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宋时明月 > 第三部 大军阀的狐步舞 第3289章 兵临城下

宋时明月 第三部 大军阀的狐步舞 第3289章 兵临城下

作者:赤虎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01 18:10:15 来源:平板电子书

第3289章兵临城下

赵兴没顾上回答,先一挥马鞭,命令全军继续前进,而后才扭头回答蒋之奇:“蒋大人,我们带出来的大炮都是行军炮,营寨里留下的是重炮。辽国人想吃我们的重炮,让他去。我离开营寨的时候,帅梅州已经过河,过来接应我,有帅梅州在,辽兵讨不了好。”

签订城下之盟的感觉是什么,以前都是宋人遭遇这种事,如今蒋之奇总算知道了胜利者的感觉了。宋军沿着封冻的潞水推进到武清,辽国南京道析津府终于派来人,这次来的辽国官员态度不那么傲慢,他远远的打着一道杏黄旗冲赵兴的军队挥舞。

在宋代之前的古中国,打杏黄旗帜是求和的意思,而不是白旗----比如《水浒传》里宋江在梁山泊高举一杆杏黄旗,上“替天行道”----其隐喻是“要与朝廷和谈”、要招安。

宋以后,皇帝成了“穿黄衣服的“帝””,黄色为尊贵,杏黄旗不准打了,这才打白旗。

辽国这名使节举着杏黄旗,浑身上下透露着浓厚的商人味道,他见了赵兴,点头哈腰:“这位是赵大人吗?久仰久仰。我曾从西夏听说过大人的威名,不想大人今日贵足踏贱地……只可惜,大人是带着军队来的,而不是商队。大人难道不知道,你脚下这片土地乃是辽国所属?”

赵兴咧嘴一笑:“原本啊,谈判的事情不归我管,我朝派出右正言蒋之奇蒋大人,希望与你国谈论这次冲突,但我担心你们辽国不会说话,惹怒了军中儿郎,如此一来,受委屈的是我,所以我就亲自来了。

我想你们辽国也知道,我朝先皇原打算在正旦举行一个普天同庆、万国来朝大会。我奉命护送南洋数国郡王入京朝贡,不想却在河上遭遇了辽兵的劫掠……

此事仅仅牵涉到我,那还则罢了,南洋数位郡王也在,同时被袭,他们事后嚷嚷着,要求辽国必须给个说法。否则,辽国这就是向南洋诸国发起挑战,是对南洋诸国的极端蔑视----南洋诸国国虽小,却也不该受人欺辱。他们为了捍卫自己的尊严。不惜流血!

南洋诸国尚且如此,我大宋呢?我大宋南洋海军护送贡使入京。却遭到了卑虐的、背信弃义的抢劫,我朝贡使路经辽国,竟然遭到辽国正规军的抢劫,我皇脸面何存?所以,辽国这次若不给出个说法。敝国朝野上下绝不肯干休。”

赵兴说这话时,蒋之奇就在他身边。

原先蒋之奇还有点怨恨赵兴擅自行动。挑起了两国大战,听赵兴这么一说,他肚中也多了几分怨气,插嘴说:“没错,我朝先皇原拟于正旦举行普天同庆,在这个天下万众举目的时候,各国朝贡地贡使竟然遇到了袭击----我朝要不讨个说法,脸面何存?

南洋诸国,以及高丽、倭国、勃泥等等国家都在看着,看我们怎么维护诸藩国的体面。这事又怎能善罢甘休----要知道。你们袭击的是交趾两位郡王,外加蒲甘国的一位藩王。辽国不给个答复。我大宋不甘心,交趾、蒲甘不会甘心。”

那辽国使节笑嘻嘻的看了蒋之奇一眼,问:“我奉副枢密使王师儒大人所托前来会谈,这位大人就是蒋之奇大人吗?我们前面派出几个使节,都被你们轰杀了。如果宋人真想谈判,王师儒大人会在武清城中与蒋大人会谈,否则的话----我大辽正在调集百万兵将,誓与你们不死不休!”

赵兴插嘴:“你没有回答我的话:为什么我们会遭受袭击,为什么签订澶渊之盟地辽国,会在公众通行的河道上拦路抢劫我大宋?我们不是有盟约么?辽国正规军想抢劫,到自家院子里抢啊,为什么他们习惯到宋国境内抢?

