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宋时明月 > 第二部 优雅的贪官生涯 第2185章 张五公子的信念

对石敢的提议,赵兴想了想,摇头拒绝:“我们的援兵到了,你看到了,西夏兵也会看到。援兵新至,今晚夏人们一定提高警觉,还不如歇几天,让我们熟悉一下地形,训练一下人手。”

石敢再次劝解:“大人,从来没有援兵刚刚抵达,当夜就出击的,我们今晚动手才能出其不意。”

赵兴笑:“没有把握的出击,出其不意的不是敌人而是我们自己……行了,这事无须再议,你寨里有狗吗?”

石敢一愣,下意识的回答:“大人嗜好香肉吗?我寨中有几条牧羊狗,可惜厨子水平……”

“别管你们的厨子!我需要尽可能多的狗,至少要一百条,你寨里的狗不够,快去附近的城寨搜寻,从今天起把寨里的狗都拴起来,只准喂水,不准喂食,我需要一百条饥饿干渴的狗。”

石堡主满脑子问号的点点头:嘟囔道:“大人的胃

赵兴又命令:“你再派两拨人出去,一拨去横山寨,将那里的军队全调到这,令他们在后方的威边寨待命;令一拨人去延路,通知延路准备折殿帅,就说我大约在三日后开始浅攻,请他在延路大张军势,呼应我这里。”

赵兴想了片刻,又叫过一名童军吩咐:“你去威边寨,催促我们后面的骑兵上来,让他们从后方多带弩弓、火弹、炸弹,在威边寨随时保持待命。”

赵兴一系列命令布后,整个怀威堡行动起来,对面的西夏军则保持高度戒备,但当夜,宋军却没有丝毫出击动作。

赵兴身在前线。痛切地感受到这时代信息传播度的无奈,他不知道西夏人除了在洛川口陈兵外,对面的西夏军队可谓全线出动。因而,熙河、延、环庆、河东路诸路全线告急。据称“西夏国相梁乙逋亲统大军,分兵寇麟、府二州,纵游骑出没。语言不逊”,但他同时也派出使节,祝贺赵煦生日——天宁节。

梁乙逋一边出兵,一边还派出使节祝贺皇帝赵煦的生日。不是因为此人特别无耻,按他自己说法是:“盖利中国赐予”——图的就是中国朝廷的赏赐。一般来说,按儒家地礼仪说法,祝贺皇帝生日是对皇帝表示尊敬,仁义的朝廷需大把赏赐这种贺寿行为。以鼓励“四夷钦慕”与效仿。这份赏赐之丰厚,足以抵偿西夏人半年的赋税,也足以补偿西夏人侵略中原地军费。梁乙逋认为,有了中原朝廷这笔赏赐,西夏人可以在几个月后——也就是明年开春,再来侵略中原一次。

有钱不拿,这不是傻子吗?

在赵兴调兵遣将的当日,朝廷询问边臣的诏书传到边境各地,垂询守臣对西夏人议和的看法,范纯粹、章齐奏:“前后反覆。夏廷悔赖实多。”

赵兴不在,万俟咏用赵兴地官印附议了范章二人的主张,认为:西夏人的字典里没有“信用”二字,答应与西夏人议和,跟没答应一样……与此同时,万俟咏快马向赵兴报告此事。并分析说:“梁乙逋疯了。他西夏持续遭受大灾荒,去年从我大宋掠抢的东西又不多。今年年初还吃了场小败仗,秋天却又动用如此多地人手攻我大宋,我看他是真心向议和,因为他撑不下去了。

大人,最近西夏传来的消息稀少,据景教牧师从西域藩僧那打听的消息,西夏朝堂内也争斗不息,梁乙逋处境不佳,我看:若梁乙逋从我大宋空手而归,西夏将要生巨变。所以我们耗得起,夏人耗不起,望大人仔细斟酌,勿急功近利,当步步为营。”

万俟咏的消息传递到赵兴那里,正是赵兴抵达怀威堡的第二天清晨。赵兴正站在石堡城墙,手里拿着万俟咏地报告反复看了数遍,转身对陈不群感慨:“西夏的状况连我身边的师爷都看得懂,满朝堂那些君子怎么就不懂呢?”

