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青春校园 > 工程代号521 > 第79章 亲自上阵

工程代号521 第79章 亲自上阵

作者:创里有作 分类:青春校园 更新时间:2025-02-01 19:03:18 来源:平板电子书

作为陈耀华当初的四位助手之一,田海涛其实只是周玉明和许巍后面的跟班,因为他不愿意抛头露面,处处依靠两位师兄,结果,真正得到锻炼的是周玉明和许巍,也许现在当了生产基地仓储主任的唐建林也比他强。在陈耀华身边工作好几年,田海涛除了科研能力得到一定提升,无论工业化试验的经验积累,还是实验室管理水平都有一定差距。

作为课题负责人,在试验条件还未稳定的情况下,连自己都心里没底,就抽身离开试验一线,起码说明工作浮躁,不仅如此,中途更换试验操作人员不是不可以,但一定要做好工作交接,否则,容易出现前后操作条件不一致的情况,田海涛不注重这些细节,说明管理不到位。

找到原因后,田海涛课题组重新投入工业化试验,但试验得到的产品,各项性能指标始终不稳定,这可是个大问题,如果产品质量不稳定,这项技术就没有多大实用价值。

知道情况后,陈耀华非常重视,他立即召集田海涛和周玉明查找原因,寻求对策。

田海涛一筹莫展,对话主要在陈耀华和周玉明之间展开,“这种情况还从来没遇到过,要么性能过关,要么根本不行,样品性能怎么会不稳定呢?”周玉明非常纳闷。

陈耀华也很困惑,“如果根本得不到合格产品,问题倒好办,大不了推到重来,像这种情况,某些批次合格,某些批次又不合格,要查清原因,就有点费劲了。”

“在原料不变的情况下,既然有合格产品,说明现有工艺技术是合理的,只是重复性差一些。重复性差,有多种原因,既有可能是技术本身存在某种不足,也有可能是一些外部因素造成的,比如班组之间操作条件控制精度不一致,或者操作手法不一样等等。”周玉明分析道。

经过一番思考,陈耀华决定亲自上阵,“我同意玉明的观点,造成目前这种状况的原因,很大可能是操作上出了问题,因为小试阶段要求不严,到了工业化试验的大装置上,问题被放大了。为了验证这一猜测,当然主要还是为了尽快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海涛,从明天开始,咱俩分别盯一个班组,直到发现问题为止。”

“这......,主任,怎么能让你下班组呢?”田海涛非常过意不去。

“我又不是七老八十的老头,下班组怎么啦?放心吧,干活的劲头不比你差。”

周玉明也不同意老陈的决定,“主任,我不怀疑你干活的劲头,但你既是521工程总指挥,又兼任T**研究室主任,还带着一个课题,如此繁重的工作任务,再下班组干活,即使铁人也容易出故障。要不这样吧,我跟海涛每人盯一个班组,看看能不能找到存在的问题。”

“玉明,你也不轻松呀!除了521工程办公室的日常工作,你带的课题正在准备产业化大生产,同样离不开你,还是我跟海涛顶岗吧。”这不是客套,因为周玉明小组负责的课题,其产业化进程关系到现有原料生产线的搬迁进度,陈耀华不希望其受到干扰。

“我承认手头的工作也不轻松,但所有工作都在按计划往前推进,只是521工程办公室的临时事务不好预测,但也并非没有办法,真要接到什么通知或上级指示,大不了我让办公室工作人员给我送到岗位上,照样可以处理。你的情况就不一样了,哪项工作都很重要,有些事情甚至需要你亲自出面,让你顶岗实在不合适。另外,好歹我还比你小好几岁呢,即使累点身体也吃得消。”周玉明坦承道。

这样的场景让田海涛非常尴尬,他负责的课题,自己没法收场,却让领导和师兄为其擦屁股,对于一名科技人员,尤其是本应独当一面的科技人员,无疑是耻辱。

田海涛本来就是个自尊心极强,且心胸不太宽广的人,要不是自己万般无奈,实在想不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他无论如何也不会接受陈耀华和周玉明的援助。记得在小试阶段他遇到技术难题,还是他主动向领导和师兄请教,陈耀华和周玉明给他的建议,确实帮他解决了技术难题,但试验结束后,田海涛迟迟不肯公布试验结果,因为他觉得别人帮他解决问题,让他很没面子。

目前这种局面,陈耀华三天两头打听试验进展,因为工业化试验关系到521工程的全局,田海涛想瞒也瞒不住,他只得把情况向陈耀华如实汇报。

但是,田海涛确实拿不出解决问题的办法,陈耀华觉得自己再不亲自上阵,田海涛小组负责的课题就会被耽误,那将辜负上级机构的殷切希望。

田海涛小组负责的课题,是研制一种工业生产和国防建设急需的耐高温高压的高强度特种T**材料,该课题的意义不言而喻,当初把该课题交给田海涛最先开展试验研究,陈耀华觉得田海涛没有其他职务,专职搞科研,应该第一个取得成功。

