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重生佛门二教主 > 52.西游开始

重生佛门二教主 52.西游开始

作者:汉青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18:19:57 来源:平板电子书

这李世民本是龙尊王佛转世,为的就是谋划佛教的大兴。qiuyelou 平板电子书此时的他虽然还未恢复前世的记忆和修为,但冥冥之中天数早已注定了一切。

李世民登基称帝之后,便在大唐国广修佛庙,提高僧侣的地位,请高僧讲演佛法。对道家,却是放任自流,一时佛法压过道家,呈欣欣向荣之态。

这个时候,金蝉子转世的唐僧才被李世民请到长安开始传播佛法。这日,唐僧登坛宣讲小乘佛法。观世音便与惠岸行者木咤化作化个疥癞形容,身穿破衲,赤脚光头,将袈裟捧定,艳艳生光,往法会上走来,一个僧人见了这袈裟和禅杖,不由得心生喜欢,便上前拦住,开口问道:“那癞和尚,你的袈裟要卖多少价钱?”

观世音道:“袈裟价值五千两,锡杖价值二千两。”

僧人听罢,当场无了那购买的**,只是开口得笑道:“这两个癞和尚,真是疯子!是傻子!这两件粗物,就要卖得七千两银子?除非你穿上了,身长生不老,坐能立地成佛作祖,那还差不多。况且,便真是宝物,也值不得这许多!我看你这么贵的东西,绝对是卖不成了!”

观音菩萨听了,只笑不语,更不争吵,只与木咤往前走。两人形象颇为特异,在法会上,很快就为唐太宗所察觉。唐太宗李世民为祖龙转世,本身就有龙气,又经过准提用崆峒印为其收集人皇气运,终于在玄武门之变,夺得大唐国帝位。

唐太宗觉得有趣,便请两人上来答话:“不知两位法师手捧袈裟,拿着锡杖,自己不将其穿用,反倒落得如此落魄,这是为何?”

观世音听了,答道:“此两物只有得仁德圣僧可用,贫僧如今愿将此宝卖出。若是仁德圣僧,此物不要一分,非仁德圣僧,袈裟价值五千两,锡杖价值二千两。”

“此两物有何神奇。只有仁德圣僧可用,卖得如此高的价钱?”唐太宗顿时来了兴趣,开口便问。

观世音答道:“这袈裟,龙披一缕,免大鹏蚕噬之灾;鹤挂一丝,得超凡入圣之妙。但坐处,有万神朝礼;凡举动。有七佛随身。这袈裟是冰蚕造练抽丝,巧匠翻腾为线。仙娥织就,神女机成。方方簇幅绣花缝,片片相帮堆锦。玲珑散碎斗妆花,色亮飘光喷宝艳。穿上满身红雾绕,脱来一段彩云飞……沿边两道销金锁,叩领连环白玉琮。”

“那九环锡杖又有何神奇?”唐太宗开口问道。

菩萨道:“我这锡杖,是那铜镶铁造九连环,九节仙藤永驻颜。入手厌看青骨瘦,下山轻带白云还。摩呵五祖游天阙。罗卜寻娘破地关。不染红尘些子秽,喜伴神僧上玉山。”

唐王闻言,即命展开袈裟,从头细看,果然是件好物,道:“大-法长老。实不瞒你,朕今大开善教,广种福田,见在那化生寺聚集多僧,敷演经法。内中有一个大有德行者,法名玄奘。朕买你这两件宝物,赐他受用。你端的要价几何?”菩萨闻言,与木咤合掌皈依,道声佛号,躬身上启道:“既有德行。贫僧情愿送他,决不要钱。”

说罢,将两件宝物留下,抽身便走。唐王得帝位,靠的便是他的仁德和名声,此时见两位法师将东西留下来就走,急忙让人将菩萨拦住,开口说道:“你原说袈裟五千两,锡杖二千两,你见朕要买。就不要钱,敢是说朕心倚恃君位,强要你地物件?更无此理。朕照你原价奉偿,却不可推避。”

菩萨起手道:“贫僧有愿在前,原说果有敬重三宝,见善随喜。皈依我佛。不要钱,愿送与他。今见陛下明德止善。敬我佛门,况又高僧有德有行,宣扬大-法,理当奉上,决不要钱,贫僧愿留下此物告回。”

唐太宗再三挽留,菩萨却是不理,径自离去。

太宗只能作罢,随即找来玄奘,拿着袈裟和九环锡杖给他看。玄奘一看袈裟,就知道这是何物,不过这场子还是要过的,当下不由得连胜称赞两件宝物了得。唐太宗听了大喜,只觉得自己目光不凡,当下朝玄奘说道道:“法师如不弃,可穿上与朕看看。”

玄奘随即遂将袈裟抖开,披在身上,手持锡杖,侍立阶前,众人一看,不禁眼前一亮,好个庄严俊朗的佛子。众位大臣开口,纷纷赞扬:是个活罗汉下降,活菩萨临凡!

一番赞赏之后,佛门法会便接着开下去。

登坛开讲第七日,玄奘**完毕,见众人不肯离去,便念一会《受生度亡经》,谈一会《安邦天宝篆》,又宣一会《劝修功卷》。观世音菩萨近前来,拍着宝台厉声高叫道:“那和尚,你只会谈小乘教法,可会谈大乘么?”

