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宋时明月 > 第三部 大军阀的狐步舞 第3213章 需隐藏的和需引诱的

这话让都广源有点失落,他闷闷的回答:“对岸,大人,对岸是什么地方----雷州,天下贬谪之最呀!贬逐过岭对大臣来说是近似于判死刑的重罚,那里的官员有什么兴趣来我们这里查看?

大人,海南这个地方虽说惯例五年一巡,每五年上面会派来一个官员巡查一下,可他们都视大海为畏途,顶多离大陆最近的琼州县登陆,召集岛上的官员询问情况----海南有什么情况,还不是我们随口说说。

大人,这片岛上连粮食不能自给自足,吃的喝的都要靠大陆供给。大陆来的运粮船稍稍遭遇风浪,岛上的官吏就要饿肚子。隔海相望的琼州府还好一点,其他的州县也就几百户人家,地方官员哪肯跋涉山路,穿越黎人居住的险恶山区,去查看什么百户之家……他要真敢来,大人难道会让他活着回去?

咱这片海湾不是正经的商路,它隐藏在山坳里,前面的山崖绵延30余里(20公里),如果稍不注意,哪怕船贴着岸边驶过,也难发现崖后面还隐藏着这么大的一个海湾、海湾里还隐藏着这么大一片基业。

嘿嘿,说起来,全大宋的官还不如商贩有胆量,咱们这几年也扣下十余条顺水漂流的,或者冒险而来的商船,故此,此地已成有去无回的海路,日子久了,口口相传,哪有商船敢再来冒险。所以,大人尽管放心,没人留神我们的港口----现如今更不用操心了,大人以到广南做官。遮掩这事,还不是顺手的事情……”

赵兴点点头:“十年发展,海南也该露露面了,我打算慢慢放宽禁令,容许商人洗脚登陆,不过。得选个好时机……”

都广源刚才没说道点子上,海南陆地交通并不通畅,甚至可以说没有路。附近的儋县、昌化军还有蜿蜒的小路可通琼州县,但这片码头区原先只是一块荒滩而已。在真实的历史上,它到了21世纪才会掀起开发热潮。赵兴开发这里时,又特意不修道路,官员们除非肯坐着船巡视岛地海岸线,才会发现这座隐蔽的巨港。

但让官员们坐船巡视海岸线,很难。几百年难得出一个这样大胆的人。比如葡萄牙人占据澳门后,在其后数百年中,朝廷官员对澳门的状况都语焉不详----他们不想去了解。

“现在岛上粮食自给自足了吗?”赵兴又问。

“还是不能!”都广源回答:“这几年大人虽然运来了一些南洋奴隶。又召请当地黎人开荒,可大人不在,大家都想着隐蔽行事,岛上的黎人没有召请太多。这里一万多人造船,加上蒲大爷(蒲易安)又有意用粮食控制人心,所以,岛上依然粮食不够,每个月需要从越南运送十船粮食才能自给自足。”

“以后就好了,我打算争取把海南的军力列入我广南东路地管辖,等我回去就正式要求在海南设立水军补给港。以后这里就可以大明大放的发展了……”赵兴回答。停了一会,他又补充说:“我已经从港口订购了一百艘铁肋船,今年这里可能要忙一点。你就别到处乱跑了,守在码头区等着迎候官员。”

都广源喜极,连问:“大人,我可以把官衙搬到码头区了吗?原来的昌化军那个破院子为了掩人耳目,根本未加修缮。残破的不堪住人……”

“随你的意思”,赵兴随口回答,而后登上了自己的坐船。

船上,帅范看着码头上的都广源。笑着说:“百姓怕官。有了你这句话他可以在码头区狐假虎威的指挥老百姓给他盖一座豪华官衙了。”

赵兴随口问:“招兵的事情怎么样了?”

帅范回答啊:“大人要招收地都是良家子,要求有产业的。可现如今这种状况。士兵都需要脸上刺字防止逃亡,良家子哪肯来当兵……对了,程宪听了苏公的话,打算修缮营房,被我阻止了。正旦地时候,诸军不堪忍受,准备闹事,我便趁机遣散了大多数军士,如今整个广南的武装力量只有我们带过来的家丁了,接下来,大人打算怎么做?”

