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青春校园 > 工程代号521 > 第15章 长远打算

工程代号521 第15章 长远打算

作者:创里有作 分类:青春校园 更新时间:2025-02-01 19:03:18 来源:平板电子书

有了钱章良和孙良才的积极表态,同为课题组长,一组的马学远再怎么消极,起码表面上不会再表现出来。

对于T**材料工业化试验项目,光有积极的态度是不够的,陈耀华需要他们提出自己的建议,“你们三位以前跟外面的企业合作搞过工业化试验,多少总该有些经验,谈谈你们的看法吧。”

“我觉得首先要确定一个规模,虽然是试验,但毕竟具有一定的工业生产性质,比如每一批或每一天的产量是多少?只有把装置规模确定下来,才能做投资估算,而这也是工业化试验立项报告的一项主要内容。”孙良才首先说道。

钱章良接着建议:“T**材料的生产规模是一方面,另外,各种原料需要多少?也要确定一个规模,特别是这几种在市面采购不到而需要自己生产的原料,我估计仅靠现有小试装置是无法满足工业化试验的,这方面是否需要投资?在做工业化试验立项报告时,千万别忽略了。”

“学远呢?别不说话,也谈谈你的建议和经验。”见马学远心不在焉的样子,陈耀华点名要他发言。

“我没有建议也没有经验,一切听你的安排。”马学远无精打采,显得十分消极。

陈耀华当然不会放过对方,“我开始就说了,完成工业化试验是T**研究室全体职工义不容辞的责任!学远是试验一组的课题组长兼项目负责人,我想郑重提醒一句,你用如此消极的态度对待工作,这样的做法是错误的!”

“我怎么消极了?一切都听你的,难道也不对!”

“就冲这句话,你就是消极对待工作!学远你以前也跟外面的企业合作过,说你提不出一点建议,谁能相信?”陈耀华认为,提不提建议倒无所谓,这种消极对待工作的态度,绝不能纵容姑息。

马学远本来对钱章良和孙良才的言行不以为然,两位同事对他的态度也视而不见,大家职称职务相同,资历水平不分伯仲,知识分子喜欢独立思考,同事之间对事物有不同看法完全正常,这种情况放在学术探讨层面没有问题,但对待工作却不能我行我素,否则,任何事情都干不成!

在陈耀华的逼迫下,马学远低下了头,过了一两分钟,极不情愿地说道:“工业化试验不可能在实验室中进行,在立项报告中,别忘了工业化试验需要建设新的场所,那也是一笔不小的预算。”

大家做了些补充,陈耀华最后总结,“大家觉得把工业化试验规模定在多少比较合适呢?”

“我们三位都是做原料的,T**材料的用途、各领域的现实需求和上级部门对该项目的要求等等情况,还是你最熟悉,不用商量,试验规模最好由你定。”孙良才建议道。

陈耀华想了想,“好吧。工业化试验的主要目的是解决工程问题,为将来的工业化大生产打基础,其次才考虑产品的现实应用。从这个目的出发,我认为将规模确定在每天三百公斤,也就是除去设备检修等因素,每年生产一百吨的规模比较合适。”

“这就行了,你们再给出T**的原材料消耗定额,就能大致知道将来各组需要配套生产多少原料。”

最后,陈耀华布置任务,他要求沿用小试期间的组织构架,每个试验组由组长负责,编制本组的工业化试验场地、设备和资金等要素需求计划,并报到他那里汇总。

十一月底,521工程工业化试验项目立项报告获得部里有关机构批复,天晨材料研究院准备启动项目建设。

按照立项报告提出的计划,整个521工程包括原料自备和T**材料合成,以及仓储和简单的办公生活休息区,需要占地八到十亩,天晨材料研究院东南角那块空地,基本可以满足需要。

联想到部里刘司长的那次谈话,陈耀华认为,521工程除了完成眼前的工业化试验,似乎还应该有更长远的打算。他找到梅院长谈及自己的想法,觉得应该把眼光看的远一点。

“你能说得具体点吗?”梅院长略感兴趣地问。

“梅院长,还记得部里刘司长那天说的话吗?因为T**材料对工农业生产和国防建设变得越来越不可或缺,而且从趋势上看,对这类材料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在521工程工业化试验完成以后,他希望咱们马上开展工业化生产,尽快实现产业化。”

老梅点了点头,“记得,可那跟眼下的工业化试验又有什么关系呢?工业化生产或产业化,是下一步的事,到时候再说吧。”

“梅院长,将来的工业化生产有两种模式,一种是跟外单位合作,另一种在本单位进行,你认为有没有由天晨材料研究院自己搞产业化的可能?”

“这个嘛......,谁也说不好。”梅院长思虑片刻,“你为什么关心这个问题?”

