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宋时明月 > 第四部 逆天的疯狂 第4393章 冬季攻势

宋时明月 第四部 逆天的疯狂 第4393章 冬季攻势

作者:赤虎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01 18:10:15 来源:平板电子书

广生挥了挥衣袖,答:“我以为磨古斯旧部一定来L刚才经略大人也如此猜测,这说明太师大人那里已经动了,鞑靼自东胜州而来,太师一定留有后手,他不经枢密院,不留印信凭证,这是一个考验。**中文网*超速更新最新章节*).”

种师中一下子就明白了赵兴策划了对西夏的攻略,但他又不希望这个攻略被枢密院知道,故此,当他动计划的时候,连延路有关方面也通知,就看当地军官有没有默契,猜想延路的反应不外两策,如果延路将鞑靼的入境按程序报告枢密院,而后让枢密院正式审批,则意味着赵兴的作战计划也必须先跟枢密院透露口风,如此一来,赵兴很可能放弃这个作战的计划,另外寻找其他的策略。

但如果延路心有灵犀的向朝廷隐瞒鞑靼过境的消息,则意味着延路肯配合他的保密策略,如此,赵兴下一步很可能主动找陕西当地的官员进行商议。赵兴在陕西有雄厚的人脉,在军中威望很高,只要上级军官愿意协助,想必他不担心计划的顺利执行。

种师中与折可适想明白了,他们相互看了一眼,种师中以目示意,折可适马上出声:“我延路隶属永兴军路,这样的事要瞒过永兴军路,恐怕要仔细寻思一条行进路线……且待:丘观抵达后再说。”

:丘观果然在十六日抵达,他拜会了种师中后,不等种师中说话,便没头没脑的说了一句:“环庆方面不成问题!”

这句话一说,在座的种师中与折可适都明白了。这果然是一个考验,秦风路刘仲武已经彻底卖身投靠,而环庆方面赵兴打下了雄厚的基础,只要延路放行鞑靼人,环庆方面自然予以配合,鞑靼人过了环庆则进入刘仲武的秦风路,如此一来,这支部族过境的消息就被全盘隐瞒了。

再往深的想一想,刘仲武倍道而行,是想返回秦风路提前规划这支鞑靼人的行进路线,等鞑靼人抵达后,就是刘仲武动冬季攻势地时间,他利用这支鞑靼人做先锋,突入白雪皑皑的青唐,打算一战解决赵怀德,而后恰好是春季,鞑靼人便顺势安置下来,在青唐草原替大宋牧马,而他们的存在也是大宋的战略缓冲带。如此一来,大宋就可以翻过身来,无后顾之忧的对付西夏了。

折可适盯着种师中,等待对方表态,种师中思考半晌,决然的表态:“延路粮草储备没问题,边境有几个我亲信的寨子,可以安排他们提供粮草,只是他们不能靠近这些寨子二十里,能做到吗?”

:丘观笑呵呵的回答:“没问题!延路所处地军粮,由太师大人补偿,这支部族没多少人,所需物资不多,一点小钱而已,太尉大人自掏腰包了。”

种师中严肃的板起脸来:“太尉大人虽然富有,但我知道此举也是为国为民,也是为陕西解决百年边患,我延路该出的力一点都不少,这份粮草无需太尉负担。”

:丘观收起了笑容。拱手称谢:“小种经略胸怀坦荡。义气凛然。下官拜服!”

种师中反身叮咛折可适:“安排一支军队冬季训练。沿途护送鞑靼人穿州过境。鞑靼人所需地粮草便从这支军队地消耗中列支。”

所谓“沿途护送”。其实也就是沿途监视。种师中毕竟还是不放心。

腊月。延路突兀地向永兴军路报告雪灾。说是辖下十一个县受灾。紧接着。刘仲武也向朝廷报告雪灾。这份奏章递送到朝廷地时候。赵兴一份要求增加南洋兵力地奏章也抵达朝廷。

张商英见到这两份奏章。不以为然地吩咐:“朝廷救灾向有惯例。无非是将灾民编入厢军。由朝廷出钱供养……他赵离人不是正要求南洋增加兵力吗。巧了。编练地厢军都送到他那里。这可是他要求地。总不能因为这厢军过去。再向朝廷伸手要钱。”

