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宋时明月 > 第三部 大军阀的狐步舞 第3283章 步兵与骑兵的对抗

第3283章步兵与骑兵的对抗

事情究竟想闹多大----局势发展到现在,连身在局中的赵兴也无法控制。

故此,张敦礼的话无人能回答。

北岸士兵边打边退,似乎想退回登岸点。枪声响亮,硝烟弥漫;辽兵纵马奔驰、蹄声纷乱,吼叫形同野兽。登陆点内,宋军还在紧张布置,去没有出去接应。

稍停,曹煜陡然色变,醒悟:“坏事,辽国人眼里见不得白花花的银子,赵离人把贡品摊在岸上,明明白白的让辽人看到那些象牙红木珍珠宝贝……这下子,附近的辽兵想不引来,都难。”

正说着,北岸、身穿火红军服的朱雀军已清晰可见,只见一队队朱雀兵排列成散兵线,向后小跑几步,旋即转身蹲下,开始冲身后举起枪。随着军官一声喝令,他们身后,第二队奔至列阵的朱雀军身后,再度蹲下举枪。除此之外,另有部分朱雀军则依次冲骑兵放枪。射击完毕后,他们也不管设计效果,提着空枪,从原先那队朱雀军留下的间隙里穿过,超越队伍五步距离距离又止步,蹲下身填装火枪。

如此这般,一队队朱雀军像波浪一样层层涌来,后浪超过前浪五步距离,立刻停止,转身,将枪口对着身后。

号角声响彻南北两岸,北岸登陆点内的士兵不停的用号角声催促撤回来的朱雀军。看着朱雀军在退却的情况下依旧井然有序,不慌不忙,曹煜禁不住拍着大腿感慨:“强军!天下强军!在辽人追击的情况下,能做到如此不慌不忙----若我大宋军队全是这样,何至于有好水川、永乐城之败。”

不一会儿,朱雀军中军军旗到了,帅范簇拥着中军的军旗且战且退,辽军骑兵围在军旗左右奔驰,军旗下,士兵不停的用手铳冲辽兵轰击。那些辽兵往复盘旋,不时的有人被枪击坠落。

帅范这些人不光一味退却,若有敌人追的过近,总有两拨人马凶狠的捋着弯刀扑向前去,驱赶那些辽兵。那辽兵也乖巧,一见有人出阵。一队人马负责当诱饵,另两队骑兵迂回至他们地左右翼,往复攻击……这种娴熟的战斗机巧,弄的冲击的士兵不敢脱离本阵过远,只能冲辽兵徒劳无益的射光手铳里的子弹,而后,在本阵掩护下退回去。

朱雀军梯次退却,前锋已进入北岸地临时营寨,北岸登陆点里马上推出几门小炮。这小跑像两轮马车似得,带着高高大大、超过炮身许多的轮毂。他们飞快地转动车轮,但又走走停停。似乎与望斗上赵兴的号角节拍相似。随着望斗上一声凄厉的长音,炮车陡然而止。炮兵开始紧张的填装火药与炮弹,与此同时,退下来的朱雀军显然演练过与跑车的配合,人流像开岔的两条河水般绕过跑车,依次进寨。

这些奔跑地人流也恰好挡住了辽兵地目光。追逐地辽兵显然不知道杀神地降临。他们依旧嚣张地追逐着。砍杀着落后地朱雀军士卒。

万马奔驰是个什么样子。辽兵大部队出现后。北岸地人皆被那不可阻挡地气势惊呆。数万个马蹄踏在地上。一刹那。天地都在颤抖。枪炮声虽然如同霹雳。但显得单薄。像是溺水地人在极力挣扎。一通排枪打过去。顶多有个位数地落马者。不等放枪者重新装填。又一波战马轰鸣而至。帅范只好左右支应。竭力用不间断地火力阻止骑兵靠近。

人丛中。炮兵们依次举起小红旗。表示装弹完毕。临时登陆点一名士兵立即举起牛角号。吹出一声悠长地长音。听到这声号角。断后地帅范一声呼哨。头也不回地向本阵跑。与此同时。临时登陆点地栅栏边伸出几杆长枪与弩枪。跑近登陆点地士兵听到一声断喝:“趴下!”

