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青春校园 > 雪视角 > 第22章 几个技巧

雪视角 第22章 几个技巧

作者:离月上雪 分类:青春校园 更新时间:2025-02-01 18:13:50 来源:平板电子书

本章接上回分析

2、股份回购

股份回购,就是谁的股票谁买回去。

比如贵州茅台的股票如果由茅台公司自己在二级市场上购买,就属于公司层面的股份回购。

作者认为:

“回购的活跃度和公司的股价一般负相关,股价的下行容易刺激回购的活跃度。

从逻辑上来讲,股票回购之后二级市场的流通股减少,并可能减少总股本,继而可能增厚每股收益,这会对股价有一定支撑作用,但其实效果并不好。

公司进行股票回购之后,股价大概率还是维持原来的趋势,回购并不能对股价形成有效支撑。我想这是因为在回购的时候,上市公司更多考虑的是基本面的因素,它们没有办法左右市场下跌的趋势,更没有办法预测个股的走势。

不过,那些愿意回购的公司,尤其是那些规模比较大的回购,还是值得研究的。”

上雪认为公司回购股份这事儿其实只是公司和管理层的表态,如果基本面不是太好,再怎么回购也于事无补,看看现在的某空调公司,曾经的现金奶牛,家电行业永远的神,前不久放出了一个大规模股份回购计划,用于提振市场信心。

但上雪扫了一眼它目前的股价走势,依旧是“一泻千里”,如同决堤的黄河水,止都止不住。

所以大家别看到某个公司出了回购计划就觉得股价有支撑了,就傻傻的买入,我们看公司还是要看公司本身的业务行不行,尤其是看未来的增长性如何。

买股票买的不是公司现在的业绩,而是它未来的业绩,股价反映的也不是公司现在的价值,而是投资者对于公司未来业绩的预期。

商品的价格反映的是商品的价值,但是股票的价格反应的一定、必定且永远是投资者预期,这个区别大家一定要深深印入脑海里。

上雪再重复一遍:

买股票买的不是公司现在的业绩,而是它未来的业绩,股价反映的也不是公司现在的价值,而是投资者对于公司未来业绩的预期。

比如一家非常能赚钱的公司每年净利润增长率为30%,但是投资者觉得它明年会涨到60%,于是大家疯狂买入给出了这家公司很高的估值,但到了明年,当这家公司公布业绩报告的时候,发现依旧只增长了30%,那么公司的股价一定会面临大幅回撤,如果你后面去追高,你亏钱就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是这家公司不赚钱么?

不是。

是这家公司赚钱速度不快么?

也不是,净利润可以每年增长30%的公司整个A股也没多少家。

公司是好公司,公司也能赚钱并且很快的赚钱,但就是因为它赚钱的速度没有快到跟投资者之前预想的一样,其股价一定会被捶下来。

所以当我们非常看好一家公司的时候,不要急着就往里头扔钱,先看看我们的这种“好预期”是不是已经被市场价格反应了出来。

因为你有这种“好预期”多半是看了新闻,看新闻的又不止你一个人,而且已经成为公开信息的新闻大多都是滞后信息,你看到的时候早就晚了。

就算新闻是第一时间发布,从你看到,形成判断,到买入,估计黄花菜都凉了,人家那些比你先下手的买家早就把价格推高了。

所以很有可能你的入场价已经位于钟摆右侧的高估区间。

经常有朋友问上雪明明他买的是好公司,公司未来也非常好,但怎么股价上涨了一段时间就开始震荡下行,但公司明明越来越好,因此他们觉得股价怎么完全不反映价值,只要一买进去就亏。

殊不知如果把股价走势往回拉几个月,该上涨的都上涨了,而且涨过头了,因为该公司最近一个季度净利润增长率没有投资者原先想的那么好,所以股价自然就会下跌。

这也是上雪非常不鼓励大家去追热点,追热点的人十进九亏,因为已经形成市场热点的东西,聪明的钱早就进去了,正是因为大资金进去了,才需要人傻钱多的散户接盘,才拼命放利好新闻把市场继续炒热,等你都知道这玩意儿好的时候,它的价格早就不好了。

作为投资者,我们要买那些别人都还没意识到它好的东西。

记住上雪一句话,就算你买的东西真的很好,但如果你买入的价格等于或者高于它的价值,你的行为就是消费!

