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宋时明月 > 第三部 大军阀的狐步舞 第3236章 嚣张的代价

宋时明月 第三部 大军阀的狐步舞 第3236章 嚣张的代价

作者:赤虎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01 18:10:15 来源:平板电子书

第3236章嚣张的代价

文勋听到这话,把身靠在椅背上,摇晃着藤椅,不以为然的笑着说:“章老大人如果不满意,那就免了我的官职。这几年我也挣够了钱,正好回乡看看。”

广南东路为什么成为“指射之地”,或者贬官居住的地方,就是因为这里地少人稀,官员们把到这里任职当作一种惩罚。文勋如果真撂挑不干,一时之间朝廷还真找不出一个替代者。而后广东当地选拔人----哈哈哈,如今赵兴加强各地教育建设,那些新学出来的学生都差不多相当于他的门生,让他的门生来监督他本人,这不是让左手监视右手吗?

王颖摇摇头,跳过这个话题,缓和了语气,责备说:“如今朝廷的公文大都走海路,传递起来只需要一个月就能到京城。文兄有怨气,也不该走陆路传递情报?你从陆路传送的情报半年后抵达京城,可四个月前赵离人的处理报告都到了,人把事都处理完了才看到你的报告,你这不是忽悠朝廷吗?”

文勋咧着嘴笑了:“我大宋从陆路传递广南消息已经一百多年了,难道我走驿路传递消息,错了吗?若真错了,朝廷也该下诏更正,只要朝廷下诏不许我再走陆路----你以为我会那么麻烦,亲自找驿站投递?

我看朝廷那帮人是让赵离人养叼了胃口。你们难道没发现,凡是与赵离人相关的公文,都走的海路,因为转运司、经略司、市舶司有一笔相关的投递费,可惜这笔投递费不涵盖我。难道我要拿着呈送给朝廷的密报。去找赵离人特批邮递费,而后让赵离人帮我传递我打地小报告?是朝的那群大人脑傻了,还是我傻了?”

王颖沉默了片刻,又揪住一个问题问:“文大人,我还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广南东路不是边疆州,怎么这里不禁弓弩。我进城那会。瞧见好多人都携带弓弩,还有一些人穿着怪异,是不是传说中的服妖军?他们上身穿怪异的红装,下身黑裤……”

文勋插嘴说:“他们头戴斗笠?……你遇到的是斗笠军,那是广东枪手,就是我跟你说的各地乡勇。这些人不是广东精锐,广东地精锐恰是你说地服妖军、大将营。就是这些人,才出动了一千多人。就把一个立国千年的占城国给攻陷了。

不过,你说的对。广东确实不禁弓弩。自从广东外海频遭海盗骚扰后。赵离人已经上朝廷,请求朝廷把广东设立为镇州,哈哈,我估计赵离人这份奏章走的又是陆路。朝廷现在还没接到奏报,但赵安抚这里已先斩后奏了,借口嘛,肯定是朝廷久不答复,故而他先做主了。”

王颖站起身来,在地下转了一圈。拱手央求文勋:“文大人。照你这么说,在广南想寻找赵安抚的把柄。实在太难,现在我只想求文兄帮忙,让我去服妖军看看。我听人说服妖军使用的一种新武器,声若霹雳,威力巨大----他赵离人私自装备军队,这总是个大错?”

文勋干笑一声:“哈,我劝你别操那个心了。^^^^^^^^首^^发^^我之所以给你说这么多,是告诉你:想在广东继续当官,赶紧去找赵安抚赔礼道歉,否则的话你待不长。

你说的服妖军、新武器,这朝廷也知道,不过是密州梨花枪地改良版,这事章相公早就知道,根本不用你去说。”

文勋说完,闲闲的又补充一句:“我听说章相公贬居乡间地时候,就曾从赵离人那里拿了两杆梨花枪地改良版,所以,你拿这事跟朝廷说,没用!”

王颖还想再说什么,文勋已经失去了跟他谈话的心思,他招呼家仆端来二陈汤送客,王颖只好怏怏告辞。

王颖刚走,文勋立刻拿过来一张纸,奋笔疾,把他刚才与王颖交谈的内容记录下来,而后将这份记录装入信封,招呼家人:“快去,把这封信送给赵经略,就说王颖大人已经给京城传递了奏章。本大人刚才已经劝过他了,可惜他听不听的进去,难以判断。”

文勋这么做,等于暗地里坑了王颖一把,王颖走出文勋府,还在思量文勋的介绍,越想他越是后怕,看到路过的百姓望向他的目光,王颖疑神疑鬼,他在广州再也待不下去了,连夜动身跑回香港,日日在香港赵兴家门口闲逛,让人人都看到他的存在……

王颖陷入局促不安的境地,董必也好不到哪去。

这厮从广州登岸后,从陆路前往广西接任,广西方面倒没有为难他,顺利地给他交换了公文。董必闲不住,得到公文后立刻坐船先去儋州,视察苏轼地居住情况。

董必抵达儋州后,千辛万苦赶到了昌化军,管一百户人的昌化军节度使迎接了他,董必趾高气昂地问:“贬官苏瞻何在?”