随着这声号令。奔回地朱雀军像是被风刮倒地麦苗。齐齐卧倒在地。与此同时。望斗上。赵兴军旗挥下。寨外炮兵也依次挥下了他们地指挥旗。一门门小钢炮依次发出巨大地轰鸣。一股浓浓地硝烟笼罩大地。火焰飞射发出地红流在白烟中清晰可见。天空充满是弹丸飞翔发出地呜呜啸音。片刻后。炮弹落地地巨大地爆炸声。抖动声猛然迸发。接着。硝烟、尘土再度笼罩天地。

南岸地人紧张地举起望远镜。希望能透过望远镜观察到战果。他们无法发现从炮口飞出地数以千计地黑点。它们以目力无法看清地速度飞向辽人地骑兵。射程远远超出辽兵地想象。一名辽军骑兵不幸被黑色弹丸轰个正着。就见那名被轰击上地骑兵仿佛被一个万斤铁拳重重打了一记。连人带马被轰向空中。才飞翔了短短一段距离。此人地上半身已在空中与下半身分离。而他骑得战马则从腰部断折。轰然倒地。

一炮之威。竟至于此。

这一轮炮打完,辽兵骑兵惊呆了。他们拼死勒住战马,震惊的望向这里。辽兵这一停下,他们马蹄带起地尘烟陡然给北岸高坡染了色,连天空都黑了一片。

寒风凌厉,那团浓重的尘烟飘荡着,烟尘中时隐时现的探出不少马头,一个两个三个、一千两千三千……南岸上的众人倒抽了一口冷气,曹煜脱口而出:“足足超过八千,他们居遇到了八千骑兵……难怪以这等强军,也要吃亏退走。”

北岸上又响起了一声角号。这是契丹人的牛角号。紧接着,万马奔驰声嘎然而止,战马奔跑所扬起的尘土渐渐平息,一支超过八千人的骑兵队静静的停在高坡上。从震天的喧闹到此刻平静,给人极度不真实的感觉,以至于连战马爆烈的喷鼻声,蹄子刨地声,都显得震耳欲聋。

此刻,退到栅栏边的朱雀军正连滚带爬地压低身子,从炮口下进入营地,南岸只看到地面像虫子蠕动,红色军装的士兵们象老鼠一样层层窜入。宋军军官们立刻出现在栅栏预留的缺口处,声嘶力竭的整队。并把他们一队队带到指定寨墙便,不久,五条蜿蜒地散兵线出现在栅栏后。这五条散兵线环绕着拒马排成连续的五层。随后,宋军军官回归队列,登陆点的喧嚣声渐渐平定下来,风中只剩下辽兵战马的喷鼻声。

南岸的人频频抽着冷气。张敦礼惊问:“这……这还是那支狼狈败回的军队吗?怎么,一下子变得杀气腾腾?!”

按照冷兵器交战地原则,一名骑兵至少需要四到五名步兵应付。也就是说,由于骑兵超出步兵十倍以上的速度,有五百名骑兵足以将赵兴的两千五百名士兵屠杀殆尽----现在北岸来了约八千骑兵。

曹煜在一片丝丝的吸气声中回答:“兵法云……算了,别说什么兵法了,俺爷爷说:一支军队在前进的时候,强军弱军间没什么差别,关键是看退却。退却时。是真正显示将领控制军队能力的时候,进退之间如臂使指,说明当兵的对将领充满信心……组织!对了。广南妖学中有一门组织学,广南武备堂的兵中曾云:战争,不过是稍稍复杂点的组织学问题。我明白了!”

曹煜这么一说,陈脸色有点难看。他一直在说广南学问是妖学,曹煜却在针对眼前地战争说这妖学“实用”----这不是扇饱学大儒的脸吗?

此际,身在北岸的帅范气喘吁吁地爬上望斗,汇报:“大人,我们损失了大约一百名士兵,我已经尽量搜集士兵的尸体。但依旧有六十多具尸体,七十多杆火枪遗失在战场----大人,我们轻敌了。”

赵兴望着北方,莫名其妙的说了一句:“时机确实不对,我太心急了点。”

赵兴的意思是说,此时辽国的精兵还没有在与女真人的战斗中被消磨殆尽,辽国的国力还没有摧残到二十年后的情景。而二十年,是一代人成长的时间。眼前这一代辽兵,还存活在他们过去地辉煌当中。所以他们敢于战斗,战术意识非常出色。如果再等二十年,那就不一样了,在辽国大饥荒中成长起来的新一代,会对辽国政府充满了失望感,他们为辽国贵族而战斗的**不强烈,稍遇挫折就容易放弃……而这些弊病,在这一代辽人身上看不到。

实际上,赵兴过去一直在磨练自己的火枪队。毕竟他们手中持的是一种新式武器。以前的冷兵器战法对他们没有丝毫借鉴之处。他们必须在实战中创造一种适应火器的新打法。

宋人的创造力弱吗?没有赵兴的时代。宋人发现了火器,并用之于战场。与此同时。游牧民族也在与宋军地战斗中成长起来,他们发明了这时代最先进的轻骑兵战术,以之肆虐整个地球,所向披靡。赵兴相信,只要把这个作为一个问题提出来,由他这个跨越时代的人在一旁调整,宋军完全可以创造出更先进的火器战术。