石堡的庭院里,一群早起的景教牧师正在做晨祷,他们迎着初升的太阳大声祈祷:“天主,使我作你的工具,

在有仇恨的地方,让我播种仁爱;在有残害的地方,让我播种宽恕;

在有猜疑的地方,让我播种信任。

在有绝望地地方,让我播种希望;在有黑暗的地方,让我播种光明;

在有忧苦的地方,让我播种喜乐。

我不企求他人的安慰,只求安慰他人;我不企求他人的谅解,只求谅解他人;

我不企求他人的爱护,只求爱护他人。

因为在施舍他人时,我们接受施予;因为在宽恕他人时,我们获得施予;

因为在丧失生命时,我们生于永恒。”

陈不群等那些牧师祈祷完毕,手在胸前画了个十字,接着回答:“老师,你常说信息量决定判断,我们接到地西夏消息,比朝堂那些官员接到地西夏消息要多要全面,当然能做出正确判断。”

赵兴摇头:“你错了,我们接到的信息量也不全,比如我们就不知道对面那支军队谁是主帅?但我们知道逻辑推理,我们用逻辑常识就可以推导出最接近正像地结论,可朝堂官员……唉!”

此刻,景教牧师们的祈祷完毕,他们迎着太阳高举起“莲花火焰十字架”,引领着童军中的信徒祈祷,那些儿童们用稚嫩的嗓音大声祈祷,声音中透露出虔诚:“上主,我们的天主,求你恩赐我们在平安中,快乐中渡过这一天;不要让我们遭受创伤;不要让我们沾染罪污。让我们克服一切烦恼的困扰,并远离罪恶的诱惑,能使我们今晚欢欣的向你讴歌赞颂。

上主、我们的天主,你是照顾万物的慈父,愿你永远受赞美。”

童军们祈祷的时候。赵兴看陈不群一直在胸前画十字,笑着问:“怎么,你也信这个。怎么不下去一起祈祷。”

陈不群答:“子不曰怪力乱神。按我嫡父地态度,对鬼神之说向来是:宁信其有,不信其无。我对这东西也是这态度。另外,我还有个支婆出生于泉州。她信!我从她那里了解过一些祈祷的东西。不过,我常常想……老师,若有一种信仰,能给你免费的疗伤。能在你最困苦地时候免费静心听你诉说,能在你最沮丧的时候免费给你信心,你会怎样?”

赵兴笑了,他王顾左右而言他:“河东狮的儿子也有一位支婆,哈哈。陈季常也有二奶、外室——不群,你说漏嘴了,这话要传到你娘耳朵里,你父亲还想活吗。”

陈不群嘿嘿而笑,赵兴也不在这个问题上纠缠,他从怀中掏出望远镜,在晨曦中观察着西夏军营。西夏军营的早晨是混乱地,士卒们忙乱的来到河边打水,他们欺负宋军不敢出寨,肆无忌惮的在河边大声喧哗着、吵闹着。神态之嚣张,仿佛这片宋境是他家的菜园子。

此际,赵兴身后传来了喊号地声音,祈祷完毕的童军开始列队跑步。与此同时,是不是的有石块擦过城墙,飞出城堡外——那是练习投石的士兵在尽力将石块扔的更远。

赵兴不要求投石地准确性。他只要求士兵们将石头扔的尽量远。所以士兵们扔的毫无准头。唯一值得欣慰的是,目前还没出现把石头扔到自己身后的人。

就在这个早晨。熙河诸路官员奉诏诘问西夏为何大军入境,梁乙逋回牒:对他的侵略只字不答,他大肆夸奖了宋朝廷的君子风范。话里话外的意思说:我西夏的民族传统是:对敌人的承诺无须遵守。当初我们地国主在与辽兵议和之后,趁机袭击了辽兵,这才使我西夏得以立国。所以,说话不算数是我们的立国之本,别拿这个来责备我们。因为对我们夏人来说,“说话不算数”是种夸奖。兵,诡道也。那是夸我们有兵家大将之风。

