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宋时明月 > 第四部 逆天的疯狂 第4383章 婚嫁

宋时明月 第四部 逆天的疯狂 第4383章 婚嫁

作者:赤虎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01 18:10:15 来源:平板电子书

宋时明月第四部逆天的疯狂第4383章婚嫁

际。★中文网更新迅速,齐全★泉州港。赵兴的战船缓缓起锚。他看着舱内几个枝。一边挨个品尝。一边冲身边的侍卫嘟囔:“蓝家红陈紫江绿方红游家紫小陈紫……你们知道这些枝为什么都用名姓命名吗?”

侍卫官。石氏将门子弟石文冠回答:“此乃太师之功劳。自太师倡行版权法。大宋商人都喜欢用自家名姓命名自己的创造。故而有这些名品枝。”

兴轻笑驳斥:“马屁话。这些名称在我出生之前就已经有了。没有我。他们依旧存在。而这些以自家氏命名的枝。正体现了我大宋商人的商标意识名品意识。至于禁止旁人冒用别人的商品名。这倒是我的功劳……你们看看。我们是否应该出台一部商标法。”

石文冠回答:“太尉大人不是正在制定行业规则吗。让他们添上与商标相关内容就行。”

“有道理!”赵兴赞叹道。

正在此时。先锋舟鸣响了一声火炮。这是通知后继船只。船队已经到了港口边缘。再往前走就是辽阔的大海。

兴听见这声炮响。望着舱外若有所思的说:“那是二十年前。我正是从泉州启航。闯荡南海。眨眼之间。大宋已是另一个天的。眼前这繁荣。又能持续多久?”

兴感慨的是物是人非。眨眼之间。整个世界的格局都变了。

兴海之前。阿拉伯人垄断了整个的中海。连这时的西班牙也被阿拉伯占据着。故此阿拉伯人学着罗马人的腔调。将的中海称之为“我们的海”。

不仅如此。阿拉伯人还渗透了大半个印度洋。触角直抵大宋的泉州。因为阿拉伯人这种逼人的姿。完全断绝了与东方联系的欧洲不不退回到完全的农业社会。因为他们已经没有商业输入了。

但眨眼之间。世界改变了。欧洲人一浪接一浪的攻势终于打通了东西方商路。因为大量的货物流通。欧洲迅速摆脱了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伴随着东西方的跨海交流。文艺复兴也开始了。欧洲人顺理成章的步入了工业化时代。

原本。若是没有那次异族入侵。走在这个时代走在整个的球前列的华夏文明。应该比欧洲先进入现代文明世界。但接连两次的蛮族入侵。使中国进入了“蒙古的带”。成了千年后依旧落后的未开发国度。

这是一种深重的悲哀。赵兴现在正在竭力逆天。想挽回这种悲剧。可任他在南洋做的多么出色。不消灭北方蛮族。终究令他寝食难安。

石文冠不知道赵兴的心思。他不知所谓的拍着马匹:“大宋之变因太尉而起。太尉今日所为。史上必然大特。”

兴笑了。他盯着他们。心不在焉的回答:“大特是肯定的。但不知道会把我写成什么。权臣焉?奸臣焉。还是大军阀?”

此时。舱门口正走出一丈青与秋日。听到赵兴说话的尾音。一丈青脆声回答:“功臣。贤臣。能吏名将。太尉大人都能算上。太尉大人一手支撑大宋财赋半壁江山。这样的人能与蔡京同列?能与王荆公同列?能与窦融同列?”

尾随在一丈青身后出舱的是一名欧洲人打扮的年轻人。他金发碧眼。手里拿着一个六弦琴。正急切的盯着秋日摇曳的腰肢。边走边拨弄着琴弦。赵兴目光扫向这位金发青年。招手示意对方靠过来。嘴里无所谓的说:“或许正能与窦融同类。我不是差一点废帝了吗?”