玄奘闻言,知道观音来了,就翻身跳下台来,对菩萨起手道:“老师父,弟子失瞻,多罪。见前的盖众僧人,都讲的是小乘教法,却不知大乘教法如何。”

菩萨道:“你这小乘教法,度不得亡者超升,只可浑俗和光而已。我有大乘佛法三藏,能超亡者升天,能度难人脱苦,能修无量寿身,能作无来无去。”

这时,唐太宗也走了过来,开口相问:“你便是那送袈裟的和尚,如今打断这佛事,却是为何?”

菩萨道:“你那法师讲的是小乘教法,度不得亡者升天。我有大乘佛法三藏,可以度亡脱苦,寿身无坏。”

太宗正色喜问道:“你那大乘佛法,在于何处?”

菩萨道:“在大西天天竺国大雷音寺我佛如来处,能解百冤之结,能消无妄之灾。”

太宗道:“你可记得么?”

菩萨道:“我记得。”

太宗大喜,开口道:“教法师引去,请上台开讲。”

那菩萨带了木咤,飞上高台,遂踏祥云,直至九霄,现出救苦原身,托了净瓶杨柳,浑身清净如琉璃,遍体生香。左边是木咤惠岸,执着棍。抖擞精神。

只见菩萨:理圆四德,智满金身;缨络垂珠翠,香环结宝明。乌云巧迭盘龙髻,绣带轻飘彩凤翎。

碧玉纽,素罗袍,祥光笼罩;锦绒裙,金落索,瑞气遮迎。眉如小月,眼似双星。玉面天生喜.朱唇一点红,净瓶甘露年年盛,斜插垂杨岁岁青。解八难,度群生,大慈悯。

众人一看是竟然是菩萨降临,当下连忙跪拜。观世音菩萨,则是手托净瓶,周身隐隐约约响起师子无畏音、大慈柔软音、大梵清净音、大光普照音、天人丈夫音,这些妙音微弱,却是响彻诸佛、菩萨、罗汉耳畔,清晰可辨,闻之舒心。

这些无量妙音能施众生乐、济度生死岸。怪不得,有赞偈曰:

菩萨号圆通,降生七宝林中,千手千眼妙真容,端坐菩陀宫,杨柳枝头甘露洒,普滋法界熏盟,千层浪头放神通,光降道场中。

观音菩萨妙难酬,清净庄严累劫修;

三十二应周尘刹,百千万劫化阎浮;

瓶中甘露常遍洒,手内杨枝不计秋;

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渡人舟。

南无菩陀琉璃世界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唐太宗也没料到这人竟然会是普陀山观世音菩萨,亦行了大礼,自然也没有再提让观世音将大乘佛法地事情了。

接下来,玄奘从观世音菩萨那里接了西行法旨,发了西天取经的宏愿,得了个三藏的法号。而后。太宗便封玄奘为御弟,给了一个紫金钵,一匹马。

最后,喝下一杯带土的送行酒,西行之路便开始了。在李世民带领文武百官的送行之下,玄奘和尚既唐三藏便开始了自己的西行取经之路。

这日,唐三藏和李世民赐给他的两个护卫行至一座山下,突然前方窜出一条斑斓猛虎,张牙舞爪向他们扑了过来。那两个护卫原本只是人间普通的武夫,他们本就不想和唐三藏一起西行,只是碍于皇命勉强随行。如今一见这种状况扔下唐三藏就跑掉了。

护卫逃走,面对着猛虎,唐三藏大惊,忙转身催马便逃,却哪里逃得过猛虎。只见那猛虎几步抢到马前,一个饿虎扑食将玄奘扑落马下倒在地上。玄奘顿时吓得三魂不见七魄,立即昏倒在地。

老虎张开血盆大口向唐三藏咬去,眼看唐三藏就要命丧虎口,却见天上一道白光闪过将猛虎击倒在地,抽搐两下,没了性命。

此时只见天上一个人影落下,正是那杨戬。原来,杨戬得了准提之命,从唐三藏西行开始,他便一直在暗中保护唐三藏,故而刚才才能及时救下唐三藏。

杨戬站在了唐三藏的身前。杨戬低头看了看已经昏迷不醒的唐三藏,道:“果然是有大毅力之人,怪不得师尊会把如此重任交给你,并让我那师弟跟随与你,让他一路保护与你,只是此次事关重大,希望你千万不要让师尊失望啊!”

说完,杨戬见唐三藏动了一下,杨戬知道他要醒了,便摇身一变,变作了一个普通的猎户模样。

唐三藏醒来之后,见刚才那猛虎到在自己的一旁,俨然是生机已经断绝了。而自己的正前面又有一个猎户,唐三藏知道是这个猎户救了自己。于是,赶紧施礼谢道:“贫僧多谢壮士救命之恩。”

猎户道:“大师客气了。敢问大师为何一人到了这荒山野岭?”

“贫僧乃是奉唐王之命,前往西天拜佛求经,途经此地而已。”唐三藏回答道。

“大师高义,在下佩服。只是如此荒山野岭常有虎豹豺狼出没,大师孤身前往只怕是危险万分啊!”猎户道。

唐三藏闻言,道:“为求真经,贫僧死亦无悔。”

“哈哈哈,大师既是如此说来,那我也不再多说什么了。我自负对这一带还颇为熟悉,就让我护送大师一程吧!”猎户道。

“贫僧多谢壮士好意了,只是如此一来,岂不耽误了壮士之事。”唐三藏道。

“大师不必推辞,我乃孤家寡人一个,没有什么耽误不耽误的。”猎户笑道。

唐三藏闻言,考虑了一会,道:“如此就有劳壮士了。”

“大师客气了,我们这就启程吧!”猎户道。

如此,杨戬变化做猎户,护着唐三藏平安的出了这座大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