没想到田海涛的科研和管理能力,都跟陈耀华的想象有一段距离,不仅实验室管理不到位,小试做的也不仔细,很多试验结果都没能得到应有的重复,而且主持大型试验的经验更是聊胜于无,在陈耀华的帮助下,好不容易建成了工业化试验装置,但迄今开展的部分试验,取得的结果令人失望。

作为T**研究室主任,陈耀华不能任由这种局面持续下去,为了尽快帮助田海涛项目组完成工业化试验,他决定亲自参与到工业化试验中。

见陈耀华要亲自上阵,最得力的助手周玉明岂能袖手旁观?尽管周玉明本身也是身兼数职,但他坚持自己的主张,“主任,如果在技术上你信得过我,就让我帮海涛盯几个班,你抽时间过来看看就行了。”

无论技术还是管理方面,周玉明都是陈耀华最信得过的人,他把话说到这个份上,陈耀华没法再说什么了,“好吧,你跟海涛各盯一个班,白天我也抽时间常过来看看,如果你那边的工作需要你回去,我可以随时顶上来,千万不能耽误你们的工作。”

“你就放心吧,办公室的工作可以随时处理,我们课题的产业化准备工作,目前正在设计阶段,需要我做的只是图纸审核,不过这段时间草图应该还出不来,即使哪天需要我审图,我也可以下班后拿回家处理。”

三人又讨论了一些技术细节,第二天,田海涛和周玉明深入班组,直接顶岗,亲自参与到工业化试验中。

周玉明不动声色,他让当班职工跟往常一样操作,他在旁边仔细观察,当操作工把引发剂随原料一次性加入设备,待合成反应正式开始之后,温度确实不好控制,大多数时候即使将冷媒介质流量开到最大,反应温度也要比工艺规定指标高出十到二十度。在此条件下得到的试验样品,经性能检测发现,强度没有问题,但柔韧度很差,非常易碎,基本没有使用价值,可以判定为废品。

“这种引发剂的加入方式,你们是跟谁学的?”周玉明跟班组里的几名员工都很熟悉,因为他们以前都是陈耀华领导的材料合成课题组的同事。

“周主任,这还用问吗?我们当然是跟田组长学的,他让我们这么操作。”

“既然温度不好控制,你们想没想过改变一下加料方式?我记得以前在材料合成课题组,咱们就是这么做的。”

“周主任,你这问题应该田组长回答,我们只是一般操作工,哪有资格想这种问题呀!再说,这里面一定有科学道理,我们根本就不懂,他让我们怎么操作,我们就怎么做。”

“温度不好控制,显然是引发剂局部浓度过高造成的,如果把一次性加入改为分批多次加入,这个问题或许就能得到解决。”周玉明若有所思,自言自语地说。

“哎哟,分批多次加入,操作过程多麻烦呀!”一位职工听到后,马上表示抵触。

“既想解决问题,又怕麻烦,哪有这样的好事?科研工作的目的是什么?是把科研项目搞成功!衡量科研项目是否成功的标志是什么?是看最终能否向用户提供高质量的产品!而不是看过程的简单或者复杂。”周玉明板起面孔说话,他现在也有教训人的资格。

尽管当班班长也嫌麻烦,因为周玉明身份比较特殊,他只能照办,“周主任,分批多次添加引发剂,你这思路也许就是解决问题的办法,但现有设备恐怕做不到啊!”

“是啊,我也考虑到这个问题,毕竟设备里面是二三百度的高温,中途往里添加原料,需要在加料口做些改进,这项工作我来做,你帮我做点准备就可以了。”周玉明当即开了一个单子,上面写了几样工具和需要的材料。

生产基地早已成立了检修班,周玉明提出的工具和材料在检修班都能借到,做好准备后,他只用了不到两个小时,就对设备加料口实施了一次小规模技术改造,增加了一只小型容器和一根平衡管,再次投料时,这个小设备被利用上了。

这次投料将引发剂分三批加入,第一批只加了百分之四十的引发剂,正式反应开始后,待温度基本稳定下来,再补加百分之四十,反应结束前一小时,将剩余百分之二十的引发剂加入。

本次试验过程中,不仅温度平稳,很容易将其控制在规定范围,而且得到的样品经过检测,几项性能指标非常理想。

田海涛的班组接班后,不明白周玉明在设备上增加的管路和容器有什么用途,他们继续按照老套路进行试验,结果只是对不当操作方式的无效重复。

消息很快传到了陈耀华耳朵里,他抽时间来到试验车间,对设备上增加的管路和容器进行了查看和分析,对当班职工说:“利用增加的这点设备,可以实施分批多次加料,这是个聪明的办法。”

等到周玉明所在的班组接班后,陈耀华跟周玉明探讨了相关问题,“你利用分批多次加料的方式,对温度的控制效果怎么样?”

“该课题工业化试验面临的最大问题,不就是温度不好控制吗?我认为造成温度失控的原因,是引发剂局部浓度过高,增加这根管子和这台小型容器的目的,主要是让引发剂分批多次加入,相当于对其进行稀释。从试验情况看,效果相当不错,这是上一批样品的检测结果,主任请过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