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重生于康熙末年 > 第五百二十五章 谈棋

重生于康熙末年 第五百二十五章 谈棋

作者:雁九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18:34:23 来源:平板电子书

- 欢迎您的到来-

z

汤山,曹家别园。

曹寅夫妇所在之处,是园子的正中,是座两进的院子。前面有厅五间,厅西三间凉房,厅东则是连着游廊,连着园子东南角的一处亭子。

后面正堂五间,是曹寅夫妇的起居之处。堂西有抱厦三间,是当值丫鬟、婆子歇宿之用;堂东抱厦三间,则是空着,没有住人。

带着孩子们转了一圈暖房,曹同初瑜两个就带着众人回到这边院子。

因今儿是来汤泉庄子的第一日,李氏的意思,是要大家伙吃个团圆饭。等到明日,在各院吃各院的。

李氏带着女眷在西屋,曹寅父子带着几个男孩在东屋吃席。

今日的晚饭却是丰盛,琳琅满目,看得几个小家伙都不眨眼。曹寅见满满地摆了一桌子,原还想板起脸来,同儿子说说“节俭”;待看到碗盘里别有洞天时,他还是合上嘴巴。

八道压桌小菜,麻油干马齿菜、腌杂菜、腌鬼子姜、拌苏子叶、虎皮冻儿、炸小鱼儿、红油肚丝、白水羊蹄。

八道碟菜,焦溜丸子、素烹茄丁、焖烧蒜苗、肉丁青豆、炒血豆腐、爆炒羊肉、酱烧斑鸠、红焖带鱼,野鸡脖子炒肉丝。

四个碗菜,炖泥鳅、羊肉丸子、山珍烩野鸡、干豆角炖排骨萝卜。两个锅子,一个酸菜白肉,一个羊蝎子。

曹看了。却是微微一愣。有些怔住。不说别地。就是腌杂菜与腌鬼子姜两道小菜。是他上辈子常见地。

时候。家中老母腌制地酱菜中。就有这两种。

热菜还好。几个小家伙多是也认地。小菜中却是都瞅着眼生了。

虽说有食不言、寝不语地规矩。但是天佑看了看眼睛地菜。又看了看碗中地饭。忍不住低声对曹寅问道:“祖父。这饭有栗子味儿……”

曹寅看了看碗中地饭。微红色。确实香气扑鼻。

曹在旁。道:“父亲。这是栗子饭。生栗子碾碎同小米一起煮地。儿子前几年来庄子时曾吃过一遭。甚是美味。”

满屋子菜香,几个小家伙,齐刷刷地在望向曹寅。

见曹寅动筷子,其他人才拿起筷子,开始吃饭……

或许是新奇,或许是下晌在菜棚子玩累了,几个小家伙筷子飞快,吃得甚是香甜……

遇到不认识的菜肴,他们就撂下筷子,小声发问,待晓得名字后,亦是满心好奇,想知道暖房里有没有。

曹寅见几个小家伙越来越闹,原想“咳”一句,让他们安静安静。不过,见曹寅一会解说这个,一会儿回答那个,父子众人其乐融融的模样,曹寅露出淡笑,没有说话……

西屋,女眷这边。

李氏、初瑜婆媳,都是宅门里长大,对于这些山野村食,也多是初次相见。田氏与怜秋姊妹早年在外头生活过,多是认识的。

遇到她们婆媳相问之处,少不得田氏等人也一一解说。七娘与妞妞也在坐,妞妞听得津津有味,七娘则是在田氏与怜秋姊妹不认识的,做了补充。

紫晶原在下首侍立,为众人布菜。

李氏叫她坐,她连道“不敢”,仍是站着侍候。李氏实是没法子,就她下去自用。

现下,看这些吃食,预备得甚是有心,味道也极为可口,荤素相宜,有两道是李氏、曹寅平素喜欢吃地。

李氏忍不住对初瑜夸道:“紫晶真是不错。不管她打理什么,都能让人省心。到底是老太太调教出来的,既能干又贴心。”

初瑜点点头,道:“是啊,太太。除了老爷太太,这么疼额驸与媳妇地就只有紫晶姑娘了。”