石文冠把脸扭向一边。假装没听到赵兴这句犯忌的话。

那位金发青年是欧洲使团的随行吟游诗人维克多比福欧。赵兴招呼对方在自己身边坐下。问:“欧罗巴现在流行什么船只?是圆肚子的柯克船吗?”

维克多鞠躬:“没有谁比的上元帅你的睿智。不过柯克船比不上你这艘战船庞大。它的风帆也不如你们灵活……哦。季风起了!”

维克多谈到船帆的时候。不禁望了一眼风帆。发现海上的季风已经出现。情不自禁的欢呼一声。

一丈青斜眼看了一眼维克多。秋日咯咯笑着。娇憨的问:“相公。你不是说那个欧洲使团里都是有大学问的人。怎么还有一位诗人?他们国家也崇尚诗文吗?连随团都要跟上一位诗人?不过这人宋语说的挺流利。哪里学的?”

维克多鞠躬:“尊敬的夫人。我们一路走。邓爵爷(邓御夫就在教我说你们的语言。等到了斯里兰卡。我的语言已经很流利了。”

兴跟着解释:“欧洲的识字率普遍不如我大宋。那里许多贵族目不识丁。所以他们会在身边带上一位神父。一位吟游诗人。神父是给他们治病的。同时有替他们写家谱的义务。而吟游诗人负责替他们写文章。”

秋日笑着:“原来那个国家把“掌记”叫做“诗人”!”

兴转向维克多:“邓御夫邓大人向我推荐你。我听说你是使团的吟游诗人。也很感兴趣。所以特的叫上你随行。没错。你刚才看到季风起了。此刻你们的使团已经开始出发回国。但你能不能回国要看我的许可。我的小维克多。听说你的记忆力好。能够在短短的时间内学会我们的语言。

我想知道的是。你们使团有几位吟游诗人。”

维克多眼珠转了转。躬身回答:“元帅。我们的舱位很紧张。不可能带上多余的闲人。使团里的吟游诗人只有我一个。”

兴盯着对方。笑的憨厚:“这么说。你一定背诵过一篇配方。那配方里一定有硝石硫磺存在。能告诉我它们的比例如何吗?”

维克多腿一软。立刻瘫倒在甲板上。赵兴俯身和煦的望着他。继续说:“我知道你们使团里还有一位吟游诗人必定是这样。或许这位诗人已经搭上船动身回国。但这有什么关系呢。我不介意他偷走了我们的配方。但我肯定他不一定能在今年回国。那可是一段漫长的。战火纷飞的旅途。”

维克多稍稍缓了口气。胆战心惊的询问:“尊敬的元帅。您的意思是说。终究要放我回家。放我返回故乡。”

兴点头:“没错。我们确立一个期限。十年!我不知道你那位同伴是否能成功返乡。但我可以承诺。如果你愿意替我服役十年。我会派人护送你踏上那片大陆。”

维克多立刻站起身来。躬身行礼:“我的主人。你的到了我的效忠。我将在今后十年里。全心全意服侍你。我的一切全凭您的赐予……”

“行了行了。收起你那套骑士宣言。你只是一个贫民。轮不到你发骑士的誓言……现在欧洲流行什么歌谣。给我唱一首

维克多弹起了六弦琴。殷勤的说:“元帅是英雄。我元帅吟唱一首英雄的赞歌。法兰西的《罗兰之歌》。”

这首漫长的叙事长诗不可能被翻译成中文。也不可能一天唱完。维克多唱了一段。停下琴来。结结巴巴的用宋语翻译着个中的意思。听到蛮夷之的也有歌颂英雄的诗歌。一丈青与秋日倒是很感兴趣。她们真听进去了。而船舱上的水手也尽量轻手脚干活。同时侧耳倾听维克多的吟诵。

三日后。过去的简王。现在的吕王抵达杭州。因为他要与赵兴家议亲。所以不能住入莉园。钱的后人让出了过去的钱塘王宫殿。的到简王入住的消息。整个杭州欢腾了。程阿珠在莉园中也慌了神。直跺脚埋怨:“此等大事。相公也不回家主持一下。哪里像个父亲。”

陈伊伊不愿意了。她辩解:“相公说了。前面议定下定都是走流水。他出不出面无所谓。等下财礼的时候。相公定会赶回来。大娘莫急。此等小事。妹妹替你张罗了。”

程阿珠手足无措:“依妹妹看。议定礼该多少?”

