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宋时明月 > 第三部 大军阀的狐步舞 第3275章 京师汴梁被孤立了

第3275章京师汴梁被孤立了

范纯粹在哪里布置,与此同时,赵兴目视着范老夫子离开后,心中纳闷的问身边的帅范:“奇怪,我对付吕氏兄弟的事情,范老大人也知道了,福建的消息能传递这么快吗?”

帅范盯着江中的战船,随口回答:“这不奇怪,范老大人知道那事,说明范老大人心中对他调离京兆也是一肚子怨气,故此紧紧盯着吕惠卿,时刻注意着他的动态,准备抓住他的错处……唯有如此,才能解释范老大人如此快地知道吕氏兄弟的事情。首发

我不奇怪这点,但我很奇怪,范老大人怎会这么快出现在这里----遍观整个皇宋,能制约我们这支军队的唯有范老大人,朝廷怎么那么快就把这位老大人翻出来了。”

赵兴不甘心的回答:“是呀,范老大人贬居,怎么朝廷把他翻出来的如此快。……这次事情真是意外连着意外,太多的意外让我们困在了这里。想起来,真令人愤愤不平----原来好人不长命,坏人乐逍遥,真是天理么。”

帅范也皱着眉头回答:“说实话,我们的军舰陷在这里才是最大的意外,其余的意外都是伴生品。大人向来做事严谨,一定决定做了,总是以环扣一环,逼的对手喘不过气来,这次,怎么在这紧要关头,反闹出这么大的失误。”

赵兴跺着脚,懊恼地摊开手:“信息传递不灵啊,我能有什么办法----当我们的军舰抵达杭州时,我看最新的邸报上,登载着流北水河重新恢复流水,且大水冲毁了无数良田的消息。邸报上还说,朝廷为此惩处了一批人。

当时我还沾沾自喜,以为是这几年陕西大量种苹果树。使得生态环境恢复了。这可是我的功劳。所以我打算来这条河上,欣赏一下自己的壮举,没想到,现如今,浩渺的黄河竟成了一条小渠沟;没想到。朝廷的邸报里数字如此不精确……这次,我可真是在阴沟里翻船了,这条阴沟居然被称作黄河,没天理。”

“范老大人呢?他不应该出现这里,难道冥冥之中真有巧合?”帅范郁闷地念叨。

“不是巧合----”赵兴随手递来一份邸报:“我刚才已经想通了,瞧这段----庚子,夏国差使副令能嵬名济等诣阙,进上誓表谢恩,及进奉御马。诏依例回赐银器。衣着,各五百匹两;

辛丑,辽国遣使临海军节度使耶律应。副使中大夫,守秘少监,充干文阁待制王衡,来贺天宁节;蕃官、皇城使、果州防御使李蔺纳支----赠客省使;皇城使、贺州刺史李世恭---赠引进使;雄州防御使、西京左藏库副使乌当,供备库副使色明魏钊---并赠客省使……

这说明。上京朝贡地人不止我们一拨。各地地蕃官与番邦小王都在上京朝贡。先帝(哲宗)这次活动规模很大。我们只是其中地一路而已。而范纯粹出现在这里。很可能也是护送某个藩王入京地。唯今。就是不知道京城里还有谁?”

“人算不如天算啊”。帅范哀叹:“我也想通了。即使我们从扬州登陆。或者从登州登陆。大军从陆地上走。每过一个县都要受地方官地约束。唯一地捷径就是从黄河直入汴梁。可惜。这年头消息传递地实在太慢。我们时间紧迫。竟没有发现黄河变成了这番模样。没想到啊。没想到……

咦。黄河天险原本是我们地天然防线。现在黄河水干了。流北水河成了一个小河沟。胡人是不是可以骑马渡江?”

说到这。帅范地脸色变了。他嗖地站起身来。嘶声下令:“警戒。传令全军立刻警戒。”

赵兴吱地一声。耻笑地说:“等你想到这里。黄花菜也老了……”

赵兴指点着那份邸报。张了张嘴。舱门口突然响起一阵叩击声。帅范地神经正处于高度紧张。他被敲门声吓了一跳。立刻窜到门边。拉开了大门。

门外进来一名军士,他躬身向帅范行礼:“帅监司,范老大人派出一个都地士兵赶往京城,带去了一个口信,说赵大人在等一个人的消息。”

赵兴点点头,漫不经心的回答:“很好,告诉那名士兵,他及时报告地行为很令我赏识,但他们已经归属范老大人了,今后,无需向我汇报。^^去看最新^”

报讯的军士躬身退下,帅范接着问:“你刚才想说什么?”

