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青春校园 > 工程代号521 > 第44章 话不投机

工程代号521 第44章 话不投机

作者:创里有作 分类:青春校园 更新时间:2025-02-01 19:03:18 来源:平板电子书

根据设备尺寸和结构复杂程度,521工程指挥部的工作人员挑选了十几台适合机修厂加工的设备,并将相应的图纸交到陈耀华手中。

其它设备可以放心地交给采购部门负责,唯独机修厂加工的设备,陈耀华必须亲自交代,否则,还不知道老韩怎么糊弄呢。

当老陈把挑选设备的情况向杨副院长通报后,老杨感到不满足,“不是有二百多台设备吗?怎么才挑出十几台给机修厂加工?”

“杨院长,就是这十几台设备,我都怀疑机修厂能不能完全有能力胜任。他们愿意做,就让老韩过来取图纸,并跟指挥部签订加工协议,不愿做就算了。”陈耀华一副愿者上钩的态度。

老杨知道机修厂的底细和老韩的为人,521工程能把十几台设备交给他们加工,完全是看在他的面子上,见老陈这个态度,他连忙替老韩应承道:“他们肯定愿意做,我这就通知老韩过去找你。”

过了半个多小时,老韩推门进屋,略显不安地问道:“陈书记,你找我?”

陈耀华从一大堆资料中抬起头来,颇具玩味地说:“不是我找你,而是你找我。”

老韩尴尬地咧嘴一笑,“是啊,杨院长让我来找你。”

“杨院长没告诉你为什么事找我吗?”

“他说让我找你签什么协议,还有设备图纸。”

“这不就得了嘛!拿去看看吧,这是设备加工协议,把其中的条款看仔细了,如果同意,就在上面签字。”陈耀华从抽屉里拿出订在一起的两张纸,递给老韩。

反复看了两三遍,老韩把协议放到桌上,面无表情地问:“这协议谁都要签吗?”

“凡事为521工程加工制作设备的单位,都要签署这份协议。怎么,你有什么问题吗?”陈耀华非常肯定地回答。

“机修厂是天晨材料研究院的下属单位,原则上说咱们都是一家人,还需要履行这些繁琐手续?”

“我说了,对谁都一样,这是必须履行的手续,跟是不是一家人没有关系。”

“陈书记,你也太死板了!机修厂跟你们指挥部都是天晨材料研究院的下属单位,有什么事随时可以沟通,你搞得这么认真有啥意思?”

“韩厂长,死板也好,灵活也罢,这是我们的原则,谁都不能例外,对于上级部门的要求,兄弟单位也要遵守。”

“你也知道,天晨材料研究院的二级单位连公章都没有,我们根本无权对外签署合同或协议。”

“如你所言,咱们是兄弟单位,只需你在协议上签个名字就可以了,不需要盖公章。”

“陈书记,咱们都是天晨材料研究院的下属单位,搞这个形式有必要吗?在协议上签字,让我想起了旧社会的签字画押,心里很不舒服。”老韩实在不想履行这套手续。

陈耀华有点不耐烦了,“别在这儿胡扯!这跟旧社会的签字画押是一回事儿吗?你是机修厂厂长,让你在协议上签字,目的是一旦有事,我们能找到负责任的人。愿意在协议上签字,就把这些图纸拿走,回去抓紧时间备料,如果你不同意我们的做法,就请离开这里,咱们各忙各的,不要浪费时间。”

听见陈耀华下逐客令,老韩马上紧张起来,“不就是在协议上签字吗?我签!给我支笔。”在协议上签字后,老韩把协议递给陈耀华,“这总可以了吧?”

“字是签了,但你别忘了自己肩负的责任。这次不像以往,千万别拿这个当儿戏,我们将严格按协议条款办事,包括质量工期这两项硬指标在内,协议上的所有条款,你们一旦违约,可别怪我们不客气!”

这既是善意的提醒,也是陈耀华发出的严肃警告,说实话,即使在协议上签了字,他对老韩还是不那么放心。

到了这个时候,老韩对这件事也严肃起来,“陈书记,机修厂的情况你也算了解,设备加工过程中,有些配件我们需要跟外单位协作,其间有可能耽误一些时间,到时候如果延误三两天,还请你高抬贵手。”

“那是你们的事,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你是管理者,跟外单位协作,时间上你不会提前计划好吗?为什么因为协作就会延误工期呢?”陈耀华直言不讳地说。

两个互不喜欢的人待在一起,自然是话不投机半句多,老韩觉得没有什么可解释的了,他拿起桌上那摞图纸准备转身离开,快到门口时,陈耀华又问了一句:“韩厂长,你别忘了,这次加工的是工业化大生产设备,按规定为521工程加工设备的企业,都需要有资质,不知道你们机修厂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老韩原地转过身来,“这件事杨院长已经提前跟我们说了,放心吧,到时候我们有办法解决。”

“但愿如此!”......

