想乘机脱出牢笼,没想到赵兴没给他说话的机会。

赵兴阴着脸,听寇怜儿陈述完毕,这位寇怜儿依旧是一张鼻青脸肿的脸,赵兴沉默片刻,阴阴的说:“何不求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