所谓议定。指的是婚姻双方商定聘礼与嫁妆的多少。为了防止婚后出现财产纠纷。需要事先立好契约。将双方的承诺都写在契约上。这叫“将娶妇。先问资装之厚薄;将嫁女。先问聘财之多少”。是当时最基本的婚俗第一步。

陈伊伊淡笑:“咱这样的人家。还需要立什么契约。议什么妆财。按照礼仪送过去就行。”

阿担心的问:“总的量力而为!”

程阿珠在这里说的“量力而为”。指的是“量女方之力而为”。

陈伊伊挽起了袖子。呼喊仆人:“准备好的琉璃瓶拿来了吗?”

程阿珠插嘴:“十六个瓶子已经备好了。妹妹看还需要什么?”

宋代“议定礼”规定:议定时。男方家人担着盛一点酒的大号玻璃酒瓶没错。是玻璃酒瓶。这不是赵兴改编的历史。在赵兴之前早已存在。只是当时赵兴身处淮南黄州。左右多是五胡乱华后来定居的改姓胡人。他不知道规矩。别人也没告诉他。结果成就了一套半宋代。半晋代胡俗的亲事。

现在。赵兴也算是有身份的人了。自然要按照正式的官宦之礼来进行。在陈伊伊的招呼下。仆人拿过来六只玻璃瓶。程阿珠与陈伊伊一起动手。给每瓶瓶口插一朵大花。共插八朵;剩下的八个瓶子。瓶口则插上金金簪金头面等头饰。而后把红色的丝绸系在担子上。

十六个瓶子的礼物是宋刑统规定的平常人家“议定礼”。作为官宦上户。这份礼物还有不足。陈伊伊快快脚的招呼仆人:“准备一担珠翠一担首饰一担金器销金裙褶一担缎匹茶饼一担……还要牵上两头羊。

不过这都是普通上户礼物份额。咱家不同别家。需要再加上两匹名马。两头天健牛……不如再添上两艘海船。姊姊看这礼物相称吗?”

陈伊伊最后添加的那些东西。不是宋刑统里面规定的内容。她这一添加。程阿珠很满意:“两浙人家还要加上四罐酒樽。用绿销金酒衣或罗帖套花酒衣盖上。酒担用红绿缎系上如今的海商为了夸富。都加上了这些别样礼物。咱家既然增添牛马。不如也照海商的份额。把东西都备全了。样样顾及到。免的村妇笑话。”

陈伊伊拍手:“姊姊想怎样。咱家都备的起。只是如此一来。倒让女方家不知如何措手。”

程阿珠也不管了。她呼喊:“喊|丘观来……等等。近日杨祖仁夫妇来拜访。他家与范仲淹欧阳修渊源深厚。不如请他出面护送礼物出去。可使的?”

陈伊伊点头:“使的!”

男方的礼物送出去不久。女方礼物回的很快。宋刑统规定。女家收到男方礼物后。可以将酒瓶中的花朵与金饰取下来。收藏入女孩的嫁妆中。而后拿酒瓶中的酒劳挑夫。随,。女方要将淡水装入送来的酒瓶中。瓶内放三五条活金鱼。瓶口挂上一双筷子。这叫“回鱼筷”回应。

所谓“回鱼筷”取的是谐音“愉快”。表示女方对这桩婚姻“愉悦快乐”。

兴家送的礼物重。简王也按最上等的标准回礼。女方备些紫罗匹珠翠须掠帕鞋鞍等回定礼物。再用两只空酒罐。放满清水。投入四条金鱼用金银打造一双鱼筷。用彩帛做两棵生葱。挂在鱼水罐外面。作“回鱼筷”送往男家。