以前,赵兴只是隐约听说,西班牙的长矛火枪方阵曾经称雄世界数百年,可他并不知道这种方阵的具体布置。不过,他认为,这时代宋人的创造力要远远超过西班牙人。西班牙能做到的事,宋人也能做到。于是,他每次实战都不断试验。

然而,现实是:南洋诸国的实力实在弱小,有地国家倾国之力只有几千军队,他们没有见识过这种喷着烈火,带着巨大响声地兵器,再加上他们的文化中还是多神教、拜物教为主,遇到不可知现象喜欢归之于鬼神,所以他们屈服地很快。以至于赵兴虽然连灭数国,连续的战斗却没有磨练自己的火枪兵,反而使火枪兵过于迷信自己的武器,在与骑兵对阵的时候吃了点小亏。

帅范还在懊恼士兵丢弃了火枪,赵兴安慰说:“不要紧,几十杆火枪丢弃,算不了什么。一个是我们火药的特殊配方,辽人现在不可能找到合适的火药配方,所以拿走火枪他们也发挥不出威力。

此外,朱雀军现在使用的火枪是第四代火枪,而我们马上就要换装第七代火枪了。这种火枪掺杂钢母(锰),射程更远,辽人若是仿造朱雀军的火枪。对上我们反而要吃个大亏,因为我们射速更快,射程更远……嘿嘿,我真有点期待火枪之间的较量。”

帅范缓和了脸色,半是钦佩,半是恭维的说:“赵大人以前说过:保持兵器的优势。不在于让别人得不到,而在于不停创新,不停研究新产品。我原来想,我们的火枪威力已经够大了,怎么还要不停投钱研究新火枪,现在看来,大人真是有先见之明。”

赵兴咧嘴苦笑了一下:“我不是有先见之明,我是担心吕惠卿这样的人太多----他们只要有钱,什么都敢卖!这种武器不是收藏品。不可能藏到武库里不准士兵练习。而枪发到士兵手里,难免有一两个贪腐地官员,或者贪心的士兵经不住诱惑。盗卖枪支或者携枪潜逃,如此,我们想保住秘密很费事。

所以我就想,唯有提高我们火枪的技术门槛,才能让人即使得到这种火枪,也发挥不出它的威力,比如掺入钢母,这玩意别人想得到也难……可惜,我这次带回来的锰钢枪数量不足。只有三百支,都装在箱子里,你赶快去,从火枪队挑选枪法最好的三百名火枪兵,给他们换枪。”

帅范敬了个礼,脸有喜色地说:“太好了,我们现在用的火枪射程定多百米,有新枪在,足可让辽人吃个大亏了。”

南岸上的人听不到这番对话。他们只能从望远镜里观察到赵兴在频繁调动军队。不一会,刚刚抬上岸的几十只大木箱被撬开,部分士兵从木箱中取出一些长枪,开始重新整队。

张敦礼脸色一变,急急催促曹煜:“坏事了,今年黄河水浅,连战船都陷在河中;现在是初冬,万一河面封冻,辽兵岂不踏河而过----快。快快催促禁军沿河布防。”

张敦礼的意思是:辽军如果拿赵兴无可奈何。弄不好会趁着黄河封冻,过来袭击顺保寨。以便抄了赵兴的后路。曹煜醒悟过来,连声催促家再去催促大名府援兵,一边无可奈何的说:“但愿赵离人关于辽人的消息是确实的----若辽国南院大王真死了,这场冲突只会控制在万夫长级别。”

陈忧虑地叹息:“澶渊之盟后,宋辽边境平息了数十年,现在太尉登上北岸,万一辽人知道了,战火重开,今后我们岂不得处处设防?黄河一经封冻,这里一马平川,怎么守?”

曹煜、张敦礼不敢吭气,徐师锡尖着嗓子,自我安慰似的催眠说:“莫怕莫怕,是辽人先打劫我们的贡使,情理上,辽人站不住脚,他们……不会撕破脸把。”

徐师锡说地是生蠢话。战争一起,谁还讲”情理“,但徐师锡这种指望战争中的敌人顾忌”情理“,把战争向自己希望的方向演变的、一厢情愿的说法,竟然引得南岸上的人纷纷点头。

北岸的辽国骑兵动了,两个小队骑兵冲向寨墙,在奔驰中,骑兵的身影在马上飘浮不定,忽左忽右,如蝴蝶般在马背上飞舞着,这就是契丹人传统的躲箭术,据说曾有一首契丹诗称赞马上健儿地矫健身姿,可惜赵兴与帅范都不是风雅人,他们不懂得欣赏。

