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明末第一强藩 > 第二百零五章 登基

明末第一强藩 第二百零五章 登基

作者:日日生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18:19:03 来源:平板电子书

朱由松和周舒夜,前后脚进了京城。

周舒夜虽然一路血战,没有第一个进城,但是听闻朱由松进京,还是忙不迭的带着几个心腹和岳辰风等人一起进京了。

九重皇城,层层宫门次第而开,朱由松和一众侍卫纵马而入。此举虽然大不合规矩,但是他天下都是抢的,谁敢这么不开眼,上来跟他立规矩。

来到养心殿,这里曾经是朱由松很小的时候,玩耍过的地方。前世的记忆都已经有些模糊,可见离京的日子已经很久了。

皇城的侍卫,已经大换血,全部都是福王府的侍卫班底。朱由松好奇地张望着,这里瞧瞧,那里摸摸,一副没见过世面的样子,其实福王府豪奢不亚于皇宫,但是这里可是皇宫啊,文化底蕴摆在这里。看着不起眼的一张桌子,可能就是个古董文玩了。

岳辰风带着周舒夜,风风火火地一进京城,就直奔沈慕鸿处叙旧去了。反倒是周舒夜,心怀跌宕地来到皇宫。多少年的梦想,站在庙堂中央,宰执天下的愿望,眼看就要实现了,不由得他不激动。

听到朱由松在养心殿,周舒夜带着几个人匆匆赶来。

朱由松已经有半年没有见过他了,看到他进殿,喜道:“老周,这一回差点就是生死之别,哈哈。”

周舒夜自然知道,他说的是南阳遇险的事。可以说没有那一次,赵宏就不会走。周舒夜也就无法独揽陕西大权,从而一路向东,杀到北京城边。也就不会有沈慕鸿偷家的机会,真和朝廷进入持久战,造反成功还不知道要等到哪一年呢。

周舒夜虽然也感慨万千,但是已经来不及唏嘘了,他急道:“王爷,此时不继承大统,更待何时?”

话音刚落,门外张元化进来禀报:“王爷,城中尖来了一批官员,现跪在辕门外,请王爷继皇帝位!”

朱由松暗骂一声,文人无耻。周舒夜趁机说道:“中原一带战后重建迫在眉睫,陕甘九边流贼还在肆虐,辽东形势错综复杂。王爷此时继承大统,众望所归,带大明重整旗鼓,将这一个烂摊子收拾起来。事不宜迟,推辞太久只怕人心生变。”

翌日清晨,朱由松来到京城的别院,得了消息的文武官员、勋戚公卿,约好了一般纷纷来此劝进。

按照周舒夜沈慕鸿的安排,朱由松应该拒绝几次,再说几句场面话。大体意思不外乎,本王为清君侧,谁知道皇帝误会了,跑到台湾岛,不愿意做皇帝了。本王无奈,祖宗江山不能丢,只好免为其难,做这个皇帝了。依照古礼,三辞皇位之后,就可以正式登基了。

朱由检登基时日尚短,没有什么班底,这也使得朱由松继位的阻力小了不少。而且他时机不是很成熟,就大肆打压阉党,朝野上下人心惶惶。

文武百官眼里都露出热切的神情,自古新君登基,总会有一些人鱼跃龙门。尤其是洛阳系的官员,都已经欢呼起来了。众人簇拥着朱由松,从福王别院,来到皇宫当中。礼部侍郎上前说道:“请殿下举行登基大典吧。”

这一次的登基大典,自然没有办法和以往相比。仓促之间,有些地方不合礼法,好在朱由松最不在乎的就是这些。奉天殿里,朱由松坐在御座之上,俯瞰着堂上众臣。就在一个月前,他们还是自己的大敌,每天想的不外乎怎么除掉自己这个逆贼。短短时间,自己已经坐在这里,和他们成为君臣。

既然登基,免不了人事安排。一朝天子一朝臣,自己的手下不顾生死,帮自己打下江山,怎么可能冷落人心。

首先就是奇袭京城的沈慕鸿,他虽是文官,却立下了这么大的军功。大明开国以来,国公以上的都是军功才能册封。只是国公位高尊崇,已经很少有人生前能封为国公了。沈慕鸿封辅国公,太子太师(从一品),尊荣已极。若非有开国之功,大明朝已经不封这样的官职了。

周舒夜虽然没有打进京城,但是他的功劳显而易见。真要是论起来,比沈慕鸿还不遑多让。如果说沈慕鸿是那个摘桃子的人,周舒夜无疑就是种桃树的。周舒夜封宁国公,太子太傅(从一品)。女儿周英子(素月)为淑妃。

赵宏虽然回马解救朱由松,指使功劳不显,但是血战潼关,定鼎黑石渡,一直以来都是主将。加封赵宏为靖国公,太子太保(从一品)。

岳辰风因为私人关下,本身就是国丈,封岳盈盈为皇后。岳辰风本人为齐国公,五军都督府都督。

让人意外的是,黑石渡下被俘的孙传庭,也有封赏。孙传庭寸功未立,甚至还一度领兵抗拒福王。但是朱由松依然封他为兵部尚书,加封正二品太子少保。孙传庭的荣升,让不是洛阳系的官员,看到了希望。小福王登基之后,并没有任人唯亲,还是举贤的。

其他人具有封赏,总的来说人人满意。

然后要处理的,就是辽东的问题。皇太极倾尽全力疯了一样的打锦州,辽东已经岌岌可危。

辽东经略王之臣,蓟辽总督赵率教,和大将袁崇焕一起上书,像福王递表以示效忠。朱由松让新封的靖国公赵宏,率军前去增援。这是一场不下于萨尔浒的国运之战,不容有失。皇太极倾尽全力,这一次不掠夺足够的好处,他将失去威信。

洛阳兵马一分为三,张浩带五千骑兵出关,前去平定陕西山西流贼。此地根源还是大旱三年,民不聊生,想要平定秦川,需要的不是千军万马,而是充足的赈灾粮食。

赵宏亲率主力十万人,驰援辽东,通过海运,在江南征收粮食,运往辽东。剩下的守卫京城,毕竟刚刚登基,保不齐有什么不服的势力,想要为朱由检张目。

至于洛阳官员齐名上奏的迁都洛阳,朱由松一口否决。

天子守国门,是大明的风骨,不能舍弃。

PS:欢迎大家进群,每天都有大红包,还有萌妹子“济明天”在群里卖萌撒娇,打滚找对象。518666494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