赵兴扫了一眼船上的家丁,微笑着说:“士兵脸上刺字,那是朝廷法度,但我打算上朝廷,准许广南水师脸上不刺字。另外,陆上的士兵们,脸上什么时候刺字----我也可以把这事遗忘。但这话不能正式说出去。

招兵要招良家子,要有担保人,要有产业,这一条是铁律,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这是简单真理。我们的海贸以后获利巨大,所以必须招一些良家子才能保险。

这样,我们先从士兵的服装入手,凡加入我们军队的,给他一身好服装,每十日放一天假,容许他回家省亲。慢慢的,时间长了士兵们会发现我不对他们脸上刺字,穿的衣服很漂亮,薪酬又丰厚,必然会越来越多。莫心急,万里长城不是一天建成地。今年年底之前我们能够组建出三十艘大船的船队,我已经很满足了。”

帅范点头称是:“水军至少要训练三年,无论今年招多少人,我们的家丁才是主力。大人放心,我一定好好训练他们。”

赵兴笑着摇头:“凡是亲历亲为,那是不懂管理学,你要让手下人帮你管理。水军制定好训练计划后,其他地事让手下做。关键是陆军。我已经在广州买下了一座寺院,打算在那里开设陆军学堂,关键是我们要把环庆学到的内容交给手下的士兵,你回去主要主持陆军学堂,要教出一批知道怎么打仗的士兵。”

帅范鼓足勇气又问:“大人,我听说环庆最后拨下来一批火枪,也曾听说大人擅于使用火药攻击,我们广南可不可以发展火枪兵。”

赵兴一指对面的大陆。说:“我们去香港,那里的一座小岛我安置了两间工厂,去那里看看。”

在大约相当于现代香港铜锣湾的位置,赵兴见到地黄大三兄弟,他一见赵兴,便兴奋地举着一根铁管。呼喊:“大郎,成功了,我们终于成功了。我们做出了大郎说地枪管。大郎看一看,这是全铁的。”

赵兴将那根两米长地铁管拿在手中,仔细观察。铁管做出来了,这意味着火药时代来临了,他心里很激动,嘴上说的却轻描淡写:“怎么做出来地?这玩意我可想了许多办法……”

“冲压,大郎。我们看了冲压机,突然想到你说的那种卷绕叠打法,便试着拿轧制好的薄钢板绕着硬铁棒。卷绕成十数层极致密的钢管,在加热中不停在锻锤下锻打冲压,中间不停抽出中芯熟铁棒,换成更细的型号,还要给铁芯外一次次刷上石墨粉润滑……反复叠打后,终于做成了大郎说得无缝铁管。而后再用一根超硬铁镗棍对内膛口磨圆……这不,这是我们造出来的枪管,已经试了,可以连续打两千枪依旧不炸膛。大郎,我们还打算继续试试。看它最多能打到多少枪。”

“不用试了,”帅范在旁边插嘴:“中央铁芯用石墨粉润滑,相当于给枪管内膛浸炭。这样卷绕做出的枪管,打两万枪也不会炸膛。”

“还是要试试”,赵兴继续补充,说完他又看着帅范,好奇的问:“你以前试过这样的火枪吗,你怎么知道这枪打两万枪也不炸膛?”

帅范目光躲闪:“大人,你常常说事情要经过逻辑分析,你想。这铁层层卷绕。通过热冲压粘合在一起,每层地铁片都相当于一个个铁箍。这样做出的枪管要想炸膛,需要多大力量才能冲开这多少铁箍,依这个道理推测,我们现在使用的火药爆炸力不够,完全不可能炸开这样地枪管,不是吗?”

赵兴点点头,又问黄大:“这样的枪管每天能造多少根?”