陕西是边境。陕西地奏章朝廷向来重视。听到陕西报灾地消息。黄庭坚也赶到了紫宸殿。除了他之外。还有开封府府尹王钦臣。枢密院枢密使刘逵、御史台右正言张。

张商英说这个话的时候,张嘴唇动了一下,黄庭坚严厉的瞥了他一眼,张把话又咽了回去,王钦臣显得潇洒,他仰脸向天,轻松的说:“赵相公要求的数量很大,按他的计算,海外至少需要二十万厢军,连上家属,大约有一百四十万人。陕西是边境,恐怕一时抽不出那么多兵来。

道君宋徽宗)昔日兴起花石纲,苏州、两淮普遍受难,这些地方人口稠密,不如釜底抽薪,将那些受害地百姓人家全部编入厢军,许诺朝廷以南洋之地予以补偿。具体如何补偿由赵离人愁去。我们不管。”

张的动作张商英觉了,黄庭坚地阻止也让他心惊肉跳,他拿起几份奏章,心有余悸的自言自语:“巧啊,赵离人这奏章恰好解决了朝廷地难题。”

张商英一边说,一边用眼角偷瞥着几位大人的脸色,刘逵脸上表情一片茫然,黄庭坚等人若无其事,张商英又思索了一下,扔下奏章回答:“就这么定了,从陕西编练厢军,再从苏州编练受灾百姓……南洋地地一亩才数十个铜板,如此一来,道君皇帝造成的)百贯左右的损害,怕要折算成千亩土地,若有万贯损害,折算的土地怕是一天都走不完,百姓这下也该满意了。”

张商英说完,又叹息说:“两年了,这两年过去了,我们还有擦不完的屁股。”

黄庭坚沉默不语,他拱一拱手,告辞而出。张与王钦臣紧紧跟随,张商英冲刘逵呶呶嘴,小声叮咛:“快派一个大阁跟随,听听他们在说什么,我怀疑这里头另有名堂。”

厢丁的编练以及军队的调动属于枢密院管辖,刘逵是韩忠彦举荐的旧党人员,严格的说他是倾赵兴的党派,但如今韩忠彦去世,使他的立场有点摇摆不定,听到张商英的吩咐,他赶忙叫过来一名太监,叮咛几句,这

上出殿而去,不久,太监返回,汇报说:“黄相公走门洞,曾仰天叹息一句:‘赵离人又手痒了,瞧这架势,恐怕是西夏。’”

“西夏,西夏能有什么?”刘逵茫然地瞪大眼睛。

张商英愣了一下,沉默片刻,他慢悠悠的回答:“韩相公辞世后,推荐侯蒙候元功接任北洋衙门,历来南洋事务局、北洋事务局是由三宫出任的,侯蒙虽负士林声望,但毕竟是一名州官,朝廷的意思是别遣宗室子出任北洋衙门提举,而以侯蒙为职官。”

张商英这句话的意思是:作为旧党的大本营,朝廷要派遣一名宗室王爷出任北洋事务局的寄禄官,而这名寄禄官挂了北洋事务局的提举头衔,却并不到任,实际上地差遣官还以侯蒙为主。只是身为差遣,侯蒙头上不能罩上“三师”的头衔。

刘逵点头:“朝廷既然已经定了,还请尽快下令,以免北洋事务局空悬职官。”

张商英拉完了关系,接着又谈正事:“黄鲁直在赵兴身边待过数年,熟悉赵兴的脾性,他这么一说,绝对不是无的放矢,只是我纳闷,陕西厢丁移戎,跟对付西夏有什么关联?”

刘逵若有所思:“赵离人的心思我猜不透,当初韩相曾说过,赵离人设计圈套,总是一个套一个,后手不断,唯有事到临头才能恍然。黄相公既然如此说,那一定是有根据,或许赵离人是想训练陕西厢丁,但这对朝廷也有好处。朝廷不花一个钱,让赵离人安置数万厢丁,这种不会有错。”

张商英点头:“本相昔日听吕惠卿与章老大人都说过,赵离人设计地计谋,最擅长用蜜糖裹住大棒,初一看,这计策甜蜜无比,对你大有好处,但等到你添光蜜糖,就会现里面是冰冷的铁棒。

今日这计策,初一听对朝廷确实有利,但我却猜不透,这蜜糖里裹的是什么棒子。你为枢密使,我听说侯蒙与赵离人交情不错,你当努力探听一下,这赵离人又打着什么主意。”

刘逵点头,他又一指桌案上地几份奏章,询问:“如此,陕西所请,赵离人所求,该如何处理?”

