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明末第一强藩 > 第二百一十一章 整顿宗室

明末第一强藩 第二百一十一章 整顿宗室

作者:日日生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18:19:03 来源:平板电子书

从京城到洛阳,这一次再也不用像上次一样,重兵防护了。

海晏河清,乾坤太平,虽然说不上盛世,但是至少不再兵荒马乱了。

沿途百官,谁不抓紧这个机会,在皇帝面前露个脸。毕竟庙堂就那么一块地方,有很多官员可能一辈子都见不到皇帝,这是他们唯一一次机会。若能留个好的印象,可比任何上书都有用。

这三个月来,朱由松也是忙得头都大了,趁此机会,放松下心情。周舒夜这个跛脚国公,真是个妙人,就没有他不知道的景地和典故,一路上非常得趣。

只是这样以来,速度难免有点慢,御驾行了十天,才到河南章德府。正在陕西潞安的张浩,和彰德府相邻,赶来相见。

朱由松起了个大早,推门而出,就见到门外的周舒夜已经等候多时。陪在他身边的,年轻英武的小将,竟然是久不见的张浩。两个人眼里都流露出久别重逢的喜悦,相视一笑。

“你小子怎么来了,朕如今是皇帝,有的是人抢着帮朕赶车,可没你的位置啦。”

张浩久在军中,身上不自觉沾了阳刚之气,更胜从前。任谁眼力再好,也看不出这厮就在两年前还是一个唯唯诺诺,沉默寡言的小车夫。

“陛下说笑了,末将怎么说也是封疆大吏,手握精兵,怎么还能干赶车这种事。”他素来知道朱由松的脾气,喜欢论旧重情,不喜欢被捧得太高,没有朋友。所以适当的,跟朱由松开起了玩笑。

果然朱由松一听之下,笑骂道:“老子偏要你来赶车,你能怎地?”

“固所愿,不敢请尔。”

彰德府虽然不是大城,但是此地是有藩王的。他就是赵王,也就是朱棣的第三子朱高燧的后人。

赵王府虽然不如洛阳的福王府,开封的周王府豪奢,但是也有一番富贵景象。朱由松三人在侍卫的护卫下,来到赵王府,赵王一家有身份的眷属,都已经出宫相迎。

虽然当初同为河南的藩王,但是赵王在朱由松的起兵过程中,一点都没有受到影响。因为还相隔这卫辉府,怀庆府,朱由松的战略进军,也不是从这里入京。

如今的赵王是五十五岁的年纪,但是被酒色所侵,已经行将就木。而且他这一脉,并没有留下任何子嗣。前来陪宴的,都是些旁系子弟。朱由松望着病入膏肓,走路都需要搀扶,面黄如纸的赵王,也不好意思折腾人家。匆匆用过家宴,就让他回去休息了。

来到后院之后,朱由松找叫了周舒夜,开门见山说道:“你看见今天的赵王了么?”

周舒夜向来是不揣摩准他的心思,不轻易开口的人,只是点了点头。

“像这样的王爷,我们大明还有二十七个。以下的郡王,更是数不胜数。更别提还有他们的庶子,受封镇国将军奉国将军。这些宗室不事生产,不能科举,坐吃山空。更可怕的是,他们有钱有势有女人,开枝散叶下去,我们养不起这么多人啊。”

周舒夜这才知道,朱由松是惦记上宗室问题了。本来他以为,朱由松自己也是藩王出身,虽然宗室问题有些棘手,但也不是辽东那样的致命伤。自己打着被欺压的藩王,无奈之下起兵的幌子,夺了江山,上来就对宗室下手,也太厚颜无耻了。谁知道这个曾经的小福王,最不在乎的就是脸皮,准备先解决这个不致命的顽疾了。

“宗室制度,是洪武传下来的规制。当初看来,不失为一个好办法。但是江河日转,已经不是当初的局势了,陛下以为,这些宗室该如何安置?”

朱由松太知道宗室的问题严重性了,因为他自己就是个藩王出身。语气坚定地说道:“改革!必须要改革,不然对这些宗室也好,对大明朝也罢,都不是好事。”

周舒夜顿了顿首,略一沉吟,说道:“自从嘉靖朝开始,朝廷就发现了宗室尾大不掉的严重性,从而颁布了《宗藩条例》,通过折奉限额来降低宗室俸禄,限制婚姻嫁娶礼仪开销,来减少人口增长。但是收效甚微,因为朝廷规定宗室不能参与四民之业,这些都是扬汤止沸,治标不治本啊。”

朱由松也知道,当初做藩王被人当猪养的事情,自然深有体会。想了片刻,把他心里的想法说了出来。

“让各地亲王出资,兴办宗学,允许宗室科举为官。而且宗学初立,无法和士子们竞争,这几年就拿出一些名额,专门给他们。”周舒夜闻言一怔,这可是要大大的解放这群宗室了。

“如此一来,对科举可不是一件好事啊,只怕士子们群情激奋。”

朱由松嗤笑一声,不屑地说道:“以后摇头晃脑的八股文选出来的,就能做官这件事,朕早晚杜绝。先安定太平了,就拿科举下手,必须得改。”

这才是石破天惊的大事,尽管周舒夜已经身为国公,世袭罔替,不是很受这个影响。但是这可是影响全天下士子的决策啊,周舒夜不敢怠慢,再想问时,朱由松却不肯再说这个,只说先解决宗室问题。

“有了宗学还不够,凡是士农工商,宗室子弟都可以参与。但是不能仗势欺人,不能欺行霸市,不能强取豪夺。如此一来,可谓皆大欢喜,尤其是那些血缘较为疏远的宗室,更是看到了生活的希望。而藩王之类,他们的最大优势就是有钱,做什么起跑线都比别人高。不过既然如此,俸禄的事情,可就要另当别论了。降奉限地是情理当中的事情。”

朱由松说完,对周舒夜说道:“你马上以朕的口吻,写一道圣旨,给温体仁。让他拿出具体的措施条例来,咱们回京的时候,就要整个大明朝,都已经施行了。”

自己拼杀出来的新政权就有这么一个好处,施行政令不怕掣肘。连皇帝都因为反对我们,被赶下皇位了,谁还敢不听命?如果你执意不从,我屠刀上血迹未干,何惜一斬之力。

趁着余威仍在,朱由松打算彻底解决党争和宗室这两个大毒瘤。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