赵兴回答:“邸报上还有一条消息,辽南院大王耶律鄂嘉去世,现在,我们面对的这片辽国土地正处于群龙无首状态。”

帅范一瞪眼睛:“那岂不是更危险?!以前南院大王在,我们遇到辽兵的劫掠还可以找人投诉,现在耶律鄂嘉死了,我们再遇到辽兵抢劫,连哭诉的地方都没有……不行,大人,我认为需要将我们的战船退出河道,只留下两三艘监控搁浅船只,还要下令,必要时允许士兵开枪还击。”

帅范这番话,若有别人听见,必定会认为赵兴所谓的“船只搁浅”只是个借口,因为在帅范的话里,似乎赵兴可以随时将船撤出流北水河,赵兴对帅范的说法竟然没反对,他点头称善,答:“你去办!”

就在这一时刻,真定府内,前任枢密使、现在地真定府留守韩忠彦接获命令,要求他立即上京。韩忠彦闻报而喜,马上命令仆人拿来一套新衣服,高兴的对家人说:“我今日要为大宋涤除洒扫。”

心情急迫的韩忠彦一点没耽搁,换上新衣服就带领家人出门,家人抬着轿子向京城飞奔,韩忠彦直嫌轿子缓慢,一路上频频催促轿夫加快脚步。一个时辰后,轿夫力尽,韩忠彦不耐烦的跳下轿子,迈开大步在大路上奔跑。老管家韩忠在一旁直劝解:“官人。欲速则不达,请官人上轿,缓缓而行----总得注意一下官场体面。”

韩忠彦站在路边,喘着气跺脚:“急!甚急!新皇登位,气象更新。我若不先入为主,万一陛下听了奸人蛊惑,那什么机会都没有了。”

正说着,路边一队马车引起了韩忠彦的注意,他一看清马车上悬挂的旗帜,立刻大喜,不顾礼仪的冲上前去,一把揪住商队首领,急急的大喊:“老夫韩忠彦。乃新任吏部尚、门下侍郎(副宰相),老夫此去是为你家大人打扫朝堂,现在为缺一副车马。快快给老夫腾出一辆车马。”

那名商队首领一听,立刻命令从人腾出马车,伙计们有点舍不得,商队首领立刻吩咐:“把马车上的货物全部扔下,扔在路边任人拾取,给我把马车腾出来----国事当前,何惜这点腌物,家主面前自有我去解释。”

韩忠彦没等多久就获得一辆完好地马车,他跳上马车。一边催促车夫赶路,一边感慨:“赵离人手下,连一个伙计都知道大局,难怪和盛轩的买卖越做越大。”

那商队首领仅仅腾出一辆马车,还不能够让韩忠彦惊讶,他还将整支商队的货物都扔在路边,半支商队护送着韩忠彦奔往京城,另半支商队在韩忠彦走后,立刻调转方向奔向顺保寨。

此刻。京城。

自范纯粹领命出了京城后,章就一直闷闷不乐,在朝堂上也显得沉默寡言,憋了几日,他的儿子章援、章持忍不住询问父亲:“嫡父,你认为赵离人叛乱了吗?”

章摇头:“天下人皆可叛乱,赵离人绝不可叛。”

章援马上又问:“如此,嫡父为何揪然不乐----赵离人与我等一向关系密切,他响应嫡父招呼。领兵护送贡使来京城。岂不正好可以让嫡父得遂平生之志。”

章援说的是,章在继嗣问题上站错了立场。正处于尴尬时期,新皇帝与宫中地那位向太后都在等下刀子的机会,这时候,他们的亲信赵离人带领一个曾经灭国的大军进入京城,章不正好借赵离人地军队威胁京城地反对派,重新把持朝堂。

章神色黯然的摇摇头:“你们不知道,赵离人这次是来杀我地----我知道他心中一直藏着股怨气,原本我以为还能将此人掌控于股掌,但我今日才知道:在赵离人心中,恨不得我死。”

章援诧异的问:“嫡父,人皆说赵贤弟是章党,是我们地铁杆。此前他再三推脱,不愿召请朝贡使入京,不是嫡父去私信他才肯了吗?如今他两路进发,难道不是嫡父的主张?”