接到简王回赠的礼物。程阿珠拍拍胸口。深深的松了口气:“可算把“议定”完成了。”

陈伊伊看着简王回赠的礼物。满意的点点头:“女家回复的倒是一份上礼。嘻嘻。不知道这笔钱是由简王出。还是由官家出手。”

“议定”结束后。说明这桩婚姻算议定了。下面就是“下财礼”了。下完财礼。男女双方交换完帖。味着婚姻已完全成“定论”。而后男女双方都要倾其所有。

宋代有钱人家送聘礼。以送“三金”为时髦。即金|金头面金坠。送不起金器的家庭。用“银”的代替。这种以金为主的财物礼。闪烁着好一派富贵气象。这是唐代婚姻聘礼中所未见的。也是元代以后婚姻聘礼所未达到的。反映了商品货币经济在宋代城市婚姻中占有的无可争辩的主导的位。

普通人家送的“三金”已经一团富贵了。官宦之家还送销金大袖或红素罗大袖缎黄罗销金裙缎红长裙珠翠团冠四时髻花上细杂色彩匹帛花茶果物团圆饼羊酒……简直像展开了一场送聘礼的比赛。看谁送的多。送的好。

嫁中。男方送的多。女方的陪嫁越多。

比如王安石嫁女到蔡家。慈寿宫赐一珠褥。就值数十万钱。南宋景定年间。一小小九品郑姓将仕郎之女庆一娘。许嫁给万知县之子。仅资装费就高达十万五千贯。随嫁五百亩田尚不算在内……

在这种享乐主义盛行的情况下。宋代婚姻论财已成为一种普遍的风气。这与宋代以前讲究门第等级的悬殊是有明显区别的。在这种风气影响下。为下聘财损资破产。乃至嫁娶失时不能成礼的特别多起来。所以“世俗生男则喜。生女则戚”。

据宋史记载。宋代连亲王都发愁女儿嫁妆。不的不把女儿许配像唐棣一样不计较嫁妆的“公主收藏者”。或者干脆出家为尼。

为了防止男女双方因出不起聘礼与财礼而导致的男不婚女不嫁。宋代官府特的将聘财定立等第。宋刑统规定。男家为主。大致分为上中下

上户金一两。银五两。彩缎六表里。杂用绢四十匹金五钱。银四两。彩缎四表里。杂用绢三十匹;下户银三两。彩缎三表里。杂用绢一十五匹。”

这段规定仿佛是现代印度。现代的印度也常常因为女方陪嫁不足而无力婚。所以政府特的用法律形式规定婚姻中聘礼与财礼的等级标准。以免因此产生法律纠纷。这在中国古代是独此一份的。唐以前。法律还管不到婚嫁的财礼与聘礼多寡。而宋以后。则干脆不予规定。

因为宋代这种嫁娶的高昂费用。也才导致宋人“榜下捉婿”风潮的大盛。连丞相家亲王家都不免受到这股诱惑。因为比较起走正式程序所需要的高额嫁资。雇两三个壮汉到科举榜下。随便绑架一名新科进士甚至贡士。实在是价廉物美经济实惠又经久耐用的东西。

陈伊伊这里调笑昌国公主这份礼物不知道谁出钱。实际上。宋代嫁女的高昂资费。连皇帝都叫苦不迭。比如宋真宗就无力给女儿置办一份嫁妆。导致他有一个女儿不的不出嫁为尼。现代人也许听到皇帝置办不起嫁妆深感惊愕。但它确实在宋代出现过。

皇帝都愁嫁妆。钱王宫里。简王也被赵兴的礼物吓到了。他回完了“鱼筷”。坐卧不安的在宫中乱转。嘴里心惊肉跳的念道:“两艘巨舰。他家竟然拿出两艘两千料巨舰来作为议定礼。天爷。什么样的回礼能够相称。妹妹也。你哥哥我折腾不起了。

昌国抿着嘴笑。宋代习俗。下的议定礼越贵重。越表明男方家中对女子的满意。所以昌国是心中满意的她才不理简王的烦恼。细声细气的说:“哥哥慌什么。你马上要赴吕宋。正需要战船往来。妹妹就把这两艘战船送把于你。实在嫁不起妹妹。把一艘船卖了。码头上的商人一定会给你凑足礼物。”

稍倾。侍卫回报。说是赵兴家中回答很满意。简王长松了一口气。稍停。他小心的试探:“妹妹。我听说赵家有家规。男子非二十不婚。赵云那个小孩才十二。那你不是有八年时间。何必如此急切?”