只有当你买入的价格低于它的价值,才是投资!

3、审计报告

向读者简单科普一下,审计报告分为四种类型。

(1)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

(2)保留意见审计报告。

(3)否定意见审计报告。

(4)无法表示意见审计报告。

除了第一种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其他三种都叫作非标准审计报告,简称“非标”报告。当审计师对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存疑,或者审计师认为公司的内控风险比较大的时候,会出具“非标”报告。

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都有这样一条红线:“非标”公司不能碰。

4、周期性行业的投资心得

作者认为:

“在强周期行业里,当最有效率的龙头企业都在亏钱的时候,整个行业大概率处于底部区域。

比如,到2012年年底,光伏行业经历了一年半的下滑,上游多晶硅的价格跌到了龙头企业保利协鑫的现金成本。当时,全市场到处都是悲观的声音,说光伏全行业亏损,已经看不到未来。但是,在鲜有关注的时候,多晶硅的价格横在保利协鑫的现金成本上再没有下探。2013年年初,保利协鑫第一次提价2美元后,公司的港股股价在数月之内急涨一倍。

在强周期行业里,当最没有效率的企业都在赚钱时,这个行业有可能已经处于顶部区域。

仍然以多晶硅为例。2010年是光伏行业的狂热时期,多晶硅一吨难求。保利协鑫凭借独步全球的冷氢化技术赚得盆满钵满。

当时,一位领导模样的人数次请我喝茶吃饭,说他们企业想进入多晶硅行业,但冷氢化技术太难,所以考虑金属级硅料技术。我虽不懂技术,但面对狂热情绪,还是提醒他投资百亿元要小心为上。这个人扔下一句话:再小心就来不及赚钱了!后面发生的事情很悲惨,10年辛辛苦苦赚来的钱,一朝“灰飞烟灭”。

水泥是个强周期行业,股价波动来自周期的变化。周期向上的时候,水泥企业的利润高速增长。投资者喜欢用市盈率估值法,估值倍数一般都超过10倍,乐观的时候给到20倍以上。

周期向下的时候,水泥企业的利润迅速下滑,投资者改用市净率估值,而且给出的估值倍数很低。因此,研究和投资水泥企业的核心是把握周期的变化。但是我知道,这对于普通投资者是有难度的。

因此,我建议大家牢记“盛极而衰,否极泰来”这个简单的原则。”

著名的全球投资经理彼得·林奇总结过:在产品和服务的价格从谷底上涨的时候买入周期股;结束上涨周期开始下跌,同时伴随行业产能接近或者超过以往高峰,若股价接近历史高点或者创出新高,这时候要考虑卖出手里的周期股。

以下是作者给出的一些查询信息的技巧,基本上就是投资银行调研那一套,上雪经常跟下面这些网站打交道,不过对于一般的投资者而言较为专业,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自己学一下。

1、财务报告一般从Wind、Choice数据或者同花顺这些软件下载,也可以从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或巨潮资讯网三大官方网站浏览和下载,如果是做港股的研究,那就去香港证券交易所的网站浏览和下载。

2、在看财务报告的时候,我们需要关心的是年度报告、半年度报告和招股说明书这三份材料。一季报和三季报的信息量很小,如果刚上手做公司研究,建议一季报和三季报略过不看。

3、在阅读年度报告和招股说明书的时候,我认为需要关注的是“人、财、事、况”四个方面。

人,是很关键的。在阅读的时候,需要仔细分析上市公司的董事长、高级管理层、独立董事、员工总数、前十大股东、股东户数、技术领头人和审计师。

财,指的是需要对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股东权益变动表这四张报表进行分析和研究。在看报表的同时,还要把报表附注的内容从头到尾读一遍。

