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宋时明月 > 第四部 逆天的疯狂 第4373章 让庶民享受征服的红利

宋时明月第四部逆天的疯狂第4373章让庶民享受征服的红利

兴的存在。让原本的时空有了一点差异。在原本的历宋人也能享受这一切。但他们是通过贸易手段来获的这一切的。现代认为这叫“经济征服”。而赵兴的出现使经征服外。又裹上了一层武力征服的外衣。

古人没有经济征服的概念。所以后来的明清读人把宋人这种经济征服称之为“弱宋”。但赵兴的存在合了他们一惯的世界观:止戈为武。

《说文解字》说这个“止”其意思是脚趾。所以“止戈为武”这句话的本意就是:国家的基础建立在武装力量上。唯有武力征服才是正途。

张绎在那里解释。阿拉伯奴隶休息一会儿。又重新谈起了一首乐曲。这是一首圣乐。也就是天主教教堂经常演奏的赞美诗。当管风琴声音响起时。安思达已经来到门边。另外。在城堡中工作的部分以色列人也停留在门边。热泪盈眶的听着管风琴的演奏。

阉伶没有歌唱。这场演奏显然不是出自阿拉伯人的本意。演奏的女仆是一名波斯拜火教教徒。这时的拜火教教徒还没有分明的宗教壁垒。所以受赵兴的指示练习这首圣诞乐。

今天是冬至。“冬至节”从中国汉代时起就确立的朝廷大节。与此同时。在古代信息不畅通的情况下。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先民们。都在不约而同地庆祝冬至。而据后来考证。稣基督并不一定诞生在圣诞。只是基督教兴起后。便利用欧洲人庆祝冬至节的这一习俗。将这一天定名为“圣诞节”。

以色列人不过圣诞节。因为耶稣是犹太教祭祀出卖的。但这首圣诞乐充满了耶路撒冷地域色彩。令居住在宋朝的一赐乐业人也觉的感动。

如今。一赐乐业人的习俗已因赵兴而改变。原本他们与世隔绝上千年。对于故乡的消息很模糊。是赵兴他们恢复了与圣地的联络。从圣地新来的族人不仅给他们带来隔绝多年的故乡消息。也带来了部分乡音歌曲。所以。当这首充满犹太风格的曲轰响起来的时候。路过的犹太人立刻被音乐击倒了。他们扶着墙壁蹒跚走到宴会厅门口。流着热泪倾听着充满神圣之音的赞美诗。

乐声刚一结束。安思达便迫不及待的大声念着祷词:“赞美我主。愿荣耀归于上主。我们因你的荣耀而感恩让我们祈祷:我虽不能改变容貌。可以展示笑容;我不能左右天气。可以改变心情;我不能预知明天。可以把握今天;我不能样样顺利。可以事事尽力……因我们明白:神只帮助帮助自己的人!”

这番话很合学生们的胃口。这些学生年轻气盛。虽然他们当中有很多人是贫困的。是受人资助者。但他们坚信。他们之所以受人资助。是因为他们优秀。如今。景教大牧首安达不因为他们的穷困。不因他们受资助而歧视他们。反而祈祷他们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至少改变眼前的生活……

故此。等安思达祈祷完毕。连那些不信景教的学生也微微点头。其中一个学生悄声嘀咕:“如果真有这样的神灵。如果真有这样的天堂。但愿我死后。也能进入这样的天堂。安享喜乐。”

安思达拍拍手:“好啦。学生们。下面的时间是读时间。太尉这里有很多籍。来一趟不可错过。让我们离开这里的娱乐。让太尉大人继续谈论公事。”