昌化军这座小乡村是赵兴特地留下麻痹朝廷官员的,这地方显得很破败,大多数都是木头屋,那位昌化军节度使听到问话,犹豫的指了指县城里最完好的那栋石头屋,迟迟疑疑的回答:“在,在……”

董必翻眼了:“县城中最好的屋,那应该是官舍或者官衙,贬官怎么能居住在官衙里呢?快赶他出去。”

昌化军这座石屋其实也是赵兴盖的,前面是官衙,后面是官舍。这座屋并不比赵兴在码头特地给苏轼建造的院舒适,虽然如此,董必这样驱赶人出官衙,实在太令人难堪了。

董必这话说完,昌化军节度使看向他的目光,已经像看个死人,他叉手站在那不动,董必喝斥:“怎么。你也想被贬吗?”

昌化军节度使呲的一声笑了:“某家已经到了昌化军了,朝廷还能往哪里贬我?董大人,朝廷法度咱家不好违反,但要动手,你只管自己去,咱家可是害怕苏公背后的那头老虎。$$$$首$发$”

董必趾高气昂的回答:“你说地是赵离人,本官与他品级相当。他广东管不上广西……好。好,你不动手,本官自己去。”

董必说罢,指挥他的随从驱赶苏轼出官舍,闻讯赶来的昌化军百姓默默无语的帮苏轼扛着行礼,苏轼面无表情的牵着小儿苏过的手,向海边走去。

苏轼被赶出官舍,他住哪。董必才不关心。

这个百户之地没有空闲的房,按正常地情况。被赶出官舍地苏轼只能露宿海滩……

赶走了苏轼后。昌化军节度使也没了笑脸了,他冷冷的拱了拱手,返回自己的官衙,全当作董必不存在。董必在昌化军晃了一圈,催促昌化军几个百姓送他回儋州,却见昌化军人人像躲瘟疫一样躲避他。

董必大怒,暴跳的说:“本官从儋州走到了这里,不信就走不回去。”

旁边一个老军好心的提醒:“察访,你从儋州走到昌化军之前。没有得罪赵老虎。如今你走回去,可就难保了。我跟你说实话。赵大人与琼州的黎人关系甚好,那些黎人欠他好大一个情,所以,自苏公贬来儋州后,我昌化军通往儋州的道路就平静了许多。不然的话,察访去打听一下,去年他们还在这条路袭击旅人,割了旅人地头皮,砍下头颅作为屋中装饰。

察访,黎人不袭击沿途的人,就担心伤了赵大人地老师,可你如今把赵大人地老师赶出去,要是黎人在海滩上看见了,他们与我等语言不通,要是为了讨好赵大人,割了别人头去,我们都不好跟他们交代。”

董必这才明白刚才昌化军节度使为什么看他的目光充满怜悯,他连忙窜进节度使的县衙,节度使正懒洋洋的躺在藤椅上纳凉,董必大喊:“快快,给本官派些护卫,护送本官回儋州。”

节度使晃悠悠的回答:“大人还想走吗?昌化军里贪图赵经略钱的人不少,受过赵经略恩的人也不少,刚才你赶他老师出去,一定有人去向他报告了。察访大人,我昌化军总共就这点人,你要就全拿去,可是沿途有数万黎人,如果黎人翻了脸,你能走出这片山区吗?

便是察访大人走出这片山区又能怎样,大人没听说过吗,最近广州附近海面海盗猖獗,连赵经略的坐舟都屡遭袭击。负责这片海面巡逻的是广东沿海制置司。大海茫茫地,只要广东那头老虎稍稍睁只眼闭只眼,我料大人地船沉到海里,都不会有人知道----海盗频繁骚扰,大人遇难也是再正常不过了,谁能怪得上广州那条老虎?”

董必腿一软,瘫倒在地上,他已经明白这位节度使暗中的话,大海之上,广东沿海制置司挂起军旗是官军,扯下军旗就是海盗,只要赵兴发怒了,官军把他地船击沉,那是剿匪,他哭都没地方哭去。

坐到地上想了许久,屋里只听见节度使藤椅摇晃的声音,董必出了一阵冷汗,又问:“依节度大人看,本官该怎么办?”

节度使晃晃悠悠回答:“昌化军粮食不能自己,以前全靠儋州从陆地转运,而儋州的粮食又是从雷州运来的,自苏公到了昌化,雷州那面无论风雨,每天往这里直发一艘粮船。苏公赶出了官舍,我昌化军也就不再享受赵老虎的补贴,军卒们知道这个消息后,我怕他们会故意把大人领去黎人的寨做客……

罢了,我看大人抛荒无际,给你出个主意:赶紧把苏公请回来,赔礼道歉。然后向赵老虎道歉----这里消息传的很快,我刚才说过,每天这里都有一艘粮船抵达,苏公消息,对岸今晚就会知道。大人要赔礼,请尽快。”

