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宋时明月 > 第三部 大军阀的狐步舞 第3206章 专门数钱的官

赵兴这次出城没有直奔相国寺码头,他从南熏门出来后直接向颍州进。

颍州那里有苏辙的长子苏迟、次子苏适,这两个人自父亲贬谪后便去颍州定居,颍州有苏轼当太守时留下的三百亩地,两家打算靠这三百亩地度日。而苏辙的三儿子苏逊则陪同苏辙南下,去了贬谪地。

颍州是华夏文明的源地,从汉代开始那里就是中国的大粮仓,也是华夏文明的人才培养地,由于开过早,那里土地兼并严重,大量的土地都掌握在少数世家手里,某些世家手中的地契甚至可以上朔到两千年前。在这样的地方,拥有三百亩土地简直是在贫困县上挣扎的平民百姓,若是再失去了官场上的支持,那处境更不堪设想。

赵兴这次去就是给苏迟两兄弟撑腰的,虽然他提前打走了一些人,但随行的依然有整整一百个身强力壮的士兵,出了京兆,赵兴命令士兵披甲,一水的银亮板甲披在身上,每人都有至少一匹雄峻的大宛马,这样的队伍走在大路上,想不引起别人的侧目都难。

这支队伍进入颍州的时候,地方官已经闻讯赶来,此时苏轼苏辙的门生几乎都遭到了贬谪,蜀党除了赵兴与吕陶,其余的都如过街老鼠,只想躲藏起来,没想到赵兴还敢大张旗鼓,亮明车驾大摇大摆的赶来探望苏辙的两个儿子。

赵兴开门见山,将来意解释清楚后,倨傲回答:“颍州大荒时。家师曾在这里赈灾放粮。活民无数,想必颍州百姓会给家师留点面子。这次我来颍州,一是探望一下苏氏兄弟,另外是来还钱的。家师与苏三丈在我那里有点小投资,如今他们贬入岭海,子孙们被剥脱恩荫,恰好这笔钱用上,还要府宗大人做主,帮我在颍州购置两份田地……”

府宗大人考虑片刻,终于点头同意:“按说现在地局势……下官原本不该出头地。但赵大人为了照顾老师。不惜自贬岭南,此等义举传颂天下。下官何必枉作小人。府衙里有几个案子,恰好涉及到一批田地宅院需要官卖:计有城内好房七座、城外良田四千余亩。其中连片的大块田地有两处。一处田地为中田,一千一百二十三亩;另一块田地稍小,有七百亩,亦为中田。上等田地有几块,但亩数均小。赵大人可以先看看……”

赵兴先问那些田地:“颍州良田作价几何?”

地方官低头跟自己的书记交换了眼色,书记伸出三个指头,使了个眼色,颍州知州马上回答:“上田三贯一亩……”

“这个价格不对——”赵兴打断对方的话,插嘴说:“我家几位夫人都经商,本官做过安抚使,大约知道田亩的价格。你们的价格报低了……这样吧。你们的好意我心领了。但本官不是来欺压良善的,若压低价格购买。恐怕御史弹劾上去,反而害了你们这些地方官。

这样吧,本官出个高价,那两块中田我全要了,再要一块颍水边的上田,亩数大小无所谓,中田每亩本官出十五贯,上田加倍,按三十贯算。售卖田地的人,你们将土地款全额给了人家。多余地钱,你们这些人经手,分一份好处,算做本官答谢你们的。以后还要请衙役们多多照顾,差役少派点,税钱少交点,本官在这里多谢了。”

地方官听了赵兴地说法,眉头一跳,马上又插话说:“赵大人太客气了,这几起土地案都是官司争端,由官府卖的,全额实付对地主已经是个恩典,怎能再加倍给款呢……”

赵兴淡然一笑:“你刚才也说了:现在地局势不好,我们做事要小心,无非是花钱买个平安嘛,你好我好大家好。大家都把嘴守严了,御史那里就找不见作的理由了。”

