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宋时明月 > 第二部 优雅的贪官生涯 第2189章 章老大人发情了

井亮采与秦丹不觉沉迷在赵兴的疑问中:是呀,国与国,百姓为什么会有这么巨大的差别?

都说是天朝上国、圣人教化——可怎么我天朝子民一沐浴圣人教化,便无论怎么鞭打、驱使,惩罚、杀戮……也不能增加他们保卫自己家园的积极性!

这中间究竟出了什么问题?

“分赃!”赵兴用手指敲着桌面,轻描淡写的说:“刚才我们是在分赃.朝廷怜惜我们环庆路百姓的苦难,给我们拨了茶药钱,还给我们免税赋、给补贴,朝廷的恩义,我们这些地方官一一宣教给那些百姓了,百姓非常感激朝廷——这才是共和,这才是百姓的政府。但是,秦大人,井大人,即便是这样,百姓却依然不愿为保卫家园血战到底,依然需要强制征兵,需要脸上刺字。

说到那场战争,秦大人,你的封桩钱我们还没有动一个铜板,不是吗?所以,刚刚结束的那场战争——说不好听点,朝廷并没有投资一个铜板。

当时的情况是西夏人堵到我们家门口上了。任何一个平民百姓,日常生活中,绝不会愿意被人堵到家门口,挥舞拳头与刀剑咆哮。但是,我们的百姓为什么不愿出来,为自己家门口被堵而战斗,只希望躲在厚厚的石墙后面,等待夏人自己抢够了,自己撤退。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

当时我在,我不愿意被人堵住家门谩骂,所以我挑唆怀威堡百姓的情绪,煽动了在怀威堡做客的罗信朱保忠二将;所以我们跳了起来,狠狠揍了堵门恶人。顺便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我们去把那恶人家门也堵了一次。为什么同样的百姓,战斗意识却完全不同了呢?

将士们跑那么远的路去西夏,总不能白跑?堵西夏人一次门。他们流了汗流了血,也不能白流。这饿了要吃、渴了要喝的,常理而已。所以我们顺手在西夏境内取了点东西,以填饱自己地肚子、解决自己的饥渴……当然,也顺便解决了将士们的贫穷问题。

那么,我们顺便取了谁的东西?当然是打上我们家门地恶人,敌国之百姓也!他们的财产是从哪里来的,不都是是从我大宋百姓那里抢来的嘛。我们只是物归原主而已。咱巍巍皇宋,总不至于因我得罪敌国狠了而处罚我?总不至于要求我的将士在西夏境内不吃不喝、饿死、渴死、冻死才快乐?

如今。将士们回家了,那些缴获物,自然该是他们的战利品!当之无愧的猎获物。这是将士沙场拼命、流血流汗该得的酬劳——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打仗不为战利品,将士们有什么动力打上西夏。反堵他地门?

两位大人别急。说起来朝廷方面也不是一无所得:我们抢回来那些奴隶,替主人挣了钱,主人还不是要为这笔收入向官府交税。而根据天圣令,那些奴隶三年后也是向官府纳税的皇宋百姓。所以官府也相当于增加了纳税丁口,不算吃亏啊!更况且,朝廷不还占了那么一大块地么,我们抢夺地那块西夏土地,今后就是我大宋的土地,凡在那片地面上生活的百姓。不照样要向朝廷交税?

想当年,太祖设立封桩钱,不就是想以财帛购买契丹人的性命吗?太祖尝言:我以二十四绢购一契丹人首。契丹精兵不过十万人,止费二百万绢,则敌尽矣。如今,封桩钱逐渐枯竭,而契丹依旧强大。又崛起了一个西夏。我环庆取敌人之财。赏勇士之猛——谁说这不是祖宗之法?

所以我左算又算,将战利品分给参战将士。对朝廷都是项大收益。第一:可以让朝廷减少战争费用,使百姓乐意战斗。今后朝廷不需要拨太多的钱,给我们武器就行了,剩下地事让将士们完成。只要每战缴获尽归将士,如此一来,保管将士听到杀敌,立马嗷嗷叫着冲上去。

第二:西夏人抢了我大宋这么多年,每每朝廷下诏切责,梁乙逋总是装疯卖傻,胡乱推脱。如今夏人也尝到了他们加之于环庆百姓身上的一切,朝廷官员不正好出一口恶气吗!譬如,以后西夏人来问我们攻城掠地的事——当初他们怎么对大宋官员说的,如今我们就怎么对西夏官员说。这,不用我教!

