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宋时明月 > 第三部 大军阀的狐步舞 第3241章 大宋“海军”的诞生

第3241章大宋“海军”的诞生

是年三月,朝廷的新任命也下来了,名目上是南方不靖,两位官员原地连任。

但实际上谁都知道,赵兴那方面给朝廷一个台阶,朝廷借着这个台阶顺势给了赵兴想要的,同时,朝廷官员也准备好了足够的空钱袋,等赵兴运来的东西装满那些袋。

三月末,陈不群带领广南水军终于护卫着大宋商船驶过了狮城,进入印度洋海域。

此举意味着“广东水师”正式成为“海军”。

现代,海权理论认为:不进行跨洋护航的舰队只是“餐桌上的军舰”,或者“渠沟里水师”。只有进行了针对商船的跨洋护航行动,才能让舰队正式升级为“海军”。清末,中国舰队之所以只敢称“北洋水师”、“南洋水师”而不称“北洋海军”、“南洋海军”,就是因为他们不曾对民船有过护航行动。

这次,陈不群的跨洋护航行动,使中国在宋代就正式拥有了“海军”。

可惜,当世的人没有体会到广南水师突入印度洋护航的意义,他们只关心印度次大陆的商贸情况。而赵兴第一笔采购单也令他们笑掉大牙,因为赵兴的第一笔采购单是树苗,他向印度诸土王下了一笔六十万株酸角树苗的大单,要求土王在两年内交货。

赵兴第一批采购的树苗装满了几艘大船,这艘大船因为载有树苗,不敢在当地停留,立即返回了,并带回了宋商打破阿拉伯商人的封锁,实现与天竺商人直接交易的希望。随后。码头上满载茶叶、丝绸、陶器等等货物的宋船纷纷扯起了帆,尾随着广南第二分舰队向印度奔跑。

接下来是连续不断的返航宋船,这些宋船地桅杆一个挨一个,从广州湾一直铺到了天际尽头,如果这时有人从一个船头走到船尾,再跳上另一艘船,他可以脚不沾水的一直走到印度。

返航的宋船带回了印度的黄金、著名的乌兹钢,印度的牲畜,以及巨量的粮食、翡翠、宝石、玳瑁、象牙、虎皮。还有整船整船的香料。那些耀眼的财富让广州港地海商红了眼,他们立刻组织起第三批船队,在广州第三分舰队的保护下快马加鞭奔向了印度。

赵兴站在香港的岬角。送别最后一艘宋船后,乐地嘴都合不拢:“我看到了什么,满眼全是税收啊,出海的每船,货物有10%归市舶司,这么多的船出去,广州今年的赋税一定增涨的难以想象……恩,打仗的钱有了。”

万俟咏摸着下巴上的山羊胡。兴奋的说:“大人原来就说,养一支海军护航最挣钱。我现在才知道:做什么投资都不如投资军舰。这一艘船出去,至少带回来三百料(一百五十吨)战利品。一年地军费也就有了。还能给我们增涨赋税。挣钱啊,这海军我们要多养几个,听说天竺过去是黑衣大食,黑衣大食过去就是邓御夫去的非洲大陆,那片土地跟我们脚下地大陆面积相仿,这么大的海洋,要多少军舰才能护地住。”

赵兴笑呵呵的回答:“三年前三佛齐与驻辇国进行了一场小规模海战,驻辇国出动大小船只四千三百二十一艘,这只是驻辇国的一部分军力。当然。驻辇国的半数战船都是独木舟级一级的,我们用战船撞也能将他们碾碎。”

帅范突然插嘴:“三年前。我记得三年前大人上任的时候,曾在海上待了一个多月,是不是那个时候大人目睹了那场海战---双方谁胜了?我记得大人这次制压南海,独独落下三佛齐。”

赵兴摸着脑袋,笑的很憨厚,他回答:“谁都没胜,因为双方战斗的两天两夜,在打的精疲力竭地时候,麻逸海军参战了,它见谁都打,一战把双方地海军全部送进了海底。此后,三佛齐与驻辇国的争斗减弱了下来,因为双方都打不起了。”

帅范翻了个白眼,嘴唇无声地蠕动了一下。赵兴没理会帅范的小动作,他指着千帆竞渡的海面,对帅范说:“廉,我的学生已经把海路打通了,陆地要看你的了。”

帅范掰着指头盘算:“雨季要到七月末(阴历)才能停止,等地面稍干下来,才能拖着大炮走,我现在手头只是一支单兵,你不是说可以从湄公河穿越整个真腊,突入大理国吗,陈不群开始行动了没有?”