这话里对紫晶的推崇不是一二,已是将之当成长辈般,李氏心里虽晓得紫晶人好,但仍忍不住有些吃味。

就算再能干忠心,也不能就拘在府里当老姑娘。

既是老太君临死前,将这个丫头给了曹。那看在老太君面上,曹也得给紫晶好生安置才是。

紫晶看着虽年轻,但是算算岁数,也是三十来岁的人。

现下想说亲,寻个鳏夫做续弦,也不是难事。毕竟紫晶长得体面,为人行事又可亲,曹家再给置办一份嫁妆,也能风风光光地出门子、做奶奶。

想到这里,李氏不由生出做媒的心思。

只是饭桌上,有七娘与妞妞两个孩子在,不合适说这个,所以她就低下头,喝了两口汤,心里已经开始琢磨,待会儿得空,好好与媳妇商量商量……

此刻,紫晶并没有回屋子,而是被人请到前院。

“姑娘,今年那四顷地的租子,租子拢共收了一百八十三石粮食。虽说咱们这边是井地,但是天旱得厉害,收成不如往年,只有七成成色,所以比往年的少些。已经尊姑娘地吩咐,舍了一百二十石。刚好城北有几家处寺院准备腊八开始施粥,就每处舍了三十石。还剩下的六十三石,是继续往寺庙舍,还是留在仓中,还要请姑娘拿个主意。”何茂财道。

紫晶早已绝了婚嫁之心,所以很少在银钱上留心。曹赠她这四顷地,每年收成有二百来两银子。她地月份银子,是公中领一份,初瑜拿自己的私房贴一份,每个月四两银子。再加上逢年过节兰

桐苑地赏,一年到头也有小一百两银子。

这些银子,紫晶不是贴补在天佑、恒生两个身上,就是使人往各处寺里捐了,并没有做积蓄。

“听说现下有的寺庙也不像话,将外头捐地米扣下,还有私下变卖的。只望这几处寺庙能好些,只要有一半米进了贫苦百姓的口中,就不枉我这番心意。”紫晶摸了摸左碗的一串菩提子念珠,说道。

“是啊,小老儿也担心这个,专程使人打听了,挑得还是主持口碑好的几家。要是再有弊端,也是别无他法。”何茂财叹了口气,道:“剩下地粮食,若是姑娘不愿变卖换银钱,还想继续舍话,小老儿倒是有个愚见。”

紫晶虽没有更衣剃发,但是早就开始吃素,心里已经归了佛门。只是感念曹家恩德,眼下又需要照看天佑与恒生起居,所以才没有遁入空门。她心肠慈悲,想着尽一己之力,做些善事。

听何茂财说有主意,紫晶忙道:“老管事既是有主意,请说便是。我整日里在内宅,就算有心,到底眼界窄,心有余而力不足,哪里赶得上老管家见多识广?”

人都爱听好话,即便何茂财活了大半辈子,仍是如此。

听了紫晶的话,他心里甚是舒坦,笑呵呵地说道:“不敢当姑娘的夸,只是不敢糟蹋姑娘善心,使人仔细打听了。进今年春夏大旱,入冬以来,又连下了几场雪。京畿各州县怕冻死百姓,本月初一开始,就在各州县设了粥棚,各个乡里,也有民捐。依小老儿愚见,与其将这粮食舍到寺中,还不若舍到各地粥棚。打发两个人跟着,他们总没胆子,将粮食吞没。”

紫晶闻言,点点头道:“劳烦老管事费心,确实好主意,就这么办吧。”说到这里,她想了想,道:“只是到底是我的私事,也没有白使人当差地道理。总要给些辛苦费,之前寄存在老管事那地二十两银子,老管事看着给就是。”

“呵呵,这个倒是用不着。大爷早有话交代下来,说姑娘想用粮食、想用人手都随意。就因姑娘说舍粮,大爷嘱咐今年昌平庄子的粮食不卖,都入了仓了。要是姑娘舍得顺心,想要再舍的话,就用仓里的米。”何茂财想到曹的这番交代,越发觉得曹这个小主子对胃口。