第三:我听说这次战事把辽人也惊动了,这意味着:今后我大宋要独抗西夏、契丹两国,想必如此一来封桩钱缺口更加严重,朝廷现在需要的正是:用最少的钱激励将士们最大限度的奋勇杀敌。这恰好是我此次战事中所做的,但我为人一向低调,你们转告大臣们,也不用太夸我了,让我继续在环庆干满任期就行。

况且,取敌国之财,助我三军士气,古已有之。兵法云:因粮就敌正是这个意思。所以……我建议两位大人:我这里做了不说,你们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咱把这事悄悄忽略了,不行吗?要不然,你我今后必然会骂名千载——那群腐儒,可是心疼我们的敌人啊。我对敌人狠点,他们能骂我上千年。”

赵兴搬出了太祖,搬出了孙子兵法,证明他行为地合法合理性。他说的那些道理虽然违背圣人教诲,但处处符合环庆的实际情况。井亮采默然已对,秦丹思考片刻,抓住赵兴的话茬,确认一句:“朝廷正需要用最少的钱应付辽与西夏——离人的意思是赞成朝廷减少对环庆拨款?”

“当然!我等食君之禄,自然要替君分忧。西夏人年年抢劫成功,辽人现在看着眼馋了,所以,我们今后必然要应付两方面的敌人,当此国难时刻。一个铜板要扮成两半花,朝廷理该削减各方面开支。

我环庆路百姓在去年最疾苦地时候,幸赖朝廷拨下救济,这才喘过一口气来。如今我们缓过气来。朝廷有难,我们能不替朝廷分忧呢——请大人放心,我立刻派快马去京兆,与范大人商量,估计老大人这会儿正在气头上,等气消了,他怎么会不肯为朝廷分忧呢?”

范纯粹确实是憋了一口气,朝廷有钱给敌人。敌人拿着这笔钱年年来打劫陕西,而大臣拨钱地理由居然是“为了维护朝廷脸面”。所以岁赐不能断绝。

朝廷脸面——人家打上门来,你还故意做媚脸,频频对方塞拜年红包,此种行为是“有脸”还是“没脸”。

基于此,范纯粹才对朝廷消减军费的做法寸步不让。但等到赵兴地信送来。他看了信上地解释后,也回过神来,老先生脾气消了,不好意思过来见秦丹了,他给了赵兴一封信,信里说了大实话:“岁赐六十万贯,铜钱那些东西已经花了一半,茶叶丝绸瓷器还堆在库房里,你需要。尽管拿去。

朝廷的封桩钱是分给陕西四路的,但今年出战的是环庆路,而明年章地深垒计划要推动,筑城的地点也选在环庆路。所以这笔军费环庆路可以取走一半,剩下的,分给其他三路。”

范纯粹那里一松口,赵兴立刻唤来秦丹。签收了秦丹的封桩钱。赵兴签收完毕。井亮采与秦丹长出了一口气。因为这也意味着:陕西四路今后的军费可以消减一半了。

两位押钱官兴奋地招呼赵兴:“赵大人,我们的任务交接了。今晚我们正好去明月楼聚聚,听说陕西这里风物不错,美食比比皆是,我等数日来坐卧不安,无暇游览,今日正好让赵大人……”

赵兴连获得巨款后,也变得神采飞扬,他哈哈一笑,答:“瞧两位大人说的,两位大人到了我的地头,怎么能让你们请客……但可惜,我正好招集了洛川参战人员,准备论功行赏。这样,两位大人且先去,拿我地名帖在明月楼定个位子,我办完事就去……哈哈,咱有钱了……”

赵兴说罢,狂笑着转入后堂,留下两位大人面面相觑。

后堂内,洛川参战人员都在,赵兴兴高采烈的嚷嚷:“有钱了,州府手头有了一笔大钱。今年地政府采购不用愁了,这次,所有的战利品州府包圆。诸位,别为分配战马、奴隶……那几个小钱争论了,我们拿到的可是一大笔钱。”

稍停,赵兴继续补充:“本次参战缴获的战马三分之一由官府采购,剩余的战马容许在马市出售,我相信,官府买走三分之一,剩下地那点战马更加容易脱手。”

万俟咏在一旁翻开账簿补充:“本次缴获战马三万两千余匹,牛七千余头,其中训练好的马驹约一万三千匹。这也是个大数目,官府一次吃不下,只好分三批采购,每匹战马——均价八百贯。”

这个价格人人满意。

大家都无异议,静心等待万俟咏继续说下去。万俟咏又翻过一页,补充说:“这次出战,还缴获一批马肉、羊肉、羊皮、牛皮,我们已经把能找到的所有羊都屠杀了,带不回来的扔在草原上,但带回来的肉还有六万斤。这些全部上交官府。官府决定让环庆路百姓同庆这场大胜:今年正旦,每户发十斤肉,一斤酒,同时张榜表扬参战勇士。就发那些抢来的肉,让环庆百姓也尝尝胜利的滋味。