赵兴摇头:“我预计:穿越整个湄公河的航程需要一个月。所以我让他雨停后开始动身,约定的日是七月二十号。你需要计算自己的行程,争取在八月二号之前抵达善阐府。”

四月初,荆湖北路转运使谢麟发信给赵兴,这位原先的泾源路经略使用自己人的口气向赵兴抱怨,由于最近气候变迁,导致泾源路一带农业收成急剧下降,甚至商业也深受影响,在连年的灾害下,荆湖北路流民越来越多,而官府既没有钱也没有兵力弹压,眼看着民情汹汹,地方官员却一味的依据新法压榨百姓……

谢麟在信末尾,忧虑的指出:难道大宋的气运就要终结了,难道荆湖北路又要爆发民变?难道……?

同月,广东省内的道路正式修缮完成,与此同时,广东至广西的跨境公路也修筑完善,赵兴接到谢麟的信时,正在筹划公布广东五年发展计划。

“谢麟终究是拉不下面”,万俟咏看完谢麟的信,轻笑着解释:“我听说这位官学大家在荆湖北路,以蓝田乡约治理民政,与乡老时不时的举行乡饮酒礼,使荆湖北路民风敦厚,颇得士民爱戴。大人,他这封信是有求于大人。却不好开口,只好婉转诉苦。”

赵兴摸着脑袋,使劲回忆,他记得,在原本的历史上,这段时间,荆湖北路一带确实发生了大规模的流民暴乱,这些流民像蝗虫一样将荆湖北路的庄稼横扫一空,用杀戮和抢劫报复了这个社会。似乎,这场暴乱还是大宋历史上规模较大的一次农民起义----主要以抢劫农民为主地“起义”。

“这是一拍两合的事情”,赵兴放下撑着额头的手。说:“我们现在需要劳力,大量的劳力,雅言(万俟咏),你告诉谢经略,说我们可以吸纳二十万到三十万流民,让他赶紧动手。”

漫长的七年灾荒行将结束,西方社会用战争形式终结了灾荒,东方社会却用大规模的赈济挺过了气候变迁。但朝廷也因此将百年积蓄花光了,现在朝廷还要应付与西夏的战争。此外,还要应付流离失所的农民。稍不小心,国家又将陷入动乱,因此赵兴决定能帮谢麟一把就尽量帮。

万俟咏应承着,一边快手快脚的写着给谢麟地回信,赵兴在那里低声嘀咕:“是方腊?钟相、杨太,还是王小波?”

赵兴猜测错了,方腊起义还在二十年后,王小波起义应该在一百年前。万俟咏直接驳斥:“东翁,你不应该不知道王小波。那王小波曾经提出……”

万俟咏欲言又止。赵兴淡淡的笑着,补充了三个字:“均田地!”

王小波的意思是:别人地辛苦工作而发家致富。都不算他们有资格享受自己劳动成果的必然。只要我没有田种,田多的人就应该分给我一块田地,让我把它当自己的财产。如果他们不愿意,我就抢,抢“劫”他们的“富”裕周“济”自己的“贫”穷,简称“劫富济贫”,是值得提倡的“好汉”行为。

王小波的言论在宋代是个禁忌,因这句抢劫口号对于无地农民太有杀伤力,而抢劫是乱世成本最低地投资行为,投入的只是自己地生命而已。若这种理论成为“真理”,那么创造与生产使大家最不屑的事情,蝗虫式掠夺与破坏成为主流。历朝历代政府都认为不应该鼓励蝗虫,所以把它定为“歪理邪说”,提都不愿意提。万俟咏刚才欲言又止也是因为这个原因。

可惜,有些事情并不是闭眼不看就能躲避地。就在赵兴与万俟咏商谈的时候,帅范拿着一份报告匆匆进来,连声惊呼:“不好了不好了,京东、河北、河东、荆湖、两浙、福建等地,都爆发了流民暴乱,据说有的地方已经发展到攻城掠地的程度,连几个小县城都已经被占了。”

赵兴慢悠悠的摇摇头,回答:“你放心,他们绝不会承认。”

赵兴所说的“他们”是指朝上那帮新党。

在七年灾荒前夕,大宋幸运的让保守派元党执政了,在连年的灾荒中,各地并没有爆发大规模暴乱,但现在一群“改革家”登台了,他们把曾经造成流民百万的政策拿出来,又造成郑侠当日所描述地流民千里地场景,这现象,新党能承认吗?