府宗还想再客气几句,赵兴的手下人已经当堂抬过开数只大木箱,他们打开箱子盖,盖子里金灿灿一片,全是做工精美的倭国冲压金币,金灿灿的,让大厅也辉煌了许多。

掌书记先反应过来了,他连忙捧着黄册开始记录土地变更情况,几名书吏则开始书写土地转让契约,安排好了一切,掌书记捧着黄册凑近赵兴,又问:“赵大人,土地你买了,城里地房子……”

赵兴一摆手:“你刚才说有七座大宅合适,我相信你的眼光,那七座大宅全部买下,该付多少钱你说一声,回头你让衙役领着我一个个交托宅院与土地。”

有钱能使磨推鬼,赵兴两万多贯洒下去,衙役们办事效率很快,不一会各项契约准备好了,府宗大人还特地派出十名衙役全程陪护,协助赵兴办理交接事宜。由于苏氏兄弟是罪官家属,不适合召到县衙当场议事。赵兴在县衙办理完各项手续后,便让衙役领着去寻找这两位兄弟。

两兄弟目前借宿于一座庙中,这座庙不是颍州香火最旺盛的庙,从庙门往里看一副破败的模样,似乎许久没有修缮了。庙祝听到有大官来这里的消息,急急的催促苏迟兄弟回避,以腾开地方,赵兴隔着墙听到庙里一片鸡飞狗跳,他黯然的摇摇头。

谁能想到大文豪苏辙地子女竟然住到破庙里,还要被人驱赶。

然而,赵兴不知道,苏迟兄弟有一座破庙栖身这还算是好地,苏门弟子中最悲惨的是张来,他遭到最残酷地迫害,租房子被人驱赶、住庙被人拆庙、最后不得不借宿于城头戎楼,然而即使处境如此窘迫,前来那座漏风漏雨的戎楼请教学问的学子仍络绎不绝……张来最后死在那座戎楼里。

跟随的衙役们面对这种情况目光尴尬,万俟咏在旁边看赵兴地脸色不对。他抢先钻进小庙。向庙祝解释赵兴是来拜访庙中客人地,顿时,庙中平静下来。苏迟兄弟赶到庙门口迎接赵兴,一见面,两兄弟嚎啕大哭。

赵兴沉默了片刻,便招呼两兄弟起来:“你父亲苏三丈曾在我那里存了点钱,我在颍州给你们买了点田地和产业,回头我的人会来这里帮你们收拾一下家业,你们兄弟二人快点起来,我时间不多。咱需要把正事赶快办了。”

赵兴接着转向那群衙役,询问:“颍州城那七座宅院。最大的一间在哪里,领我们去。”

衙役们立刻动身。赵兴一挥手,他带来的那一百号人钻进了小庙,不一会儿,每人搬点东西,苏迟两兄弟的财产都搬上了马车。两人被随从们搀上马,一路赶往新家。

这套新宅子是昔日一位颍州官宦留下的房子,前前后后有五进大院,一百多座屋子,屋里的家具已经被搬空,赵兴路过家具店的时候,顺便让家具店送来了成套的家具。人多钱多。当晚苏迟的新家就收拾好了。

赵兴将今天从府衙里获得地那一叠文书取出来,点算给苏迟两兄弟。叮嘱:“我在颍州不能停留过久,否则会给你们带来灾祸,我明天一早走。这里总共有三块土地契约、七座大院,加上你们原来的那三百亩土地,我想养家糊口也足够了。

这个月底有一些环庆老兵来,他们都是伤残老兵,但各个能打会拼,我在京城留下话,交代他们派五十个人来你这,以后你庄子地安全就不用愁了。

州里的衙役我已经打点好了,府宗大人那里也递下话,我留给你们地这些地产虽然零碎,但你们两兄弟此时千万不要分家,越在这种时候越要团结起来,把这份家当经营好……”

苏迟兄弟再三拜谢,老大苏迟今年29岁了,他处事稳重,见到赵兴行色匆匆,便关切的问:“兴哥这时候来我这里,恐怕御史们不肯放过……”

赵兴一摇头,不以为然的说:“想当初章贬谪的时候,我也招待过他,你说别人报告章我又招待了罪官家属,他会怎么想?”

