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青春校园 > 工程代号521 > 第1章 临危受命

工程代号521 第1章 临危受命

作者:创里有作 分类:青春校园 更新时间:2025-02-01 19:03:18 来源:平板电子书

所有工业过程都离不开机械、泵类、管道、阀门和容器等基础设备,这些设备的密封结构不仅不可或缺,而且必须高度可靠,否则,任何过程都将无法正常运转。所以,密封材料虽然不属于工业领域的先导性产品,却是决定性技术,它是一类性能更加独特的特种材料。

有这样一群开拓者,在新中国建立不久便临危受命,他们从零开始,在极度艰苦的条件下,面对封锁和无数艰难险阻,经历多次失败后顽强站立起来,终于突出重围,先后研制出一代又一代高性能密封材料,打破了国外垄断,满足了国内各行业的多种需求,构建起一个特殊的密封材料王国。

--------引子

第1章 临危受命

一九五九年的夏天,比常年来得更早一些,七月上旬还未入伏,人们就已经感受到了酷暑的气息。这天上午,太阳被厚厚的灰色云层遮挡,知了在树上发出断断续续的鸣叫,燕子在低空盘旋,眼看一场久违的暴雨即将来临。

天晨材料研究院机关办公区,是一栋日伪时期留下的四层红砖楼,此时,院党政领导班子全体成员正在二楼东头的会议室举行联席会议,商讨521工程何去何从。

因为光线不足,会议室里显得有些昏暗,坐在离门口不远处的办公室主任伸手拽开一排拉线开关,吊在屋顶的几盏日光灯随着嘡嘡的声响闪了几下,随后被点亮了,附着在日光灯管背壳上的镇流器发出嗡嗡的噪音,令人心烦意乱。

会议室的陈设十分简陋,中间是一张桌面有些斑驳的长方形会议桌,看上去至少也有十年八年的历史了,会议桌两边摆着几把简易木质长条椅,梅院长和院党委李书记并排坐在会议桌上首,其余参会人员根据各自在领导班子里的排名先后,从高到低依次面对面坐在会议桌两侧。

也许多年未经粉刷,本该光滑洁白的墙壁,在岁月的侵蚀下已经变得灰白暗淡,毫无光泽。墙上除了悬挂着伟人画像,还有几幅诸如“跑步进入**”、“三面红旗万万岁”等当时流行的标语口号。

梅院长介绍了521工程面临的处境,与会者心情沉重,会场气氛一如室外沉闷的空气。

一个多月前,奉上级指示,天晨材料研究院准备研制一种经济建设和国防工业急需的高强度密封材料,为此专门成立了T**研究室,对外宣称521工程,该研究室汇聚了数十名科技精英,他们或从相关单位抽调,或由高等院校分配而来,准备开展科研攻关。

但是,在准备工作还没有理出头绪的时候,国际形势风云突变,从前苏联聘请的两名援助专家刚到任,屁股还没在椅子上坐热,却突然接到国内通知,命令他们马上撤离,立即回国。他们不仅说走就走,没有任何解释,而且带走了所有资料,这一突发事件让全院上下措手不及。

院领导马上请示上级机构,得到的答复是521工程事关重大,必须按原计划往前推进,不得有任何耽误!同时要求天晨材料研究院集中力量,抓紧时间开展工作,争取早日研制出这种关系到国防建设和国计民生的新材料!

梅院长向与会人员传达了上级指示,神情严肃地说:“尽管目前形势严峻,但上面主意已定,天晨材料研究院想推都推不掉!不过话又说回来,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现在国家建设急需T**材料,我们应该义不容辞地承担起这副担子!”

“道理确实如此,问题是没有苏联专家的指导,T**研究室现有技术人员恐怕都不知道该从何着手。这种材料不仅在国内是空白,而且因为西方加上现在苏联的封锁,即使相关的技术信息,能在有关外文期刊杂志上查到的,也仅有只言片语,所有工作都要从零开始探索。”

主管技术的副院长前段时间参与领导了T**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他对项目情况有所了解。

梅院长微微点头,“摆在我们面前的困难显而易见,但是,国家把这么重要的任务交给我们,一方面说明上级部门对天晨材料研究院的信任和期待,另外,既然上了战场,即使面对多大的困难,咱们也没有当逃兵的理由啊!”

