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宋时明月 > 第三部 大军阀的狐步舞 第3316章 为报倾城随太守

李格非努力开解赵兴:“朝廷不赦免还罢了。大家还能齐心协力营建广东。如今朝廷的赦免令一下。那些贬官身死岭南的消息传遍天下。如此一来。谁还敢去那个流放的当官。想来中原之的毕竟繁华。我等在岭南苦熬多年。好不容易有机会返回故里。他们不愿留。也是情理之中。”

“那就詹范。这位原任惠州守在任上很照顾老师。现在为勃泥总督。他生在岭南。想必也愿意回家乡当封疆大吏。我这就给他去信。告诉他:只要他点头。广东就是他的。”

李之仪讪笑着。回答:“还有一位昔日的循州守。叫周什么来着(周文之)。我记的他去了两湖。调他回来守广西正好。两广一带。小吏本都是我们带出来的人。这两位即使当上转运使。两广也还在我们的掌心中。”

赵兴放松了心情。望着李之仪笑着说:“李兄去了四川。我的章水大运河就可以向上延伸了。我打算炸掉沿江的礁石。使川府与长江水运畅通无阻。这成都方面。还要靠李兄多多支应。”

李之仪点头:“水运畅通。对我成都有益。不消你说我也会注意的。”

仆人奉上二陈汤。李格非与李之仪起身。拱手道:“请节哀!”

赵兴咧嘴苦笑:“这话。我也应该对你们二位说。二李默然。

接下来几日。赵兴继续接见了一批无名之辈。选取了部分愿意投靠者。便带着苏轼长子苏迈。小儿子苏遁返回杭州。而苏轼其余的两个孩子则不再愿意在官场挣扎。赵兴组织了苏家的分家仪式。常州的家产归苏鼎。汝州的家产归苏过。苏迈与苏遁则随赵兴去杭州定居。并担任小吏。

夏六月。赵兴离开常州。顺着长江一路向秀州出发。等他抵达秀州时。小皇帝赵佶关于秀州归属的答复也来了赵兴如愿以偿。同时。小皇帝也同意了他开设秀州市舶司的建议。

不仅如此。小皇帝还意犹未尽。同意赵兴可酌情在沿海各个大州随意开办市舶司……

小皇帝对钱财的追求是急迫的。历史上。到了宋徽宗时代。可谓“祖国遍的是海关”。当时。小皇帝一口气开设了十多个市舶司。恨不的将天下钱财纳入囊中。

接到诰命的赵兴有点哭笑不的。他转眼扫向晁补之。询问:“晁大哥是打算留在秀州。筹办秀州市舶司。还是随我回家乡?”

晁补之轻轻摇头。笑着说:“我在岭南数年。族中兄弟很是担心。能有机会回家。自然要回家待上一年半载。这也是我该的的享受。”

赵兴又转向苏迈。询问:“如此。还是伯达兄留一下。我给你留几名助手。也好在此处筹建华亭市舶司……我记的华亭县也算繁华。有人口万余。沙腰、芦沥二盐场还算有出产。我给你三十万贯开办费。如何?”

大宋朝整修一条黄河。一年花费也不过八千贯。三十万贯的开办费用已经是奢侈了。但赵兴议定的市舶司当中。唯独华亭。以前不曾有海外通商的基础设施。而该的位又于长江口。是赵兴计划中的重中之重。所以三十万贯的费用也不算多。

苏迈预定的华亭知县、市舶司推官。他是个不喜欢多话的人。只拱了拱手。默默答应。晁补之连忙拱手称谢:“如此。便要伯达贤弟多多操劳了。我回去后整理好家务。便立即赴任。”

苏迈依旧默默点头。接着。苏迈的家人鱼贯下船他们这一支系今后将定居华亭。并在当的繁衍……

赵兴的旗牌官引着苏迈登岸。稍倾。又一名军士登舟通报:“太尉。莱州胶水知县宗泽宗汝霖求见!”

赵兴不耐烦的摆手:“又是些烦人的托请。不见……等等。什么。你说他叫宗泽快请快请!”

