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青春校园 > 冲喜娘子是锦鲤 > 第四百二十章 遗诏

冲喜娘子是锦鲤 第四百二十章 遗诏

作者:朝花夕食 分类:青春校园 更新时间:2025-02-01 18:25:52 来源:平板电子书

苏云染还能跟徐离墨斗斗嘴,皇宫之中却是另外一番景象。

桓王面对着的压力不言而喻,苗公公守在棺木前头压得很低看不出他的情绪来。

这大殿里的众人可以说个个都是心怀鬼胎,桓王虽然排行第八,上面还有个永王、宸王在前,但他是嫡子之前又被皇帝授予监国之权,所以他和秦王跪在最前面。

秦王是平辈,并不需要跟皇子一样一直跪着守灵。但大师们做法事的时候,他还是很配合地跪在了前头。

演戏也要演全套,虽然进宫之前他还在跟皇帝下棋,这会还是使劲拧了自己的大腿逼得自己红了眼眶。

他回头瞧了瞧众皇子,一个个的脸上哪有半点悲伤的情绪?大抵也就是第一天还能干嚎两声,再后来就只剩下脸上几分憔悴和几分不耐烦。

连跪几天的确让人受不了,可这是大丧,作为皇子竟这点苦都吃不得!

心里刚这么想,就立马听见永王咳嗽的声音。好吧,他差点忘记了,还有一本就羸弱的皇子:“煦永,可服过药了?你身子弱,一定要让人提醒着点。”

梁煦永忙端正地跪好:“多谢王叔关心,我已经服过药了。”

值此国丧期间,很多国事都被压了下来。桓王可不敢真的松懈,这些呈报内阁的奏折他已经命人全部送过来,再由他转交给梁鹤祯处理。

南北方还是多灾多难之时,又是碰到皇帝驾崩新帝未立,人心散乱啊!

钦天监已经推算出了出殡的最佳时间,也就是说新帝的人选也就要在这几日内确定下来。

天明寺的大师都过来了,就连方丈都亲自过来做法事。

诵经声不断,可谁又能听得进去呢?桓王早在宣布皇帝驾崩的第一天就被很多人逼问新帝人选,但之前还可以用先安排皇帝后事要紧敷衍了过去。

这会礼部和宗正寺都已经拟好了章程,皇帝的陵寝早就几年就已经竣工,只需要挑选合适的日子就可以葬入陵园。

一场法师结束后,众人可以起来喝点水稍微休息一下。这可是守灵期间难得有的休息时间。

不过这一休息桓王就知道一定有人会按捺不住的。

立新帝人选的话头总要有个人来带,这个人由李国公来当倒也何时。

“秦王殿下,桓王殿下,如今大启内忧外患人心惶惶。皇上究竟有没有立下遗诏由谁来继承新帝?不是老臣有私心,这早日宣布出来才能稳定民心、稳定军心啊!”

李国公说地那叫一个诚恳,不过这话也的确让人挑不出毛病来。

天灾**不断的大启的确不能群龙无首,早日定下来起码能安抚人心。

桓王看了一眼苗公公,苗公公看着一眼大殿外。今日是法事中最重要的一场,所以今日文武百官到得是最齐的一次。

苗公公走了向前,依旧是垂眉顺目:“皇上的确是留下了一份遗诏,待今日法事全部结束之后老奴自会宣读,还请李国公稍安勿躁。”

李国公眼皮子跳了一下。

什么?真的有遗诏?

这怎么可能呢?之前他们掌控宫禁的时候早就让人暗中将皇帝的寝宫、书房和金銮殿都里里外外翻了一边,压根就没有看到有遗诏。

这……该不会是桓王的缓兵之计吧?

“苗公公,这事越早宣布越好,就趁着这会法事还没开始先请出来让大家心里踏实一些吧!各位大人,你们说是吧?”

李国公煽动着其他大臣,这些人也是心里打鼓了很久了。新帝人选悬而未决,搁谁谁能不瞎想?毕竟俗话说得好,一朝天子一朝臣,他们也得自己自己的路再哪。

桓王冷笑一声望向李国公:“李国公何必如此心急,难道还担心遗诏跑了不行?”

李国公露出一个轻蔑的笑容,转瞬即逝:“老臣倒是不怕遗诏跑了,但老臣怕遗诏凭空冒出来。”

这话是什么意思已经很直白了。这个李国公还真是敢说啊!遗诏都还没有看到,他这就已经怀疑上遗诏的真伪了?