至于你说到百万兵将,让我回答你:虽然这次我只带来了三千人,但我大宋有一万万人,有三百万士兵,你那百万兵将----在我的大炮面前,岩石也要让步,如果你们愿意战,那就来!草越密,越好割。”

那名辽国使节一躬身,语气谦恭起来:“大人,怎么谈判---超出了我的职权,我也就是王大人临时抓来地报信人,只负责把王大人的话转告你,至于我本人……我本人对赵大人地经商手段十分钦佩,以前我与临海军打交道时每常想去拜候。为次,颇结识了几个迅猛兽商行的人,王枢密也是为这个才遣我而来。^^,,,,首發^^

今日何幸,得亲眼结识大人……大人,某个人对赵大人经商手段,钦佩的无以复加,赵大人,某已传完王大人的话,大人若不满意,自去跟王大人说……这个,某可不可向大人讨个牌子,今后,与临海军打交道起来,得个折扣……”

蒋之奇眼珠子都快掉了出来,有这么做使节的嘛,这,未免太离谱了。

更离谱地是,赵兴身为宋国大臣,居然能让辽国临海军决定给予谁折扣……等等,貌似临海军是辽国唯一的水军,怎么,他们----商人……饿神呀,夫子啊、释迦摩尼、李道君……快出来看稀罕!

赵兴倨傲地在马上回答:“我要求赔偿!赔偿额多少,我自与王师儒谈。我的将士一路走来已了,你回去传讯:令武清县给我打开大门,我的士兵要进城休息。再转告王大人,我答应他的请求,会谈地点就设在武清城内……什么?嘿嘿,如果武清县不打开城门,我就用大炮轰开城门,让武清县见识一下我的怒火。”

那使节笑眯眯的告辞,回头还千叮咛万嘱咐,要求赵兴记得给他一份号牌。赵兴望着他恋恋不舍的背影,叹息道:“辽国完了!吾今日方知辽国已露亡国之象。”

蒋之奇知道赵兴的意思,后者的意思是说:辽国派出一个使节,都想着乘机捞点自己的好处,如此国度,若不亡国那是天理难容。

“兵法云:虚则实之,实则虚之……赵大人。不可大意,焉知对方不是惺惺作态,以作骄兵之计?”蒋之奇好心提醒。

赵兴淡笑:“绝对地实力面前没有诡计存身之地……儿郎们,摆好大炮,准备敲门!”

宋军脚步没有停歇,直接围住了武清南门,摆出攻城地架势。布设好炮兵阵地,静候答复。

寒风呼啸,武清城头寂静无声。宋军立于城下,像一朵火红的花朵盛开在白皑皑地大地上。宋军呼出的热气变成雾,不一会儿。雾又变成冰碴,天气显得愈发冰寒,空气中仿佛弥漫着死神的味道。

寂静中,蒋之奇哈着手,忧心忡忡:“离人。虽然与辽国订立城下之盟颇长我大宋士气,然。武清县深入辽境数百里,万一我们入城后,辽人大军云集,将我们围在城内,该如何是好?”

说话这功夫,武清城头喧嚣起来。赵兴眯着眼睛打量城头,城头开始出现一群惶惶不安的平民百姓,他们手里拿着简陋的木枪,一副如临大敌的模样,胆战心惊地望着城外。

赵兴观察一番后。回答:“蒋大人。不用发愁,创造与因循守旧之间隔着一道难以想象的鸿沟。那是先近与落后地差别所在。华夏文明到了我宋人手里,创造层出不穷,比如火药、比如活字印刷、比如指南针。而到了辽人手里,他们只是一群生活在契丹人阴影下的奴隶,哪有什么创造。

我们打仗有火炮,士兵有羽绒服、睡袋、保暖帐篷……,而辽人没有这些,他们只能依靠身体的强壮来对抗自然环境。现在是冬天,气候是人类最大的敌人,这个敌人对大宋对辽人一样冷酷。但我地士兵拥有重重保护,辽人想跟我们耗,那就来。

现在,我们必须进城,进城后我们更拥有了温暖的房子。辽人真打算把我们围在城中,这个冬天他们会很难熬。他们地保温手段本来就远不及我们。等我们进了城,以我们的装备程度,我们能够保证随时全员出战,辽兵露宿在城外,能做到这点吗?兵法云:天时不如地理,地理不如人和。刚才那名辽人使者向我们展示了辽人的分奔离溃,比人和,辽人已不如我。地理之险在于辽人,但等我进了城,辽人又不如我!