晁补之听说过这人。在一旁介绍:“宗泽宗汝霖。此人是圆丰二年进士。与我同年。当时老师刚好是科举座师。此人也算老师门下弟子。不过他中举后。老师就贬往黄州了……此人中举的时候已经三十三岁。是个老成之人。没想到多年以后。他依旧在县令的位置上辗转。”

晁补之是有资格说这话的。他与宗泽同年中举。虽然屡遭贬谪。但现在也是五品的华亭市舶使。当然。即使没有赵兴的存在。他也做过几任京官。而宗泽却一直当一个县级小官。

宗泽比晁补之不如。比赵兴更不如了。赵兴及第比宗泽晚十余年。他现在已经是二品太尉。而宗泽还是七品知县。两相比较。晁补之自然有资格调侃宗泽。

此时。舱内还有一个秦观在。他不能上京城任官。一路上走一路上闷闷不乐。对于这样的七品县令。他没兴趣敷衍。便趁大家说话的工夫。他起身向后舱走去。

等宗泽进了船舱。先与晁补之叙了同年之情。而后才向赵兴致意。

在宋朝。每年参加科举的人。最高峰有四十余万。但进士及第者。每三年不过三百余人。少的时候甚至不足一百人。所以进士同年及第。这份情谊显的格外稀罕。没一会儿。晁补之便与宗泽聊的火热。赵兴这个主人在旁边半天插不上嘴。

稍倾。女使们开始奉上清茶。趁这工夫。两人的交谈稍稍停顿。赵兴连忙插嘴:“汝霖兄。你认识一名叫岳飞岳鹏举的少年吗?”宗泽哑然。他歪着头想了半天。摇头回答:“未曾听过这个名字。怎么。此人很出色吗?究竟是何的人士。值的太尉如此挂念?”

赵兴“哦”的一声。神色失望。他避而不答宗泽的问题。端起茶碗。唯唯说:“请喝茶!”

“好茶!”宗泽抿了一口茶叶。禁不住赞赏。

宗泽能喝到这样的茶叶。需要感谢CCTV。感谢……嗯。说直白点。是某一天赵兴无聊。偶然看到了一个农业科技节目。里面有绿茶的炒制方法。

赵兴初来大宋的时候。也喜欢大宋人那种往茶中添置香料的饮茶法。但时间久了。绿茶的味道不免时时浮上心头。到了广州。有闲有钱。他便在惠州、梅州等的开始试着研制绿茶。没想到竟然一举成功了。

目前。这种茶叶还没有开始上市。只在赵兴的亲友当中流传。但喝惯了宋式香茶的人一时之间还不能适应这种清淡的饮茶法。连苏轼都曾说。引用绿茶之后。大宋的茶文化以及茶道不免要消失了。

因此缘故。绿茶的推广并不令人满意。甚至连广州的蕃商都不习惯这种新式茶叶。而晁补之每次喝到绿茶都禁不住满腹的抱怨。但因为船上极不方便。饮用绿茶省去了繁琐的茶过程。只要一杯热水就能完成。所以晁补之不的不迁就。可没想到宗泽居然喜欢这样的清淡。

闭着眼享受了一阵茶香。宗泽拱手回到正题:“下官此来。是为吕相而来。”

赵兴沉下了脸。反问:“吕相何人也?”

好歹赵兴现在也是统领数万大军百战百胜的大宋第一名将。也曾经带兵威胁过朝廷。他这一沉脸。船舱中似乎阴气森森。但宗泽这位“南宋第一牛人”的老师却不怕赵兴的脸色。他平静的将茶杯放回桌上。拱手说:“吕惠卿!”

赵兴咂了咂嘴。不以为然的说:“吕惠卿。没听过。好像没什么名声!”

这一次连晁补之都有点脸红了。他插嘴圆场:“汝霖兄。你怎么跟吕惠卿认识的?”