“如果跟外单位合作,那就另当别论,要是将来在本院搞工业化生产,情况就不一样了。”

“怎么个不一样?说来听听。”梅院长示意陈耀华在他对面坐下。

“如果将来在本院搞工业化生产,那就不如把现在的工业化试验跟将来的生产基地连在一起考虑。”

“你是说把试验基地和生产基地放在一起建设?”

“现在没有建设生产基地的资金,起码应该把建设用地留出来,两个基地建在一起,不仅便于管理,而且节省成本。”

“道理确实如此,你考虑的倒很长远,不过把两个基地放在一起建设,咱们院里那块空地也不够呀!”

“梅院长,我们已经估算了,院里东南角那块空地最多只有十亩,仅够工业化试验项目的建设用地,要想建设生产基地,需要到外面征地。”

老梅这才搞清楚陈耀华的良苦用心,“哦,建设用地?这个问题确实应该提前考虑。不过,这是件大事,关系到天晨材料研究院的未来发展,我一个人不能做出这么重大的决定,需要跟院里两套班子的成员商量。”

当天上午,梅院长跟单位李书记沟通后,他们决定召开党政领导班子联席会议,对陈耀华提出的问题进行充分讨论,并要求陈耀华列席会议对问题进行陈述。

在当天下午举行的党政班子联席会议上,梅院长讲了一段开场白后,陈耀华首先汇报了521工程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以及即将开展的工业化试验项目的准备情况,还传达了上级机构领导对521工程的指示。

“耀华,据梅院长介绍,你打算将工业化实验基地和将来的生产基地建在一起,这就不免需要去院外征地,你能给我们介绍一下这样做的必要性吗?”党委李书记直击主题。

“李书记,梅院长,各位领导,我首先声明,这只是我个人的一点想法,并不是什么打算。”接着,陈耀华介绍了国民经济各行业及国防建设对T**材料的迫切需求和发展趋势,“为了满足有关领域的实际需求,部里不仅要求我们尽快完成521工程的工业化试验,还希望该项目尽快实现产业化,向社会提供高质量高性能产品。”

“实现产业化,应该跟外面的企业搞合作,咱们这里是科研单位,哪有实现产业化的条件呀?”主管科研的副院长觉得这件事有些不可思议。

“没错,以前的科研项目一般都是跟外单位合作进行工业化推广,但上级机构也鼓励科研单位自己搞工业化生产,毕竟时代在变化,事物在发展嘛。”梅院长插话道。

“问题是工业化生产需要厂房设备和资金,像咱们这种科研机构,一直依靠上级部门拨款,现在除了这么几栋破楼之外一无所有,拿什么搞产业化?我认为上级机构这种想法不切实际,如果他们希望天晨材料研究院搞工业化生产,除非上级部门有大笔拨款,否则只靠咱们的现有实力,那只能是一种空想。”主管财务的副院长也很不理解。

“其实科研机构的现实情况从上到下都知道,上级部门也没说非要在天晨材料研究院实现产业化,那只是他们的一种建议,最后的决定还是取决于咱们自己。”两位副院长的不理解,让陈耀华有些泄气,他认为这种对单位有利的事,却得不到领导们的理解和支持,他又何必如此卖力呢。

见陈耀华有点气馁,梅院长说道:“先别管天晨材料研究院的现有条件,这是咱们的劣势,不说大家也知道,耀华你说说在本院搞工业化生产的好处吧。”

“对,既然你产生这种想法,对单位必然有一定的好处,你说来让我们听听,如果利大于弊,即使克服困难,院里也要支持你们的工作。”党委李书记态度明确。

陈耀华细数了由本院自主实现产业化和跟外单位合作的利弊,“这都不是主要的,顶多就是给我们的工作增加些麻烦,最为关键的是,一旦在本院实现产业化,以T**材料的用途和各行业的需求,产销量必然达到一定的规模,每年将为天晨材料研究院创造非常可观的经济收益。到那时,咱们的产品不仅为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做出了贡献,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也让天晨材料研究院的实力得到壮大,就不必完全依赖上级机构拨款了。”

“你这想法够大胆!也是啊,这些年完全依赖拨款,日子一直过得紧巴巴的,如果院里自身能有一定的收益,情况就会好多了。”李书记这是肺腑之言。

“我也是受到了别人的启发,以前我们把自己开发的技术拿去跟外单位搞产业化合作,搞成了顶多给科研单位挂个名,人家挣了钱没有科研单位什么事,咱们的紧日子还照常过,只顾给别人做嫁衣,我认为这样的局面应该有所改变了。其实国家鼓励科研单位自身实现成果的产业化,只是怕麻烦,基层单位很少有人愿意操那份心。”陈耀华实话实说。

主管后勤的副院长接话道:“如果耀华同志这个想法能变成现实,那就太好了!院里经费年年紧张,这办公楼早就该粉刷装饰了,因为没有预算经费,一直拖到现在,看看这墙面,还有这会议桌椅,实在太陈旧,我都看不下去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