至于天时----蒋大人,请记住现在是冬天。冬天里,辽人各个部族都猫在帐篷里越冬,在这个通讯基本靠吼,交通基本靠走的时代,想在茫茫雪原、一个帐篷一个帐篷集结大军,等他召集齐备,我估计春耕都结束了!而我只要再有一个月的时间,就能把除魔军就会调到黄河北岸,除魔军在云南高原训练了半年,在雪原上,辽人斗不过他们。

最重要地是:一个月后,黄河也该化冻开凌了,化冻后的黄河是我地天下,辽人再想困住我,那还需要我的同意,需要跟我屁股后学一百年划船技术。”

安慰好蒋之奇,赵兴冲一位参谋一摆手,那参谋挥着军旗冲向南城门,冲城上大声喊:“开门,大宋、广南东路朱雀军、命令你们打开城门,否则,你们将被毁灭!”

武清城头轰地一声炸了窝,似乎上面的官员正竭力寻找主事人出面,百姓已开始东躲西藏,几个受不了紧张气愤的辽兵开始挥舞刀枪,城头上溅出鲜血---这使得城头混乱越发厉害。

赵兴可没有等他们做决定的意思,他挥手命令炮兵推炮上前,开始填装攻城弹。

所谓攻城弹,就是足量的火药、实心铁球炮弹,外加直射火力。

赵兴这种动作,让蒋之奇看的直皱眉头,这种行为,分明是不打算给武清县选择的机会。

然而,蒋之奇的担心没有维持多久,随着吱吱呀呀的一阵响声,武清县城门打开,一名县令模样地人领先走了出来,身后还跟着一名契丹将军,他们站在城门洞。冲赵兴这里拱手。赵兴一见,大喜过望,一挥手,士兵们乐颠颠地冲向城门,赵兴在背后嘟囔:“果然!遗憾!”

蒋之奇插了开,好奇的问:“果然什么?遗憾什么?”

没等赵兴回答,蒋之奇又继续补充:“赵大人。与辽国发生小冲突这还则罢了,如今攻取辽国一个城市,枢密院却没有对此事发布任何一个命令,这事有点过分。”

赵兴刚一张嘴。蒋之奇又抢着说:“赵大人,以前章相……章大人曾说。你地商队与辽国有联系,故此,你的辽国信息最准确----你刚才说果然,难道你早知城内辽人不会抵抗?如今城内情况如何?”

看到蒋之奇又坚持不懈地把问题绕了过来,赵兴跳过了第二个问题。回答第一个:“我很遗憾----先前,辽人攻打我的营地。我向他们展示了火炮防守战。后来,我攻击前进,向他们展示的是火器的野战能力……

但不知为什么,此战辽人动用的兵力太少,仅仅比我兵力稍多。我在辽人的土地上打,他们却一直没有增兵----没有,整个交战过程中,虽然敌将很狡猾,但他兵力兵力减员后,一直没有增加新战力。你说。这事不奇怪吗?

现在我兵临城下,原本想给辽人展示一下攻城手段。但遗憾的是辽人不给我这个机会。怎么会这样?这还是千年大国吗?”

蒋之奇却没有赵兴那份闲心,他望着来迎接地辽国官员,望着跑步入城的宋军,嚅嗫的说:“大人,我左思右想----不能进城呀!进城就把事情闹大了。澶渊之盟后,我宋军私自夺占辽人一个城市,辽人肯干休吗?这怎么办,这怎么办……”

片刻工夫,朱雀军士兵已经控制了城门,部分士兵登上城楼,驱散了城墙上的守兵,冲城外士兵招手,赵兴勒住马,下令:“先调四个都出去,控制四个城门。而后再派遣两个都地士兵,控制县衙与府库。炮兵随大队人马入城,保持随时发炮状态,夺占武清军营。”

布置完这一切,赵兴扭头对蒋之奇说:“蒋大人,你是来谈判的,是?我们手上地筹码越多,越好跟人谈……你放心,现在着急的是辽国人,你何必替辽人担忧?”

天气很寒冷,蒋之奇却热汗不止。他跟随赵兴的马队,边往武清县城走,边难以置信的喃喃:“竟然是这样,这就是与大宋相持了数百年的辽国?兵临城下,竟然没有一个放箭地人?!”

这问题的答案就是刚才蒋之奇所问地第一个问题,赵兴当时说了一个“果然”,是因为他记起,当女真人攻破辽国都城的时候,曾说过:辽国只有一城的忠臣。

说这话的意思是,辽国全国唯有一个城市抵抗到底了,其他的城市都是应声陷落。

金人说这个话是在二十年后,没想到在他们说这话之前二十年,辽国官员已经对入侵失去了抵抗兴趣,这就是蒋之奇发出的疑问----这还是辽国吗。

城门洞处,那名辽国文官拱手向赵兴行礼,口称:“本官,武清知县何好古。这位是武清详稳萧秃馁,奉令迎候大人!”