对岸的消息果然传的很快,当晚,雷州粮船送来消息,请察访使董必暂居儋州,等候赵兴的答复。大喜过望的董必这才在昌化军地护送下赶到儋州。但他却不敢从儋州乘船返回大陆,非要广南东路水军战舰过来接他才肯回去,为此,他一封接一封的向赵兴发赔礼道歉信。

其实,董必不知道,昌化军那些人都在跟他演习,而离昌化军不远的海湾。就隐藏着一股庞大的势力。这股势力属于赵兴的。

那位昌化军节度使早已经是赵兴的人了,平常昌化军的人根本不会待在昌化县城,他们都去赵兴地海湾居住,只有在官府派人视察地时候,他们才返回那片旧屋做做样。因为那些旧屋常年无人居住,所以显得格外破败,而昌化军不留董必住宿,需要用各种手段逼他当即返回。也是担心董必无意中发现那片海湾的秘密。

董必不知道,自己待在儋州那个穷困之地苦熬日的时候。昌化军的人已经重新回到了那片海湾。大鱼大肉的appy…

董必这一待,足足待到当年年底,赵兴等于变相将他囚禁在儋州,董必这位察访使在儋州过的日,比苏轼这边贬官还苦,等到冬至节前后,董必实在忍不住了,他死赖活赖的爬上水军给儋州运送年礼的战船,抱着桅杆再不松手。无奈之下。水军将他直接带到了广州,驾着他进入广州沿海制置司衙内。

沿海制置司衙门很大。这座水军衙门带有一个大校场,董必进来地时候,发现校场上已经站了百多号贡士,不时的有几个被传唤到内,而后喜滋滋地离开,也有人出来后灰头灰脸,神色说不出地沮丧。

董必只来得及瞥了那些贡士一眼,心里还纳闷,怎么广东一带的贡士都跑到这里来了。要知道广东人少,能凑齐一千多名士兵已经很不容易了。

宋代虽然富裕,但能读得起的人,家境肯定要在中上以上,这些读人按四十取一的比例再考上贡士,数目就更稀少了。整个广东历年积累,考中者不足千人,在这个校场,董必却看到了几百个。

纳闷的董必没有停下脚步,因为士兵们没有容他停脚观察,这时,恰好有一名秀才模样的白胡老头与他擦肩而过,脸上说不出是喜是悲,两眼茫然无神的盯着远方,脚步踉跄的喃喃自语:“才是个学谕,竟然只得了个学谕。”

校场上几个贡士听了他嘟囔的话,开玩笑说:“吉秀才,得了个学谕已经不错了,莫非你还想当县令。”

吉秀才不满地抱怨:“以老夫地才学,怎么就当不成县令。”

听到这番对话,董必突然想起,从去年起,朝廷就把考核广东百官的职权下放到广南转运司。而后赵兴弹劾了二十多位县令,朝廷一一照准。从此后,朝廷“秋司”过后,都会免去一部分广南官员,留下地空位由赵兴上报,进行“指射”。现在进行的就是一场官员任命大会:赵兴把广南的空缺官职全部刊录出来,送给各地府学,让府学的人推荐人才,然后赵兴进行考核。一旦考核通过,则予以当场任命。

瞧这时间,正好又是朝廷“秋司”结束的时候。

士兵们领着董必拐过了几个巷,渐渐的,董必听见后院传过来一段音乐,那是一种描述激烈战斗场面的琵琶曲,琵琶声急促而响亮,听的让人热血沸腾。

士兵们的脚步正向着音乐响起的地方走去,越走越近,音乐越来越响亮。进到后院,树阴掩映下,门廊边站着几名贡士,他们一副侧耳欣赏音乐,并为音乐而陶醉的模样,但两个眼珠却滴溜溜转个不停,一发现董必进来,立刻向董必拱手行礼。

董必还想保持官员体面,向这几位举回礼,但随行的士兵手一紧,架着他脚不沾地进了大。

大内,一名胡人模样的女伎正挥汗如雨的弹着琵琶,琵琶曲已经进行到最后阶段,曲声逐渐缓和,但曲调渐趋沉重,每一次拨动琴弦,那女伎都使出浑身力气,让人心潮澎湃,感觉每一个音符都像是重锤敲击。

董必眼睛一转,发现坐在大正中的赵兴,他闭目凝神倾听音乐,脸上一副陶醉的神情,那是真陶醉。

赵兴旁边坐着脸色灰暗的王颖,见到董必进来,王颖也没大招呼,恶狠狠的翻了个白眼,把脸扭到一边。董必很纳闷这位昔日朋友怎么变了一副嘴脸,他倒是依照官场规矩,先向赵兴行礼,而后再向王颖行礼。

乐声渐停,赵兴似乎还沉醉在音乐里,摇头晃脑的,不一会,万俟咏端着一叠卷宗走近赵兴,低声说了几句,赵兴睁开眼睛,招手将那名胡姬叫到身边,取出手帕,温柔的给那名胡姬擦擦汗水。那胡姬擦完汗后,低声跟赵兴交谈两句,放下手中的琵琶,告辞而去。

董必正瞧着那胡姬飘动的裙角走入后院,偷听赵兴询问:“知道这是什么曲吗?”

ps:下午还有一章,加更求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