张商英点头:“且顾眼前今各地民变不断,都是道君陛下的遗祸,陕西所请,赵离人所求,短期看对朝廷有好处,我等别无它策,只能先添干那些蜜糖了。”

刘逵领命而去,随后,朝廷明诏,同意在陕西编练厢军,新编练的厢军将移戎杭州,由杭州出面安置在海外。同时编练的还有苏州各地地厢丁。

中国人乡土观念浓厚,知道编练厢军要移送海外后,两地百姓多有逃亡,陕西方面随后递交申请,希望派遣两支军队一路押送厢军送抵杭州,而由此出现的兵力空缺,希望朝廷能将整编过后的禁军调遣来陕西移戎。

朝廷禁军移戎它地,是宋朝对于地方的一种钳制策略,难得有地方出函要求禁军去他们那里消耗当地粮草,刘逵想都没想,立刻批复同意,事后,他意犹未尽的要求苏州方面也派出主力禁军押运厢军前去杭州,同时催促赵兴赶紧公布南洋垦殖策略。

赵兴很爽快,马上工部厢军的垦殖策略,他宣布:移戎厢军服役期为十年,服役期间薪水按照南洋事务局海外服役薪水放,同时还补偿等同于当年薪水地田地,而田地出产概不征税,完全归移戎厢军自己所有,若移戎期过后,厢军愿意在当地扎根,则分给他们土地,永为他们自己所有。

这些策略很枯燥,一般人无法细抠字眼去理解,但条令后还举了一个例子:譬如一名普通厢兵抵达南洋后,将至少拥有五百亩的良田。而南洋稻谷一年三熟,这些地里出产地粮食将由南洋衙门用粮食保护价收购,加上他们的薪水,则一名囤殖厢丁在服役期间,每年地收入至少相当于一名知州……

与此同时,一些看似无关紧要的事件也相继生,但多年后众人才明白这些事件地意义:

腊月,鞑靼族开始在延路的安排下西迁,西迁前,赵兴方面只提供了简单地御寒物作为补给,鞑靼族一再要求的兵器补充却一无所有,无奈的鞑靼族只能在严寒中上路,临走,那名小孩子族长郑重其事的以鞑靼礼节面冲东方行“五体投地礼”:“我鞑靼族被西夏、辽国追击多年,族中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赵大人的恩情,我们无以为报,唯有献上草原上最美丽的云朵……”

那小孩一招手,一个身材高挑,健壮,脸庞还算饱满的鞑靼族女子走上前来,向:丘观行礼。那小孩继续补充:“这是我们送给太师地礼物,期望你转交给太师,并告诉太师我鞑靼族能够存在于世,全耐太师的恩情,今后鞑靼族就是太师的狗,他让我们咬哪个,我族上下毫不犹豫。”

:丘观勉强笑着,种师中一摆手:“去找几个健妇来,伺候这女子沐浴更衣,而后一路小心护送前往杭州,族长,请放心,你的好意我们一定妥善送到……对了,相处这么久,还没有问过你的名姓?”

那族长点头:“我地族人给我起了个名字,这个名字翻译成宋语名叫难河,但我母亲给我起了个名字,名叫刘难忘,你们可以叫我刘难忘。

说罢,这小孩挥手告辞,在寒风瑟瑟中,他领着族人义无反顾的奔向远方,闾丘观一路尾随,种师中望着那小孩的背影,若有所思地对身边的折可适说:“这小孩性格坚韧,我能想象他在族中所受的待遇……”

种师中忘了那个鞑靼少女还在身边,听了他的话,那鞑靼少女插嘴,她竟然说地是流利的宋语:“难河的母亲是我的族人从西夏掠抢来的,听说她原是秦风路的一名县令地独生女,这名县令与夏人交战,战死在县中,其女被捋入西夏,赏赐给有功将士。