他是孙家陪嫁过来地旧仆之后,同曹家的世仆不同。他原先心中只认孙太君,现下则只认曹。

毕竟他们父子两代人,打理了六十多年地庄子,不是曹家产业,是孙太君的陪嫁。曹家其他人,按照规矩,也管不到他们头上。

随着孙太君将这个田地转赠曹,何茂财忠心的对象,就换了曹。

加上曹这些年,对他也是全心依赖,甚是抬举,老爷子即便操劳,也觉得受用。

在曹家下人中,紫晶同何茂财一样,都是老太君旧仆,所以何茂财心里待紫晶也亲近。瞧着曹礼遇紫晶,他也跟着欣慰。

这才是大家公子哥儿的做派,守着规矩礼法。

紫晶年岁不大,但是算起来,除了侍候过老太君之外,也算是曹的保姆嬷嬷。懂得尊老,也不枉费紫晶这些年主持家务、里里外外的操劳。

紫晶这边,却不敢理所当然地受着曹地好意。

她神情已经僵住,又是感激、又是羞愧,只觉得心里跟翻了五味瓶似的,什么滋味儿都全了……

不知不觉,已经到掌灯时分。

田氏与怜秋等人用了晚饭,就带着孩子们回各处休息。天佑与恒生两个是跟着紫晶住在曹那边院子地东厢房的,已经跟着紫晶回去安置。

屋子静下来,只剩下曹家这几口人。

曹盘腿坐在炕上,陪曹寅下棋。初瑜这边,则是同婆婆商量明日进香之事。明日是十一月十七,阿弥陀佛诞生日,附近地寺庙里都有法事。

平**眷都拘在内宅,难得出府,李氏自然也乐园带着她们出去透透气。只是城外不比城里,香客杂,得提前安排妥当了,才能省得冲撞了。

初瑜这边,早已委了紫晶,安排妥当。

除了曹家,明儿同去进香的,还有个贝子府地家眷。那个贝子夫人,算起来是初瑜的堂婶,同曹家也有往来,李氏也是认得的。因此,明儿除了曹府家丁,还有贝子府护院跟着去守卫,不会有什么闪失。

李氏听了,这才放心。

因提及紫晶,她将媳妇领到东屋坐下,将心中所想,说了一遍。

初瑜闻言,不由愕然,半晌方道:“太太慈悲,过问此事,是紫晶姑娘的福气。关于她的终身大事,大爷同媳妇早年也是放在心上的。只是瞧她地意思,早已绝了这个念想。几年前就开始茹素,还得大爷怕她身子挨不住,说了几遭,才使她改了主意。初一、十五全素,平日里半素。”

李氏听了,不禁摇头,道:“身为女子,到了该出嫁之时,就应出嫁;到了该产子之时,就应生儿育女。寻个老实男人,安安稳稳地过一辈子,才是福气。瞅着她像是明事理的,怎么如此看不开?”

初瑜怕李氏不高兴,对紫晶有成见,道:“听大爷说,紫晶姐姐少时遭逢大变,许是因

缘故,怕了外头,宁愿留在府里,了却余生。”

紫晶的身世,李氏也是晓得地。

在曹家众婢中,孙太君对紫晶格外怜爱,也同这个有些干系。紫晶遭逢家变时,不过是十来岁地小姑娘。

从官宦人家的大小姐,到卑微的奴婢,换做其他人,说不得要悲悲切切、怨天尤人,性情大变什么的。

紫晶却是不同,总是带着笑模样。虽说行为还是那般得体,待人也温煦,但是举手投足之间已经像是真正的婢子一般,不管有意、无意,也曾露出大小姐地架子。

就因为这份隐忍与懂事,使得老太君另眼相待,一直放在身边使唤。

李氏想要做媒,只是一时兴起罢了,听了初瑜这番话,也无心勉强。婆媳两个,又说了两句闲话,就回到西屋。

西屋父子二人,正守着棋盘搏杀。

只是一个是琴棋书画无不精通的圣手,一个却是学了个形、未学到神地半调子。这其中,高低立下。

白子已经沦陷,早已没有反败为胜的可能。可是曹仍是苦苦挣扎,没有弃子认输。

倒不是他在乎一局输赢,而是这下棋本就是为了陪老父消磨时间,哄其欢心。

如今,白子败相横生,曹寅抚着胡子,已经难掩得意之色,看来是心情大好。曹这边,乐不得让父亲多欢喜一会儿,就苦苦熬战。

终于到了绝境,曹寅挑了挑眉,将手中黑子落盘,杀了儿子一条大龙。

曹这才撂下手中棋子,道:“儿子输了。”

曹寅端起茶盏,饮了一口道:“你知不知道,自己个儿输在何处?”