还有,向朝廷报功的名单问题……诸位回去后,赶快报上来各家的参战人员,我家大人说了,论功行赏,只要报上来地名单,安抚司都认账。”

这是明明白白的容许大家往功劳薄里夹带私人。

这是赵兴能给予他们的最大安慰。

在这场对西夏战争中,朝廷一直对地方官员的战绩不过分奖赏,譬如今年环庆路取得重大成功,但所有的官员并没有给予额外的封赏。而朝廷奉行这种策略,是基于大宋的官场规则——大宋地官场规则是:抵御入侵是官员地本职工作,做地好叫忠于职守,做不好则撤职查办。

正因为如此。赵兴这次并未因战功而获得表彰,范纯粹、章等人也没有获得什么奖赏。此外,被贬谪到河东地范锷报功,还受到朝廷的训斥。朝廷答复说:捕盗乃地方官员本职,范锷以此要求朝廷“磨堪”,是忘了官员职责——再贬!

文官无赏,武将只论首功。如此一来,赵兴只好另寻办法。比如采用这种张榜公布“勇士名单”的手段,让那些无法获得朝廷封赏地将士们,在民间获得一声喝彩,以表彰他们抗敌的勇气……

悲哀的是。仅仅这点微薄的努力,已超出参战人员的预期。

原本。将士们对上交部分战利品还有点不情愿,现在大家都唯恐自己上缴的少了,功劳被分薄。周俊明刚听完万俟咏的宣告,立刻跳了起来,大声说:“我环庆路不下十万户百姓。六万斤肉哪够分。如今冬天快到了,我家牧场还有些过不了冬的淘汰羊,一并献给官府,让环庆路百姓都吃上我家地胜利肉。”

胜利肉——这个说法也引起了朱保忠的同感,他也跟着跳起来,挥着拳头说:“偏你家有牧场,我家没有?某也献上所有地淘汰羊……招讨大人,你一定说清楚,这是我朱保忠的胜利羊。我朱保忠可是个宋人呀,纯纯正正的宋人。打西夏人,我朱保忠也算一条好汉,骗开贺兰原,有我朱保忠大功。”

赵兴憋住笑,看了一眼万俟咏,万俟咏视而不见。继续翻他的账簿念俘虏的处置方法……

自从在怀威堡碰面后。朱保忠得知罗信将儿子改名为周俊明地举动得到赵兴的默许,他也立刻将一个宋人小妾扶为正室。还把小妾生的儿子立为嫡子。

这厮没文化,听说汉族四大姓里有个崔,立刻将自己儿子取名为崔清。并四处宣扬他家儿子是清河崔氏血裔。

这清河崔氏是谁都能冒任的吗,看到他儿子那一头卷发,知道的人都在反问,偏这厮不觉悟,逢人便瞪着他那褐色的眼珠,反复叮咛:“俺是纯正的宋人,至少俺儿子是,他是清河崔氏。”朱保忠喜欢一边说一边扬着拳头加强语气,听他说话的人看在他那只蒜臼大小的拳头上,只好憋着笑哼哼两声表示赞同,当然,这也许是在表示不置可否。

这次,朱保忠地发言没有获得任何质疑。只见他挽起了袖子,露出那只汗毛浓重的粗胳膊,瞪着牛眼睛听万俟咏念诵:“本次总共掳获男女老少一万三千人,其中壮丁四千,招讨大人的意思是将老弱分出两成来,呈报给朝廷——总要给朝廷一些面子,是。

至于青壮……啧啧,缺口很大啊,十几家矿场总共需要八千奴工,这点人不够分配的。不过,这样一来倒是卖了个好价钱,每个壮丁六贯,在陕西这里可以买一亩好田。这价钱即使到扬州那里,也能买一亩旱田。

咳咳,闲话不多说了,我们的分配方案是这样的……”

万俟咏随后一一讲解战利品的分配方案。

俘虏当中技术工人稀缺,虽然他们地价格是普通人三倍以上,但遗憾地是这些人大都让赵兴挑走,剩余的数量也太少。

周俊明听完这个数据,咂巴着嘴,说:“才有壮丁四千——太少!看来西夏地男丁也快死绝了,再耗上几年,西夏人还能撑得下去吗。”