事,指的是重大事项。这包括上市公司和实际控制人有没有法律纠纷,有没有被监管机构处罚,有没有担保、股权质押、股票期权或限制性的股票激励等。对于这些重大事项,上市公司会写清楚公告的详细刊登时间。这个时候我建议大家去查询公告的原文,因为财务报告里的信息是浓缩的,看公告原文能了解得更清楚。

况,指的是行业状况。在宏观、策略、行业和个股四个方面的研究中,宏观研究是滞后的,策略研究是摸着心跳看K线图说话的,只有行业和个股的研究才是有价值的。

4、对于券商买卖建议的部分,我建议不要花时间去看了,券商研究员的建议无外乎“买入、增持、谨慎增持、推荐、强烈推荐”。国内很少有强烈看空的报告。对于很差的企业,券商研究员要么不写,要么即使写了,也顶多说“持有”,而且会一直“持有”下去,所以不要太关注买卖建议。

5、其他有用的网站:比如中国裁判文书网,这是一个官方的免费网站,把上市公司、大股东和实际控制人的名字输入进去,可以查看历史法律纠纷,如果有法律纠纷的话,仔细看看是哪些事情。

“天眼查”或者“企查查”这两个网站或者App,能够查询企业股东、实际控制人、相关法律纠纷、工商资料变更、企业关联关系等资料。

6、搜索引擎。如果有疑问,上百度、搜狗和必应网站查询都行。要诀是顺藤摸瓜、打破砂锅问到底。过去的新闻报道、其他投资人的分析、论坛上的帖子等都是我们分析企业经营情况的“呈堂证供”。至于这些资料怎么筛选和应用,那实在无法统而言之了,只能是用到自然知。

——————————————

在这里上雪补充一下书里提到的商誉专业知识,同样,想进一步学习的小伙伴可以自行往下看:

商誉是如何产生的?简单一句话,商誉是在溢价并购时产生的。比如,A公司100%收购B公司,B公司的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是3亿元,A公司出了5亿元,那么多出来的2亿元就是商誉。

从公式上看,商誉=收购成本-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收购比例。

这里有两个小问题。

首先,从会计计量的角度看,商誉仅由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产生,企业自身产生的商誉是不进行计量的(商誉不会凭空产生)。

其次,因为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难以确认和计量,所以商誉是一种迫不得已的记账手段,存在很大的操纵空间。

商誉出现在哪里呢?还是以刚才的案例来说,收购完成以后,2亿元的商誉出现在A公司合并的资产负债表里(母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上不会出现商誉)。又因为商誉是不可辨认的,所以现在把商誉放在非流动资产里。

2019年年初,《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做了明确的要求。

首先,其他所有资产都是在出现减值迹象以后才做减值测试,商誉则不同。商誉每年年末都要做减值测试,并且商誉减值和业绩对赌无关。哪怕过了三年的对赌期,只要有商誉,还是要做减值测试。

其次,在做商誉减值测试的时候,不允许把并购对象的整体股权作为减值测试对象,而是要将商誉分摊至资产组(组合)后分别进行减值测试。

最后,不只是年报和半年报中要披露商誉减值信息,季报中同样要披露商誉减值的相关信息。

商誉减值后,公司会在利润表上体现商誉减值的损失。比如,这次北斗星通做了5亿元的商誉减值,利润相应少了5亿元。

因为利润会影响资产负债表中的股东权益,所以减值以后股东权益相应少了5亿元。

如何避免踩到商誉减值的雷?

作者认为,我们在看任何一家公司的时候,如果资产负债表中的商誉和净资产比超过了50%,那么这家公司我们暂时不要再看了。

这一章的部分观点对于非科班出身的小伙伴已经有些难了,如果硬核知识实在吃不下去也没事,大家用眼睛过一遍,有个感觉,具体实践就看上雪后续为大家总结的升级版装备。

后续论点见下章。

重要提示:文中提及的所有公司仅用于案例分析,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