曹笑道:“父亲同儿子本不是一个分量。儿子这边自然比不得父亲棋艺精湛,输了也寻常。”

曹寅摇了摇头,脸上已收了笑,望着曹道:“你输在没有好胜之心。这棋盘手谈,方寸之间,如战场厮杀之地。若是没有好胜之心,就算是棋艺精湛,也未必能保长胜之局;反而亦人,若是棋艺平平,只要存了好胜之心,也能厮杀一番。”

这番教导,另外深意。

曹已是若有所悟,站起身子,俯首道:“儿子晓得了,谢父亲教诲。”

李氏带着媳妇进来,刚好听到丈夫训儿子这段。她听得稀里糊涂,但是到底心疼儿子,怕丈夫兴起,再训下去。

到底媳妇面前,多少还是当给儿子留些体面才好。

她正想着如何将这个话岔开,将见曹寅摆摆手,道:“忙了一日,你同媳妇也乏了,早些回去歇着吧。”

曹应了,同初瑜两个给父母道了晚安,结伴回东院去了。

曹寅坐在炕沿上,不言不语,神色凝重,不知在想什么。

李氏见了,还以为他为下棋之事耿耿于怀,坐在炕边,轻声劝道:“老爷下了一辈子棋,儿才学了几年?再说他打小学功课,大了进京当差,也没有个悠哉自在的时候。若是老爷觉得他下的差,正可好这次得闲儿,好好教教就是。”

这都哪儿跟哪儿,曹寅闻言,忘了李氏一眼,见她带着担忧,想到她这番慈母心肠,不由叹了口气。

李氏见丈夫如此,越发担心,犹豫了一下,道:“老爷,这下棋就这么重要么?我瞧咱们儿,各方面都算好的。就算这棋艺差些,也不当事吧?”

曹寅摇了摇头,怎么不当回事?

这“下棋”也是大事儿,要是不会筹划,没有长远之见,不会布局,只顾眼前得失,那就要处处被动。

真到了决定生死攸关之局时,则是后悔晚矣。

人生如棋局,不是一味躲避忍让,就能有和局。有太多时候,需要高低立下,见证生死。

看来,自己真该教导教导儿子如何“下棋”了,曹寅在心里自语道……

见丈夫神色郑重,李氏喃喃道:“老爷……”

就听曹寅道:“怎么不当事儿?都说长江后浪推前浪,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身为我的儿子,要是太差了,我这个当老爹地,也没脸面……”

东院,上房。

曹想着父亲那番话,有些魂不守舍。难道父亲也看不过眼了?想要鞭挞鞭挞自己?

初瑜去东屋看完天慧,见丈夫如此,想到公公那番话,不像婆婆那么混沌。

她稍加思量,展颜笑道:“额驸,瞧着老爷的意思,是要指点指点额驸。如此一来,往后再同老爷对弈,说不得额驸也要赢上一局两局。”

曹看了妻子一眼,道:“怎么会?这又不是一日两日能学到地?”

“老爷那么爱下棋,智然师父在时,一下下半晌。如今只有额驸陪着,要是额驸这边老是输,想必老爷那边赢得也没趣味。”初瑜道:“许是因这个,老爷才盼着额驸赢,额驸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曹心里敝亮的,父亲地那番话说的是棋,又不是棋。

只是见妻子用心开解自己,他心中一暖,笑着点点头道:“是啊。你说得有理。看来,我当生出好胜之心,让父亲不要那么得意,好好地杀上几局才好……”

前六保住了,感激地打个滚……鞠躬感谢……

手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