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青春校园 > 雪视角 > 第69章 安心过年

雪视角 第69章 安心过年

作者:离月上雪 分类:青春校园 更新时间:2025-02-01 18:13:50 来源:平板电子书

5、其他集中投资者的案例启示。

集中投资意味着组合波动会加大,红杉基金管理人比尔·鲁安用的也是这种方法。

“从1971年到2013年,红杉基金年均复利回报14.46%,同期标普500指数的表现是10.65%。在上述期间,整个股市大盘的标准方差是16.1%,而红杉基金是21.2%。”

正如其他集中投资者一样,红杉基金在取得超出平均水平的业绩的同时,具有波动更大的特征。

另一个例子是我们前文提过的巴菲特的非常看好的卢·辛普森。

卢·辛普森善于独立思考,他不会因为自己的观点跟大众一样而产生特别的快感,也不会因为自己的观点与大众不同而沮丧,情绪波动不大,这样的人很适合做投资。

上雪见过不少投资人,凡是投资做得出类拔萃的大神几乎就没什么脾气,非常温和,很少因为下属一件事没做好就暴跳如雷,也不会因为今年奖金上亿而欣喜若狂。

如果用一种动物来形容这些杰出的投资人,上雪想到的是乌龟,一种在行动上几乎让外界感知不出来它们有情绪波动的动物。

辛普森仅仅专注于几只股票,他旗下数十亿美元的资金投资的股票不超过10家,这样的投资组合让辛普森取得了年平均13.5%的复利回报,这个水平跟凯恩斯差不多。

对此,巴菲特的评价是:“辛普森持续地投资于那些被低估的股票,它们单个而言不可能造成永久性亏损,整体而言,它们接近无风险。”

这句话翻译一下就是:辛普森选股票买入价格已经足够低了,而且这些公司几乎就不可能倒闭,所以安全边际足够高,接近于无风险。

巴菲特认为:风险与股价之波动无关,与那些个股未来产生利润的确定性有关。

看到这里肯定有读者忍不住想打断上雪,因为他们觉卢·辛普森比尔·鲁安这些大神的年化回报不怎么样,百分之十几也太低了,自己好似随便搞几只股票一个涨停都百分之十了。

在投资界,一年三倍者多,三年一倍者寡。

平均年化能达到13%已经是王者级别了,巴菲特做到了20%,所以他是神级。

上雪前文说过,复利是一个马后炮的长期指标,什么叫长期?好歹你也经历过一轮牛熊转换吧?

这、大家不要用自己一次的成功去跟人家长期累积回报比,你要这么比那随便拉出巴菲特一些成功投资案例收益率分分钟就秒死你。

大家翻翻自己的投资账户,看看你们到底投资了几年,综合起来平均年化有多少,如果真的超过了13%且年限超过10年,那上雪佩服,说明哥们你是真的有两把刷子,但如果你们只是投资了三五年,投资回报很高真的说明不了任何问题,2019年和2020的收益就可让我们变成风口上的猪,真正厉害的是风口而不是猪。

从巴菲特、芒格、鲁安到辛普森,我们看到超级投资家们拥有一个共同的投资主线,他们降低风险的方式是拥有巨大的安全边际。他们相信拥有数量有限的、高利润率的股票,不仅能降低风险,而且能提供远高于市场的回报。

有人质疑这种结论的正确性,认为仅仅只是这五个人的例子根本不能说明集中投资一定就能跑赢市场,于是作者自己收集数据开始实验。

【实验】

“作者建立了统计实验,设计出一个拥有3000个集中投资组合的统计。

利用电脑数据库,我们挑选出1200家公司,它们具有可测量的数据,包括营业收入、净利润、净资产回报率。然后,我们用电脑随机从1200家公司中挑选出股票,组成不同规模的投资组合,形成下列四大组团:

(1)3000个拥有250只股票的组合。

(2)3000个拥有100只股票的组合。

(3)3000个拥有50只股票的组合。

(4)3000个拥有15只股票的组合——集中投资类。

接下来,我们计算了每个组团为期十年(1987~1996年)的回报。再之后,我们将这四个组团的回报与同期的整体股市大盘(使用标普500指数)进行比较。

那些拥有250只股票的组合,标准方差为0.65%;最佳年度回报为16.0%,最差年度回报为11.4%。

那些拥有100只股票的组合,标准方差为1.11%;最佳年度回报为18.3%,最差年度回报为11.0%。

那些拥有50只股票的组合,标准方差为1.54%;最佳年度回报为19.1%,最差年度回报为8.6%。

那些拥有15只股票的组合,标准方差为2.78%;最佳年度回报为26.6%,最差年度回报为6.7%。

由此,作者得出一个重要的发现:当减少组合中持有股票的数量时,可以提升回报超越市场的可能。当然毫无意外,这也增加了产生低回报的可能。

为了加强第一个结论,作者对数据进行分类时,又发现了一些异乎寻常的统计:

在3000个拥有250只股票的组合中,63个跑赢大盘;

在3000个拥有100只股票的组合中,337个跑赢大盘;

在3000个拥有50只股票的组合中,549个跑赢大盘;

在3000个拥有15只股票的组合中,808个跑赢大盘。

拥有一个250只股票的组合,你有1/50的机会跑赢大盘。而拥有一个15只股票的组合,你的机会惊人地上升到1/4。

(注:该实验没有考虑交易成本,组合的换手率越高成本就越大)”

这个实验告诉我们,集中投资确实可以跑赢大盘,前提是大家也必须会选股票,如果你们看不懂自己瞎选,组合也极有可能大幅跑输大盘。

6、关于基金的短视化投资

书里的几点原文干货如下:

(1)当股价被华尔街的羊群效应影响之时,价格受情绪的影响,或是贪婪,或是恐惧,很难说市场总是理性的。实际上,市场的股价经常是莫名其妙的。

(2)市场中所有的人,无论基金经理们、机构投资者,还是散户,多是价格短视。如果某只个股的股价忽然上升,我们就会推算有好事即将发生;如果股价开始下跌,我们也会推算可能坏事即将来临,如此反复。

(3)大家不但基于错误的情况(股价)做决策,而且,每时每秒盯着股价,炒来炒去。

(4)基金经理们以令人目眩的速度搅动股票的原因就是:他们认为这就是他们的日常工作。

(5)每当股市摇摇欲坠的时候,正是这些基金经理们嚷嚷着让客户保持冷静。他们会发出安慰信,颂扬坚持到底的美德。

这确实是很搞笑的,上雪经常在新闻或者直播里看到某基金经理不断强调让散户往长期看,要坚定,要做价值投资者,他们说的时候激情澎湃,一下直播立刻就开始卖出自己持有的股票,至少是进行着各种加仓减仓的骚操作。

这就是典型的:言行不一。

上雪说过目前考核基金业绩的标准都很短视,多半以一年期为单位,所以每到年尾,机构们抱住排名后就开始调仓换股,准备子弹观察明年的市场热点。

一旦机构进入调仓换股阶段,他们会在高位迅速卖出,然后慢慢买入,因为他们也知道分批建仓可以把新板块的底部给买出来。

底,是买出来的,这个道理不管你们信不信,至少所有投资机构几乎都是这么做的,没有人一下子就满仓冲进去干,只有那些不知道自己买的是啥的投资者会如此。

截止目前,2022年1月28日,我们正在经历着这一轮机构的调仓换股,市场典型的特征就是下跌、下跌、再下跌,几乎所有板块都在跌,市场没有热点,蓝筹价值股都全部扛不住。

2021是牛年,但是这个牛年一点都不牛,反而还用了一年的时间变成了一只熊。

如果按中国农历计算,牛年的第一天应该从2021年2月18日开始算。

2021年2月18日,沪深300的开盘价是5922点,2022年1月28日的收盘价是4563点,整个农历牛年,下跌了22.9%,同期创业板下跌16%,上证指数跌幅也有9.6%,这是一个典型的熊市,都快赶上2018那只熊了。

如果大家稍微去学学宏观经济学,2021年年初的时候大家应该就知道2021是紧信用周期,社融数据一直向下,这种情况股市不可能好,但2022年不一样,是宽信用周期,社融数据会往上走,许多行业都跌到了价值区间,具备了长期配置的条件,所以2022年对于权益类资产会是利好。

如果我们再懂一点国际上的行情,就会进一步验证上述观点。

2022年是美国板上钉钉的加息周期,美元加息,意味着投资美国的收益提升,资金会有外流的冲动,这个时候想要资本不外流,我们就必须刺激经济,让权益市场投资收益提高,不然人民辛辛苦苦创造的财富又往美国流了。

这是一个非常基础的知识点,如果有朋友看到这里没看懂,可以留言,留言的人多的话,上雪可以考虑在《雪视角》后期系统性给大家讲讲宏观经济学与国际经济学。

总之这波年初的下跌很正常,就跟2017年初、2019年初和2020年初一样,人家大资金调仓换股而已,机构手里如今有的是子弹准备往里打。

目前我国公募基金规模约为25万亿,私募基金规模约为20万亿,其中差不多一半都是股票,再加上保险的资金和外资机构的钱,所以无需恐慌,现在市场让我感觉就是相当恐慌,因为不是说只跌了一阵子,其实已经足足跌了一年了,大家都被熊出没打击到怕了,所以目前下跌已经到了情绪驱动阶段,市场先生已经变成了一个神经病开始胡乱报价。

安心过年吧,我们应该庆幸,作为专业投资人,人生短短几个秋啊……能得几只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