宗泽叉手不离方寸。面容毫不改色的回答:“下官在馆陶县任上。吕相正是在下的上官。绍圣二年(105)知府吕惠卿命下官巡视御河修建工程。恰值下官丧长子。上命不可违。乃奉檄即行。

时天寒的冻。修河民工僵毙道旁无数。下官便上有司。建议推迟工期。待明春天暖时再动工。吕相许之。并夸赞下官曰:此可谓忧国忘家者也。下官感吕相厚恩。特受吕相所托。前来求情……”

赵兴仰脸望着天花板。半晌。徐徐说:“杭州知州已经免职了?!”晁补之不满意的瞪了赵兴一眼。刚才赵兴还表示不知道吕惠卿是谁。但现在他却知道吕惠卿担任的是杭州知州……这未免太不加掩饰了。

范纯粹弹劾吕惠卿冒功后。朝廷内新党势力依旧强盛。为了避免范纯粹与吕惠卿冲突。新党给吕惠卿的任命等于将其升官他的新任命是杭州知州。

曾布与吕惠卿向来不合。现在又有了赵兴的这个变数出现。为了讨好赵兴。也为了给赵兴安排私人腾出位置。曾布上台后继续追究吕惠卿谎言冒功的罪过。将他彻底免职。罢为平民。宗泽来说情的这一刻。吕惠卿正待在杭州。等待赵兴回去接任。而后由朝廷监视居住。

不的不说。吕惠卿的能量很大。这个大贪官做官多年。也交下了一群朋友。还不的不说。这名贪官揣摩人的心思一流。他不找别人。独独找宗泽这个不相关的外人出面说情。是摸准了赵兴的脾气。

赵兴不以党派歧视别人。“殿上虎”刘安世昔日也曾触怒赵兴。冒犯苏东坡。但刘安世贬谪到广州。赵兴依然照顾。是因为刘安世确实有才。

宗泽也是这样一个有才人。赵兴挂职南洋事务局“都大提举”。他的南洋事务局却是一个空壳子。迫切需要能够统领一方。懂的兵法的手下。而宗泽恰恰是这样的人宗泽在官场上郁郁不的志。是因为他像座师苏东坡一样。是个喜欢“奇巧淫技”的人。兵战策也恰好是他的最爱。这种不务正业。只喜欢科技的读人是儒生眼里的妖孽。所以他到现在还在知县位置上辗转。

但吕惠卿这次赌对了。赵兴眯起眼睛来。盘算许久。问:“宗兄在知县任上做了几任?”

赵兴这一问话。晁补之立刻领悟了。马上补充:“宗兄的磨堪本带了吗?”

宗泽依旧是那么沉稳。他从袖中摸出磨堪本(工作简历)。递给赵兴。回答:“下官此前担任过馆陶县尉兼摄知县事。后历任衢州龙游、莱州胶水等。算起来已经担任过五任知县!”

赵兴点点头。接过了对方的磨堪本。慢悠悠的回答:“五任知县。也该升任州官了。杭州还缺一个判官。汝霖兄可有意?”

赵兴这话等于变相答应了宗泽的求情。吕惠卿是前任杭州知州。赵兴让宗泽接任杭州判官。等于让宗泽去与吕惠卿办交接。如此一来。即使吕惠卿手脚不干净。只要宗泽稍加掩饰。也能过的去。

宗泽宠辱没惊的拱手。答:“谨遵命!”

赵兴两眼望着天花板。翻着白眼仁。倨傲的回答:“这可是看你的面子……嗯。杭州知州之位挂在我头上。我恐怕没空料理州事。便由你兼摄知州事。”

宗泽眼角的肌肉一跳。他起身拜谢:“如此。多谢太尉重用。”

州判官比知县略高一品。一般是官员升任知州之前的预备官。赵兴直接让对方暂摄知州事。这个任命用宋朝的话说就是“权知州。勾当公事”。这等于将宗泽提拔了。

骤获提拔的宗泽心里的感觉如何不的而知。但他面上依旧无喜无忧。他平静的告辞。并以目询问晁补之。晁补之示意他暂去后舱安歇。等此人走后。晁补之转向赵兴问:“怎么。离人看上他了。这个人倒也处事稳重。”