学生们听话地恋恋不舍的告辞。这些人刚一离去。梅三娘闪出屏风。端出了制作好的鱼脍。

同时。右面的屏风后响起了吱啦吱啦的响声。随着这股声响。一股香气扑鼻而来。侯蒙探头一望。发现一名妇人正在屏风后用小酒精炉烹调鱼。

端上来的是鱼脍。这只鱼身上的鱼肉被切成一片一片的卷曲盘绕着。整个鱼身活像一朵盛开的菊花。那鱼头还是活的。嘴一张一张的。似乎在竭力呼吸。

侯蒙垂涎欲滴的抬起了筷子。感慨说:“坡仙曾经说过:三娘走后。京城无脍。离人啊。这我就要说了。你这喜欢收藏好东西的癖好太骇人了。廖大家如此。一丈青如此。连梅三娘都收在府中。太不地道了。”

帅范夹了一筷子鱼肉。细心的蘸了蘸芥末与调料。而后将鱼脍放入嘴中。闭目享受。赵兴那面。一丈的意的瞥了一下秋日。一边手中不停的为赵兴制着鱼脍调料。一边谦逊:“侯知州过奖了。小女子怎能与廖大家相提并论。”

侯蒙吃完鱼脍。感受完鱼肉入口即化的鲜嫩。而后瞪大眼睛说:“说起来。当日在扬州城内。宋姑娘只表演了一丈青。却没有完成点丹。怎么就跑入了赵家。连我这个地方官都不知道你们如何沟通的。”

侯蒙所说的点丹。是宋代一种习俗。

宋代会表演一丈丹青的女伎也不少。当然。其中最出色的就是宋欣欣。所谓“一丈丹青”。是宋欣欣用画出一幅画来。这是“一丈青”。

意请客人留宿。便将这幅画呈送给个人。请客人在龙龙睛上渲染颜色。这叫“点睛”。或者“点丹”。

直到客人完成点睛之举。这才是完整的“一丈丹青”。否则只能是“一丈青”。

宋欣欣略显羞涩。她嗔怪的瞪了侯蒙一眼。以攻代守:“侯大人去了北洋事务局。不知道最近又迷上了哪家的魁首?”

侯蒙长出了一口气。话题终于转回了北洋事务局。他语气轻松的说:“密州风物。哪比的上扬州杭州……相公。这军械一事。还有什么说的?”

兴点头:“军械一事。我们已经商量完了:三百杆“宣和式快枪”。我再没有其他。不过快炮数量不限。只要你采购炮船。船上必然安装七门快炮。”

帅范补充:“旧式步枪任你采购。数量不限。”

侯蒙沉思片刻。勉强点头:“唯有如此了!只是三百杆不够。我可不可以把小石将军单列出来。他或许有另外的门路。能从你这里搞到额外配给的快抢。”

帅范回答:“他自己也就搞到了五十杆。不过。小石这孩子也认为这就够了。快抢这玩意实在是一头吞兽。一名士兵至少要打两千发子弹。才能训练出射击的感觉。铜子弹价值不菲。估计他也给弹药的开销闹怕了。所以只打算要五十杆。”

侯蒙立刻抛开了这个话题。专心致志的享用起鱼脍。

不一会儿。炙鳝鱼也端上了。这是依据宋代“分食制”端上来的菜。按礼节要先让赵兴评鉴。这种分制下吃饭。很类似现代的日本料理:整整一条鳝鱼盛了三个盘子。盘子很大。菜很少。每只盘子中央放了一小撮鳝鱼段。旁边配了一点水果香料做点缀。

鱼端上来的时候。原本应该退下的梅三娘走上来致谢:“多谢侯大人夸奖。只是“京城无脍”倒不值的忧虑。奴家恐怕的是天下无|。”

侯蒙尚没有回答。帅范抢先插嘴:“怎么。萧峰那小子不许你开店?”