黄大回答:“这样的枪管制成前要经过上百次的冲压,还要对它的膛壁进行洗圆……如果机器够使,我们每天能做出十根枪管。”

赵兴摇头:“不够,每天十根枪管的产量远远不够,我需要每天至少一千根。要煤炭我给你拉,要蒸汽冲压机我给你装,要人手我给你调,必须做到每天一千的产量。”

赵兴顿了顿,又说:“这个岛属于香港县,我已经在香港县里做了登记,这个岛一半的土地归你所有,你就是这个岛的岛主。岛的另一半归我老婆家,她在岛上开办玻璃坊。从今后这座岛禁止人随意登岛,它完全属于你们两个场子地工人,属于你我。你们三兄弟要分出一个人来,在岛上组建护卫队,我老婆那里也会给你调一些人手。黄大,从现在开始你就是大宋香港县的正式居民,名下拥有这半个小岛。这可是一块宝地,要想守住这片基业,你把火枪火炮给我多造一点。

对了,我容许你岛上的护卫队使用火枪,击毙任何不经申请随意登岛地人,哪怕他是广东的官员。”

“火炮,最重要的是火炮”,帅范强调:“火枪只是普通兵器,而火炮才是战争之神,我们的新式战船上都要布置火炮,那些床弩与旋风炮就可以扔了,我们需要火炮。”

赵兴摸着下巴,回答:“火炮战船,这可是项新玩意,要重新设计战船,要重新考虑战船的重心。”

帅范笑的很奸诈:“你的那些战船我都看了,用铁龙骨做战船,船的重心压地很低,每艘船上装二十门青铜炮不成问题,如果换成铁炮,能装到六十门,甚至八十门。六十门铁炮已经足够了,它已经可以灭国了。”

赵兴望了帅范一眼,两人愣了一会神,彼此心领神会地笑了。

等赵兴重新返回大陆,已经是二月了,此时的广南已经完全卷入了赵兴掀起地开发热潮中,各县百姓都在招朋唤友,忙着开发荒地。而赵兴从山东河南雇佣的民夫也已经达到了十二万的数目。这些人散布在广南沿线主干道旁边,开山炮隆隆响个不停,疯狂的整修着道路。

二月,完成了朝堂大洗牌地章开始行动了,他指挥户部尚蔡京上,要求恢复青苗法。追赠蔡确为太师。紧接着。中原地带发生了一场奇怪的地震,苏州一带发生频繁地震,这地震震级虽然不高,但自夏至秋,贯穿了整个耕作季节。

中国人是讲究天人感应的,凡是有灾害都认为是政策不对引起老天发怒,所以才降下来灾难。当初王安石就是因为久旱不雨下台的,现在地震不断,这属于“土德”缺失。而青苗法恰好涉及百姓的土地,朝堂大臣虽然在章的牵制下沉默不语,但民间议论纷纷。

恰在这时。章最强有力地支持到了,广南东路经略安抚使赵兴上,请求在广东首先实施青苗法,并提出中原一带地震不断,恐怕影响百姓的收成,请朝廷容许广南从中原地带招募失地农民至广州,而后广南东路用青苗法贷款给百姓,让他们垦荒种田。

赵兴在奏折中指出:广南气候炎热,稻谷一年三熟,哪怕百姓错过了耕作季节。到了广南也能种一季稻谷,吃饱肚子不用愁了。等他们还清了青苗法的贷款,广南准许他们随意出售分给他们的土地。自由返乡。

章正在被连续的地震动的焦头烂额,国库现在已经空了,要想赈济中原地带的难民他有点力不从心,这时赵兴的上简直是对他莫大的支持,他大笔一挥,免去傅才元转运使地官职,令赵兴兼任广南东路转运使。而后他又觉得赵兴帮这么大忙,不能让广南把这笔钱全部出了。朝廷也要出点力。他下令,将山东、河南、江浙一带失地农民编练成厢军。整船整队的发往广南。路费由朝廷出。

万俟咏接到消息后,急忙赶到赵兴府上,向赵兴祝贺:“大人,这下子广东垦荒就无需大人出钱了,我们前期垫付的那些款项都可以用青苗法地钱还上,而且今后垦荒的人不再由我们付路费,这一进一出就省了一大笔钱。万俟咏进来的时候,赵兴正趴在地上被他的儿子当牛骑,大儿子赵义(乳名)全不顾万俟咏在旁边,依旧挥着鞭子催促父亲快爬,小儿子赵敏(乳名)路都走不稳,但也随着父亲跑。女儿赵小凤(乳名)还在奶娘手里抱着,笑的咯咯的。