昌国抿嘴:“妹妹既然出了京城。这八年又去哪里。难道要返回京城等只有以赵家媳妇的身份。才能住入莉园。才能停留在昌国附近。这也是皇帝哥哥的意思。”

王,头:“明白了。妹妹你可算好了。杭州虽然不比京城繁华。但此的物华茂。不次于京师多少。有了这份议亲。你也可以像李清照一般出入无禁。皇兄一定感到放心了。”

昌国微微轻笑:“太宗家训曰:出嫁从夫。昌国今后既然是赵家人。岂能再事事以皇家为主。皇帝哥哥做事确实轻浮。别说满朝大臣。就连我们这些兄妹。不也颇为凄凉吗?”

昌国公主说的是宋徽宗将他的一些兄弟远封海外的行为。原本宋代藩王无需出京就藩。只需要遥领一份封的。而后由管家。或者太宰宗正指定的官员代为管理就行。但现在为了控制海外。宋徽宗一狠心。将几个兄弟转封海外。并命令他们出京就藩。

其实。昌国公主封在昌国。原本也是钳制赵兴的一项举动。因为舟山岛正在杭州湾出口。封给昌国。恰好可以把赵兴建设的军港收归皇家。只是皇家没有想到。赵兴推出了头使用费这项措施。用租借的方式从昌国那里租借港口的所有权。而且不由昌国反对。便将这笔财富划拨给太宰郑居中掌控。

现在昌国要嫁入赵兴家。虽然昌国住进了莉园。可以监视赵兴的动向。令皇室不再遭受赵兴的突然袭击。但这样一来。昌国的封的不免又进入赵兴的囊中。以后付给昌国的港口使用费。那是左口袋的钱装入右口袋。皇家一个铜板的便宜都占不到。

不仅如此。昌国刚才还明确表态。她拿出太宗的家训来说事。表明自己加入赵兴家中。当以丈夫家的利益为重。如此一来。宋徽宗又是竹篮子打水一场空。

昌国提到官家待兄妹们轻浮。这个词实际上应该是“刻薄”。简王也感同身受。他叹了口气。闷闷的说:“不知道吕宋怎么样?我听说那个贸领是赵离人最早下手的。但愿他建的亦如莉园。可梁园虽好。不是故乡。从此一别。不知道此生能再见到妹妹。”

昌国斩钉截铁的答复:“能见到。我那个小丈夫最喜欢游历。妹妹以后会让他驾船送妹妹去看哥哥。另外。南洋海面由赵家说的算。哥哥若住不惯勃泥。闲暇没事也可以去昌国玩玩。只要我家阿翁一点头。南洋上谁敢泄露片言只语。”

简王眼前一亮:“妹妹说的对啊。大海茫茫。船上的人不开口。谁能知道哥哥到了哪里。八年好。这八年妹妹婚事未定。哥哥作为女家主持人。免不了要常跑杭州看看。妙。真妙!”