桓王也不恼,直接怼回去:“李国公多虑了,父皇写下这份遗诏的时候是苗公公伺候在旁,这遗诏可是父皇亲笔写下的。凭空冒出来是不可能的,本王倒是更担心它会凭空消失才是。”

这两人一来一回已经较上劲了,一旁围观的大臣有的很清楚这两人是商量不出一个结果的。

“天明寺的大师只给了那么一盏茶的休息时间就要开始下一场。遗诏可是事关重大,哪里是一盏茶功夫就能说得清楚的?李国公还是稍安勿躁吧!等今日的法师结束,自然也就知道结果了。”内阁陆大人打了个圆场。

李国公这才甩了甩衣袖:“本官心急也只是为了大启的江山社稷。”也不得其他人有回答,他已经甩袖出了大殿。

大殿外的拐角,宸王早就在此等候了。

“桓王和苗公公都快成一伙的了,他们两要是两手弄一份假的遗诏,这对我们可不利了。”李国公瞧着苗公公与桓王之间的眼神交流,这两人什么时候这么有默契了?

也不知道是外面阳光太烈,还是宸王此刻的心思太重。他半眯起眼睛来,神情格外的严肃又冷厉。

“除了梁鹤祯他还能扶持谁?他膝下只有一个女儿,难不成他还想越过我们这些皇子,将皇位传给秦王世子?”

他们之前也考虑过秦王的儿子的,不过秦王的儿子胆小不成器,所以也就没有在他身上浪费时间。

可如今梁鹤祯已死,桓王不可能说服大臣让他一个残废当皇帝。他能掌控的小辈的,大概也只有秦王那平庸的儿子了吧?

可是秦王还在,他儿子一旦当了皇帝,他还能像现在这样对桓王言听计从吗?显然,不能,人心都是会变的。

“要不要我派人去找找那遗诏?”

宸王摆摆手:“不必了,之前那样找都找不到,这会又怎么可能就能找出来?别急,这份遗诏不知道让多少人着急,咱们先静观其变。”

日暮时分,最后一场法事也即将结束。

众人已经心不在焉很久了,知道要公布遗诏了,谁还能淡定?胃口掉了一整天了,终于要知道答案了。

不过这遗诏公开出来,定然又是一番腥风血雨。

天明寺的大师退了下去,文武官员立马按照上朝的顺序排列整齐。

在苗公公去取来遗诏的功夫,下面的官员真的按捺不住了。

“该不会是宸王吧?毕竟之前……”

“那可说不好,宸王的势力还是最强的,毕竟还有李国公在,其他皇子没人能跟他抗衡。”

有人压低声音小声道:“我可是听到了风声,有人想扶持十七皇子上去。”

“不是吧?十七皇子还年幼,一定会遭反对的。”

话是这么说,可皇帝的儿子太金贵。夭折的太多,好不容易长大的,病的病、傻的傻、残的残。要说在这里面选一个,那也只能说是矬子里拔大个儿。

议论声渐渐小了下去,当然,主要的议论声还是在队伍的末尾。这些都是小官,离大殿又远,所以才敢这么明目张胆地议论。

而前排的大臣,这会是盘算着待会如何反驳那些不同阵营的臣子,所以现在谁都没有开口说话。这些人只是用眼神交流,给对方一个不屑的眼神。

苗公公终于挺起了身子站直,展开遗诏缓缓念了出来。

一字一句,抑扬顿挫。

下面文武百官,鸦雀无声,从一开始的惊讶到后来的表情无语。遗诏宣读完毕,苗公公亲自带着遗诏走过每一个大臣的身边。

李国公实在没忍住翻了个白眼,嘴上还没说,心里早就把苗公公和桓王几人骂了个遍。

这不是耍人是什么?遗诏上写的是让皇长孙梁鹤祯继位。

可很不巧,梁鹤祯已经是具焦尸,现在尸体还在运往皇陵的路上。

“苗公公,此时宣读这份遗诏还有什么意义?皇长孙殿下在皇上驾崩之前就已经意外身亡,难不成你还想弄具焦尸过来当皇帝?”平昌伯率先发难。

苗公公恍若未闻,依旧拿着那一份遗诏挨个给大臣们亲眼鉴定皇帝的笔记。

宸王望向桓王:“皇长孙已经过世,这份遗诏就无效了。八弟,遗诏已经按照父皇的意思宣读出来的,可很遗憾皇长孙没有福分先去了。然国不可一日无君,依几位阁老看,如何推举出新帝才好?”

朝中的阁老中有历经了两朝君主的,其中为首的就是太傅周瑾。

“太傅,您说话最有分量,您来拟个章程吧!”宸王把太傅推了出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