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明末第一强藩 > 第五章 书生

明末第一强藩 第五章 书生

作者:日日生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18:19:03 来源:平板电子书

领命来到东关街的赵宏,望着眼前的场景一阵头大。无数的难民将东关街原本宽敞的的街道挤得满满当当,形形色色的难民或老或幼,但是无不有个共同的特点,一个个瘦骨嶙峋,衣衫褴褛。将这些人转移,着实不容易,毕竟是几万个人,难以调度。

街边有世子随从支起的数个棚子里正在舍粥,赵宏突然发现,正在领粥的百姓竟然井然有序地排起队来,已经领到的脸上恢复点气色,正与家人相拥在一起取暖。赵宏啧啧称奇,自古难民最难管理,人饿极了连造反都敢,这些人无不是饿极了的,竟然排起队来。赵宏和他带的属下,原本都是京营的亲军都护府的一支,万历年间福王就藩洛阳,万历皇帝将这一支精锐中的精锐抽调给福王做护卫。他当初在辽东关中四处征战,战火起处,百姓难免离家奔逃,就没见过这么自觉的难民,扭头跟手下亲卫说道:“河南府不愧是中原之地,你看着这些人马上快饿死了,还知道排队领粥。”

亲卫不以为然的哂笑道:“大人,这你就抬举他们了,你注意看每个队列旁边。”

赵宏这才注意到,每个难民排起的长龙旁边,都有一个青衣帛帽的衙役握着腰刀走来走去。原来捕快衙役们尽管地位不高,甚至为土大夫们所轻视。但实际上,他们在普通百姓中可威风极了,他们动不动就拿人,锁人,谁见了都会惧怕三分。老百姓都尊之为捕快老爷,捕翁。赵宏一看,顿时大喜,小王爷交代的事就落在这群衙役身上了。叫来几个为首的捕头,都头,吩咐下去。众人一听是福王世子的吩咐,福王府在洛阳何等势大,谁敢不听,赶忙动起手来,吆喝驱赶,本就是他们职业,做起来得心应手。

这时候手下的亲兵已经将世子点名要见的沈慕鸿找了出来,可怜沈先生排了半天队,好不容易分到热粥,正在喂食两个孩儿,自己一口也没喝呢。被几个大兵揪了出来。

沈慕鸿平日最重仪表,刚刚散着米香的热粥看得见闻得到,偏偏吃不着,只是此时肚子早已咕咕乱叫,实在有辱斯文,气呼呼地问道:“不知找沈某何事?”

小王爷点名要见他,想来必有说道,赵宏也不敢怠慢,道:“沈先生,小王爷要借迎恩寺安置逃难的百姓,吩咐我等前来护送,临行前点名要见先生,请先生跟我走一趟吧。”

沈慕鸿一听大喜,他是典型的古代儒生,读圣贤书,讲究得是“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大道。一路逃来,沈慕鸿深知,对他们来说,饥饿和寒冷都是致命的。即使人人吃到稀粥,一入夜,又将冻死很多人。听说刚逃进洛阳,有人就去迎恩寺求宿,都被打了出来,还出了几条人命。想不到小福王名声如此不堪,竟有着如此仁义之心,果然是人言可畏啊。

由于沈慕鸿坚持要带上自己两个孩儿,赵宏只好找来一辆马车,两个孩子还裹在小王爷名贵披风里,被赵宏一把抱起放进车里,吩咐一个亲兵赶车,自己骑马带着沈慕鸿先行。这几件事一耽搁,等他们到迎恩寺金刚殿的时候,回府报信,比他们路程要远的张浩倒是先一步到了。

张浩回府对路上难民的事只字不提,只说是世子与佛有缘,要在迎恩寺住几天,王妃听了大喜。天将正午,想到自己宝贝儿子还没吃饭,可能吃不惯寺里的斋饭。将自己还没用午膳让人装好,吩咐张浩带去。等到赵宏带着沈慕鸿进殿,朱由松正好摆开饭盒,准备吃饭。他对这个不卑不亢的书生极有好感,看见他们马上起身相迎。

可怜沈先生,此刻早已是饥肠辘辘。他虽然极重斯文,却不是迂腐之人,当下作了个揖大大方方的索要碗筷,道:“不瞒小王爷,我于此时已是饥火烧肠。”

朱由松忙叫人从斋堂取了副碗筷,沈慕鸿此时面对的虽然都是美味珍馐,早已无心品味,边吃边听朱由松说道:“沈先生,天气这么冷,我想把大家安置在迎恩寺中,只是人数实在太多了,真不知道如何下手,到现在一点头绪都没有,先生可有什么什么高见。”

沈慕鸿此刻也顾不上什么食不言寝不语了,边吃边说:“圣人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河南府遭了三年旱灾,三年蝗灾,几个州县早就易子而食,饿殍遍地。又有陕西王二作乱,流寇入关,我们逃到洛阳一时半会不能也不敢还乡。几万人如果坐吃山空,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朱由松点了点头,对他说的最后一句深表赞同,急忙放下筷子问道:“可有什么好办法,一举两得。”

沈慕鸿和理科男朱由松不同,也和一心做官钻研八股的书呆子不一样,他读圣贤书,学的是修身治国平天下的学问。这样一来,科举上就有点耽搁,到头来只能在乡野教书谋生计。今天是生平第一次有机会施展胸中所学,正像是挠到了痒处,站起身来,抑扬顿挫地说道:“洛阳,九朝古都,黄帝定鼎之地,豪门富绅聚居洛阳者极多,小王爷是亲王世子,洛阳城半个主人,可以号召洛阳豪门大户,捐献旧衣余粮,以救难民性命。”

沈慕鸿话一顿,看到朱由松不住点头,更觉痛快,那种施展平生才华的畅快,甚至让他有些醉意,当下抖擞精神,继续说道:“这次逃难,附近大县也是十室九空,难民中不乏良医巧匠,许多人都有一技傍身,可以鼓励大家在洛阳谋生,自食其力。我听说福王在城郊修建别院,不妨从逃难百姓挑选壮年男子,至于老弱妇幼之人,也可以生火做饭,使人尽其用。”

朱由松暗暗点头,这教书先生说得头头是道,细细一想大多可为。自己前世对古代读书人有点偏见,以为他们都是迂腐书呆子,现在看来,是以偏概全了。两个人又讨论了些细节,沈慕鸿也发现,这小王爷虽然有的浅显道理都不懂,但是有些细微处却有独到的见解,也是刮目相看。

多年后,朱由松问沈慕鸿:“朕把你从陇亩之中,带到这庙堂中央为政举事,决计四海,可算得上君恩浩荡么?”

沈慕鸿笑着回答:“在臣看来,君恩不过迎恩寺内一副碗筷而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