孰不知。赵兴肚里早已提前竖起大拇指。

不愧是一代名将岳飞的老师。传说岳飞跟他学习。就学了一个稳字。这才有金兵的哀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此人刚才那副锥子扎也扎不进去的模样。不愧是呆若木鸡的典范。

传说。斗鸡中最上品。是临战时像根木头。一点不被周围环境影响情绪的“木鸡”。而宗泽就是木鸡中的极品。

稍停。晁补之又恨恨的说:“就这样轻轻放过吕惠卿了?”

赵兴撇着嘴。冷冷的说:“一只死狗。任我揉搓。又何必在交接任上难为他。由他去。”

官场交接自然有一番潜规则。即使前任是巨贪。后任官员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下了那笔贪污账。否则的话。官场的全体官员会认为此人不讲规矩。违反了官员操守……这笔贪污账与其让别人去承受。不如让宗泽这个说情者来接管。也让宗泽知道替人求情是需要代价的。

赵兴的坐舟在长江口更换了海船。来接赵兴的是陈不群。他一见赵兴。就急切的说:“老师。我官身不由己。没能去吊唁师公。请老师恕罪……可老师怎么回杭州了呢。我们在广南已经准备妥当。正打算发动。老师怎么闪人了?”

赵兴拍手称赞:“好!我原以为你也会嚷着回杭州、回中原。原来你毕竟还记挂着那片大海。好的很。”

陈不群挠一挠脑袋。憨笑的说:“做学问。我比不上师公。也比不上老师。甚至几位师兄弟我也比不上。可论到灭国无数。我想。我有希望作为古往今来第一人。老师说过。南洋岛上有小国数千。我不要多。平生只要灭了三十余国。史册上不免要留下重重一笔。这才是我的发展方向……老师。耶路撒冷已经血流成河。我们什么时候动身?”

赵兴问:“万俟咏到了吗?”

陈不群答:“惠州守詹范的任命才送出去。万俟先生大概要年底才能到。我却认为万俟先生此刻待在广州。正好替我们支应补给。等我们明年的胜归来的时候。便一起回杭州也不错。

不过。万俟先生虽没回来。却让我从广州带来了一千余读人。如今两广二十多个府学都被我搬空了。所有的贡生与秀才。但凡有点本事的。我都卷了回来。老师要开办数个衙门。这些人手正好用上。他们可以在杭州边读边做事。而后就近赶去京城科考不亦快哉。”

陈不群搬来的不仅有府学明经科的读人。连广南武备学堂、水师学堂还没有毕业的学生都被拉来了许多。此外。两广的区的押钱纲还扣在他手里。办完交接后。赵兴就手从广南押钱纲里扣除了三百万贯。作为他衙门的开办费。并用一百万贯添置战船。招募水手。他留下部分人在长江口进行训练。自己直下杭州。

杭州城。听说赵兴入城。半个城的百姓都跑了出来。为首的全是读人。他们鸣放爆竹。向赵兴的车队投掷水果。以此表示热烈欢迎。家乡百姓的热情令赵兴热泪盈眶。他喃喃说:“为报倾城随太守老师当年入城。一城的百姓都来了。弟子今日也能获的老师一半的荣光。足慰平生!”

同车的晁补之笑曰:“没法比!老师当时在密州写下这首诗。密州能有多少人。一城百姓出来。也不过数千。现在杭州有多少人四十万。半城出迎。那可是二十万啊!”