章阴着脸,恨恨的说:“正是他两路进发,才让我看出了他地本性。赵离人这个人善忍,你看他在环庆、在大理之战,还有他与吐蕃人交手的过程,就知道这个人非常擅于利用天地草木人心,将这些化作自己的势,不动手则以,一旦动手,那是威如泰山压顶,不容人有半丝反抗之心。

你看他的布置:先是,广南水师进入长江,隔断江面,当时我还有点纳闷,怎么他们需要那么久。我大宋南北信息都不同了?!等到赵离人出现在流北水河,我知道了----援儿,你们没在枢密院干过,不懂军事,我却知道现在的形势。

赵离人来自何处:黄州。黄州程族在淮南一带势力根深蒂固,而广南水师又出现在扬州,封锁了江面;长江出海口杭州又是他的根据地。你瞧,黄州、扬州、杭州,这三个点已经把整段长江控制了。而黄州以西又是怎么个情景,荆湖南北路的谢麟与他好的同穿一条裤子,福建又在他的掌中,如此一来,整个长江以南都不会对赵离人地作为发出半声异议。

那么,长江以北又怎么样?他带来的是朱雀军,这支军队出身陕西,所以,陕西我们指望不上了。吕惠卿虽然身在陕西,估计他现在也不敢呻吟过大,唯恐被赵离人发现、找到并遭杀戮……唉,我早知道吕惠卿是个贪婪的懦夫,胆子既小。又不愿干没回扣的事情,指望他站出来跟赵离人相抗,那是笑话。早知如此,我何必为他得罪赵老虎呢?

如今,长江以南。陕西以西,我们都指望不上了,环顾整个大宋,我们能凭仗的唯有京城,出了京城,我们连京东的密州也指望不上……但现在,京城里风云突变,我们反而最难把握京中的局势。

当此时也,赵离人虽是为父所招来。为父却发现,环顾左右,最孤立无援的也就是我了。而赵离人是个得势不容人地狠人,岂会在这个时候给为父好脸看?说起来,为父曾经琢磨过他,也收拾过他地老师与师兄,赵离人此时不借机发难,他就不是赵老虎了。”

章持比较稳重,他插嘴补充:“此时此刻,因赵离人是父亲招来的,他只要稍有异动。账都要算到父亲的头上,恐怕……”

章援也明白过来了,他接着补充:“恐怕这就是赵离人想利用的势,他两路大军齐发,隔绝了京城一切联系。在这种情况下,父亲地地位极为敏感,不管哪一派别得势,不管他们是不是要提防赵离人,父亲都要避嫌。而一旦父亲离开相位。哪怕离开一天两天,即便赵离人不落井下石,京城里的大臣们……”

章援说到这,不寒而栗,章苦笑着补充:“赵离人一向自诩守规矩,他以尊师享誉广东,又一向对为我尊重。这次,他造成这种情势,为父不得不回避。然。现在朝中的形势,为父如履薄冰。如临深渊,一旦退下来,恐怕我等,要死无葬生之地矣。”

章跟孩子们分析完现状,不久,宫中派人过来请他入宫,章默默无语的上了轿子,在家人忐忑的目光下,向皇宫走去。边走边伤心,伤心自己地门前冷清。

能在京城混地官员都是人精,章在拥立的事情上跟太后与新皇唱了对台戏,传说中他地亲信又带领两路大军合围汴梁,这时候谁也不敢惹麻烦,原本人来人往地章府,刹那之间就变的门口罗雀。

章入宫后,发现曾布早已经守在那里,大殿上还多了几个人,其中就有昔日苏轼的小史,端王潜邸地伴当高俅。高俅本不该出现在大殿上,因为他不是大宋正式官员,但此刻别人都不提,章也没心思发难。

向太后看到章来,开口说话:“章卿,刚才范纯粹已经传来消息,他一到顺保寨,便接管了朱雀军五百人。期间,赵离人毫无阻拦。”

章接着问:“情势如何?”

