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青春校园 > 雪视角 > 第67章 选择后者

雪视角 第67章 选择后者

作者:离月上雪 分类:青春校园 更新时间:2025-02-01 18:13:50 来源:平板电子书

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关于巴菲特的另一本著作《巴菲特之道》,这本书里的诸多知识点我们前文已经给大家很相信的讲过了,比如集中投资、概率论、凯利公式、投资心理学、市场先生、过分自信、损失厌恶、时间与耐心等等。

重复的部分我们直接跳过,但重复的内容里如果有新的补充细节,而且这些细节上雪认为非常重要,也会给大家过一遍。

1、关于主动管理型投资方式。

我们知道投资方法分为三大类:(1)主动管理;(2)指数投资;(3)集中投资。

公募基金经理一般选择(1),普通投资小白建议选(2),而真正的投资大师可以选(3)。

我们前文提过,(3)不要随便选,除非你觉得你足够牛逼,但是10%的资金去参与(3),拿其余90%的资金做(2)是没问题的,随着我们水平的不断提升,我们可以适当增加(3)的资金比例,如果我们拿20%的资金在3年之内达到了(3)的预期收益,我们可以继续增加比例,注意,这个期限至少是3年。

那么我们来说说(1)主动管理和(3)集中投资究竟有什么区别。

因为如果大家打开主动管理型公募基金,大家会看到很多基金经理选择的股票以及匹配的仓位跟集中投资差不多,前五大重仓股基本每只都占了将近10%,有的甚至前十大重仓股就已经占了80%以上,从资金配比来看完全符合集中投资的特征,但他们的投资方法其实只能算(1)不能算(3)。

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这些主动型基金经理的换手率太高了,也就是操作过于频繁,经常动不动就买入卖出大量的不同股票。

往往这些基金在一个季度的持仓跟上一个季度相差很大,前十大重仓股中的一半都被换掉了,他们确实做到了集中投资,但根本做不到长期持有。

这些基金经理经常不停卖卖股票,其一是我们前文说的短视化投资,为了短期排名而争得头破血流;其二也是因为基民希望他们这么频繁操作,所以他们这么做只不过就是要让基民满意而已。

看到这里有些小伙伴一定不理解为啥基民会这么想,好像自己并不是这类人,但是很大概率你是,只是你不知道你是。

比如你买了一个主动型基金经理的股票,这个基金经理前十大重仓股占比达到了80%,然后他一直不动。

一年不动你觉得没问题,两年不动你觉得他是不是摸鱼了?为什么市场上其他涨得好的公司他不买?

三年不动你就开始骂街了,心想就哥们你这个雷打不动的持仓,我自己用资金照着买就行了,不就是买完放着不动嘛,谁不会?

我干嘛不用我的股票账户按照比例自己买?

干嘛还要每年给你交那么高的管理费?

正是因为我们容易有这种想法,所以主动型基金经理才要每个季度都在动股票,不然客户就要赎回他们的基金自己玩了,丢失客户饭碗就不保了,所以也不能怪人家,人家也是打工人,也是要名要利要吃饭的,所以人家得让我们高兴。

这些主动型基金经理都认为自己可以战胜指数,所以他们根本也就不屑于去按照大盘买股票,但很可惜,事实恰好相反,大多数基金经理都跑不赢指数,所以如果我们想超过大部分基金经理又不想学习,乖乖在指数低估的时候去定投就好了,高估时卖出。

听上雪一句劝,选(2)真的不丢脸,不停地想赚自己认知以外的钱而不停亏钱才丢脸。

2、关于长期持有的正确解读。

长期持有的目的并不是不交易,书里的建议是:周转率在10%~20%。对于持有十年的组合有10%的换手率,对于五年的组合有20%的换手率。

换手率也称“周转率”,指在一定时间内市场中股票转手买卖的频率。

5年内换手率20%什么概念?

比如我们现在买入100股,对于5年的组合,5年之内我们只能卖出并买进(也就是换入)20股,其余的80股是不能动的,必须长期拿,做不到这个,就不算长期持有。

我们在初始构建组合的时候,就必须是有目的的,这个目的自然包括获取收益的时间,如果我们决定这个是长期组合,里面全是千里马,我们就不能要求组合在1至3年之内有什么超级亮眼的表现,我们目光应该更长远,判断这些公司十年后的样子是不是比现在更好。

当然,有些公司我们看不到它十年后的样子,但五年左右没问题,所以我们会为这些公司构建一个5年组合,那么我们的换手率可以高一些,因为往往5年组合里的公司确定性没有10年组合的公司高,波动性也往往比较大,我们可以逢低适当买入,逢高适当卖出。

3、关于概率判断的偏差。

“投资者的任务就是,认清哪些是不可知的因素与信息,并将其逐一排除,最后留下那些最有把握的。这就是在做概率的练习。

在主观的可能性中,真正的难题是分析你的假设。算了,不要再想它们了。假设你在科学课考试只有1/10的顺利通过的可能性,是因为考试内容更难了吗?或你做的练习不够?或是假装谦虚?你推断球队有1/2的捧杯概率,是否因为你一直以来都是他们的忠实粉丝,以至于对其他强队视而不见?”

我们在判断一个投资标的的胜率时,很容易主观,很容易根据自己的喜好去做选择,比如有些人就是喜欢白酒医药,有些人就是偏爱军工有色,而另外一些人更喜欢光伏新能源……

这些人在判断自己喜欢的行业时很容易不理性,过大估计了胜率,或者犯了本书之前提的路径依赖的错误,导致最终仓位过重而承受着巨大的心理折磨。

如何降低这种“路径依赖 主观偏好 过度自信”对我们投资决策造成的负面影响?

就我个人的经验而言,最好的方法就是以安全边际足够高的价格买入凯利公式计算出来的一半仓位。

比如某公司股价在110元以下就进入了低估区,我们不着急买,因为我们要等一个安全边际足够高的价格。

假设我们在股价70元的时候买入,这样我们就相当于有了一个40元的安全垫。

这时我们的问题就是如何分配仓位,假设我们判断出来的胜率是75%,通过2P-1=X的凯利公式,我们得到的仓位应该是2*75%-1=50%,但由于我们怕自己判断得过于乐观,所以我们实际投入的仓位只有50%的一半,也就是25%。

若我们每次投资都如此谨慎,那么犯错的概率自然会小很多,这可以避免我们因判断错误而引发的重大损失,当然,自然也会降低我们因判断正确而带来的巨大收益。

这是一把双刃剑,怎么用完全取决于你们究竟是想单车变摩托,还是想严格控回撤慢慢变富。

这其实很大概率取决于你们究竟有多少钱,钱少你怎么玩都行,反正钱少,钱多了,一定要选后者,重复一遍,选后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