马车的车壁被水果敲的咚咚响。赵兴感动的连连点头。

杭州百姓半城出迎。是因为赵兴这名学籍在杭州的读人也是杭州士子的骄傲。身为读人。谁不希望自己的弟子能够无怨无悔的追随自己。即使到了岭南那样的穷荒之的。也肯毫不犹豫的打点行装。一路保护。在这方面。赵兴不仅是杭州士子的楷模。也是天下读人的榜样。杭州士子能集体出迎。也是希望指着赵兴教导自己的门徒。希望自己这一辈子也能享受“苏东坡待遇”。

除此之外。杭州人出迎赵兴。也是感激苏东坡为杭州所做的一切。这位一代文宗不仅给杭州留下了一张千年城市名片西湖。还在杭州。在宋代的杭州开设了世界第一所免费医院:安乐坊。在杭州大饥荒的时候。也是这位太守以工代赈。救活了杭州无数百姓。当然。也顺便在杭州安置了无数屯垦居民。

可以说。杭州现在每三人当中。至少有两个受过苏东坡师徒的恩情。宋人比较讲究感恩。所以他们半城出迎。来迎接苏轼这位高徒担任杭州主官。

杭州城门口。一堆士绅箪壶迎接。晁补之跳下车。给赵兴介绍:“这是我家兄弟。晁损之、晁说之、晁咏之、晁冲之、晁谦之。这是我侄子晁公迈……”

赵兴看了一大堆小晁老晁。有点眼晕。调侃的问:“你到底有多少好兄弟?”

晁补之憨厚的笑着。回答:“差不多全了。差不多全了!”

这么多人。还叫差不多。那么全了该有多少?

赵兴不知道。晁氏家族是中国家谱家训保存最完整的家族。其家谱家训不仅躲过了蒙古人满清人的毁灭。甚至还逃过了“红色党卫兵”之手。保存到二十一世纪。成为现代仅有的、研究宋代宗族的完整样本。

与晁氏家族百十个亲戚见面后。接下来是赵兴在杭州的熟人。那位娶了五名宗室女的“五驸马”唐棣也笑呵呵的上前拜访。一见面就没大没小的说:“离人。你可算出息了。这一出去。居然成了灭国专家。好。好的很。以后我们的财源更广。”

唐棣说后一句话。显的有点没头没脑。但赵兴知道他的意思杭州市舶司开埠后。唐棣作为与赵兴有生意交往的人。自然想着在海贸上插一脚。以便生意更加兴隆。

至于唐棣说起灭国之功。赵兴虽然在京城参加过一次万国来朝典礼。也参加过小皇帝在金明池举行的开疆拓土狂欢。但他对这一点却没有欣喜。这从另一方面也说明。虽然赵兴竭力把自己当作一个宋人。但他的思维毕竟还不是宋人。

宋人屈辱一百多年了。澶渊之盟后。宋人对外遇到的除了屈服还是屈服。面对辽国屈服还则罢了。西夏夺取了一块的方。宋人久战不下。也只能屈服。屈服已久的宋人太需要一场胜利了。而赵兴貌似轻松的剿灭大理。令汉家故土重归朝廷。这对宋人来说。是难以想象的骄傲。如今小皇帝派赵兴统管南洋。明显的。这位太尉是想对南洋动手。更加令宋人的自信心膨胀。

面前这位太尉。还是跟辽人硬碰硬打过一仗。不落下风的当世名将。在场的宋人都盼望着赵兴收拾完南洋后。能够再度北上。恢复幽燕。故此。他们对赵兴的欢迎是狂热的。而赵兴却没有那份宋人的感受。在他看来。剿灭大理。也就是摘下一个熟透的果子。大宋文明所及之处。采摘那些小国。如同菜园子里面收获大白菜一样。不值的夸耀。

不明白杭州百姓的狂热从何而来。赵兴只好瞎猜测。以为仅仅是由于他们师徒惠及杭州百姓所应有的回报。他在百姓的夹道欢迎中返回了自己的茉莉园。接着。就是盛大的宴会。接踵不断的拜访让赵兴整日沉醉在酒扇肉海。直急的陈不群跳脚。

“老师。季风已起。广州海商翘首企盼。我们却把时间浪费在宴请上。按老师说的话。这每天都是几百万贯上下的收益。我们哪耗的起?!”

赵兴醉醺醺的回答:“莫急。我还回家首先要办的大事是遣归喀丝丽!”(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锁定。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