何好古介绍到那名武官,那武官满脸的谄媚笑容,讨好似的冲赵兴拱着手,腰弯的九十度不止。

“详稳”是契丹语,汉语就是“将军”的意思。又译“相温”、“详温”、“襄昆”、“桑昆”、“想昆”等等。清朝改译作“衮索伦语”,意为理事。

辽人地“详稳”并非专指某一品级地职官,而是将军、长官的一种通称。

赵兴好奇地打量了那名武官一眼,从马上俯下身子,问:“我在黄河边上遇到了一支很能打的军队,那支军队与我缠战不休,萧详稳是那军队出来的吗?或者,你知道那支军队是谁统领的?”

萧秃馁讪笑了一下,回答:“大人,那是信安军一部,另外还有崇义军、广顺军精锐,由崇义军节度使韩资让,广顺军节度使、御史中丞韩君义统领。”

赵兴赶紧问:“这支军队哪里去了?我很想见一见两位韩将

萧秃馁不好意思的挠挠头,回答:“大人。御史中丞韩君义大人数天前受了重伤,伤重不治,已经故去了。今早晨,崇义军节度使韩资让迎战大人,也受了轻伤,退下来的军队转攻河岸----也就是你们登陆的临时营地,结果遭到难以想象的反击。我得到消息说,韩资让大人再受重伤,这次伤的很重,军队已经崩溃了。”

赵兴哦了一声。关心的问:“奇怪……很遗憾----我保证与韩大人的伤亡无关,韩大人很英勇。可惜我没能在战场杀了他……嗯,从海边到这里,唯有一座县城,是武清。现在天寒地冻,韩资让大人受了重伤。他能退到哪里?

你若有韩大人地消息,请转告他:首先请接收我的哀悼。我虽与他是战场上的敌手,但我们各为其主,从个人角度来说,我很钦佩韩大人的军事才能,若他没有地方养伤,请来武清县,我保证他的安全。”

稍顿了顿,赵兴转向何好古,又亲切的说:“何大人请放心,我们是来谈判的。本官:敷文阁学士。检校枢密院詹事、两广转运使、南海巡阅使、广南东路水步马三军钤辖、领本路经略使,广南东路铸钱司都大提点提举铸钱事、赵兴赵离人。

这位是朝廷地右正言蒋之奇大人。我们已经与你们的副枢密使王师儒联系过,双方正打算和谈。我权借你这武清县驻兵,你放心,我大宋都是仁义之师、威武之师,就喜欢整顿低俗,绝不祸害百姓----你家中那些低俗的金银财宝多吗?”

蒋之奇赶紧保证:“仁义之师,绝对是仁义之师,不低俗!”

其实“仁义之师”是个笑话,军队就是用来杀戮的,用仁义道德对付长矛大刀、子弹炮弹,那纯粹是搞笑,是用来忽悠人地。

对面的两名辽国官员听了赵兴地话,两眼上翻,露出白眼仁。

何好古首先反应过来,他貌似热情的单手往里引:“请请,贵军请进。”

其实不用何好古往里请,宋军正在跑步进入武清县,漫长的队列如同一条游龙,绵绵不绝,绵绵不绝经过这些人身边,城门得空洞里回想着他们的脚步,踏碎了武清城的死寂……

何好古无视宋军地入境,以主人的姿态发出邀请,赵兴正好需要这邀请,他顺水推舟地回答:“武清县、肖祥稳,两位大人是地主,先请,请两位大人头前引路。”

两位辽国官员不尴不尬地转过身去,引领赵兴与蒋之奇往城里走。

蒋之奇很好奇,他第一次以胜利者的姿态进入一个辽国城市,兴奋的连轿子也不坐了,窜到赵兴身边,仰首挺胸地步行随两名前导往县衙走,边走边东张西望。

蒋之奇在望什么?

他在望刺刀下的辽国百姓。那些汉人百姓脸上挂着屈辱、夹杂着恐惧的神态,默默无言的望着这支同胞军队进城,但他们脸上虽然也有愤怒,更多的还是顺从----愤怒下的顺从。

在县衙坐定,赵兴张口问:“道宗陛下如今在哪里?”

何好古扭脸冲萧秃馁使眼色,萧秃馁回答:“陛下上个月在炭山,本月初,如沙岭;壬申,耶睹刮诸部寇西北路,有传言陛下望祠木叶山。”

赵兴望了蒋之奇一眼,蒋之奇也露出难以置信的目光。

一国皇帝居然到处跑,国家有事都不知道该去何处寻找。

然而,就是一个这样的国家,让大宋吃了大亏,被迫签订了澶渊之盟,大宋每年要向辽国朝贡,交纳贡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

ps:求票,月末求票,感谢各位读者投票支持,多谢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