话音刚落,院党委李书记接了过去,“我同意梅院长的观点,国家对天晨材料研究院这么信任,面对多大的困难,咱们也不能退缩!”

眼看两位主要领导已经为这件事定下了调门,其他人也就不好再说什么了。

主管技术的副院长解释道:“我的意思也不是要在这件事情上打退堂鼓,既然上级已经下达了科研攻关任务,哪有退缩的道理?说起来岂不让人笑掉大牙,也有损天晨材料研究院的声誉呀!我是说521工程原计划让聘请的外国专家挂帅,中方管理人员辅助,但苏联专家这一撤走,现在T**研究室群龙无首,谁来接替外国专家撑这个头,挂这个帅?”

“这个问题上级部门已经做了指示,要天晨材料研究院集中力量,其实自从知道外国专家要撤走那一刻,我就一直在考虑人选问题。”

梅院长建国前毕业于中央大学,并在当时的中央研究院当过助理研究员,他思维缜密,考虑问题一向比较周全。

“哦,看来已经有人选了?”众人向梅院长投来期待的目光。

“人选是有,但我先不说出来,咱们集思广益,发扬民主,我想先听听大家的意见,你们也说说自己心目中的候选人,如果大家提出的人选更理想,我那个想法就作罢。”

众人七嘴八舌,议论纷纷,最后把焦点集中到两个人身上,一个是研究二室主任,另一个是院总工办副主任。

但是,梅院长对这两人选都不满意,他认为二室主任工作能力没有问题,但专业差得太远,而且二室的科研任务也不轻,同样需要一位强有力的管理者。至于院总工办那位副主任,科研水平估计问题不大,但管理能力差,年龄偏大,精力不足,难以承担这么重大的科研任务。

梅院长清了清嗓子,“大家提出的两位候选人,应该说他们各有千秋,我再提个人选,你们认为院科研处副处长陈耀华这人怎么样?”

“陈耀华?”也许三十出头的年龄显得有点年轻,大家听到这名字,虽然熟悉,但没想到是他,所以略感吃惊。

“对,就是陈耀华,他五二年毕业于交大材料力学专业,在基层研究室当了好几年项目负责人,去年才被提到院科研处担任副处长。他专业水平高,工作能力强,会管理,又年轻,我认为他是最合适的人选。”

经过对比,大家觉得陈耀华在各方面确实更胜一筹,一致推举他出任T**研究室主任。不仅如此,党委李书记还提议陈耀华兼任研究室支部书记。

“这种党政合一的人事安排合适吗?真有必要这么做?”党委副书记有些疑虑。

“首先,可能你们也知道,陈耀华在解放前夕曾参加过学生运动,五二年从交通大学毕业时,他就已经是预备党员,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其党性原则绝无问题,也完全有资格担任支部书记这一职务;其次,这个项目上面催得很急,我们需要抓紧时间研发,尽快做出成果,党政合一可以提高工作效率,避免在一些细节上浪费时间。”李书记解释道。

“道理是不差,问题是研究室主任和支部书记两副担子压在陈耀华肩上,他承担得起吗?”

“陈耀华才三十出头,正是年富力强,精力充沛的时候,我认为他有能力承担起两副担子,顶多再给他配备一名支部副书记,专门管理研究室的党务和群团工作。”梅院长同意这样的人事安排。

“特殊情况下,这样的人事安排确有必要,但陈耀华从基层研究室提拔到科研管理处才一年左右,现在又让他下基层,他会不会有情绪呀!”一位副院长不无担心地说。

“他的专业是材料力学,这个项目由他牵头最合适。如果没有其他意见,事情就这样定了,陈耀华的工作我来做。”梅院长也是个干脆利落的人。

第二天上午,正在外地参加科研管理经验交流会的陈耀华,突然接到一份“单位有事,速回”的电报。他跟会议组织方打了招呼后,当即收拾行李,买了张站票,颠簸了二十多个小时,第二天上午九点多下车后,把行李往家一放,直接去了单位。

当陈耀华匆匆赶到科研管理处,同事告诉他,梅院长要找他谈话,让他马上去院长办公室。

陈耀华一刻不敢耽搁,他转身就往外走,同时忐忑不安地嘀咕:“院长找我什么事儿呢?”