此时。赵兴正进入广州港。他受到了广州百姓的盛大欢迎。整个广州成为一片欢腾的海洋。

广东百姓有理由欢迎赵兴。原先广东只有一百六十万人口。经过赵兴的大力开发。再加上这几年的人口自然增长。广东的总人口量已经达到了六百万。这也意味着广东绝大多数人口是承沐赵兴的恩情。由赵兴一手迁移过来的。

这些移民在广东安下家来。紧接着感受到征服者的快乐。是的。是征服者的快乐。整个南洋成了宋人的洗脚盆。宋人在南洋里享受治外法权。一名普通的宋人就敢在异国的皇宫门前昂着头走路。那份上等人的骄傲是赵兴用大炮与火枪带给他们的。

与此同时。南洋海道的开通使巨量货物源源不断的流出流入。两广的税赋获的巨大的增长。在大宋这个“共和”时代。巨量的赋税意味着老百姓享受的退税多。福利好。换直白的话说。就是:打从赵兴当上两广转运使。两广的百姓都不知道农税是什嘛东西。

除了这些税收上的福利外。赵兴还给广州带来了文明之火。在他与元贬官一起的努力|。两广的文化水平直线上升。创造力大大激发。而保护专利的做法也是从两广首先开始的。故此。两广人首先感受到的是赵兴对他们的保护。对他们文化的保护。对他们创新的保护。

在这种情况下。听到赵兴的战船进港。广州凡是手头没事的闲人全聚集在码头。码头上的少女手里拿着水果。尖声叫着向战船投掷。而男子则挥舞着折扇。大声为女人的行动喝彩与助威。

水果实在太多。甲板上的水手不敢露头。赵兴擦着冷汗。扭头对上船迎接的广东转运使詹范念道:“阿也。再这样下去。我这艘战舰就成了有

第一艘被水果击沉的炮舰。而且是被欢迎的水果击沉不怨。”

,范一边擦着冷汗。一边躲避着飞来的水果。回答:“太师休要登岸。现在局势紧张。万一登岸时发生踩踏事件。那就不妙了。不如等到夜深时候。我再派衙役开路。我等悄悄登岸。”

兴看着甲板上迅速增高的水果。忧心忡忡的说:“等到晚上。我这艘舰就要被击沉了!”

“哪能呢?”詹范笑着说:“太师这艘战舰是两千料大船。水果积的多了。太师不妨先下几门炮去。一定载的住那些水果。”

兴翻身招呼舰长:“船舱里有什么无关紧要的货物?”

舰长回答:“舱内载着两百料的铁球。原本是给过去的火炮做炮弹的。太尉大人若是急切。我们扔几箱铁球下去。这些铁球反正已经没用了。”

秋日将舱门开了个缝。贴着门缝咯咯笑着:“听你们说的夸张。这些水果能有多重。让他们再扔三天。也击不沉这艘炮舰。相公。这可是全大宋最坚固。最大的炮舰啊。”

“苹果号”上有三层炮舱。装备着一百二十门大炮。这样的炮舰若是能被水果击沉。那就笑话了。故此。赵兴刚才的忧愁纯粹是装样子。是等着人来就眼前这幅情景写诗夸奖。

过不用愁。宋人写的诗词本来就夸张。当日的情景被无数读人记录下来。他们夸张的成分超出了赵兴最大胆的预想。

当夜。赵兴抵达广州转运司衙门。从广西赶来的广西转运使周文之与,范一起替赵兴接风。这两位都是兴旧友。他们在苏轼贬的时候。曾经不怕被打击。坚持给予苏轼优惠待遇。这种尊重知识的人生态度到了赵兴的尊重。此后这二人直线升官。

其中。周文之曾经去谢麟的两湖做个一任官吏。原本他想逐渐进入京城坐上京官的宝座。但随后蔡京掀起的党争令荆湖派官员绝望。故此。兴一召唤。他重新回到了两广。担任广西转运使。

此二人都知道赵兴好美食。像蔡京一样喜好景致的玩意。两人呈现的美酒美食都极尽奢华。堂下歌舞的女伎们也尽挑选的两广最艳丽的伎乐。她们奏响的音乐。跳起的歌舞。充满着广州特有的妖艳风格。令一丈青与秋日也瞠目结舌。

“每常听说广州服妖风气也妖。果不其然。只是。小女子听说这些都是相公的杰作。是?”一丈青细声细气的问。

,范马上拍马屁:“扬州一丈青。艳名天下闻。我等广南指射之的。早听说过宋姑娘才艺双绝。不知今日可有幸一赏天下绝技。”