而大宋就不一样了,皇宋对外藩向来宽厚,答应了议和总是严格遵守,我对这一点非常欣赏。所以,别管我们侵略你的事,那是我们的民族传统。议和吧,按照你大宋的民族传统,把该赏赐我们的钱币给我们,让我们带着抢来地财物与百姓满载而归,至于我们如何分配战利品,那是我们西夏人地事,你大宋管不着。

次日,哲宗——实际上是高太后,以西夏言辞傲慢,欲绝岁贡,但突闻西夏恭贺天宁节的使节已进入境内数天,即将抵达京师,朝廷只好怏怏不快地停止敌对行动……对西夏人地赏赐照给。

这日早晨,在怀威堡的赵兴下令给堡里的狗稍稍喂点食物,饥饿了两天的狗吃了点添不饱肚子的食物后,更狂躁不安了。当日下午,赵兴又下令给这批狗披上狗衣——这是一种类似婴儿服的小衣服,上面坠了四个布兜。兜里鼓鼓囊囊塞满了东西。

傍晚,赵兴下令诸军饱食,上半夜枕戈披甲入眠,下半夜,赵兴命令他的“掷弹兵”起来,开始集结。

这群掷弹兵们没有批任何铠甲,只是戴了一顶铁盔。七十名掷弹兵,每人都有三人伺候,一个人负责背装弹的篓筐,一人附近持火把,另一人则持盾刀左右照应。

在掷弹兵们与自己同伴相互熟悉的时候,赵兴的童军开始往火弹上插药,插好药的手雷弹被整齐的码放在背篓当中,而后,掷弹兵们成组的排列在一起,等待命令。

四更天,帅范带着五百骑兵摸黑赶到城堡,与此同时,第一批随赵兴来城堡的童军也准备好了弓弩。赵兴频频看着天色,等到五更天,他挥手下令:“出。”

队伍出了城堡,并没有直奔西夏军营,他们先奔到城堡边缘,卧在十数厘米高的草丛中,等待天蒙蒙亮。

天亮时分,先出击的是一百头饥饿的狗。西夏军营传来的膻腥味让饥饿的狗勇往直前,它们身上都冒着扑哧哧的火花,等它们窜入西夏军营不久。接二连三的爆炸响了起来。

西夏人地哨兵是警觉的,群狗窜来的时候,他们早已经现,纷纷从藏身处站了起来。但“群狗闯营”这事他们也没经历过,一时之间不知道该如何处理,机灵点地已经转身奔向军营,准备叫起军官来处理。懵懂点的还站在那纳闷:“怎么,这狗身上还冒出火花来,还有的响声,嘻嘻,稀奇。”

五更天是人的思维最迟钝地时候。这时候从睡梦中惊醒的士兵常常会因大脑缺氧,对事物的判断比较迟钝。见到闯营的只是一群狗,大多数士兵在松了一口气地同时,内心里不免有不以为然的心思:“一群恶狗而已,无非是枪几块骨头,为这点小事出警讯,等那些睡意正浓的军官怒起来,可不好吧。”

奔跑的狗吸引了士兵大多数目光,他们没有注意到,草丛里几张踏弩正对准他们。随着西夏军营里想起的第一声爆炸,草丛里传来了一片弓弦响动,露出身子地西夏哨兵每人身上中了七八支箭,一名垂死的西夏哨兵侥幸出警讯,但……已经来不及了。

弩是一种昂贵武器,宋朝官方规定上户家中才强制配一张弩。按这个标准。怀威堡最多拥有三五张弩……然而,弩的价格最近跌的厉害。怀威堡几本上已经做到了人手一张弩,如此一来,战争拼的不再是人力,而是机械的力量。