当年,我族的英雄磨古斯攻破黑山,从黑山人那里抢走了难河地母亲,同时被抢的还有他地外母

),不久难河出生。两年后他母亲去世,难河教导学习宋语,族中很不喜欢这个长相文弱地孩子,要不是太师大人跟我们有个约定,族人想的以防万一,他早已被丢进难河里。

去年的时候,我们听说有宋商在寻找我们,长老们害怕现任族长杀了难河,所以把他保护起来,后来我们与太师达成了协议,族中长老逼迫族长自尽,难河这才登上族长的位置。”

种师中轻轻点了点头,没有说话,折可适眯起眼睛,心中嘀咕:“从小在受歧视的环境中长大,随时可能被兄长杀死,这小孩性格一定很阴毒,太师这么做,未知祸福也!”

种师中看着那个鞑靼女孩,思索了片刻,突然没头没脑的吩咐折可适:“我偶感风寒,需要称病一些时日,此间军事上由你主持。”

折可适一愣,马上领会的答应。此时,鞑靼族远去的背影已经消失在地平线下。

为了隐秘起见,种师中给鞑靼族安排的迁移路线间隔很远,又极为靠近边境,为了最后的出路,鞑靼全族不得不拼尽全力,在寒风中死命赶路,当月月中,他们已经冲过了延路进入环庆,而后在环庆的接应下绕道进过秦风。进入秦风后,鞑靼人获得的补给充分起来,连续数个军营给他们提供部分军械,等抵达秦风路前线的时候,这支迁移的部族已经全部换成大宋藩部部族军的制式装备,成了一支彻头彻尾的大宋藩军。

为了动冬季攻势,匆匆抵达前线的刘仲武正在四处调集能忍受高原作战的藩军,这支藩军入营没有受到童贯与高俅的注意,他们见到武装齐整的鞑靼族到来,立刻遵照刘仲武的事先交代,派遣这支鞑靼部为先锋,混编部分秦风路掷弹兵先期出,随后,刘仲武统领秦风路主力也赶到了,他少时歇息,挥军扑向吐蕃……

转眼到了宣和五年二月,两个月期间,刘仲武进展顺利,为了最后一块栖身地,鞑靼残部也拼上了性命,他们前仆后继向吐蕃军进攻,每战皆不留俘虏。刘仲武有点不忍心,曾想劝解,此时,准备返回的闾丘观闲闲的劝说:“刘经略何必替吐蕃人担忧呢?侵略死,这是一个简单真理,吐蕃人不明白,我们就用火药让他们明白。

更况且鞑靼人想要立足青唐,必须清理附近的敌对部族,因为现在动手清理周围地区,背后有我大宋支持,所以他们想不杀戮都不可能。但这事对我们也有好处,鞑靼人杀戮越重,周围的人越敌视他们,他们也只能依靠我们大宋才能立足下去,所以,当鞑靼人举起屠刀的时候,对他们自己,对我大宋都有好处,刘经略要看不下去,不妨背过身去。

刘仲武心中已经同意了闾丘观的话,他轻轻点点头,说:“我前日已经接到了吐蕃求和使,这说明我们的时间不多了,我把这使送到京城,等候朝廷地命令……”

:丘观轻声提醒:“朝廷不下休战令,刘经略可视为双方仍处于交战状态,决不可松懈!”

刘仲武明白,他坦然回答:“朝廷休战令何时送达我军营,我何时下令鞑靼人封刀。”

:丘观略一拱手:“杭州还有要务急急召唤我,刘经略这里大事底定,我就告辞了。”

吐蕃人求和,不是因为刘仲武现在的攻势,而是因为两年前赵兴开始的多路攻击,大理方面已经攻入吐蕃南路,按当时的交通状况,吐蕃南路将宋军攻入境内的消息传递到吐蕃都城,路上需要花几个月的功夫,等到吐蕃讨论出应对策略,已经大雪封山了。第二年开春,吐蕃再派出使去,等前方接到都城的命令,又迎来了一次大雪封山,所以吐蕃两年后才对大宋的多路攻击做出反应。

