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仙侠玄幻 > 仙破 > 第11章 冥古宙

仙破 第11章 冥古宙

作者:午后方晴 分类:仙侠玄幻 更新时间:2025-02-01 18:20:30 来源:平板电子书

“寅子,还好吗?”程默问了一句,随即惊讶地问:“你的脸怎么了?”

“他们喂了我一些药,然后中毒,抢救后就是这样子,”朱玉寅抬起头说道。

朱玉寅与柳如烟原来是老乡,在一个中学上学,都是学校的尖子生,家庭情况也都不大好,所以上了大学后,走到了一起。不过抛开大家的友情认真地分析,最后两人分手也颇正常。

论家庭情况,朱玉寅家同样是赤贫户,还不及常征家情况好呢,或者可能比程默家情况稍稍好一点。

论长相,朱玉寅长相也不怎么的,一张长马脸。不过在高中时,大家更单纯,相貌家庭背景都是其次的,成绩才是最主要的,又考进了同一样高校,于是柳朱二人成为了恋人。

然而进入大学,实际也等于开始融入这个大熔炉了,如果大城市出来的孩子还好一点,那种封闭农村出来的孩子则会受到很大的冲击。

在这里,朱玉寅再也不是那种最顶尖的学生,柳如烟虚荣心又比较强,长相与家庭背景因素也就变得突出。

不过这不是程默惊讶的,原来朱玉寅是马脸,倒也是一张丰润的马脸,现在整变成了一个猴腮式的马脸,这副样子晚上出去,都能将小孩子吓哭的。

“喂药?”

徐胜在边上说:“默子,市里面已经承诺会承担寅子后期所有恢复性治疗。”

不但如此,还处理了几个相关的负责人,N大也恢复了朱玉寅的学籍,市里面又拿出一大笔钱作为补偿。但问题是……那个罪魁祸首还在外面欢快地蹦哒呢。

徐胜是害怕朱玉寅去报复陈寒,结果报复不成,又被送进去。

常征道:“憋啊。”

“寅子,征子,不用憋,如果说不公平,那一个国家都有,但那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制度与规则,不会容忍有人轻易地越过这些规则。况且现在是国家中兴之时,他已经越了这道规则……”

陈寒还想恫吓欧阳教授呢。

程默估计经过欧阳教授的较真,估计这件事已经进入到高层视线。当真一手遮天哪?

欧阳教授可不是默默无闻的一个穷学生,虽然他不是形政上的官员,又加上这当口上,如果陈寒发浑,弄不好连他背后的父母都能被他拖下水去,成了真正坑爹的主。

“胜子,默子,你们不用劝我,我心中有数,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我等得起。”

“那就好,我去老师家。”

程默来到欧阳炯家中,他家里面还有四个客人,一个正在N大读博的梁兴永,另外两人则是王炳城、李昌直,都在本市相关博物馆担任着要职,三人还有另外一个身份,都是欧阳教授的得意门生。qiuyelou

以前偶尔也与程默一道,配合着欧阳炯做研究,程默都认识,另外一个人,程默不认识了。

欧阳炯替程默做着介绍,程默才知道他叫胡惟道,也是欧阳教授的门生,毕业后调到北方任职。因此程默入学后,诸多考研,他没法来参与。

介绍完,欧阳炯说道:“程默,你来得正好,我还准备打电话让你过来,坐下吧。”

程默坐下。

欧阳炯打开电脑说道:“这是那九鼎,你用手机将相关的照片下载下去。”

程默先是用眼睛扫了一眼,电脑上有九尊巨鼎,一个个皆大气而又古拙,但款式各不相同,连文字、纹饰、动植物图案也各不相同,只能说高矮相仿佛,差距不是太大。其中一鼎正是董正明所伪造的原鼎!

“老师,密度是多少?”

“密度是4.3。”

“果然,它是钛合金组成的吗?”

钛合金是一个泛名词,一般密度是在4.5左右,但也不一定,随着添加的金属不同,密度也会不同,包括颜色、强度等同样会随之改变。

“不是钛合金,它的强度可能超过了β合金的几千倍几万倍。”

世界上强度最高的合金有特殊的镁合金、铝合金,但相对技术成熟,强度高,并且大规模实用还是各种钛合金。

钛合金随着添加的金属不同,形成各种钛合金,不过总体分成三种,在低于882c时呈密排六方晶格结构,称为a钛;在882c以上呈体心立方晶格结构,称为β钛;利用上述两种不同特点,添加适当的合金元素,使其有双相性,则称为(a β)合金。华国为了简便,简称为ta、tc、tb。

因为α钛合金的切削加工性最好,α β钛合金次之,β钛合金最差,三种钛合金当中最常用的是α钛合金和α β钛合金。不过论强度,最高的还是β合金,甚至也是大规模实用的合金当中强度最高的。

程默倒吸了一口冷气:“β合金的几千倍几万倍?”