程阿珠见到万俟咏过来请示公事,连忙指挥女仆抱走了孩子,赵兴这才直起腰,懒洋洋的接过万俟咏手中的邸报,笑着说:“终于等到了这一天,我就知道他早晚要实行青苗法。这下子,我们出的钱都让青苗法背,不要怕借的钱多,今年借地钱用明年借的钱还,利息照付,年年增加。既然有朝廷的支持,那我们今年地目标不妨定高一点,争取迁移农民达到两百万。”

万俟咏吓了一跳:“大人,两百万,这数目太高了。”

万俟咏还不知道,现代农民外出打工每年都是数亿。赵兴就是打算让中原一带的种田好手来广南打工,官府提供土地,提供劳动工具,税收定的很低,够偿还青苗法的贷款就行。等到同一个农民在同一片土地上连续耕作三年,就让他们合法拥有那块土地。

“两百万农民南下种田,大约能有三成留下来我已经很满意了。要让他们养成这个打工的习惯,不如我们在广州与杭州之间开通正式的航班,每天发送十艘快船,从杭州至广南连续不断,刚开始可以由官府贴补一点,等百姓习惯了,自然知道回内陆方便,他们便会愿意出来打工”,赵兴拿着邸报询问万俟咏。

万俟咏表示赞同:“这法子好,只要航班开通了,我们与内陆的联系只需要十几天的时间,内陆来地打工人从杭州到广州只需要三五日,来去自由地,比上京城打工还要容易,他们一定会乐意出来。等我广南的土地开垦出来了,那就是良田,官府转手一卖也能卖个高价。偿还青苗款便够了。”

万俟咏正说着。陈伊伊已经兴冲冲地跑来:“找到了找到了,官人,奇十三在惠州找到了做玻璃与陶瓷的好陶土,你看我们是在惠州建厂还是让他们把陶土运往香港。”

赵兴顺嘴说:“惠州那里道路不通,陶瓷就是烧出来了也不好卖出去,至于砂土。还是在惠州修个码头,让他们把原料都运到香港来。那里海运方便,烧出来可以直接运到扬州。”

陈伊伊冲万俟咏行了个礼,又建议:“官人,我们在环庆俘虏的那批瓷工怎么安置,不如把他们安置在惠州,每人分给他们几顷地,让他们在惠州落籍,顺便在惠州烧窑。”

赵兴摇摇头。遗憾地说:“烧窑需要大量的木炭与石炭,惠州陶土多,可万一开了窑厂。或者要靠外面运进大量煤炭,或者要就近砍伐数目,那一片好风景还是别动了,让他们都去香港,安置在玻璃坊旁边,给他们每人盖座好宅院,拿出瓷器坊一般的股份分给他们,让他们在香港落籍。”

万俟咏在一旁劝说:“陈夫人,我们铸钱司马上要在香港设立衙门,铸钱司一旦设在那。从广州的官道就必须修过去,而后就要将水军衙门设在那里。水军衙门去了,那里会逐渐的变的繁华。今后大人还打算将市舶司迁到那里,料想香港今后会比广州繁华。”

赵兴一拍脑门:“对了,傅才元免职了,我们该去市舶司看看,现在就去。”

万俟咏微笑着说:“傅大人这趟亏本了,他才付了我们三十万贯,没想到才坐了几个月地位子,这就免职了。那家伙一定在衙门里哭呢。”

赵兴笑了。他得意的披上官袍。嘴里哼哼着:“这厮走了,从今往后我们在广东一手遮天了。”

广州市舶司里。一名金发蓝眼的高大白人穿着大宋的官袍前来迎接赵兴,这名白人就是蕃长。他是宋朝庭任命的专门管理蕃人的官。大宋朝规定:海外诸国人聚居,置蕃长一人,管勾蕃坊公事。宋朝庭没有明文规定海商们的势力划分,但阿拉伯海商与欧洲白人海商还是不自觉的选择了自己的地盘----广州这里很少见到阿拉伯海商,而泉州那里基本上不存在白人海商。