从草丛中站起一百名童军,他们人手持一张弩,有些人刚才动作过快,身体多处让草茬子划的鲜血直流,但他们一点不觉得疼痛,身负国仇家恨,双目赤红的他们一边给弩上弦,一边前进。在他们身后,七十名掷弹兵手里甩着绳兜,步步紧跟。

冲进西夏营寨,弓弩手开始压制惊醒的西夏兵,密如雨下的弓弩让西夏寨墙边待不住人,此时,掷弹兵身后地侍从点着了火把,另一名侍从从背篓里取出一枚手雷弹,点着引线,放进绳兜。

七十名掷弹兵的绳兜甩了起来,绳圈在头顶盘旋数圈,七十枚铁蛋飞离绳兜,七扭八歪,漫无目地的飞向西夏人的营寨,此刻,西夏人寨中爆炸声还接连不断,这批药极短的手弹扔过去,更让爆炸声密集的分辨不出来。

晨曦中,山谷里笼罩着一层白白地硝烟,淡淡地雾气中,怀威堡寨门大开,赵兴披着全身甲,活像一个金属铁罐头一样冲出城堡,在他身后是五百骑兵,骑兵身后是怀威堡幸存的男女老幼,他们有地持刀有的拎着一把铲子,还有的拿着粪叉,所有人都声嘶力竭的喊着两个字:“报仇!”

骑兵在掷弹兵身后停住脚,这时,掷弹兵已经开始第四轮投弹,初始的紧张消除后,他们的动作越娴熟起来。

赵兴在他们背后跳下马,泰森也批着一身全身甲,一手持着一顶一人高的鸢形盾,一手拎着一把颇具动漫风格,造型夸张而华丽的大砍刀,紧紧跟在赵兴身侧。等掷弹兵这轮投完,赵兴站在掷弹兵身后,砸吧了一下嘴,自语说:“过年了,这爆竹声多动听!”

而后,他脸一沉,一声大喝:“步兵,前行五步。”

掷弹兵停住了手,弓弩兵上前,用覆盖射击方式对西夏人在墙边进行了一轮压制性的射击,赵兴再以挥手,五百名手持长弓的童军再越前五步,开始了急射。长弓兵十轮箭射完,气喘吁吁。而后,掷弹兵的侍从一拉呆的掷弹兵,再度越前五步,开始新一轮投弹。

战线逐渐向西夏营寨推进,石敢已经带着五十名最健壮的家丁冲到赵兴身边,嘴里嚷嚷着:“保护主帅,保护大人。”

罗信带着儿子周俊明也往这里赶,朱保忠的部从已经交出,他带着两三名仆人跟在石堡主的队伍里,也向赵兴奔来,这些人一奔跑起来,全乱套了。现场的混乱让赵兴的指挥有点失控,他看情势不对头,立刻用肩膀一撞泰森。当机立断大喊:“破寨!”

泰森毫不犹豫的,高举着盾牌,泼风般舞着大刀冲进倒塌的寨墙。扬手招呼后面的人跟进……

后面跟进地是赵兴。

西夏人的营寨是木栅栏,多年的游牧习惯使他们迁移地时候都带着扎营的木棍,几根木棍用绳子一捆,一名熟练的西夏人能在半个小时之内扎好营寨。这种习惯也带入军队中。西夏营寨多数采用这种方式扎起连片的木寨墙。

由于草原上木料稀罕,所以大多数营寨木棍立地很稀疏,人钻不进去,但狗可以随便钻入。

刚才一轮爆炸已经炸毁了当面的寨墙。赵兴赶到后,他那五十名家丁也到了,泰森见赵兴赶到身边,也不停留,大吼一声向营寨深处杀去。紧接着。童军也到了,他们清理出冲锋通道,帅范带着骑兵呼啸涌入,开始杀戮起来。

怀威堡的男女老幼也到了,他们冲进营寨,绝不放过任何一个喘气的伤兵,许多伤重垂危地士兵被他们砍成一团碎肉……现场全是一片惨叫声。

西夏人的抵抗很顽强,而宋军方面,由于有堡丁庄丁的混乱,战势呈现一种微妙的局面。赵兴为了打破西夏人的组织。带着泰森连续冲锋三次,随着战事地延长,西夏人的抵抗变的越来越坚定起来。

战斗成胶着状态。石敢冲进赵兴身边,急促报告:“招讨,不对头,这是一营西夏精兵。我砍到了四名步跋子。还遇到了几名泼喜,对面的那群兵就是泼喜……我们遇到了一块硬骨头!”