可惜,大宋已经无需他求和了,刘仲武所率地大军已经深深嵌入了青唐地带,鞑靼人的屠刀已经替自己清理出方圆一千平方公里的无人区,但他们还嫌这片牧场狭小,正竭力向纵身攻击,以便捋掠更多的人口,抢占更多的地盘。

同月,鞑靼人送给赵兴地美女也抵达了登州,一路护送她的士兵送这名鞑靼少女进入侯蒙安排的官舍安歇,侯蒙招手唤过护卫队长,低低地说:“种经略,赵大人昨日已抵达登州外海,他现在在战舰之上,我以为,你与他会晤最好也在战舰之上。”

那名护送鞑靼少女的护卫队长摘下了帽兜,露出了脸庞,正是称病两个月的延路经略种师中,他摇头:“海上会晤,不妥不妥,兆头不好,大海无根,飘浮不定,我为陆将,终究喜欢在陆地上交谈。”

侯蒙点头:“既如此,由我来安排,登州码头有一处军官常去的酒楼,你明日中午带这位鞑靼姑娘去酒楼,赵太师将在三楼与你私:。”

种师中翻起了帽兜,将自己地脸又隐藏在帽兜之下,答:“如此,我先歇息。”

第二日正午,种师中领着护卫队走向登州码头,他在接近侯蒙安排的那座酒楼半里之处就开始遇到盘查,一路走连续遇了五道盘查哨,最后一道盘查岗竟然是北洋衙门兵案监司小石将军石诚亲自坐镇,旁边还有一名与他长得很相像的文官坐镇。

石诚盘查完毕后,旁边的那名文官长声而起,招呼:“诸位跟我来……下官,南洋衙门参谋本部侍从参谋石文冠!”

种师中略略点头:“石氏将门的人守门太师好大的排场。”

“排场”这个词在宋代意思是约会,多数用在情人约会上。种经略如此说,颇有点调侃地意味,那名鞑靼族少女诧异的望了一下种师中,种师中毫不在意,举步先行。

那姑娘有点恼怒,她是鞑靼族献给赵兴地礼物,鞑靼人不可能知道赵兴太师的官衔意味着什么,但知道赵兴是宋国好大好大地官,一路上侍从对她都非常恭敬,沿途的地方官知道这少年地身份后,还不时的送给她一些小礼品,并卖力

草原上长大的小姑娘从未经受过这种宋式恭维,经,不免有点妄自尊大,她以为,按照草原上的规矩,这时候种师中应该让她先行,没想到种师中丝毫没有礼让的意思。

说起来,她现在还没有认出种师中来,当初在延路一见,她裹得严严实实以抵御寒风,而种师中披盔贯甲,全副武装,一副很威严的样子。草原上的规矩,见到贵族长老是不能抬眼观察的,所以她低下眼睛,没有注意种师中的相貌。等种师中换上小兵服装,又常常将两旁隐藏在帽兜之下,她就更无兴趣打量这样微不足道地侍从武士,结果,她至今知道这位侍卫队长就是原先在延路见过的那位最高军事长官。

鞑靼少女怒气冲冲的走进酒楼,她觉酒楼的人很少,偶尔有几名军官坐在桌边,但他们的桌子上却没有食物与酒菜,每位军官都神情紧张的按着腰刀,桌上常常摆着几只装填好的手铳。

整个酒楼没有对外营业,种师中在军官的引领下走上酒楼地五楼,这是顶楼,除了楼梯口坐着两名身材高大的黑人,整个五楼静悄悄的,丝毫不见人影走动。

引路的军官在楼梯口停住脚步,冲楼上的两名黑人点头。鞑靼少女没有见过黑人,好奇地打量这两位黑人的胳膊,她顽皮的伸手比量了一下,现这黑人胳膊粗地,她两手根本抱不过来,她悄悄吐了吐舌头,此时,种师中已经越过两名黑人,回身叮咛其余的护卫队员:“都在楼下待着,自己叫点酒菜。”