“开火!”帅范板着脸下令。

“开炮!”赵兴毫不犹豫。

随着这两人的号令,第一排士兵依托寨墙,整齐的打出一排排枪。

齐射而出的子弹不是躲箭术所能应付的,它像一堵金属墙一样快速向前推移,撞到墙上的辽兵头破血流。

这一排枪放完,第一排士兵抱着枪往队列尾部奔跑,第二排士兵紧接着靠上寨墙,随着军官的命令,整齐的发射出这一排子弹。

子弹的穿透力不是弓箭所能比地,在这种距离上,辽兵即使挨上十几箭,浑身扎的像刺猬一样,也依旧能继续冲锋----但他们遭遇的是一个火药时代。有些辽兵即使没有站到第一排,也被密如暴雨的金属风暴打伤,每一名被子弹击中的辽兵都像被一只大铁锤击中,他们无论以前用多大的冲劲向前奔驰,也立刻像撞上一堵墙一样原地止步,紧接着。他们像下饺子一样扑通扑通的坠到地上。

三轮枪,恢复了队列的朱雀军表现出强大的战斗力,他们仅仅向外输出了三拨火力,冲锋地一个百人队骑兵无一幸免,被击倒在离寨墙一百五十步地距离。

对面辽兵的感受大家不知道,南岸边。约略知道一点军事常识地曹煜、张敦礼惊愕的目瞪口呆,许久,曹煜才跺着脚说:“难怪范老大人夺走五百火枪兵,头也不回地要跑路,这火枪兵列阵,竟有如此威力。”

张敦礼以前听自己的堂兄弟张用说过,他抽着冷气,惊叹道:“我族兄张用曾说,这火枪胜在齐整。他说若火枪手齐整射击。简直是无可阻挡……昔日我见过密州梨花枪队地表演,那梨花枪也就是喷出的焰火好看,没想到这东西到了赵离人手里。竟然有这么大的威力,难怪他打遍南洋无敌手。”

曹煜说到这,马上转向了张敦礼:“童大阁(童贯)奉了密旨,从赵离人这里接收了五百火枪手----是?你不觉得,那宦官需要我们的帮助吗?”

张敦礼摇摇头:“童大阁确实从赵离人手里借走人手,护送贡物入京……但对面是赵老虎,此人脾气古怪,他把你看做自己人,哪怕你去他的屋子随意取物。他也觉得亲切、觉得你这是不把他当外人看。但这支军队赵老虎视若珍宝,连范老大人也好不容易从他牙缝里抠出五百人来……

此事又涉及官家,我觉得,你还是催促一下,就说契丹人围攻北岸,朝廷贡品放在南岸也不保险,请赵离人立刻派人护送贡品上京。”

曹煜马上响应,转身冲顺保寨寨丁呼喊:“有敢登北岸者吗?有敢登北岸送信者,无论厢丁、百姓。我赏钱十贯,若他活着回来,我曹氏簪缨录用他为家将。”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顺保寨数名强人应声站出来,自告奋勇去北岸给赵兴送信。

此刻,在北岸,赵兴与帅范皱着眉头,看着辽国骑兵花样百出的冲锋。

“辽国有能人啊!”赵兴感慨:“没想到辽国腐化了那么久,居然还能人辈出。辽人这是试探我们的射程。试探我们的战术,帅监司。那三百新式火枪先不要投入,我们也要隐藏点杀手锏。”

帅范看着江面,神色忧虑:“大人,眼瞧着天气一天比一天冷了,等黄河结冰了,辽人岂不是可以纵横江面,我们的补给反而断了。”

赵兴嘿嘿笑了:“子连,你迂腐了,战马能在冰上奔驰么?黄河一旦结了冰,对我们反而有利,因为我们是火枪兵,不存在冻了手脚,拉不开弓弦放箭地弊病----这就是创造的征服力!天气寒冷只会对落后文明有影响,却也不影响我们的射程。黄河真要结了冰,对我们来说反而是脱身地机会。”

帅范点点头:“这倒是,我没有想到这一点……可朱雀军在我们广东训练了一段时间,不知道他们能否适应北方的严寒气候。”

赵兴犹豫了一下,坦白的承认:“我错了!我以为连年灾荒,会让辽国人疲弱不堪……我听说南京道上去年还发生过几次叛乱,没想到虎死不倒威,辽人依旧保持着战斗力,看来这次试探,让我们进一步摸清了辽国的形势,这说明:密州那里经济掠夺力度还不够,我们还需要再忍耐几年。”

帅范附和说:“那辽国的情报我也查看了,去年辽国还有一百三十一万匹战马,而我大宋历经数年搜刮,能凑出十万匹战马已经不错了……我们确实还需要忍耐几年。

一匹战马生下来,要到三岁左右才能骑乘,要训练到七岁才能上战场,百万匹战马,远不是十几年能够训练出来的,我们的战马基数还不够……大人,如今试探的目的已经达到,不如我们找机会撤。”

ps:抱歉,更新晚了!继续求票中,恳请读者投票支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