“步跋子”是西夏的冲锋兵。西夏人选择最勇猛的士兵,担任击刺掩袭工作,称之为“步跋子”。而“泼喜”是炮兵,西夏人把操纵旋风炮的士兵称之为“泼喜”,每遇攻城拔寨,“陡立旋风炮于橐驼鞍,纵石如拳”。

有旋风炮,还有“步跋子”,这样的千人军队编制,绝对是西夏人的主力军队,难怪抵抗如此强悍。而赵兴的童军刚上战场不久,遇到这群官场老油子,伤亡正在直线上升。

一名身体强壮地勇士进行高强度冲锋,每次冲锋,持续时间不能过五分钟,这也是现代拳击赛的一个回合时间。赵兴连续冲锋三次,虽然砍到了不少人,但对面的人已经逐渐组织起来,与赵兴有攻有守,使得伤亡逐渐加大。

赵兴眼一扫,恰好看见陈不群正在调动弓箭手,赵兴眼一亮:“我傻啊,干嘛跟西夏人比冷兵器,我要跟他们比知识。”

“调掷弹兵来,我不信他们的盾牌能挡住炸弹,快调掷弹兵”,赵兴连声下令。

西夏兵是围着一处军帐进行战斗,赵兴这里调动人手,对面不敢轻离,几名西夏兵频频用号角召唤附近的援兵……但遗憾的是,他们不可能招到了,帅范已带领骑兵将西夏营来回犁了三四遍,除了这处军帐尚有抵抗外,其余地西夏兵,都面临童军与怀威堡老弱地追杀。

最后时刻到了,掷弹兵赶到,赵兴下令:“将药砍去一半,给我捡人多的地方给我扔过去……”

有绳圈做帮手,掷弹兵地投掷距离与弓箭射程差不多,然而炸弹爆炸,飞出的碎片远比弓箭溅射的远,几轮炸弹过后,泼喜军外围的盾牌阵已经破碎,帅范看见缝隙,他怪叫一声,抢先领着骑兵冲入,赵兴领着步兵立刻跟上,而后是一场大屠杀。

赵兴刚到怀威堡的时候就曾许诺:绝不宽恕。此战,没有留俘虏……

躺着一地的血河,赵兴走进了那座华丽的军帐,泰森左挡右击的砍到了军帐内最后的抵抗,只剩下军帐帅座上的一名文士,他怀里抱着一个长相俏丽的女子,见到赵兴进来,居然还不慌不忙的搂着那位女娘,在桌案上书写着东西。

赵兴诧异的望着这两位,从相貌看,这两位都是宋人,纯正的宋人,二十出头,正是青春年少。

那位文士提起笔来,从笔尖揪下一根杂毛,满脸遗憾的叹了口气。嘟囔声:“可惜了这支笔……”

而后,那人提起笔来,在纸上写下了最后几个字。而后轻轻举起写满字的纸,不慌不忙的吹了下墨迹。他怀中的那位女子对不断进来的宋军也没在意,只知道深情款款地凝望着眼前的情郎。

赵兴制止了其他的士兵,低声命令他们四处展开搜索。军帐中只留下石堡主与陈不群,那石堡主低声吩咐堡丁去召唤朱保忠,自己上前一步,全身戒备地。

对面那个男子吹干了墨迹。这次抬眼望一望赵兴,平静的说:“来可是环庆路招讨安抚使赵离人大人,一定是了,大人这么高大的个子,想必环庆路上也不好找。”

赵兴微微吃惊。反问:“你怎么知道的,抱歉,我却不认识你,看来,在情报方面我输给你了。”

对面那人咧嘴一笑,得意地解释:“大人来到环庆路上已经半年了,对于大人这样一个人物,我西夏半年还不知道,岂不是小看了我西夏军民?”