到了院长办公室门口,陈耀华伸手在门上敲了几下,得到允许后推门进去,怯生生地问:“梅院长,你找我?”

梅院长是位温文尔雅的中年人,抬头看见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劳动布工作服,满脸倦意的陈耀华,他关切地问:“昨晚没休息好吧?”

“临时决定提前回来,只买到了站票,不过我年轻,没事儿。”

“哎哟,在火车上站了二十多个小时,一定是又累又困,那滋味再年轻也不好受呀!好吧,你坐下,我长话短说。”

听完梅院长的一席话,陈耀华有点发懵,毕竟事先毫不知情,院领导就把他的岗位和职务调整了,而且还是下基层,肩挑两副重担,这件事放在谁的身上,情绪也无法淡定。

沉默了一两分钟,陈耀华涨红着脸问道:“梅院长,难道就没有别的人选了吗?”

“耀华同志,前段时间你出差在外,因为事情紧急,事先没来得及跟你沟通,我认为T**项目由你挂帅最合适,是我跟党委李书记点了你的将。”梅院长的话语中带着期许。

陈耀华情绪不高,他觉得这件事太唐突,自己连一点思想准备也没有,所以,他不知道该对院长说些什么。

梅院长理解陈耀华的心情,他觉得如果换做自己,此时此刻的情绪也不会多好,但他代表院里做出的人事任命还得贯彻执行,“耀华同志,院里的决定在程序上确实有点问题,但我们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T**材料是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的急需产品,上面催得很紧,希望你能理解院方的唐突。”

陈耀华低着头,坐下后就一直没怎么说话,他对院方做出这种不合常理的人事安排确实有意见,但院长已经把原因解释的很清楚了,甚至还对他表达了某种歉意,作为一名党员,如果拒绝接受组织安排,那就有违组织原则了。

其实,除了对院方的人事安排程序有所不满,在其他方面,陈耀华完全同意梅院长的说法,院方推举他出任T**研究室主任兼支部书记,综合考虑了他的专业能力和党性原则,这样的安排并无不妥。

陈耀华也不是害怕下基层,参加工作以来,他一直在基层研究室担任课题组长和项目负责人,去年才被提拔到院科研处任副处长,他认为在研究室搞科研虽然辛苦,但从事跟自己专业有关的工作,他觉得具有更多乐趣。

想到这里,陈耀华释然了许多,他抬起头来,脸上的表情变得自然多了,“既然组织信任我,愿意把这么重的担子交给我,而且已经做出决定,那我也没有拒绝的理由了。”

陈耀华的态度,让梅院长放下心来,“这就太好了!耀华同志,我是521工程总指挥,你是副总指挥,今后在工作中遇到什么困难,可以随时来找我。”......

当天下班回到家里,妻子范红英感到纳闷,“院里提前把你召回来,有什么急事吗?”

“看来院里的保密工作做的不错,你还不知道吧?我的工作岗位和职务发生了变化,院领导让我出任新成立的T**研究室主任兼支部书记。”

“以前不是打算让外方专家挂帅吗?人家撤走了,让你去撑头,老陈,你对T**了解多少?那可是件苦差事呀!”范红英替丈夫感到担忧。

“坦率地说,除了对这个项目有所耳闻,我对T**的具体情况一无所知。可是,我被梅院长和李书记点了将,他们说我最合适,你说我能怎么办?”

因为全院的科研项目都要归口到科研管理处,陈耀华是科研处副处长,他当然知道上级部门下达的攻关任务,但他并不分管这一项目,所以对项目的具体内容并不知情。

“你这是临危受命,我只想告诉你,让你有个思想准备,前段时间我们科技情报室配合521工程做准备工作,检索了跟T**沾边的所有外文期刊杂志,结果令人失望,根本没查到任何有参考价值的信息,看来,你们的工作从开始就会面对巨大障碍。”

听了范红英的告诫,陈耀华默默点头,他已经预感到即将面临的困难有多大。虽然前路漫漫,荆棘丛生,但他既然接下了这副担子,就会义无反顾地往前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