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格说,从胶东最北端的登州蓬莱县,东牟港,穿过长山岛在内一系列岛群之后,抵达辽东半岛最近的陆地边缘,直线距离差不多才一百公里。
因此,靠体形较小的渔船进行接力,都可以进行有限的贸易活动了。如果是大型海船的话,顺着环渤海的自然洋流,大半天就可以轻松抵达对岸。
而在本军入主淮东之前,往来流窜自辽东地区与胶东半岛之间的海贼和私贩子们,也经常以长山列岛,作为活动跳板或是逃匿、藏身之地。
因为,这里的地形和环境,实在是太过方便了。所以,直到去年才真正宣告将这些边缘化的势力,给基本清理干净。
因此,相比冬天时海路出兵新罗藩的些许凶险和意外等不确定因素,这一次开春的航行几乎还没有行程什么像样感觉,就已经波澜不惊的抵达了目的地的彼岸。
现代化的新兴海滨市大连,和古时名为积利州的区划比起来,自然完全是不同的风味和感触。
事实上,后世名为大连市区的位置上,还只是一个位于小半岛最狭窄处的大连湾里,名为青泥浦的小渔村而已,真正成为城市的雏形,还是近代清末沙俄占据辽东以后的事情了。
而这时积利州的治所,则是位于小半岛北部深入内陆的积利城(今庄河城山山城),属于高句丽时代沿袭下来的州府。
因此,在这个时代从波光粼粼的茫茫海面上,远远放眼望去,除了层叠的矮丘之间,细碎蜿蜒的几乎辨认不出来的道路之外,基本没有任何人工留下的痕迹,都是灰绿斑驳的荒野和乱石嶙峋的海岸线,充斥在视野之中。
作为辽东半岛多山和丘陵密布的地理环境,位于南端积利州境内,亦是绝大部分为山地及久经剥蚀而成的低缓丘陵;
平原低地仅零星分布在河流入海处及一些山间谷地,而由此人烟生聚成一个个滨海的村落、集镇和城邑。
但这里却是有着环境绝佳气候,正所谓是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因为当地的山脉走向,既挡住了每年北面吹过来的寒流,又将来来自大洋方面自温暖湿润的水气,给拦截在沿海的丘陵和平地上。
因此,造成当地苹、梨、桃、山楂等果木的品质和产出都相当不错,此外还有因为柞树为首林木众多,适宜在当地繁殖的柞蚕茧产量也不小。
还有就是水产、种苇、晒盐等方面上的一些收益,而包括铁制品在内的大多数生活日用品,都得依靠外来输入的。
因此,虽然与淮东通商往来的时间尚短,在地方上却是具有不同程度的熟悉了、
在前往州治积利城途中,我特地在此事还名不见经传的青泥浦停留了一下,在满眼绵延错落的沙滩和浪涛声中收集了一些海贝和刺螺,作为对后世旅游城市和滨海度假区——大连的某种隔空缅怀。
根据预先的初步侦查,
这里是南端小半岛与北边陆地相连的最狭窄处,宽长大约只有十几里而已,站在最高处,只要转个半身,就可以将黄海和渤海一起纳入视野了。
这里也是天然的险要之地,两面都是嶙峋的海岸,就中间一条背靠山脊而面海的土质通道贯穿而过。
虽然道路足够旷阔也相对平整,但是在起伏的地面落差之下,只要一道矮墙或是木栅,就可以起到封锁和拦截的效果。
事实上罗氏本家,也在这里设立一道税关性质的卡子。背后是一处利用地势居高临下,夯土木构的两层平顶小寨子。驻扎也是来自辽郡的藩兵,看起来膀大腰圆的精壮了不少。
我想,这也是对方最后答应,让我在都里镇留驻部队的底气和屏障把。毕竟,任何外来势力,光靠都里镇及其周边一些集镇村邑的出产,很难维持下去的。
只是这些驻军所用的武器和装备,却又让人评价降低了不少。
虽然长短兵皆有,而且近半披甲;但大都外观陈旧且不乏锈迹斑斑,看起来就是缺乏时间操练和保养的。就算是淮东内线六州的守备团,状况也要比他们好上一些。
见到了我这只武装到牙齿的护卫部队后,表情也很有些复杂和深沉。既有类似羡慕妒忌恨的情绪,也有惊异、畏惧式的敬而远之。
穿过了青泥浦之后,浩淼开阔的海岸风光逐渐消失不见,又重新陷入到绵连起伏的矮丘和山野中去了。
大队人马走着走着,似乎前面的道路就连同开路侦查的先骑,一起顿时消失不见了;然后等到走得近了在看,却又在一片山石背后,一段溪流横架的低矮木桥之间,一线沟壑和山谷之中,重新冒了出行迹和卯端来。
野地里,居然出现了小股可疑行迹的人影,在探头探脑的窥视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