苏迟一边点着头,一边回答:“如此,兴哥最好还是明天走,这几处房产田地我明天就去找衙役交接。无需兴哥出面了。赵兴点头:“我也是这样想的,你们两个大男人,父亲不在身边,若连这个家都撑不起来,会让我很失望。所以我也不打算教你们怎么管理家业,颍州是个大城,人口众多,书院林立,来求学地学子甚多,剩下的几个小院你们隔一隔出租给学子,手头有点活钱,剩下的就是经营土地了,这些我就不管了,我再给你们留下两千贯,让你们度过这青黄不接的时候,今后我在南海,路途遥遥的,就顾不上你们了。”

苏迟兄弟再三拜谢,赵兴说到做到,第二天他出面打赏了衙役,等苏迟兄弟跟着衙役去接受田产,他又细心的给两兄弟留下十匹战马,便带着队伍继续前行。

今年是1094年,七年灾害的最后一年,大宋朝熬过了这段持续七年地天灾,田土上可谓满目疮痍,颍州虽然没有出现大规模逃荒现象,但想必这种日子不远了,因为天灾刚去,*又来。

在颍州兜了个***,赵兴又回到了运河边,早已等候他地船队将他接上船,开始一路赶回家,此时他船上又多了一个人——苏轼的二儿子苏迨。

这时地苏迨应该被称作苏鼎,苏家兄弟父亲是用“车”字旁命名的,孩子都用“走车”旁。苏迨这一年改名苏鼎参加了科举,考中当年联科捷进士,被授朝奉大夫。原本他要直接进翰林院的,但因为他上了一份奏章,替元年间的政策辩解,被贬“参广东学政”,也就是广东省教育局副局长。

原本这职位苏鼎不会当太久,他人还没有走到广州上任,有人已经向章揭苏鼎的身份。章暴怒。但他的怒火已比原本历史上的怒火要轻微地多。因为赵兴已取得了广州官位。章觉得即使苏鼎再去了,也不差他一个。犹豫了片刻,他忍下来了这口气,装作不知道此事。

经过宜兴地时候,赵兴再度上岸停留,那里滞留着苏轼的三儿子苏过。在原本的历史中,苏过滞留宜兴半年多,才凑足了路费赶到惠州陪伴父亲,而现在他滞留宜兴不是因为钱的问题,而是与苏遁决定谁去陪伴父亲。谁来看管常州家业。

此前,苏鼎一直待在常州帮助苏轼经营常州那片田庄。他是从常州考出去的。父亲贬谪后,他本想变卖了部分家产。带到惠州当作苏轼的生活费。但现在由赵兴出面,他不用变卖家产了,剩下的就是要在中原留下一个根——亦即留一份产业作为退路。

两兄弟中,苏遁今年虽然只有十一岁,但只要苏遁留在常州。赵兴肯定要出手照顾,远比苏过留下要强的多。况且苏遁一直身体较弱,不适合去南方那样穷山恶水的地方。与此同时,赵兴的意见也倾向于留下苏遁,因为苏遁原本是不该存在这个世上地人,他下广州陪伴苏轼于事无补,还不如留在家中照顾常州的产业。

赵兴表态后。事情变地好办。等赵兴再启程,队伍里就多了个苏过。

这一路走了一个多月。等赵兴终于回家的时候,已经是七月底了。留在家中地程阿珠、陈伊伊盛装出迎,先期赶回的廖小小与喀丝丽也穿上鲜艳的服装迎接赵兴回家。除了她们之外,迎接赵兴的还有李格非与他的女儿李清照、李之仪、廖正一等人及家眷。

接风宴过后,万俟咏告退,追随赵兴去环庆地淮南子弟也获得了一个月的假期,带着赵兴给的丰厚赏赐回家度假。李之仪、廖正一等人聊了几句天,也相继告退,以便让赵兴跟家人叙叙家常,唯独李格非没走。

李格非不走是因为他的女儿不打算告辞,等大家都走后,李清照眨巴着眼睛,问:“赵大人,你还记得春十三娘吗?”

