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青春校园 > 工程代号521 > 第57章 创新性思维

工程代号521 第57章 创新性思维

作者:创里有作 分类:青春校园 更新时间:2025-02-01 19:03:18 来源:平板电子书

做决策不仅需要判断力,还需要丰富的经验,田海涛觉得自己两方面都欠缺。经验靠积累,判断力需要丰富的经验,二者相辅相成,田海涛年轻,资历尚浅,存在这些不足,属于正常现象。在别人领导下独当一面地工作,跟自己当领导完全不是一回事儿,田海涛现在深有体会。

在任命田海涛当材料合成课题组组长的时候,陈耀华便意识到年轻人的不足之处,所以,他保留自己在材料合成课题组组员的身份。

在科研主攻方向上拿不定主意,田海涛打算找陈耀华商量,他拿着几份资料来到陈耀华办公室,带着几分腼腆说道:“主任,有件事还得请你帮忙。”

“哦,什么事?”

田海涛把手头的资料放在桌上,在对面的椅子上坐下来,“从资料介绍的情况看,这两类材料都很重要,一类关系到工业生产和经济建设,另一类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卫生健康和日常生活,面对生产建设和生活健康,你说咱们应该把哪类材料放在首位?”

“海涛,现在你是课题组长和项目负责人,这种事应该你拿主意呀!”陈耀华有意锻炼田海涛的判断和决策能力。

“可是主任,这种事我毕竟第一次面对,你让我独自决策,我怕心里没有底,所以,还得请你帮忙拿主意。”

“说实话,这两类材料都很重要,工业生产、经济建设和人民群众的卫生健康、日常生活,几乎代表了整个国计民生,可以说没有先后之分。”

“没有先后之分,那也不能同时开展两类课题的研发呀!”

也许受到田海涛的提醒,陈耀华在桌上轻拍一下,“对,就是要同时开展!两类课题为什么不能同时展开?海涛,你觉得有什么问题吗?”

田海涛一时有点懵了,“主任,你是说在一个课题组同时开展两类课题的研发?以前没有先例啊!”

陈耀华为自己的突发奇想而高兴,“海涛,不要动不动就问有没有先例?咱们是做科技研发工作的,在人类的科技发展史上,任何一项发现或发明,都是没有先例的,实际上,无论科技开发还是科研管理,都需要不断创新。”

“道理虽如此,但我不知道在同一个课题组开展两类不同的研究,该如何安排资源?”

陈耀华想了想,“要不这样吧,在材料合成课题组同时展开两类课题的研究,你带领一部分技术力量,主攻一类课题,因为我跟周玉明在时间上不能连贯起来,我们两个共同带领一部分技术力量,主攻另一类课题,你觉得可行吗?”

“这就是你常说的创新性思维吧?方案虽然可行,包括技术力量和试验工人可能不够呀!还有仪器设备,我觉得都需要重新添置一部分,别看都在同一个课题组,这实际上就是两个课题。”

“技术力量和试验工人我请求院里帮助解决,实验室也不够,需要从其他研究室调剂,至于仪器设备,你尽快做个计划,我让供应科采购。”

田海涛是课题组长,两个课题的日常管理自然由他负责,只是这样分开后,田海涛独自带领的课题在技术上就得靠他自己了,对此,他还是有点心虚,“主任,两类课题各自展开后,如果遇到技术问题,还能不能相互探讨呢?”

陈耀华奇怪地看着对方,“别说咱们还是同一个课题组的职工,就算在同一个研究室,我不是照样经常和咱们T**研究室其他试验组的老钱、小孙和老马他们讨论技术问题吗?所以你放心,只要有时间,咱们随时可以探讨技术问题。”

就在两个课题的试验准备即将就绪的时候,陈耀华再次接到部里科技司刘司长寄来的一封厚厚的挂号信,里面除了刘司长的亲笔信,还有一份五六页的技术资料。

刘司长在信中提到,他的一位朋友在军工部门供职,前段时间跟他谈到一个情况,据说军工部门急需一种T**材料,对耐盐碱和耐候性能等指标有特殊要求。刘司长希望陈耀华帮助解决这一问题,如果拿出的方案可行,部里可以立项,并在经费上给予支持。

从头到尾,陈耀华在信中看出了刘司长的一种态度,他明显是在求助陈耀华帮他朋友解决难题。一方面,从个人感情方面讲,刘司长对陈耀华有知遇之恩,他们既是朋友,也是上下级关系,陈耀华是T**材料方面的专家,刘司长很欣赏陈耀华的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另外,这是军工方面的需求,事关国防建设,刘司长也希望陈耀华在这方面有所贡献。

陈耀华把信递给田海涛,“你们两个看看这封信。”

田海涛看完后把信递给周玉明,“主任,虽然这涉及到军工需要,可咱们已经确定了两个主攻课题,这不好办呀!”