帅范拍着桌打断了赵兴的悠闲:“荆湖北路与我们相邻,我广东这几年生活富足,那些流民在荆湖抢不了东西,难免想要南下,大人,现在不是说风凉话地时候,我们的军队正打算出击大理,这下,今年的计划汤了。”

赵兴稳稳的坐着,回答:“出击大理的行动不能变!开玩笑,打大理段氏,那是替大宋抢钱;打流民,那是屠杀同胞,而且还是穷同胞,打胜了要消耗我的火药与军械,一分钱都没有收获,还要花钱安置他们----亏本的买卖我不干。”

帅范跳着脚说:“大人,由不得你啊。流民入境,那是见什么抢什么。可怜我们新修好的大路,也免不了被破坏,那些流民才不管你修建的时候多么辛苦。为了防备我们调动兵力对付他们,他们绝对会挖坏我们的新路面,推倒我们的房,烧毁我们的秧苗……大人,我们的兵力不足啊。”

万俟咏看到赵兴不慌不忙,他手指敲了一下桌,闲闲的提醒:“大人从去年开始就在重组广东枪手。如今我们地正规兵力虽然只有两千出头,但各地乡勇不下三万。

这可是一群大兵力。金不二在各地设立武馆,将枪手们训练了两三年,我不信他们打不过那群农夫。”

帅范嘴唇蠕动了一下,他正想要求赵兴集结各地乡勇,但才张嘴,又想到现在夏收季节,各处劳力紧缺,便是想要集结乡勇。恐怕也抽不出多少人来。

犹豫了一下,帅范旁敲侧击的提醒说:“大人,我广州建设三年。才有了今日的成就,可破坏这一切只需要几个月的功夫,大人,预作防范啊。”

赵兴瞥了一眼帅范手中的报告,又问:“你这报告,恐怕不是朝廷的正式报告?”

帅范轻轻摇摇头:“这是你家迅猛兽商行送来的消息,我正好在军司领军械,看到了这情报……”

赵兴长长的哦的一声。慢慢地说:“既然不是朝廷邸报,我们私自调兵。恐怕枢密院会有想法。这样,我先让广南东路边境上的几个州县提高警戒。抢种抢收夏粮,至于具体的调兵,还要等到枢密院颁布消息后才行!”

帅范翻了个白眼,嘀咕一声:“大人调动军队,什么时候征得朝廷许可了?”

万俟咏将手上一份卷宗递给帅范,笑着解释:“别地时候我们可以偶尔冒犯,这时候不行。打大理,那是给朝廷抢钱,朝廷可能忍了。但调动兵力。封锁与周围的境县相邻的道路,恐怕朝廷要猜测我们割据。”

万俟咏如此解释。帅范低头一看他刚才递上来的卷宗,立马乐了:“大人,你这……胆太大了点。朝廷刚刚允许大人连任,这一届连任不过三年,大人却要公布五年计划,这不是扇朝廷的脸吗?”

当然是扇朝廷的脸。朝廷下达的留任诏刚刚抵达广南,赵兴这一届任满后,他手下的大多数官员都被允许留任,但任命官员地权力终究还是在于朝廷,一届任期也不过三年。赵兴现在却提出了一个跨越他任期的《五年发展纲要》。

帅范嘲笑完,翻动着纲要啧啧赞叹:“不过,这份纲要确实写地好,我们前几年只是修了路,将各地的基础建设搞好了,现在移民数量爆发式增涨,正该有个指导性地发展计划。

不错,这第一部分作物发展计划我很满意,前几年我们虽然竭力种植酸角,可成效不大,现在提出全面用酸角林替代桑林养蚕的计划也正是时候。一株酸角树的商业价值赛过一百一十三株桑树,农民原先有一亩桑林,换种酸角之后,相当于一百一十三亩桑林,这样一来,收入上去了,谁还想着造反。”

“可惜,这酸角树只适合种植于热带,否则的话,福建多山,种植这样的酸角林不占农田,收入反而要大幅度上升……”赵兴感慨的说。

他不知道,由于他在广东建立水军时,大量的吸纳福建船民,使得福建这场暴乱,远比本来的规模要小。

帅范继续翻着纲要,跟赵兴闲聊几句,把卷宗扔到桌上,无聊的说:“像这样做规划地事情,我不熟,提不出意见来,不过,与荆湖相邻地连州、韶州需要立即发布告示,集结乡勇。与福建路相邻的潮州、梅州兵力不足,需要赶快调一队人马过去,还有,与江南东路相邻地循州、南雄州也要提高警戒----给我!”