这名白人蕃长属于属于九品官,是大宋朝廷正式地官员编制,品级与知县相当。担任蕃长的官员都是蕃人推举出来的,经常是些定居大宋多年,精通宋语地海商。他一见赵兴,学着宋人的礼节拱手:“赵大人光临贱地,我等深感荣幸,大人里面请,在下名叫宋晓波,原名福克纳。”

福克纳手上带满了戒指,其中最夺目的是一颗猫眼,光华动灼,正如活物。随着他手指头的挥动,那眼还一眨一眨的。

蕃人馆内,大多数蕃人都在忙自己的事,赵兴进到这里,仿佛进入了一间英国俱乐部,许多蕃人都坐在大班桌上忙自己的事,见到赵兴进来,他们放下手中的文件,站起身来冲赵兴鞠躬,这些蕃人每个人手上都带着粗大的戒指----蕃人手上的戒指,宋人称之为“环子”。

唯有一个桌子地蕃人没有起身,他们正围着一张小方桌坐着,桌上摆着一盘棋,有几个站在桌边观看的人见到赵兴进来鞠躬致敬,但那两个下棋的人沉迷在棋局里,头也没有抬。

万俟咏凑到赵兴身边,低声说:“这两个蕃人在赌象棋,奇怪,蕃人地象棋并无车马之制,只以象牙,犀角,沈檀香数块,于棋局上两两相移。听说这种象棋也有法度决定胜败,与我们的象棋全不相同,至于怎么节度胜败,我倒还没来得及问。”

赵兴随口回答:“这东西是西洋象棋,听说拜占庭皇帝阿列克西斯.康姆涅纽斯最喜欢这种消遣。西洋人把它当作骑士教育的七大必修科目之一。”

蕃长福克纳瞪大眼睛,好奇的追问:“大人知道这种象棋,这是我第一次听说大宋官员知道这种象棋,也知道拜占庭皇帝的名字,还知道我们的骑士七大必修课。”

赵兴看了一眼蕃长,发现他胸口缀着十字架,又问:“我来广州之前,看过关于你们的宋人笔记,所以我知道……我听说教皇正在发出呼吁,号召教徒向圣地进攻,福克纳先生是不是打算应召回去。”

福克纳握着胸前的十字架,虔诚地点点头:“大人,我们这里地人都有这个想法,可是怎么回去还没有决定,听说阿拔斯那里海盗非常多,我们打算聚集足够的力量,集合足够多地船只,以便闯过那片海盗密布的海域。”

赵兴随意在周围找了个桌子坐下,远处正在下国际象棋的两个人没有受这里的影响,赵兴扫了一眼大厅,冲其他站立的人微微鞠躬,这些人便马上坐下,忙自己的事情。打量了一圈这个蕃馆后,赵兴突然用拉丁语询问福克纳:“我很诧异,你们是怎么来到大宋的----穿过了重重险阻,来到这片土地,在我看来你们才是这个时代最珍贵的人。你们的价值远比耶路撒冷重要。

战争是一项长期的事情,十字军踏上那片土地,为了什么。因为那片土地是沟通东西方商贸的枢纽。如果你们在时候回国----我不知道你们能不能闯过阿巴斯王朝的拦截,能不能闯过重重的海盗。即使奇迹发生你们做到了,但熟悉东方航线的人却没有了。圣地靠什么支持,靠那片贫瘠的土地上有限的产出吗?

我认为,对圣战最大的支持是留在这里,等待战争的结果,如果战争胜利了,你们将东方的货物输送到西方,将西方的货物转运过来,这才是对那片圣地最大的支持。有了源源不断的货物流转,那片土地才能依靠自己的力量生存下来----在四处强敌的环伺下生存下来。”

这时,正在下象棋的人也被赵兴的话所吸引,其中一人拍起了巴掌,插嘴说:“演讲很动听。这位大人让我想起了索马里海上斯蒂尔描述过的一名宋朝官员,请问大人是基里麦犹村的领主,杭州海商,密州官员赵大人……我想不出还有另一个人能如此了解我们。”

赵兴拍拍手:“你最好把大堂里的舌人都赶出去,我有话跟你私下里说。”

那个人站起身来,充满贵族派头的鞠了一躬,回答:“乐意效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