李格非对这样的闺房密话不是很清楚,所以他没有阻止女儿的问,而是用溺爱的目光注视着自己地孩子。赵兴皱着眉头想了半天,回忆起这个人:“是黄地小女儿吧,我记得我当初科举及第的时候,这女孩在指挥一群家丁替自己捉老公,追地新科探花徐师锡钻了小巷子。”

李清照忽闪着大眼睛,说:“赵大人还记得春十三娘,一定还记得你答应春十三娘第二年来替他捉老公,你还拍着胸脯包打天下!”

赵兴以手击额,装模作样的叹息:“阿也,我怎么忘了……一世英名,毁于一旦。”

李清照拍着小手回答:“就是就是,春十三娘等了你一年,第二年你却连个信都没有,她恨死你了!”

李格非听的一头汗珠,他记得赵兴第二年到了密州任上,干的有声有色,京城都在私下传闻他将辽国人折腾苦了。让一位签判赶来京城替一个小女孩榜下捉婿,这帮小孩子还真敢想。自己的女儿还真大胆,敢拿这个东西出来指责著名的赵老虎。

李清照还不觉悟,他瞪着大眼睛等待赵兴的回答,李格非对女儿溺爱惯了,他只是流着汗,却不出哪怕是轻微的劝止。赵兴没法子,只好转移话题:“我记得她今年也没多大,怎么,她嫁的不好么?”

李清照得意洋洋的点点头,回答:“这次你去广州就可以见到她了,她嫁给了苏小学士三儿子苏逊,虎儿正陪着他父亲苏小学士待在雷州。稍停,李清照又补充说:“她父亲你也可以见到,黄大人任职江淮运副使,我听说你的官衔里也有一个提点坑治铸钱司的官职,这个铸钱司满天下总共有三个江淮运副使,你便是其中之一,少不了要与黄大人打交道。”

提点坑治铸钱司是三个运副使,一个是江淮运副使,一个是江南运副使,新增的赵兴是广南运副使。黄的岳父是章。而章又很疼爱自己的女儿。他将黄安置了位子一定是清闲肥差,以此推想,章安置赵兴一个运副使地职位,也不是全部念过去地情意。

天下的钱都从这三大运副使手中流过,每年光是官府规定的火耗提成就是一笔巨款。这个职位是普通官员削尖了脑袋也想担当的,赵兴原本对这个官衔不以为然,听到这一解释,他脑袋里一边转着心思,一边装作很惭愧的样子,冲李清照拱手:“李家小娘。回头见了春十三娘,我一定问问她对虎儿满不满意。若她不满意,我再替他抢到老公来。”

赵兴这话已经接近调侃了。但李清照是谁,她是宋朝两大才女,后一位才女是约会狂朱淑真,而李清照则是赌神酒鬼色女郎,她对赵兴所说的话没有分辨力。反而郑重的点点头,叮嘱说:“一定啊,赵大人这次可不能说了不算……还有,别叫我李家小娘,我有名字的,叫李清照。”

“好好好,李清照姑娘。去找丫鬟们玩吧。我跟你父亲聊几句大人的话。”

李格非溺爱的看着女儿蹦蹦跳跳出了房门,他转脸向赵兴不好意思地笑着。有口无心的说:“我家小女太娇惯了,离人贤弟莫怪莫怪。”

赵兴一晃脑袋:“不怪,这种性格我很喜欢。听说李兄喜欢金石,我家中很是收集了各种宝石玉石,就是对古文碑刻收集不多,有机会跟李兄好好探讨一番。”

李格非听了这话,一脑门黑线。他现在明白赵兴在金石方面就是个棒槌。古人所说地金石一方面是说印章学,另一方面说的是古代留在石头上地碑刻。赵兴直接拿宝石玉石出来说事,幸好他最后说了个碑刻,要不然李格非连跟对方交谈的兴趣都没有了。

想了一下,李格非觉得不在这个问题上跟赵兴鸡同鸭讲,他把话题一跳,说:“苏公居然没在你这里停留,等我赶到的时候他已经走了,说是朝廷法度,不容耽搁,便坐船去了惠州。我等赶之不及,只好在这里等离人过来。”