赵兴随手扯过一张公文纸,在这张空白公文纸上盖了个官印,一边将这张空白授权递给帅范,赵兴一边提醒:“流民暴乱,朝廷的消息还没有发布,我们提前做好准备,会让朝廷很没面。我最近做了太多让朝廷没面的事情,你可不要给我惹事。”

帅范咧嘴一笑:“也不差这一件!”

说罢,帅范抓起那张空白授权,一溜烟的跑出了经略司。万俟咏看着他跑出的背影,摸着山羊胡,若有所思的说:“我广南东路的移民暴增,有些人一时半时也找不见工作,让他们四处晃荡,也是个隐患。我估摸着朝廷不久会发布剿匪通告,给各地布置剿匪任务,江南这块,打过仗的只有谢经略与大人了,枢密院一定把担压在你们两人头上,不如……”

赵兴两眼发亮:“这是个契机,增兵的契机,把闲散人手集结起来,加以训练。即使以后把他们淘汰了,那些淘汰地人也受过我们的军事训练,还拿了几个月的军饷。也对广东的环境熟悉了,再找工作也不用发愁。”

万俟咏击掌,补充说:“对呀,我广东有钱,这里气候适宜,稻谷一年三熟,有钱有粮,招多少兵还不是大人说的算。”

“招兵。……多多益善,……一边训练一边淘汰”。赵兴两眼发亮,兴奋的说。

赵兴最擅长什么。他最擅长的是玩弄动态数据。若流水般招纳乡勇进行训练,不合格的再流水般遣散出去,这头招人,那头遣散,军营中就会保留一个庞大的预备役队伍,而朝廷方面都不好指责他,因为他确实在大规模淘汰人手。

万俟咏手快,赵兴才一说完,他已经写完布告。而后。赵兴从兜里取出一个又一个官印。加盖其上。

这种征召士兵地活动属于经略司衙门管辖,但因为招集的士兵要保护转运司衙门的正常转运。所以要加盖转运司衙门地官印。又因为广州市舶司听到暴乱的消息,商人们会惊慌失措,所以训练的士兵要保护市舶司稳定商人情绪,这就需要加盖市舶司的官印。

提举驻钱司的官印也不能少,有了这个官印,赵兴甚至能把手伸进广西……一堆又一堆的官印加盖在公文上,让整个布告一半是官印,一半才是正文。赵兴盖完了最好一份官印,遗憾的看了看红通通的布告,咂了咂嘴说:“可惜,布告地纸张太小……”

万俟咏没理赵兴的话,他拎起这张布告原件,让属吏誊录三百份。顿了顿,赵兴又老实地补充说:“这么多官印,全在我一个人的腰包里,我要不是大军阀,谁是?”

万俟咏转身叮咛:“大人,这话可不能乱说,自己知道就行了。说起来,与大人相仿地官员还真能找到一位,比如那位刚给你来信的谢麟谢大人,他不是荆湖北路转运使,兼本路军马钤辖,除本路经略使吗,我听说那位大人头上的官衔不比东翁少。”

赵兴叹了口气,评价说:“两个大军阀!”

不错,赵兴与谢麟是宋朝庭南方的两大军阀,当月,被四处的暴乱弄得焦头烂额的朝廷给赵兴与谢麟放开了手脚,允许他们训练乡勇,剿灭本地暴乱,甚至还强力要求两人分片包干,负责平定南方的动乱。谢麟分到了两湖、两江、两淮的地盘,负责清剿这片区域的农民暴乱。赵兴则负责两广、两浙、福建地沿海地域。此后,赵兴开始与谢麟比赛地扩军。