赵兴皱了皱眉头,反诘:“我西夏?可我看你你是个宋人。怎么也背弃了华夏?你还没回答我的话,你是什么人?”

朱保忠掀起帐帘进来,看见座上的那个男子,吃了一惊,立刻咧嘴笑道:“想不到我老朱这么大面子,追上来的居然是张押队——金腰带张公子。有幸有幸!老罗。快进来,来见见张家五公子。我等小部民。平常想见张公子一面,那得看张公子地心情,没想到,今日咱无需通报,就能随意进出张公子大帐。”

石敢惊声询问:“嘉宁军司的张氏之子?”

紧接着钻进帐篷的罗信见到张公子,愣了一下,帮石堡主确认:“正是,嘉宁军司张氏的第五子张璞。”

赵兴听了这话,颇为好笑,他用考察一件古董的目光仔细观察着这位张公子,被人认出来地张公子气势一弱,先是狠狠的瞪了朱罗二人一眼,而后扬着手中那张书稿,文雅的问:“听说赵大人是苏学士的门生,诗名传颂汴梁,不知我这绝命诗写得如何,还请大人指正。”

赵兴接过这张诗签,看也不看,三把两把撕成碎片,嘴里啐骂说:“你也配用汉字!”

这名张公子,来历颇堪玩味,他父亲是一名写入西夏与宋朝历史的著名人物,而且是一个改变历史走向的大人物。

宋朝廷以前科举的殿试是有黜落的,结果有两人两次黜落,其后这二人相约投奔了西夏,并改名李元、张昊,以犯讳的形式引起了西夏国主李元昊的注意,结果被西夏重用,此后,两人就为李元昊攻宋出谋划策。也是从这二人后,宋朝廷规定:科举殿试不再黜落。

李元、张昊到了西夏后,主持了西夏人崇佛尊儒地文化改革,李姓、张姓遂成西夏两大贵胄,而此二人也被以后的儒士尊崇为“大儒”,当然,这两人也将儒学喜欢内斗、喜欢争权夺利的习惯带入西夏。原本是同病相怜的两个人,此后因向西夏国主争宠,弄的势不两立。

张氏斗争失败后,去了西夏嘉宁军司,从此嘉宁军司成为张家世袭掌管的领地。而李氏则继续待在朝中,为夏主攻打自己地母国出谋划策。在金灭北宋时,李氏后裔曾经出谋划策,让西夏人趁机占了陕西大部,与女真人共同刮分了北宋黄河以北地土地。现代,这位西夏李族被人以讹传讹,比如在金庸中,他被误称为“汉代李陵将军遗落在西域的后代”……

赵兴地指责并没有让这位张公子羞愧,他淡然的抚摸着怀中女子的柔嫩脸庞,平静的反驳:“子曰:夷狄入中国,则中国之,中国入夷狄,则夷狄之,又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又曰:危邦不入,乱邦不居。

舜生于诸冯,后来搬迁到负夏,在鸣条去世,是东夷的人。周文王生于岐周,在毕郢去世,是西夷人。然而他们的志向推行于中国,非常符合圣人之道。圣人教诲,吾岂不奉行哉!子曰: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其有所试矣。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

赵兴懒懒一笑,答:“懒得理你,我问你,你张公子身份娇贵,怎么也来到这怀威堡前线?”

张璞很有风度的一笑,答:“赵安抚官衔比我还高,不是也来到怀威堡吗?”

赵兴对这个回答不满意,他眼睛一瞪,泰森狠狠的将刀扎在地上,空出手来,捏起拳头晃了晃,大步迈向张公子。张公子被他揪着衣领提起来的时候,尚且文雅的轻斥:“休得鲁莽,招讨有问,只管问来!休叫这个黑人脏了我的衣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