梅三娘于赵兴面前盈盈拜揖:“相公。大郎。奴家五代单传梅三娘的技艺。自奴家嫁人后。这“梅三娘”的称号因奴家而绝。奴家因此愧对祖宗。还请太尉大人垂顾。劝一劝家的夫主。”

梅三娘的丈夫萧峰有赵兴家奴的身份。但梅三娘恳求赵兴却不跪下。这不是因为不尊重赵兴。而是宋代是中国历史上仅有的“站立的王朝”。

自唐迄宋。由于汉人改变了席地而坐的习俗。引起礼节上的变化。一般是行揖礼。连带有叉手和唱喏。《事林广记》卷有《叉手法》和《祗法》的礼节。

在宋代《夷坚支丁》卷5《李晋仁喏样》还记载了一个笑话。说李为县令。参拜磁州州。“初上。鞠躬。厉声作揖。守惊顾。为之退却”。亦即叉手行礼时时唱喏声音太大。吓坏了上官。

被人提醒后。李“明日再至。但俯首拱敬。而不(敢)启齿”。知州又“大怒”。

李也怒了。立用公文形式面询问知州。具状说:“高来不可。低来不可。伏乞降到喏样一个。以凭遵禀施行。”我行礼的时候你感觉到声音高了不成。低了也不成。那行。你给我唱一个喏做样板。我按照你的标准行事。

此举成为当时的一个官场笑话。

而《崔莺莺夜听琴》第三折也记载。张珙见红娘。称“拜揖小娘子”。红娘唱“则见他叉手忙将礼数迎。我这里“万福。先生!””说明当时宋人。连仆人主人之间也确实不用跪拜。

但契丹人党项人女真人蒙古人的见面礼又各不相同。《金史》卷35《礼志》说:“金之拜制。先袖手。微俯身。稍复却。跪左膝。左右摇肘。若舞蹈状。凡跪。摇。下拂膝。上则至左右肩者。凡四。如此者四跪。复以手按右膝。单左膝而成礼。”但有的记载是跪右膝。蹲左膝。左右膝位正好相反。蒙古人最初是左膝下跪。后改为双膝跪拜。

至于跪礼后来又怎么成为“中华传统”。文天祥有记载。《文山先生全集》卷|7记载他自己被俘到元大都。丞相博罗召见。文天祥“长”。通事(翻译)命他“跪”。文天祥说:“南之揖。即北之跪。吾南人。行南礼毕。可赘跪乎?”

文天祥是对元朝丞相说这话的。用最简单的文字描述这番话就是:宋人不跪。

按他老人家的意思。宋人即使见了皇帝。也没有下跪的习惯(至少很少跪拜)。而描写宋人下跪的。那一定是明清穿越人士。他们误把明清习惯搬到了宋朝。

文天祥这一说法记录在《元史》中。说明蒙古人是认可文天祥这说法的这一点。在元朝所写的反应宋人生活的戏剧中都有反映。这也证明。描写宋人下跪的。绝不可能是元代人士。

兴放下筷子。询问:“怎么?我前不久听帅督师说

|意在杭州开店。以传承梅三娘的名声。怎么。萧峰那||允许?”

梅三娘再拜:“大郎说他现在好歹是官身。不许奴家抛头露面。奴家再三劝解。大郎依旧执拗。请相公做主奴家当初的媒人可是相公。你不能不管啊。”

萧大萧二兄弟现在除了负责赵兴庄园的保卫工作。还挂上了杭州马军都头的官位。部下统领一百名骑兵。这就是萧峰嘴中所说的官身。

侯蒙有意无意煽风点火。他闲闲的说:“天下无脍好大的罪名。”

兴笑了:“萧家兄弟眼屎大的官。也敢说官身?!你回去告诉他。我家几个妻妾尚且抛头露面打理家务。这就是大宋。让他少拿辽国那套来说事。要有一名宋官的觉悟。”

这下子。连弄鳝的女娘钱婉儿也跳出来感谢赵兴:“奴家姐妹一定把这话转告萧大萧二他们不服。让他们来太尉这里讨打。”

等梅三娘退下。侯蒙闲闲的询问:“太尉。铁骑军要来了。你这可准备好了马匹。我密州现在战马颇多。要不要支援一二?”