种师中说完,十指勾了勾,示意那名鞑靼少女上楼,但他并没有等这位少女,而是毫不犹豫的迈步先行。

整个五楼只有一间包厢敞开着,种师中进门后,在门口站住脚,上下打量着屋内唯一的客人,赵兴正站在窗前,听到脚步,回身盯着门口。

按照官诰上地登记,赵兴今年该有四十岁了,但似乎时空隧道稍稍改变了赵兴的**,他依然是那种青春年少的模样,一点不像中年人。魁梧的身材依然肌肉坟起,充满了爆炸力。种师中是关西大汉,在陕西已经算大高个了,但站在赵兴面前,却显得略微矮了一头。

赵兴也在打量种师中,宋朝惯例以文御武,非文官不能担任统兵大将,出身西北的将领唯有折可家是例外,他家的将门是世代世袭地,而种家则是因为他家每代都出一名进士,这名进士继承了种家文武兵略,朝廷便依据惯例,把种家派到西北为帅,由此绵延成为了种家将。

按照正常的历史,在宋代杨家将是类似哈利波特一样地虚构人物,而种家将则是真实的历史,种师中被人称为“小种经略”,也意味着他被当作种家将地第五代传人,并且是种家第二位做到经略使的杰出人物。

种师中虽然出身西北将门,但他却显得很温文尔雅,一身士兵地打扮没有掩盖住他身上的文人气质,这也不奇怪,宋太祖赵匡胤曾经要求武将也会读,这就是宋代所说“天子重文章”的由来。此后,大宋将门历代都保持读的习惯,以培养自己的文人气质为时尚,所以,大多数文官都喜欢显示自己的风雅,而这时代唯有赵兴这名文官是特例,他一向喜欢显示自己的粗鲁。

种师中正打量着,那名鞑靼少女已经左顾右盼走进包厢,种师中看的专注,没有觉她的到来,他拱手赞赏:“常听说太师身材魁梧,乃百战名将,今日一见,果然豪杰本帅。下官拜服。”

那鞑靼少女好奇的打量了一下赵兴,用宋语询问:“你就是我的主君吗,啊呀,你雄壮的出色,我族中最魁梧的勇士也比不过你!”

赵兴转向这名少女,问:“你叫什么名字?”

那少女轻快的回答:“我们族人把我叫做‘早晨的云朵’,我知道你们宋人读不来我们鞑靼名字,所以我给自己起了一个名字,叫做‘朝云’。”

赵兴听到这个名字,吓得跳了起来,连忙说:“这名字不好,改了,不如叫‘朝露’,早晨的露水,鲜嫩晶莹。”

那少女嘟起了嘴:“不好不好,我叫早晨的云朵叫了十多年,怎么你一见面就给我改名字。”

种师中轻轻提醒:“朝云这个名字是太师师母的名字,你用这个名字,未免亵渎,所以按我们宋人的习惯,你必须改名字。”

那少女歪着头,想了片刻,答:“好,你是我的主人,我就听你的。”

种师中点头:“这就好。”

那少女瞥了一眼场中的景象,活泼的问:“我族人都说你是汉人的大英雄,大酋长,瞧今天这个场景,似乎你要进行部族密会,我可以坐下吗?”

赵兴点头:“无所谓,我们今天商议的,你不会听懂。”

种师中一咧嘴,心说:“这鞑靼少女即使知道了今日的密谈,她孤身一人,恐怕也无法传递消息。”

种师中一点头,立刻有几名侍女川花一样摆上酒席,她们上菜的期间,包厢的气氛很沉闷,种师中保持沉默,那名叫朝露的鞑靼少女则东张西望,好奇的打量侍女的装扮。期间,她连续拽住几名侍女,拨拉对方的头看头上的饰,还揪起对方的衣襟抚摸对方的绸缎。

赵兴倒是很和蔼,他笑着问朝露:“我听说沿途的地方官送给你很多绫罗绸缎,怎么你今天穿的还是一身羊皮大衣?”

朝露回答:“绸缎虽好,可是容易刮破,裘皮虽然笨重,穿上它却不拘束,走到哪里想坐就坐,想打滚就打滚,也不怕弄皱了。”

赵兴宽和的笑着,他把目光转向种师中,种师中摆手示意侍女们退下,等侍女们走下楼梯,整个楼中恢复寂静后,种师中按住酒杯,急匆匆的开口:“下官有八问,想起太师解惑?”

赵兴拱手:“请说。”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8章节更多,支持**中文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