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方战云绵连四起,滚卷的烟尘和火光,就像是前后的战场突然就倒了个一般;见到这一幕,骆秉声不由的大叫一声“苦也”,
却是因为争抢战利品,又要派人维持秩序和提供警戒的缘故,他手上这些人顾得了前方的局面,却疏忽了后方的防备。
因此,从北面小沙河之畔的丘陵中,居然冷不防杀出一只同样打着风雷旗的人马来。当头的骑兵已经恶狠狠咬上了,他所部稍稍落后的尾端;那些淮军大队人马的旗号明明都是他一路接战过的,是怎么在后路留下的这么一支伏兵的。
难道是南边那只度过太子河的淮军偏师,可是已经占据辽城方面的本阵,怎么会让他们绕过来或者说搂过这么一大队人的,一时间他脑中纷乱如麻,只觉得己方对于战场信息掌握,实在是缺失的厉害。
他已经来不及多想了,因为后方因为背靠辽城的缘故,只有一些巡哨和看守行装的军中老弱,而现在显然这些巡哨,都不知道什么时候擅离职守,偷偷跑过来混入到争抢的行列中去了。
而这些看守行装的老弱,就更是不堪一击,仅仅一个照面就被击溃了,几乎是哭爹喊娘的向着他所在的本部,撒腿狂奔逃了过来。
这时候随着数只漂亮的烟箭高高升起,当面那些山边列阵的淮军也动了起来,短暂的休整之后,他们几乎重整旗鼓的列队杀出自己的临时防地,前后排成数条战线,而缓缓的推进和逼迫过来了。
然而,他也只能拍马带队,掉头转身去阻截住这只新出现的敌势;不然,让对方两厢形成合流之势的话,那就是这支骑兵灭顶覆亡之日了;而且多年占地养成的素养和直觉告诉他,若能够主动出击的话,或许还有机会取得上风,乃至突破脱离战斗的机会。
至于那些刚从满地争抢和殴斗的混乱中反应过来,却是呼朋唤友的寻找着自己所属的人马,那就只能愿他们自求多福了,希望此辈能够多抵挡或是羁绊住这些当前的敌势。
不然,兵力有限我也只能打个击溃战,而让这些骑兵见势不妙,还有跑掉的机会,那就有些麻烦和后患无穷了。
这就体现出火器作战的好处来了,正所谓是劳师远征而如强弩之末,但是作为火器部队只要你还有扣动扳机的力气,就意味着还有相应的作战能力和杀伤效果。
因此,面对困兽犹斗的敌人,只要原地以火力交替掩护,稍加休息和调整状态,就轻易恢复过来了正所谓是阵如墙辐而巍然不动。
接下来,挟以新胜之势,我就可以继续做点什么了。
于是,第二天正午,辽城的城头上,
夏日的热风吹在脸上,却是掩盖不了罗湛容心中冰冷刺骨的寒意。
好容易收拾了城内的骚乱,却又迎来这个前出追击马队覆灭的天大噩耗。这可不是什么二三流的地方藩兵,都是他竭力拼凑出来的骑兵啊。
而阵没当场的大将骆秉声,更是他好不容易才的劝说而启用起来,本家硕果仅存的宿将啊。自从历次动乱和战事之后之后,本家之中上代积累下来的领军之才,死的死逃的逃,合用的人已经严重凋零的差不多了。
听说了零星逃回来的人所言,那些淮军即将重新反攻回辽城之下,甚至有人吓的开门别窜而去。而在城中也是闻风而动一日数惊,造成的数百人的死伤,和不小的财货损失。
折损了手上可以动用绝大多数的骑兵之后,罗湛容在辽城里虽然还有相当数量的人马,却也因此被吓住了,或者说是已经被夺去了斗志和胆魄,
哪怕他在三邀赏之下,也没有一个人主动请命或是有所响应,愿意领兵再对城外的那些淮军有所行动和试探;哪怕他亲自指名点将也没有任何用处。
那些人反过来劝说他不要轻举妄动,以免中了对方的额算计,徒损实力云云云云;就仿佛是离开了这个高大厚实的城墙,就在没有丝毫的安全感了。
然后他们之间的话题,又变成数个群体之间,相互指嫡和质疑对方别有用心,想让自己去送死的激烈争吵。
因此,最后在一片扯皮和争辩当中,他也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辽城之外,那位远宗安然无恙的本阵,与两路外援兵马徐然汇合,而耀武扬威的具列校阅在这城下。
正所谓“淮军不满万,满万不可敌”,可这个聚拢在城下的淮军,又何止上万之数呢。正所谓是旗帜林立而肃杀森严,让人一看就知道不好相与和善了的。
这也让他忽然只觉得,自己这段时间来的努力与新老,全成了某种意义上的笑话;好容易图谋反攻卷土重来,夺得了辽城的本家;却在对方的雄壮兵势之下,又像是被变相的困进了一个更大的牢笼而已。
这时候,有数骑突然飞驰到城下,
片刻之后,作为兵临城下交涉的条件也被投射了进来,其中最重要的前提条款之一,就是将那些博罗会有关的人等,一并交出来任由对方处置。
还有打开城门,让城中百姓自决去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