向太后把范纯粹传回来的消息复述一遍,而后继续补充:“范纯粹以为,赵离人确实没有谋反之心,看模样,或许真是送朝贡使入京的。”

章皱了一下眉头,还没有说话,老好人曾布赶紧插话补充,半是提醒,半是暗示:“当此敏感时刻,我等也最好如此认为,唯有赞同范纯粹的说法,才可以稳重赵离人,稳住当今情势。”

向太后马上补充:“哀家已传令,调河东路禁军入京拱卫,名义上是祝贺新皇登基,特地入京赞礼表演。章卿以为,我们现在还可调动哪里的禁军?”

小皇帝在宝座上一言不发,章看了小皇帝一眼,摇头:“臣以为,河东路禁军不能动。即便他们来了,也不是朱雀军的对手,赵离人昔日带十几个侍卫敢于迎战吐蕃三万军队,现如今他带来了四千人,扬州还停着一支力压南洋的水师。当此时也,朝廷调兵入京,不如安稳不动----臣以为,范纯粹既然送信回来,一定还有一句重要的话。”章说完,面色凄厉,盯着向太后,向太后回避了章的目光,躲闪地回答:“范纯粹说赵离人在等一个人消息。”

章冲宝座上一言不发的小皇帝拱拱手,说:“请陛下下旨,派出宣慰使宣慰朱雀

向太后也早明白,这其间的关键人物是小皇帝赵佶,只是她不愿撕破脸皮,章不管不顾揭开真相,向太后只好尴尬的轻咳一声,扭脸问曾布:“何人可去宣慰?”

宝座上一直不吭气的小皇帝闷闷的说了一句:“驸马都尉张敦礼。”

曾布不愿皇帝为难,马上又补充:“大阁童贯也可同去,还有,昔日圆丰科,赵离人同年、探花徐知锡正在翰林院,也可以同往。”

章摇头:“这些人分量都不够,还需一位重臣。”

“急报”,一名小太监一路吆喝的闯入大殿,气喘吁吁的说:“急报,大名府高遵惠急报。”

向太后连忙吆喝:“呈上来,把奏章呈上来。”

向太后看完奏章,面色焦灼,连忙将奏章递给曾布,章伸手想中途拦截,犹豫了一下,便任由曾布接到手里,曾布展开奏章一看,急问章:“章相,高遵惠声言自己病躯沉重,实在支撑不下去了,请朝廷派人去辅助,章相以为何人可替?”

章手足无措,一时之间实在想不出替换的人,曾布马上又说:“真定府韩忠彦正在赶来,如此以来,真定府也空了,必须尽快派个人接替韩忠彦。”

章想了半天,脱口而出:“张商英可!”

向太后一摆手,正想答应下来,眼角瞥见小皇帝微微摇头,她连忙把嘴边地话咽下去,改口说:“卿且退,且容思之。”

章厉声说:“情势紧急,岂容迟疑。”

曾布大声阻止:“章,听圣人与陛下的。”

章默然告退,等他走出政事堂,却发现曾布并没有走出来,他长叹一声,向殿侧的枢密院走去。

政事堂内,曾布拱手问小皇帝:“官家的意思又如何?”

小皇帝不慌不忙的回答:“张商英不可留,商英无一日不在章处。”

向太后拍手称快:“官家长大了,等先帝安葬后,哀家便可以回宫荣养了。”

向太后这是承诺,等小皇帝安葬了自己的兄长,坐稳了位置后,她就不再垂帘听政。

真实的历史上,向太后垂帘不足7个月,便主动撤帘,还政18岁的小皇帝宋徽宗。

曾布面色不变,他拱拱手:“如此,请命宰臣章为山陵使,吏部侍郎徐铎为礼仪使,工部侍郎黄裳为卤簿使,御史中丞安为仪仗使,权知开封府吴居厚为桥道顿递使,度支郎中王韶兼权京西路转运使,应副山陵事。”

曾布这是建议先皇的安葬事宜,皇帝安葬是件大事,朝廷要派出六位重臣做使者,以表示珍视。但让章主持安葬事宜,等于把他从宰相地位置上调开,如此一来,应该让小皇帝满意了。

小皇帝点头之后,曾布再次请求:“请陛下下旨,派出宣慰使宣慰赵离人,宣慰扬州朝贡使。”

小皇帝依旧端坐不动,向太后不悦了,问:“官家,你还等什么?”

ps:求票,感谢各位读者投票支持,拜谢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