赵兴点点头,回答:“我在京城打听了,如今惠州知州詹范、循州知州周文之、梅州知州方次彭还算仰慕学问,这三个知州等我到了广南,再具体看看。李兄可暂任端州知州,那里可是富州,端砚名闻天下,李兄去了正好可以搜集一下天下名砚。”

李格非喜不自胜,站起身来拱手相谢。这一高兴忘了继续下面的话题,转而跟赵兴聊起了端砚。正说到兴奋处,陈伊伊走了进来,冲赵兴使了个眼色,汇报:“门外来了一位官员,说是枢密院职方司来的,特来拜会大人。”

李格非赶忙起身,拱手告退。趁仆人们去招呼那位职方司官员地空档,陈伊伊一头扎进了赵兴的怀里,喊叫说:“想你,想你!死鬼,两年不回来,我儿子连名字都没起,这次一定不要耽误了。”

赵兴抱起陈伊伊,深深一吻,马上又把话题转到这次南下上:“你的孩子太小,不易长途跋涉,尤其是去岭南那样穷山恶水,这次你留在家里,帮我看好家。”

“我不我不”,陈伊伊撒着娇说:“你到别处,我可以留在家里,广南那个地方与交趾隔海相望,我正好可以时不时回回家乡,我要跟你去……还有,南海的产业我正好就近照顾。”

赵兴抱着陈伊伊,嗅了口陈伊伊鬓处的香气,解释说:“我这次本来就是要谋取一个海边官职的,最好的打算是任职山东,那里是人口大州,人多好办事,但没想到不等我开口,他们竟然把我配到广南去了。

广南正好!我们南海一地差不多展十年了,前面十年只是打基础,现在各项基础设施已经修建完善,正是该腾飞地时候,我们坐镇广南,正好就近指挥,把南海基业做大做强。

我打算这次去广南狠狠花钱,我挣了这么多年钱,是该用这笔钱打造一个百世不灭地基业了。我们就在广南把身家财产都花掉,打造一个水泼不进针插不入的堡垒,我倒要看看,今后谁再敢把我当软柿子捏……对了,沈括在哪儿?回梦溪了?

我早就知道他是个不稳定因素,揪他回来。这次新党大规模起复,跟他没关系。他是个新党背叛。把他揪回来后让他给我研制蒸汽冲压机,水力冲压机跟蒸汽冲压机一步之遥,然而功效大不相同。这次在环庆,我现水力冲压机蓄满了水,只能冲压几次,水放光了就要重新等水注满,而蒸汽就不同,只要锅炉不熄火,可以12个时辰工作,而原理跟水力冲压机差不多,都是冲力传动。”

陈伊伊听到算账数钱,立刻从赵兴怀里直起身来,回答:“沈括地事找我,我把他绑到交趾广源封地去,那里煤多铁多,让他好好实验……兴哥打算这次把家产都花掉,这可不是件容易事……咱们的家产是笔活钱,连我都算不清具体是多少。那些钱财日日流转不息,我记得每天进出上万贯,多得时候是船只进港,给付上十万贯,进项过百万贯。广南哪地方地广人稀,恐怕……要让那点人口足以成大业,怕不得一两百年的持续努力才行。”

赵兴点点头:“人口——这是关键,我准备往广南一地移民百万,甚至五百万。这几年天下大旱,官府虽然四处赈济,使百姓熬过了这场大灾荒,但府库却空了,再有个小小灾害弄不好酿成大灾大乱。在这个推行新法的敏感时刻,章更怕大灾荒造成大动乱,而我就等着灾荒,等灾荒一起,我便立刻下手移民。

广南地广人稀,只要容许百姓任意开垦,必有百姓愿意下江南,十年屯垦,定可以让广南换个模样……当然,也顺便把我们的南洋基业打造的更坚实。”

赵兴还想进一步解释自己的计划,仆人们已经领着那位职方司官员进来了,他还是赵兴的熟人,孙琮。

孙琮是章的亲信,恰好他从环庆回来,押送张五公子立下一场大功,章重新上台后给他升官了,升作职方司少监。

如今,这位少监亲自出马,来拜访赵兴,令赵兴满肚子疑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