兴接上刚才被打断的思绪。关切的询问:“北洋事务局如今收支情况如何?”

侯蒙摇了摇头:“远远比不上南洋事务局。如今北洋事务局只剩下日本贸易。而高丽才经过战乱。贸易收益上不去……算下来。我北洋事务局今年只有三百万贯的收益。除去上交朝廷的两百万贯。剩下的不足一百万贯。

一百万听起来很多。但这笔钱既要养活军队。还要应付各项开支。实在是捉襟见肘。好在刚刚结束的高战争。让我们有一点土地的收益。这些土地拍卖给了京东东路的财主。算是增加了一点收益。要不然。我们今年都要穷死了。”

兴马上又问:“辽国的贸易如何?……哦。帅监司刚从天津回来。也知道一些辽国的情况。说说?”

侯蒙现任北洋事务局度支郎中。在北洋事务局相当于万俟咏的角色。他叹了口气。回答:“辽国的贸易不好公开讲。毕竟那是走私。但他们连年灾荒。至今元气还没有恢复。

我又听说今年冬天格外寒冷。冻死牲畜无数……现在辽国穷的没有什么可以拿出来贸易的。连一些军马都倒卖给我们了。使马匹的价格跌厉现在辽国的生意。赚不上钱啊。”

帅范紧接着补充:“据我在天津城的观察所的。辽国现在百姓过的很艰难。我们大量布匹的涌入已经使的辽国织娘无以为生。此外。茶叶丝绸盐业的输入。也让辽国也苦不堪言。大机器大作坊出产的东西。价格低廉到辽人难以置信的地步。

最厉害的是冶铁业。我们不限量的向辽国输出农用铁器。辽国原本有铁矿业。但现在。铁矿主都嫌冶炼铁矿石都觉的成本高昂。只喜欢到天津城收购现成农具。回家直接冶炼成军械……

总之一句话。辽国的百姓。现在可谓是水深火热。可少数契丹贵族依旧靠畜牧维持奢华的生活。目前百姓与官员之间隔阂巨大。依我看。辽国已怠怠可危。只欠一颗火苗了。”

帅范说的是辽国。可侯蒙总感觉他说的是宋徽宗治下的大宋。

“农民。辽国的农民还没有破产。而我们这里。随着各州的公路畅通。加上水利设施被不惜代价的扔钱砸出一个旱涝保收的灌溉体系。使现如今。我们的粮价也跌的惨”。赵兴若有所思的说。

帅范赶紧补充:“没错。我们在斯里兰卡的垦殖点今年获的了大丰收。再加上从交趾广州收获的双季稻……现在粮价跌的不像话。农民谁还地呢?”

侯蒙叹息:“谷贱伤农啊……”

兴拿起了筷子。用筷子摆弄了一下鱼身。却没有心思吃鱼。他沉吟的说:“我准备今年动用应急资金。用保护价收购农民手中的粮食可官府也不可能平白添钱。必须让这笔钱滚动起来生息……不如我们卖给辽国。这利息从本国百姓手里出来。不如从辽国百姓那里赚来。”

帅范并没有被赵兴这项提议吓倒。按宋律。贩卖给辽国人粮食是犯禁的。赵兴以前也在竭力控制粮食流出量。但现在他却要全面开放粮禁。

帅范眯着眼睛点头。侯蒙眼前一亮。马上插嘴:“听说倭国那里粮食也大丰收……嗯。我北洋事务局闲钱不多。只能拿出来五艘战船。二十万贯。是不是让我方也参与这生意?”

兴慨然说:“你刚才说谷贱伤农。南洋事务局北洋事务局联手用保护价收购农民手中的余粮。这是悯农之举。是爱惜民力。是君子政治。所以。参与者自然多多益善。”

侯蒙试探的问:“朝廷的禁令……”

帅范摆手:“别管它!”(未完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