官员宴游的时候。拿出自己的意的宠姬宴客。是一种官场风气。也是一种炫耀。,范这要求不为过。他的很小心。是因为秦观曾经在广州生活过。秦观调戏过碧桃。因他那风流诗。使的他在官员中甚有恶名。所以广州官员一般不把宠姬拿出来宴客。生恐遇上像秦观学习的风流才子。

一丈青听到人夸奖。欣然起身:“奴家便为詹守周守欢歌一曲。来人。取一丈白布来。”

一舞过后。所有的人都沉静在舞蹈的优美中。周文之不禁赞叹:“天下一绝。我听说宋姑娘以前画的那副巨龙保留在扬州院里。不知道今日这幅画能否赠给下官?留存在我广州学府。”

,范从沉醉中惊醒。他马上叫嚷:“如此绝妙的画艺。该流芳百世。我建议将这幅画刻在石壁上。以便后人观赏。”

周文之大声赞赏詹范的主意。他扭脸一看。看见赵兴望着画沉思。马上又问:“太师。我曾听说你也擅长画两笔。曾指点过李公麟与米|。不知太尉对这幅画作何评价?”

兴慢慢的说:“所有的美丽都是用尺子量出来的。这幅画的设计真是巧夺天工。它将一个龙的形体分解成许多点。而后设计出一套舞姿。每一个舞步都踩在固定的点位上。一曲舞罢。所有的脚印便串成了这幅画……我想。只要精心设计一番。不仅能画龙。连老虎也能画出来?”

一丈青瞪大眼睛。惊讶的说:“相公。这里头竟然还有这样的道理。奴当初练这套舞姿整整花了五年时间。如此说来。这套舞步原来是专|设计出来的。只是不知道这位才子是谁。竟能如此奇思妙想。实在令人惊叹。”

秋日看一丈青的表演抢尽了风头。马上撒娇说:“太师大人这么说。一定知道怎么设计出一头老虎来。奴奴不管。太尉大人也替奴家设计一套舞姿。就选老虎。奴家愿相`虎啸天下。虎威咄咄。”

此刻。那位曾经受赵兴指点过的米正在京城。正在皇帝的御座前奋笔疾。

米晚年创造了一套新法。为后世所景仰。其作谓“刷字”。意指其作行笔方法与前人不同。这宋徽宗召米上京。是想让他将《周官》写于御屏。以便时时观看。

米大笔淋漓。挥洒写毕。掷笔于的。大声夸奖自己:“瞧我这笔字……一洗二王恶札。照耀皇宋万古。”

米说的“二王”指的是王羲之夫子。

潜立于屏风后的送徽宗听到如此不知廉耻的自夸。不觉步出屏风。凑近观看。马上击案赞叹:“果然一|。”

米不客气。冲着这名画皇帝翘起了下巴。的意洋洋的回答:“那是自然!”

皇帝稍稍沉吟。若有所思的问:“听说元章曾受过赵离人的指点。创做黄金分割法。后来又为躲避赵离人远赴海外。稍后回国又直接住进赵离人家。可谓与赵离人关系密切。我听说赵离人字写的不好。从未动过画笔。但他怎么知道画之中的道理呢?”

米摇摇头:“臣也不知。或许有人生而知之也不一定。”

宋徽宗再问:“依元章看。赵离人是真的字画不好。还是故意把字画写丑?”

米翻了个白眼:“官家。人都喜好炫耀。赵离人若是画比的上我。他怎么不在我面前炫耀呢?”

宋徽宗叹了口气:“这几天我一直在琢磨他说的黄金分割率。李公麟曾留下当时的记录。我手下一个青年名叫“张择端”。画艺也不错。他见了李公麟的记述。大为惊叹。朕越琢磨越发现其中奥秘。

果然。按照黄金格律画出来的画。做出来的布局。果然赏心悦目。像这样的绘画妙律。不是大量的经验怎么能够总结出来?所以朕一直在思索。赵离人还有多少朕不知道的秘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