因为工作需要,陈耀华提请院领导批准,决定任命周玉明为521工程指挥部办公室主任,经院领导研究,并报上级主管部门备案,这项任命很快生效。

有周玉明分管521工程日常事务,陈耀华才能把主要精力用来协调各方面关系,正是因为这项人事安排,才使521工程产业化项目建设,能够按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否则,前段时间陈耀华深陷项目征地和建设资金筹措等重大事务之中,产业化项目建设将停滞不前。

就在521工程产业化项目紧张建设之际,T**研究室各分项的成果鉴定材料先后准备完毕,并报送到陈耀华手里。

由于事情太多,收到各试验组的鉴定材料后,陈耀华顺手放进抽屉,便无暇顾及了。

个别组长见到陈耀华,曾崔问过何时组织521工程成果鉴定,老陈本意是想集中精力把产业化生产装置建起来,等产业化项目投产之后,再组织成果鉴定,反正完成的工作摆在那里,谁也否认不了。

但组长们却有不同看法,因为尽早举行成果鉴定,对他们涨工资晋职称是有好处的,所以,几位组长对老陈的决定颇有微词。

恰在此时,院里接到上级机构向基层科研单位征集科研成果的通知,不仅科研处打电话询问,就连梅院长也认为应该尽快组织521工程成果鉴定,并及时向上级机构申报科研成果,因为这关系到天晨材料研究院的声誉!

幸亏已经解决了项目建设用地和建设资金的筹措,日常管理有办公室主任周玉明负责,老陈才能抽出时间顾及成果鉴定事宜。

陈耀华把自己反锁在办公室,闭门谢客,用了两天时间,综合各试验组提供的材料,终于编写出整个521工程的试验报告和成果鉴定材料。

任何一项科研成果在形成书面材料时,都有主要科研人员的成果署名,如果成果获奖,署名者就意味着榜上有名,甚至排名先后都有不同意义。

试验报告和成果鉴定材料付诸打印前,“主要完成人员”一栏却空了出来,因为这份名单不是陈耀华自己能确定的。

身在其中,陈耀华知道科技人员非常注重自己在报告和成果中的排名,所以,他决定把这件事交给当事人讨论。

利用周末的一次全室会议,主要议题完成之后,陈耀华让各组组长、所有分项目负责人和全体技术人员留下来继续开会,他开门见山地征求各位对报告署名和成果排名的建议,“希望大家畅所欲言,有任何意见或建议都可以提出来。”

先是一阵沉默,过了几分钟,二组组长孙良才第一个发言,虽然无关紧要,就当抛砖引玉吧,“521工程参与人员众多,如果都写上去,那还不得占用一页的篇幅?”

陈耀华解释道:“按照惯例和要求,无论试验报告还是成果鉴定材料,署名的都只是主要参与人员,这一点请大家注意。”

“我认为各组组长或分项目负责人无疑是主要参与者,应该写上去。”三组组长钱章良提议道。

一组的马学远表示赞同,“各组项目负责人是主要参与者,其他人都要往后排。”

“这没问题,我也同意,但除了项目负责人和各组组长,各组的技术骨干呢?他们也为521工程做出了贡献,是不是也应该考虑?”陈耀华同样表明了自己的观点。

现场再次陷入沉寂,在这个会议上,最有发言权的除了陈耀华,就是几位组长,其他科技人员,甚至技术骨干,要么因为年轻资历浅,或者贡献小,都基本只有当听众的份。但是,老陈刚才的观点并未得到组长们的积极回应。

说实话,在T**研究室,也只有陈耀华重视对年轻人的培养,所有技术工作,老陈都要求年轻科技人员积极参与其中,就连平时探讨技术问题,他也从不以专家自居,而是让大家充分讨论,通过争鸣得到正确结论。所以,在他亲自负责的材料合成课题组,几位年轻助手脱颖而出,很快就能独当一面地开展工作。

反观其他几个试验组的项目负责人,总以为自己有资历,即使跟本组的年轻人也保持一定距离,技术上比较独断,很少跟周围的技术人员交流,不仅自己没有帮手,也不利于年轻科技人员的成长。

陈耀华提到的技术骨干,在其他试验组基本没有,所以,他的建议得不到响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