朱保忠傻大胆,他的思路跟别人不一样,周俊明这句感慨倒引起他的别样感触:“如此说来,这生意也快做不成了,招讨大人在任上还有两年,我们再抢上两年,估计西夏那头也没什么可抢的了。我琢磨着,是不是移居到河东去,那里靠近辽国,还能再抢几年……啊,离清河也近。”

周俊明也想着移居的事情,因为在陕西这片,无论他再努力,在众人眼里他还是个藩人,只有迁移到外地,头上再罩上一层官府的色彩,才能让别人真的认为他是个宋人。所以他对朱保忠的话没有反驳,还煽风点火的附和说:“恐怕我这代不行了,阿父准备给我再娶一位宋人,等她生下孩子。让孩子去参加科举,若能为官,便随他挑选任所安置,那样,我家便彻底变化了。”

朱保忠听了这话有点沮丧:“俺可不如你爹聪明,我听说你爹从小请宋人老师给你教授四五经,我那小子错过了教导的好时期,如今只喜欢摔跤射箭。活脱脱一位草原人。真让我恨啊。”

万俟咏还在那里念名单:“成年妇女作坊里也要,如今铠甲作坊缺一些懂编织地妇女。所以我们的俘虏大多数有着落,除了一些孩子,这孩子最没用……”

赵兴插嘴:“孩子我全包了,不过,把他们养大太费钱。我就出一点象征性的钱。两位,刚才在谈孩子的教育问题么?朱保忠,你很不错,作战很勇敢,我准许你挑选两位孩子,与三到五位随侍家僮进入我地家学,我帮你把他们教育成人。周俊明,你的封赏朝廷也下来了,封为文官第三十七阶——迪功郎。”

文官啊——周俊明欢喜的跳了起来。赵兴接着又说:“怀威堡身处前线。全堡强人不过一百多口。所以我就不要求你们了,朱堡主、周迪功,你们两位需要给我一点回报——我需要一百名死士,执行我的下一个计划。这个计划必须在初雪之前实施,所以你们的人手必须紧快到位。不过,这不是必死无疑的任务,只要训练时注意按我说的方法做。也不会有什么大危险。”

分赃大会后。眨眼到了这年十月。西夏方面,由于国相梁乙逋屡遭失败。梁太后为了证明:在战争方面女人的才能远远超过男人,她便亲自带兵迎战正在洛川口筑垒地章——围攻十日,不下。无奈还军至洪德寨。

这次,梁太后对上的是一代名将章与超级贪官赵兴地联手。

贪官赵兴修建的定边城,是采用巨石与钢筋水泥浇铸,西夏的旋风炮打在墙上不过一个白点,而赵兴缴获了西夏旋风炮后,经过分解得到了它的运行原理,发现这是一种扭力投石机,原型诞生于四千年前的希腊——他记得,不久以后蒙古人会把它叫做“回回炮”,使之成为南宋地噩梦。

赵兴获得回回炮原型机后,立即用弹性钢板制作了更大型的扭力炮,在定边城头一口气架起了百十个。这种大炮居高临下,打的更远,射速更快,并且它投出去的不止是石弹,还有大号炸弹与火油弹。

梁太后在定边城下,遭遇名将章的铁壁守卫。章用贪官赵兴布置的防御设施,狠狠给了梁太后一通手雷弹与烈火弹的洗礼,梁太后被这老头打懵了,好不容易懵懵懂懂退到了洪德寨。然而,章这个老头似乎发情了,他咬住娇滴滴的西夏太后不依不饶,是夜,章在“深垒”之后接着发动了“浅攻”,一路追击到了洪德寨……

时代变了,宋军不再只是挨打,已经开始反击了。但身在战场的梁太后依然没这个觉悟,鉴于宋军一向不敢出城交战,她大大咧咧地在金德寨扎营——当即遭到了章的无情突袭,大败。

其实,梁太后长的没传说中那么勾魂夺魄,她也就是一个按西夏传统一年洗一次澡的游牧女子。但章这个六十五岁的老头好不容易堵上“西夏第一女娘”门口,不在意她洗不洗澡,非要抓住她亲手折磨一番。当夜,西夏军中大乱,梁太后听到众宋军乱喊“活捉梁太后”,她慌了,为了保住自己的贞洁——史载:太后弃帷帐,更衣而逃,夏兵死伤甚多。

梁太后女扮男装跑了,夏军的另一位男性统帅却已经体会到时代地变化,梁乙逋开始老老实实地在归德川口附近的西夏石门峡、没烟峡筑垒。一边筑垒一边郁闷地对身边的西夏将领说:“什么时候轮到我西夏人疯狂修城,而宋人却四处深入我境劫掠,现如今,世道艰难啊。难道这就叫……那个赵狗官说啥来着——金融危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