谢麟所在的地盘人口多,闲着没事地人也多,他一口气招了三万兵,赵兴费劲九牛二虎之力,才在广东招了五千人,恼羞成怒的赵兴干脆给谢麟写信,要求谢麟将手头的军队分给他一半,谢麟回信,要求他每移送一名士兵,搭配五名老弱家人,由广东给予安置。。赵兴爽快的答应了,于是,谢麟将手头的三万军队全塞给赵兴,转手拿着赵兴交给他的买卖人口钱,在两湖又招收了四万人。

这一举动让赵兴气的跺脚,他立刻派遣招兵官深入福建与两淮,干脆从两地直接拉人。

这场招兵比赛以谢麟最先达到五万兵力而告终,因为谢麟再也养不起更多的人了,而赵兴比照谢麟招满五万人后,也停止了这场招兵大赛,双方以一比一平罢手言和。

同样是五万人,但素质不一样,谢麟招的人仿造厢军编制,装备不过一件红上衣黑裤、头戴一顶范阳帽,人手一把缨枪与腰刀;而赵兴招的军队延续了服妖军的风格,每人六套军装,服装又炫又妖。至于军械……这东西还是别提得好,免得谢麟气晕。

谢麟的部队只经过了简单的训练,伙食水平也比照厢军,而赵兴的五万军队经过优胜劣汰后,即使那些淘汰到兵工厂工作的军匠,也是每天必有一顿大肉,薪水是禁军的两到三倍。

谢麟的军队弓箭兵很少,赵兴最后挑选下来的三万士兵,其中却有六千弩手,那些弩都是优质紫檀制成的上等“名弓”---其实就是酸角枝制成的“假红木弓弩”。

谢麟的军队没有骑兵,赵兴却奢侈的组建了一支两千人的骑兵队伍,另外还有一支三千人的火枪队。

整个五月,帅范都在荆湖与广东两头跑,跟谢麟划分防区,看完谢麟的军队,他回头悄悄的告诉赵兴:“大人,你最后裁减了两万人,我看是做对了。我们一万人的军队都能花他们五万人的军费,以我看,我们五千人可以扫荡他手头的那五万兵。”

“五千人打败谢麟手头那支军队----你小看我了”,赵兴得意的笑着,又补充说:“当然,你也小看自己了。我们什么训练方式,谢麟什么训练方式?虽然这两支军队都是由环庆老兵担任军官,组建的强军。但我们跟谢麟不一样,谢麟练军是秉承经验主义,而我们的练军方式,已经弄成理论化、系统化的科学模式。以我看,我们派一千人出去,就能打的他满地找牙。”

帅范讪笑着,舔着脸要求:“大人,原本针对大理打的是突袭战,但现在多了三万军队,那就不一样了,你再给我一万,我给你搬来更多的东西。”

赵兴一摇头:“应付流寇骚扰,我需要马军。马军不能动,火枪队不到万不得已不能用在战场上,其他的你可以拿走。不过,这些才训练了一个月的士兵有什么用,最多做个搬运工而已。”

帅范也赞成赵兴的说法:“有搬运工才好,我这次去大理就是当搬运工的,搬运工越多越好。”

赵兴与广西经略使张田磨刀霍霍,但接下来要考验这两人脸皮的厚度了,虽然雨季道路泥泞,但大理国一点没闲着,他们至今已经派出了六拨使节,直接从大理进入成都,而后从成都前往汴梁。大理派出的使节态度谦卑,言词悲情,就差直接跟朝廷说:你快把我们身边那头老虎赶走,我们惹不起,现在愿意服软,别欺负我们。

大理的使节就像一个撒娇的小孩一样跟朝廷撒娇,还在京城满大街逢人诉说他们的委屈,一时之间,弄得赵老虎的凶名传的连京城三岁小孩都知道,也弄得朝廷不好不做出表态。

五月底,估摸着赵兴那里已急不可耐的枢密院扭捏的下了一份诏,诏中云山雾海的大谈仁义道德,认为该用仁义感化四夷,不该妄动刀兵……然而,究竟怎么做,朝廷却无明确表示。

这份诏传达到两广,广南西路经略使张田不好意思了,他偷偷的解散了自己集结的军队,但赵兴的脸皮比城墙还厚,他直接宣布:广南东路将于近日派遣两个都指挥的禁军进入西南善阐府,以“保护大宋商人的利益”。

至此,战争序幕拉开了。

ps:求票,感谢各位读者投票支持,继续求票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