周玉明看完了信,他认为陈耀华已经有了打算,“主任,需要我们怎么做,你说吧。”

陈耀华慢慢把信收起来,“521工程已经实现产业化的产品,就有几个军工用户,这封信实际上是军工部门对咱们提出的特殊需求,科技司刘司长以私信的方式找到咱们,从信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他很希望咱们帮助解决这一难题。”

“如果接受这项课题,那就得把此前确定的课题停掉一个。”田海涛一副无所谓的样子。

陈耀华思虑片刻,“不,此前确定的课题不能停,这项任务也要接下来!”

田海涛觉得这有点疯狂,“主任,这不可能!无论人手还是仪器设备或试验场所等条件都不允许!”

“主任的意思,咱们工业、民用和军工三方面需求都不能耽误?”面对新的任务,周玉明深知陈耀华的态度。

“对,三方面需求都不能耽误。没有条件可以创造条件!不就是技术人员,试验工人,仪器设备和实验室吗?人手不够我可以向院里求助,能肩负这样的重任,是天晨材料研究院的荣幸,我相信会得到梅院长的大力支持。有了上级部门的同意,现在科研经费也不像前几年那么紧张,科研条件改善了,咱们的科研工作应该千方百计满足社会各行业的需要。”

“主任,你的心情我理解,但总得有人带课题吧?眼下就这么些人手,此前已经确定,我带一个课题,你跟玉明带一个课题,这第三个课题谁来带呢?”田海涛提出了一个最实际的问题。

陈耀华对此已有考虑,“我跟玉明拆开,也就是咱们三个各带一个课题,问题不就解决了吗?”

“你是说,你跟玉明兼着行政工作,还每人带一个课题?”田海涛觉得不可思议。

“怎么?这有什么不可以吗?”

“不,这没有问题,我怕你们顾不过来,那得多忙呀!”

“行政工作每天就那么一会儿,安排布置完了,基本都是在办公室无所事事,只要把剩余时间充分利用起来,没啥忙不过来的。是吧?玉明。”

虽然周玉明也是个对工作十分热忱的人,但他没想到这位521工程的副院级总指挥,工作热情如此高涨。突然被领导点名,周玉明回过神来,急忙应承道:“哦,是的,只要注意兼顾,应该忙得过来。”

没有丝毫的拖沓,陈耀华当场吩咐道:“海涛和玉明,你俩各自带着此前确定的课题,我负责接手这项军工方面的任务,咱们平时各自为战,有什么问题,可以随时沟通,及时探讨。”

作为521工程的新任总指挥,陈耀华平时有很多行政工作需要处理,自从接手这项军工任务,他把办公室搬到实验室,除了开会和政治学习,在总指挥办公室,跟本看不到他的身影。

通过一星期的紧张准备,陈耀华提出了研究方案,得到部里科技司的肯定后,在还没有正式立项的情况下,他带着十余名技术人员和试验工人开始了艰难探索。

军工部门希望T**材料具有极佳的防盐碱和耐候性,在有限的理论基础上,陈耀华和所在课题的技术人员分析后,认为合成材料的条件不一定需要很高的温度和压力,但对配方种类和精密性要求极高。

以前的得力助手因为升职或岗位变动,已经一个个离开,课题组现在的技术人员都是些新手,几乎所有关键操作都需要陈耀华亲自动手,就连试验设备的安装调试,老陈都得亲力亲为,这给他的工作增加了不少负担。

但陈耀华理解这一过程,以前的周玉明等四位得力助手,不也是这样手把手培养出来的嘛。

因为老陈很有耐心,在他手下工作的几名年轻科技人员,只用了十来天就学会了基本操作,实验方案确定后,陈耀华在一旁观察,有意培养年轻人的独立工作能力。

开始几个配方得到的样品,不用送去检测,放在实验室的高盐碱环境里,几天以后便观察到样品表面出现了变化,不是变得粗糙,就是颜色变深了,这些配方显然是不行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