“嗯,所以在不能破坏它的前提下,至今京都没有想出办法,取其粉末研究。于是他们结合了三种测年法,测量其外面的污垢与附着物。”

测年法不仅是碳十四测年法一种,还有热释光测年法与考古磁学测年法两种,常见的测年法就是这三种了,但最常见的还是碳十四测年法。

这三种测年法各有利弊,总之,时间越短越易测量,时间越长越不容易测量,并且容易产生很大的误差。

“外面的一层附着物大约有两千两百余年。”

“与九鼎消失的时间十分吻合。”梁兴永说道。

根据一些史书记载,夏禹九鼎曾作为夏、商、周三代的镇国之宝代代相传,但它不能完全相信,即便是夏代,到现在还缺少得力证据证明它的存在。

不过春秋战国各个书册里依然能看到它的身影,这时候的记载已经有参考价值了。只是因为秦始皇焚书坑儒,导致许多书册消失,因此这九鼎是什么样子,被秦国得到后,又保存在哪里,后人一直不清楚。

最后一次出现是在公元前219年,秦始皇第一次东巡,祭祀泰山后,专程来到彭城的泗水之滨,组织人力打捞失踪的那一尊鼎。

随后各个史册再也看不到九鼎踪影。

但又出现了一个问题,中国历史有了准确的历史纪年,是从西周共和元年,也就是公元前841年国人暴动那一年开始的。

随后各个诸候国陆续出现了史官,如晋国史官董狐直书“赵盾弑其君”;崔杼杀齐庄公,也被齐国史官记载下来,结果被崔杼杀掉,到了那史官的弟弟,又书崔杼弑其君,又被杀掉,到了史官的三弟,依然书崔杼弑其君,崔杼傻眼了,怂了。这时候的史书是最可信的。

不过许多史书后来多被秦始皇烧掉了。

但只要有史书在,至少在焚书前,各个史官不会做假的,也就是早在西周共和元年那一年之前,九鼎就开始出现了。

以那时的技术,这么长时间将几尊青铜鼎放在外面,任由它氧化,又没有先进的保养技术,早就变成一堆绿铜渣了,岂能被当成国器,以至秦始皇派人专门打捞?

那么只有两个可能,所有相关九鼎记载的史书都是错误的!

其实以春秋史官直笔史书,这个可能性极小。

还有一个可能,这九尊鼎技术相当的先进,能抗氧化。但以前是无神论了,没有一个学者敢这样去推测。

“这是第一层附着物,它确认证明了九鼎是在秦朝时消失的,至于如何消失的,仍是未知之谜。但是……最里面的附着物,经过反复测年,得出它的历史时间可能长达四十多亿年!”

“老师,是冥古宙吗?”程默问了一句。

“它们真有四十多亿年的历史,就是冥古宙的产物,程默,你猜测是对的,它们足够的神奇。”

地球纪年划分也分宇宙,地层系统为宇,地质年代为宙,区别就是这一条,时间史是相同的。

一般将地球地质年代划分为太古宙、元古宙与显生宙。

太古宙从38亿前开始,结束于25亿年前的大氧化事件,以甲烷为主的还原性的太古宙原始大气,转变为氧气丰富的氧化性的元古宙大气,并导致了持续3亿年的地球第一个冰河时期――休伦冰河时期。

元古宙分为3个代。25-18亿年为古元古代,18-10亿年为中元古代,10-6或(5.7)亿年为新元古代,在这段时间已经出现了多细胞动物。

最后是显生宙,从5.7亿前开始一直到现在,共分为古生代、中生代与新生代三“代”。古生代包括了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生物开始进化。但在4.4亿年前的奥陶纪末期地球迎来了第一次生物大灭绝,导致大约85%的物种消失。3.65亿年前的泥盆纪后期地球又迎来了第二次生物大灭绝,大多数海洋生物遭到了灭顶之灾。2.5亿年前的二叠纪末期地球又迎来了第三次大灭绝,也就是最后一次大灭绝,导致超过95%的地球生物消失。

最最奇怪的是这三次大灭绝的原因,至今还没有找到准确的说法。

中生代包括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恐龙来了,直到白垩纪生物灭绝结束,这次生物灭绝也是最广为人知的生物灭绝,实际上只灭绝了一半生物种类,远不能与古生代那三次近乎抹杀式的恐怖生物大灭绝相比。

新生代包括古近纪、新近纪与第四纪三个纪,古新世、始新世、渐新世、中新世、上新世、世和全新世七个世,世出现了原始人,全新世人类正式演化成现代人。同时从200-300万年前到1―2万年前爆发了第七次,也是离现代最近的大冰川时期,俗称第四纪冰川时代。

不要以为人类已经全部了解地球的历史,实际上各个“宙”“代”“纪”“世”,都存在着大团疑云没有解决。

在这三“宙”之前还有一个宙,冥古宙。据科学家推测地球从46亿年前形成,不过那时候地球环境十分恶劣,地质活动剧烈、火山喷发遍布、熔岩四处流淌,就像现在的水星、金星一样,并且不断地遭到大量小行星、彗星、包括月亮的撞击。直到大约38亿年前结束,内太阳系不再有大规模撞击事件,地球开始冷却,进入太古宙。

冥古宙时期,地球那么糟糕,怎么可能有生物存在,况且制造如此先进的鼎。若是测年是准确的话,它的珍贵无用置疑,但在冥古宙那种环境下,这个鼎是如何保存下来的?难道它真是神话产物?欧阳教授四个学生,又再次陷入沉思中。

程默也在沉思,冥古宙啊……想一想就让人汗滴了,他便想到那句话,九大行星本来就是一个行星,难道在冥古宙发生了更加诡异的大事件?不过这样算来,几万几十万年也不算长嘛……

冥古宙时代的鼎……即便程默经过多次的冲击,现在想一想也头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